不同损伤因素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vWF、PAI-1和t-PA的影响

不同损伤因素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vWF、PAI-1和t-PA的影响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高脂血症大鼠血浆vWF、PAI-1和t-PA变化及意义研究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大鼠不同病程中血浆vWF、PAI-1和t-PA水平的变化,以筛选出一个或几个能够敏感地反映高脂血症不同阶段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为临床预防和监测高血脂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提供相应的检测指标和实验依据。方法:取体重为200±20g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10只/组):①高脂合剂灌胃7周(A7)组;②高脂合剂灌胃8周(A8)组;③高脂合剂灌胃9周(A9)组;④普通饲料喂养7周(C7)组;⑤普通饲料喂养8周(C8)组;⑥普通饲料喂养9周组。①-③组为实验组,④-⑥组为相应的对照组。大鼠饲养至第7、8、9周时,分别从颈总动脉取血,用血清测定血脂;以ELISA方法检测血浆vWF、PAI-1和t-PA的含量;然后处死大鼠,取主动脉做病理学观察。结果:①与对照组(C7、C8和C9)相比,A7、A8和A9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先随灌胃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但至第9周时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光镜下检查发现普通饲养对照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无变性和坏死等形态学改变;各高脂合剂灌胃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用苏丹Ⅲ染色可见大量的黄褐色着色的脂肪细胞。③和对照组相比,3个高脂合剂灌胃组大鼠血浆vWF和PAI-1含量升高(p<0.01);而t-PA的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大鼠血浆vWF和PAI-1含量与高脂合剂灌胃时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52和0.953,p均<0.01);而t-PA含量与高脂合剂灌胃时间呈负相关(r=-0.948,p<0.01)。结论:①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损伤随高脂血症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②血浆vWF和PAI-1含量随着高脂血症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t-PA的含量则随高脂血症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降低;③血浆中vWF、PAI-1和t-PA的改变可作为判断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志物。第二部分高血压大鼠血浆vWF、PAI-1和t-PA变化及意义研究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不同病程中血浆vWF、PAI-1和t-PA水平的变化,以筛选出一个或几个能够敏感地反映高血压不同阶段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为临床预防和监测高血压病情提供相应的指标和实验依据。方法:取体重205±21g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适应性喂养3天,测血压后以苦味酸标号,以后每周测量1次血压,按收缩压高低分为3组(每组10只大鼠):①高血压Ⅰ级组(140 mmHg≤SBP<160 mmHg);②高血压Ⅱ组(160 mmHg≤SBP<180 mmHg);③高血压Ⅲ组(SBP≥180 mmHg)。另取1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作对照。从颈总动脉取血,以ELISA方法检测血浆vWF、PAI-1和t-PA的含量;然后处死大鼠取主动脉做病理学检查,以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光镜下检查发现对照组和各期高血压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未见变性和坏死等改变。②与对照组相比,各组高血压大鼠血浆中vWF、PAI-1水平明显高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高血压组大鼠血浆tP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大鼠血浆中vWF、PAI-1水平与高血压收缩压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911和0.962,p<0.01);而t-PA水平与高血压收缩压程度呈负相关(r=-0.935,p<0.01)。结论:①各期高血压大鼠血浆vWF和PAI-1明显升高,t-PA明显降低;②血浆vWF和PAI-1水平与高血压收缩压程度呈正相关,而t-PA水平与高血压收缩压程度呈负相关;此三个指标能较好地反映高血压所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或功能障碍。第三部分放射性损伤大鼠血浆vWF、PAI-1和t-PA变化及意义的研究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放射性损伤对大鼠血浆vWF、PAI-1和t-PA水平的影响,以筛选出一个或几个能够敏感地反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标志物,为临床预防和监测放射性损伤提供相应的指标和实验依据。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207±23 g,随机分为4组(10只/组):①对照组;②放射线Ⅰ组;③放射线Ⅱ组;④放射线Ⅲ组。分别经0 Gy、4 Gy、8 Gy和16 Gy的C060γ射线照射,24小时后从颈总动脉取血,以ELISA方法检测血浆vWF、PAI-1和t-PA的含量;并处死动物,取大鼠主动脉做组织学检查,以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光镜下检查发现对照组和放射线Ⅰ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未见变性等改变;放射线Ⅱ组可见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呈空泡样变性,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脱落;放射线Ⅲ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明显,大部分呈空泡样变性,脱落。②与对照组相比,各放射线组大鼠血浆vWF和PAI-1水平明显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血浆t-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线组大鼠血浆vWF和PAI-1水平与放射线剂量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835和0.796,p<0.01),而t-PA水平与放射线剂量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呈负相关(r=-0.758,p<0.01)。结论:①放射线可以造成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随放射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②放射性损伤可能导致大鼠血浆vWF、PAI-1水平升高和t-PA水平降低。③大鼠血浆中vWF和PAI-1水平升高与血管内皮细胞放射性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而t-PA水平与血管内皮细胞放射性损伤程度呈负相关。④血浆中vWF、PAI-1和t-PA水平的改变可作为判断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放射性损伤的分子标志物。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写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高脂血症大鼠血浆vWF、PAI-1和t-PA变化及意义的研究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高血压大鼠血浆vWF、PAI-1和t-PA变化及意义的研究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放射线对大鼠血浆vWF、t-PA和PAI-1变化及意义研究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不同损伤因素对血管内皮细胞释放vWF、PAI-1和t-PA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