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检监察机构实施精准监督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纪检监察机构实施精准监督的调查与思考

成都建工第七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市610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培养精准思维、精准开展工作。由此,纪检监察工作的思维方法和行动遵循落在了“精准”二字上。作为成都市属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当前正面临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期以及改革完成后的转型发展期,如何做足“精准”文章,实施精准监督,推动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精准;监督

一、目前履行监督职责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成都建工七建纪委着重从“三个统筹推进”上着力,找“探头”,调焦距,力争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一)统筹推进个体监督和整体监督。在“个体”方面,对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监督求“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普通党员干部这个“重要多数”监督求“常”,当好“婆婆嘴”,常念“紧箍咒”。我们着眼在更新建立“两个责任”清单、“两个责任”动态管理台账、“微权力”清单、“一岗双责”清单、编撰《廉洁风险防控手册》等上攒足劲儿,让党员干部时时刻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在“整体”方面,通过信访举报、纪委书记信访接待日、班子成员落实主体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及廉洁自律情况报告、半年年终监督责任交叉检查、“两个责任”调研等方式综合“体检”,加强企业政治生态环境和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情况“精准画像”。在监督过程中,坚持“拔出萝卜带出泥”,深层挖掘共性问题、个别问题和制度漏洞,通过多种形式,狠抓教育、加强警示、勤打补丁、建章立制,从而精心维护整片“树林”,精准施治个体“树木”。

(二)统筹推进结果监督和节点监督。坚持对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情况的再监督、再检查,督促落实“一岗双责”,突出对主抓者、主责者、监督者的监督,切实把“结果监督”作为基准定位。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抓住关键人、关键事、关键节点,重点围绕潜亏亏损项目排查、资金回收、风险防控等开展效能监察。探索建立成本控制“3+X”工作模式,定期召开风险防控会进行成本分析,季度排查潜亏、亏损项目,有效减少亏损工程数量,挽回经济损失,真正把监督活动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扎实逗硬效能监察工作。

(三)统筹推进执纪监督和巡察监督。执纪监督的工作重心在于日常监督、抓早抓小、遏制增量,而巡察监督重在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减少存量。我们以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实践运用“四种形态”,对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动静结合提升执纪监督实效。针对巡察问题线索建立台账、跟踪督办、限时办结、对账销号,进一步在“常”和“长”上下功夫,构建闭合的监督链条。

二、开展精准监督的思考

结合当前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形势,我就强化责任意识,如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啄木鸟”作用,实施精准监督,真正让监督“准”起来,形成全方位的监督矩阵,展开了以下5个方面的思考。

(一)精准把握政策。要紧跟新时代步伐,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对党章党纪党规的学思践悟,及时准确掌握了解最新要求,精准有序推进工作。一要把政策尺子握牢。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立场,用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法规这把标尺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二要把政策要义悟透。学习政策规定要钻进去、悟透彻,站在全局高度,摸清工作短板,加强理解和思考,真正把党的方针政策学懂悟透,用于指导工作。三要把政策尺度搞准。严格执行政策要求,做到一是一、二是二,确保中央、省市和集团各项决策部署不变形、不走样。

(二)精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监督执纪的生命线。坚持挺纪在前,力量向一线下沉,重心向基层聚焦,让监督像雷达和预警指挥机一样,看得到、看得清、看得准。对施工企业而言,真正的成本中心、经济重心在项目一线,应充分借助一线人员的工作优势与作用,加之对项目一线的实际情况更加熟悉,在项目施工前梳理风险防控点和措施,明确对哪些节点进行把控更加有效。或者是加强与业务部门的协同,定期请业务部门的骨干针对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工作中容易出现疏漏的环节对纪检人员进行业务授课,以增强其业务素养。一方面便于精准发现腐败问题,提升监督执纪水平;另一方面便于增强纪检人员到其他岗位的流动性。又或者尝试进一步明确项目一线兼职纪检监察员的工作任务,明确标准和要求,促使其切实担负起监督责任,有效实现对项目一线的精准监督。

(三)精准监督力量。一是动员人人监督。实施全面精准监督,仅仅依靠纪委监委是不现实的,像篮球、足球比赛那样实行“人盯人”更不可能。要加大“融媒体”创新力,扩大全域宣传效应,提升人气聚集度,形成“微信+网站”“纪检媒体+综合媒体”持续共振的矩阵,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监督的社会氛围。二是建立纪检内部人才库。应按照“严格程序、好中选优”的原则,通过个人报名、组织推荐、资格审查、审核批准等4个程序,建立包含纪检监察、执纪审查、巡察、审计、财务、政法等各类专业多样化、综合素养好的人员入库。三是加强业务培训。1.组织分层分级培训。按照中层干部和普通员工分批分类进行培训,并按照基础培训班和进阶班分课程培训,让纪检人员的专业素能逐步提升。2.组织精准专业培训。通过邀请市纪委监委案管室、纪检监察室、审理室等业务素养好、专业技能过硬的骨干,以及公检法等系统的法律专业人士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进行授课。3.组织“互联网+”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科技创新,巧用“互联网+”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如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组织纪检监察人员学习纪检业务知识和政治常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业务知识技能。4.坚持以案代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交流挂职、交叉办案、以案代训等方式,让更多的纪检监察人员参与办案,熟悉办案,在实操过程锻造过硬纪检监察技能,加固“底板”、补齐“短板”,解决好“本领恐慌”。

(四)精准监督方式。一方面,在监督的手段上精准。既要采取“回头看”检查、交叉检查、随机抽查和联动检查等办法,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还要积极构建执纪监督大数据平台,建立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大数据共享机制,特别是针对目标责任制建设项目。另一方面,监督的途径上要创新。既要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网络优势的“线上”新办法,也要用足用好务实管用的“线下”老办法,实现监督的快捷、准确、高效。

(五)精准执纪问责。精准把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方式方法,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严”的角色贯穿于监督执纪全过程。对于违规违纪的情况,纪检机构要融会贯通运用监督执纪的法律法规,精准惩处、精准施治。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和不同处分的对象,综合考虑违纪违规的性质情节、后果影响及本人认错悔错态度等因素,专门定制措施、对症下药,给予精准定性处理。对于问题线索不实的举报,要精准澄清,敢于为勇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对于诬告陷害的,坚决严厉查处,进一步树立纪检监察机构的权威。

总之,作为新时代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机构,要在深化国企改革的进程中和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中更好发挥“啄木鸟”和“探照灯”的作用,就必须实施精准监督,不能大而化之、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大概如此差不多,要把精准思维贯穿到监督全过程,找准靶心、精准发力,这是落实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国有企业良好政治生态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恒.关于完善当前党内巡视制度的思考[J].世纪桥,2017(07).

[2]段建英.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06).

[3]王东海,余名洋.基层检察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论纲——以司法责任制为背景的分析[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9,19(01):46-49+73.

标签:;  ;  ;  

关于纪检监察机构实施精准监督的调查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