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纤维湿式氧化改性对气态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

活性炭纤维湿式氧化改性对气态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挥发性有机物(VOCs)主要包括低分子烃类以及氧烃类、含卤烃类、氮烃及硫烃类等,由于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所以,对VOCs性质的表征和控制方法的研究一直是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VOCs控制技术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破坏性方法,包括氧化法和生物法,氧化法又可分为直接燃烧法和催化氧化法;另一类称为回收性方法,常用的有吸收法、吸附法、浓缩法和膜分离法。其中,吸附法操作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吸附剂可再生重复利用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VOCs的控制。吸附法中,吸附剂的选择最为关键。与传统活性炭(AC)吸附剂相比,活性炭纤维(ACFs)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吸附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均匀一致的纤维尺寸、石墨化结构、高强度和弹性,因而作为一种新型吸附材料,在VOCs控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普通ACFs表面因其非极性和疏水性而对极性VOCs(以甲苯为例)的吸附性能并不理想。研究表明,通过对ACFs的微表面结构和孔隙结构进行修饰改性,则可改善ACFs对目标吸附质的吸附性能。本学位论文利用过氧化氢(H2O2)对ACFs进行湿氧化改性,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改性前后ACFs孔结构性质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气态甲苯的吸附性能的影响。(1)利用Boehm滴定法确定了不同H2O2浸渍浓度、浸渍pH、浸渍时间改性条件下的ACFs表面3种含氧官能团—羧基、内酯基和酚羟基的含量。结果显示:相比原样,改性后ACFs表面3种含氧基团总量增加约1.93mm/g;H2O2浸渍浓度和浸渍pH对3种基团的变化影响较大;浸渍时间对改性ACFs表面3种含氧基团影响不明显;不同H2O2浸渍浓度和浸渍pH条件下,3种含氧基团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2)利用差重法,确定了不同H2O2浸渍浓度、浸渍pH、浸渍时间改性条件下的ACFs的质量损失率。结果显示:浸渍浓度和浸渍时间对改性ACFs质量损失率影响较小,其中,对于不同浸渍浓度,ACFs质量损失率约为10.35%,对于不同浸渍时间,ACFs质量损失率约为8.86%;不同pH浸渍对改性ACFs质量损失率影响较大,当pH=7时,质量损失率最大为8.77%。(3)在甲苯相对分压为0.0934,进气浓度为11.361mg/L时,利用重量法测定了3种不同因素改性样品在25℃下对甲苯的吸附穿透曲线。结果显示:相比原样而言,所有改性样品对甲苯的平衡吸附量均有所改善,其中平衡吸附量最大可以提高42.86%;3种因素中,浓度对甲苯平衡吸附量的影响最大;随着浸渍浓度的增高,改性样品对甲苯的平衡吸附量递减;pH≤7时,样品对甲苯的平衡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pH>7时,样品对甲苯的平衡吸附量随着pH的升高而变化较小;浸渍时间对改性样品的甲苯平衡吸附量影响不明显。(4)对三组单因素实验中浓度分别为1.47mol/L、4.41 mol/L和8.82mol/L3种改性样品连同原样进行了低温氮吸附、程序升温脱附(TPD)和25℃下甲苯等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原样,3种改性样品的孔结构性质均有所改善;3种改性样品之间孔结构性质差异不明显,但是CO型含氧基团和CO2型含氧基团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根据给电子.受电子机理,CO型含氧基团有利于对甲苯的吸附;根据π-π色散力作用,CO2型含氧基团不利于对甲苯的吸附;总体而言,改性样品对甲苯的平衡吸附量随着表面含氧基团总量(CO型和CO2型含氧基团含量之和)的增大而递减。(5)正交实验结果表明:以甲苯平衡吸附量作为评价指标,ACFs的最佳改性条件为:浓度为1.47mol/L,pH为6,时间为2h。以甲苯吸附速度作为评价指标,ACFs的最佳改性条件为:浓度为.94mo/L,pH为6,时间约2h。(6)对于低浓度甲苯气体,ACFs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吸附剂;随着进气浓度的升高,ACFs吸附甲苯的穿透时间减少;数学模型对穿透行为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合性,该模型假定吸附率和解吸率是有限的,同时在气相与吸附剂表面以及吸附剂孔隙内引入两种传质阻力;50℃下,ACFs吸附甲苯的穿透时间和总吸附时间分别达到7.5min和80min;35~50℃范围内,改性ACFs吸附甲苯的吸附热为4.2218kJ/mol。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第一章 前言
  • 1.1 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
  • 1.1.1 引言
  • 1.1.2 VOCs控制技术
  • 1.1.3 VOCs控制技术的进展
  • 1.1.4 VOCs控制方法技术经济性分析
  • 1.2 本实验吸附剂的选择
  • 1.3 活性炭纤维的制备与性能
  • 1.3.1 ACFs的制备
  • 1.3.2 各种原材料基ACFs的制备
  • 1.3.3 各种原材料基ACFs的性能
  • 1.4 活性炭纤维的改性
  • 1.4.1 微孔表面结构的改性与修饰
  • 1.4.2 添加型或负载型ACFs
  • 1.4.3 化学活化或催化活化改性
  • 1.4.4 孔结构控制
  • 1.5 本实验改性方式的选择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7 本课题预期达到的目标
  • 1.8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实验理论基础
  • 2.1 吸附与吸附模型
  • 2.1.1 等温吸附方程
  • 2.2 微孔吸附的容积填充理论
  • 2的多段微孔填充'>2.2.1 N2的多段微孔填充
  • 2.2.2 亲水性或疏水性控制的微孔填充
  • 2.3 吸附速度
  • 2.3.1 班厄姆公式
  • 2.3.2 朗格缪尔公式
  • 2.3.3 鲛岛公式
  • 2.3.4 饭岛公式
  • 2.3.5 伊洛维奇公式
  • 2.3.6 伯格顿公式
  • 2.4 吸附剂孔结构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2.5 吸附剂表面化学性质对有机物吸附性能的影响
  • 2.5.1 π-π色散力作用机理
  • 2.5.2 氢键形成机理
  • 2.5.3 给电子-受电子复合物形成机理
  • 2.6 分形理论
  • 2.6.1 分形的概念
  • 2.6.2 多重分形与多孔材料表面特性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3.1 精密仪器和药品规格
  • 3.1.1 ACFs原料及预处理
  • 3.1.2 载气的选择
  • 3.1.3 其他器材和药品
  • 3.1.4 精密仪器的校正
  • 3.2 实验流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ACFs表面化学性质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4.2.2 甲苯穿透曲线的测定
  • 4.2.3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
  • 4.2.4 含氧基团的滴定
  • 4.2.5 孔结构表征实验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浸渍浓度对改性ACFs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 4.3.2 表面含氧基团的变化
  • 4.3.3 ACFs湿氧化机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浸渍pH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5.2.2 样品失重率的测定
  • 5.2.3 穿透曲线和表面含氧基团实验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pH对样品失重率的影响
  • 5.3.2 pH对表面含氧基团的影响
  • 5.3.3 pH对改性ACFs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 5.3.4 pH对ACFs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机理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浸渍时间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6.2.2 实验内容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浸渍时间对样品失重率的影响
  • 6.3.2 浸渍时间对表面含氧基团的影响
  • 6.3.3 浸渍时间对改性ACFs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ACFs最佳湿氧化改性条件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2.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7.2.2 动态吸附甲苯穿透实验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评价指标1─甲苯平衡吸附量
  • 7.3.2 评价指标2—甲苯动态吸附速度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ACFs吸附甲苯动力学
  • 8.1 引言
  • 8.2 实验理论
  • 8.2.1 吸附剂床层内部物料平衡
  • 8.2.2 纤维孔隙内部的物料平衡(微孔扩散)
  • 8.2.3 孔隙表面上的吸附/解吸(表面扩散)
  • 8.2.4 扩散系数的计算方法
  • 8.2.5 数值计算方法
  • 8.3 实验方法
  • 8.4 结果与讨论
  • 8.4.1 温度对ACFs吸附性能的影响
  • 8.4.2 进气浓度对ACFs吸附性能的影响
  • 8.4.3 气体流量对ACFs吸附性能的影响
  • 8.5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研究结论
  • 9.2 存在问题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附录C 符号说明
  • 附录D 主要实验装置尺寸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活性炭纤维湿式氧化改性对气态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