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H-P油区长6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H-P油区长6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论文摘要

安塞油田H—P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的中部,是延长油田杏子川采油厂的主力开采区块,目前已进入油田开发阶段,而长6油层组是该区的主力产层之一。对长6油层组进行流动单元划分研究为后续的油田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H—-P地区构造及地层特点,本论文通过对区域地层的详细划分及在结合测井数据、岩芯分析、录井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学聚类方法对该区长6油层组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确定了其中性质最好的储层。本次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地层划分对比,将长6油层组详细划分为长61、长62、长63、长64四个油层段,并确定了每个油层段的范围及顶底界面。2.从沉积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验数据研究表明,长6油层组岩性主要以长石砂岩为主,粒度特征上主要呈二段式和三段式两种类型。其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上以水下支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支河口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微相为主。3.在储层特征方面,研究区长6油层组石类型主要为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隙为主,平均孔喉径一般分布在50-80μm左右,长6油层组各油层段平均孔隙度范围为8.8~10.9%;平均渗透率范围为0.7~1.53×10-3μm2。4.通过测井数据及岩芯分析,运用聚合聚类方法,并结合流动层带指标,将H244井长6油层组划分为E、G、M、P四类流动单元。其中E类流动单元是性质最好的储集层带。5.在H244单井流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参考多口井的测井数据及岩芯资料,完成了井间流动单元的预测,为该区后续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1.3.3 技术难点
  • 1.4 实际完成工作量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2.1 区域地质概况
  • 2.1.1 区域构造背景及研究区位置
  • 2.1.2 沉积演化史
  • 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 2.2.1 地层划分
  • 2.2.2 区域标志层
  • 第三章 沉积相研究
  • 3.1 沉积特征
  • 3.1.1 岩石的颜色及类型
  • 3.1.2 粒度特征
  • 3.2 沉积构造
  • 3.2.1 沉积构造分类
  • 3.2.2 填隙物
  • 3.2.3 测井相特征
  • 3.3 沉积相划分
  • 3.3.1 沉积相类型
  • 3.3.2 沉积微相及特征
  • 第四章 储层特征研究
  • 4.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4.2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4.2.1 孔隙类型及组合
  • 4.2.2 孔喉大小及分布
  • 4.3 储层物性特征
  • 4.4 储层"四性"关系
  • 4.4.1 岩性与电性
  • 4.4.2 物性与电性
  • 4.4.3 含油性与电性
  • 4.5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4.5.1 层内非均质性
  • 4.5.2 层间非均质性
  • 4.5.3 平面非均质性
  • 第五章 流动单元划分
  • 5.1 流动单元的概念
  • 5.2 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
  • 5.3 流动单元划分特征参数的选取
  • 5.4 流动单元的划分
  • 5.4.1 流动单元类型
  • 5.4.2 连通体渗流隔档的确定
  • 5.4.3 单井流动单元划分与识别
  • 5.4.4 井间流动单元预测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H-P油区长6油层组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