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亚热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

北亚热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

论文摘要

本研究对北亚热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进行了立地类型划分,并实现了有林地与无林地立地质量的统一评价。以期为北亚热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科学育林,合理经营,降低木材生产成本和营林投资,提高森林经营的各种效益,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立地分类研究运用数量化理论Ⅰ,采用偏相关系数、方差比和得分范围3个指标作为判定因子贡献率大小的主要依据,确定了北亚热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是海拔、坡度和土层厚度,其次是坡向和坡位。根据综合多因子分析与主导因子分级组合的方法,将北亚热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划分了48个立地类型。2、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与评分表的编制采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数量化立地指数方程。将数量化立地指数方程转化为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并在其基础上编制了数量化立地质量评分表。二者均通过χ2检验,表明可以在实际中使用。运用数量化立地质量评分表可以实现有林地与无林地(宜林地)的统一评价。并且将48个立地类型划分为优、良、中、差4个立地等级,分别用Ⅰ、Ⅱ、Ⅲ、Ⅳ表示。北亚热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等级绝大部分处于中等以上。3、立地指数表的编制采用最新森林经理二类调查数据,运用51块固定标准地作为检验样本,建立了林分平均树高与林分优势木平均树高之间的回归方程。运用该回归方程,将林分平均树高值转换为林分优势木平均树高,然后用林分优势木平均树高值,拟合了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方程;采用比例调整法,生成立地指数曲线簇和立地指数表。4、土壤养分在立地评价中的应用经过相关分析,立地指数与速效N、速效P、速效K、全N、全P、全K及有机质呈正相关,而PH与立地指数负相关。用立地指数做因变量,海拔、土层厚度、坡向、坡度、坡位等物理环境因子,以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和PH值等化学因子做自变量,经过回归分析,得出立地指数与立地因子的回归方程。采用该回归方程,可以方便地计算出某一立地的立地指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立地分类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植被因子途径
  • 1.2.2 环境因子途径
  • 1.2.3 综合多因子途径
  • 1.3 立地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直接评价法
  • 1.3.2 间接评定方法
  • 1.4 林木生长与立地因子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 1.4.1 主成分分析法
  • 1.4.2 典型相关分析
  • 1.4.3 逐步回归分析法
  • 1.4.4 数量化分析法
  • 1.4.5 通径分析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的收集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条件
  • 2.1.4 土壤条件
  • 2.1.5 植物资源
  • 2.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2.2.1 固定样地设置
  • 2.2.2 固定样地调查
  • 2.2.3 二类调查资料样本的提取
  • 2.2.4 数据整理
  • 第三章 立地类型划分
  • 3.1 研究方法
  • 3.1.1 立地分类的依据
  • 3.1.2 立地因子的分级标准确定
  • 3.1.3 主导立地因子的筛选
  • 3.1.4 原始数据反应表的编制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主导立地因子的筛选
  • 3.2.2 立地类型的划分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 4.1 用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评价立地质量
  • 4.1.1 数量化立地质量方程的建立
  • 4.1.2 数量化立地质量得分表的编制
  • 4.1.3 数量化立地质量评价表的编制
  • 4.2 用立地指数法评价立地质量
  • 4.2.1 资料的整理
  • 4.2.2 导向曲线的拟合
  • 4.2.3 标准年龄的确定
  • 4.2.4 指数级距的确定
  • 4.2.5 导向曲线树高的调整
  • 4.2.6 立地指数表的生成
  • 4.2.7 立地指数表的检验
  • 4.3 用物理因子结合土壤化学因子评价立地质量
  • 4.3.1 土壤养分统计
  • 4.3.2 土壤养分与立地指数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 4.3.3 土壤养分与立地指数回归方程的建立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落叶松人工林树皮厚度模型研究[J]. 林业科技情报 2019(04)
    • [2].试析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要点[J]. 农家参谋 2019(24)
    • [3].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分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4].不同抚育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影响[J]. 农村实用技术 2020(06)
    • [5].日本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典型模式[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0(20)
    • [6].落叶松人工林营造经济效益分析[J]. 江西农业 2019(18)
    • [7].近自然经营理念在落叶松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J]. 辽宁林业科技 2018(01)
    • [8].近自然经营理念在落叶松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 2018(12)
    • [9].落叶松人工林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22)
    • [10].辽东落叶松人工林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12)
    • [11].落叶松人工林营造及管理技术[J]. 防护林科技 2017(04)
    • [12].塞罕坝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现状及治理措施[J]. 种子科技 2017(07)
    • [13].林分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削度方程的影响[J]. 林业勘查设计 2017(02)
    • [14].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物量分配特征的研究[J]. 林业科技情报 2017(02)
    • [15].落叶松人工林营造与具体管理方式略述[J]. 农技服务 2017(13)
    • [16].我国落叶松人工林地力衰退与施肥研究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 2016(01)
    • [17].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长与收获模型的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16(02)
    • [18].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16(02)
    • [19].落叶松人工林密度效应及优化选择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16(02)
    • [20].落叶松人工林病虫害防治分析[J]. 福建农业 2015(06)
    • [21].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抚育探讨[J]. 花卉 2016(18)
    • [22].张广才岭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J]. 林业科技情报 2018(04)
    • [23].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J]. 农业与技术 2019(23)
    • [24].不同林分条件下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研究[J]. 林业科技情报 2017(01)
    • [25].长白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和蓄积量变化分析[J]. 绿色科技 2017(11)
    • [26].不同林分密度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养分特征[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9)
    • [27].落叶松人工林优树选择方法和标准的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 2015(04)
    • [28].辽东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6(01)
    • [29].落叶松人工林调控技术[J]. 北京农业 2014(36)
    • [30].落叶松人工林经营技术调查[J]. 民营科技 2013(12)

    标签:;  ;  ;  ;  

    北亚热带中山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