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蝽臭腺结构及其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荔枝蝽臭腺结构及其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属于半翅目Hemiptera,蝽科Pentatomidae,荔蝽亚科Tessaratominae,是荔枝、龙眼最重要的害虫之一。80年代以来,随着各地荔枝、龙眼基地的连片开发建园,荔枝、龙眼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荔枝蝽的发生与危害逐年加剧。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荔枝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探讨应用相关信息化学物质防治荔枝蝽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我们对荔枝蝽臭腺系统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荔枝蝽臭腺的解剖结构对荔枝蝽臭腺的解剖及其结构观察表明,荔枝蝽的臭腺位于虫体内,成虫为单一、若虫为成对的囊状构造。臭腺在成虫中位于后胸或腹节最前端范围内的腹方,开口于体表。腺体有一对开口,开口于身体两侧的后胸侧板上。若虫腹部臭腺分别开口于第2与第3腹节背面的节间处。荔枝蝽的臭腺为“侧式”臭腺结构,并依此推断出其臭腺基本的工作机制为:当荔枝蝽成虫遇到危险或受到刺激时,充满臭液的臭腺壁瞬间猛的收缩,同时牵引阀门的肌肉收缩将阀门打开,臭液便从臭腺中泵出,并通过体表的开口喷射出体外;当荔枝蝽若虫受到刺激时,其臭腺膜片上的肌肉便会收缩使上下两层膜分离,同时牵引上层膜的硬质膜片将臭腺开口打开,这时臭腺壁猛的收缩将臭液射出。2荔枝蝽臭液分泌的节律性采用微量注射器对荔枝蝽臭液进行提取与分析,发现荔枝蝽成虫臭液分泌量在13:00~15:00的时间间隔内达到最大,雄虫为20.56±2.03μl/头,雌虫为16±1.5μl/头。荔枝蝽若虫臭液分泌量在11:00~13:00的时间间隔内达到最大,雄虫为5.67±0.4μl/头,雌虫为5.22±0.94μl/头。3生物测定3.1方形室测定方形室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荔枝蝽成、若虫对荔枝蝽♀、♂成虫臭液与臭腺、♀、♂若虫臭液与臭腺等味源的反应与对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试虫明显对照一侧。荔枝蝽成、若虫(雌、雄、)对荔枝蝽♀成虫臭液和♂成虫臭液、♀成虫臭腺和♂成虫臭腺、♀若虫臭液和♂若虫臭液、♀若虫臭腺和♂若虫臭腺等成对味源间的选择反应差异不显著,说明这些成对味源对荔枝蝽的影响无差别。3.2培养皿测定3.2.1培养皿法测定荔枝蝽臭液对荔枝蝽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荔枝蝽臭液对荔枝蝽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且随着臭液剂量的增加,驱避效果更明显。3.2.2荔枝蝽臭腺及其分泌物对平腹小蜂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荔枝蝽臭腺和臭液只能刺激平腹小蜂的积极搜索行为,不能诱发其产卵管刺探行为,而且在近距离对平腹小蜂的影响表现为驱避作用。3.3“Y”型嗅觉仪测定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了荔枝蝽臭腺及其分泌物对平腹小蜂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平腹小蜂显著趋向荔枝蝽臭液,荔枝蝽臭腺对平腹小蜂的引诱效果也达到了显著水平。4荔枝蝽及其天敌平腹小蜂触角化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通过扫描电镜对荔枝蝽及其天敌平腹小蜂触角化感器进行了观察。在荔枝蝽的触角上观察到5种感觉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念珠形感器,其中,念珠形感器为荔枝蝽特有的触角感受器。在平腹小蜂的触角上观察到6种感觉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板形感器、锥形感器、坛形感器和镰形感器,雌蜂触角末端腹面具有特化的斜截“探索区”是其主要特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荔枝蝽的发生及防治研究概况
  • 1.1.1 荔枝蝽的危害
  • 1.1.2 荔枝蝽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研究
  • 1.1.3 荔枝蝽的生理生化及抗药性研究
  • 1.1.4 荔枝蝽的防治技术研究
  • 1.1.4.1 农业防治
  • 1.1.4.2 人工捕杀,摘除卵块
  • 1.1.4.3 化学防治
  • 1.1.4.4 生物防治
  • 1.2 蝽类昆虫臭腺的研究进展
  • 1.2.1 臭腺的结构
  • 1.2.2 臭腺的发育
  • 1.2.3 臭腺分泌物
  • 1.2.4 臭腺的功能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荔枝蝽臭腺的解剖结构
  • 2.1.1 供试虫源
  • 2.1.2 试验方法
  • 2.2 荔枝蝽臭液分泌的节律性
  • 2.2.1 供试虫源
  • 2.2.2 试验方法
  • 2.3 生物活性测定
  • 2.3.1 供试虫源
  • 2.3.2 方形观察室法生物测定
  • 2.3.2.1 荔枝蝽臭液与臭腺的制备
  • 2.3.2.2 方形观察室法生物测定
  • 2.3.3 培养皿法生物测定
  • 2.3.3.1 荔枝蝽在荔枝蝽臭液上滞留时间的差异
  • 2.3.3.2 平腹小蜂对荔枝蝽雌成虫臭液的趋向性
  • 2.3.4 “Y”型嗅觉仪测定法
  • 2.4 荔枝蝽及其天敌平腹小蜂触角化感器的超微观察
  • 2.4.1 供试虫源
  • 2.4.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荔枝蝽臭腺的解剖结构
  • 3.1.1 成虫的臭腺结构
  • 3.1.1.1 成虫臭腺在体腔内的位置和形状
  • 3.1.1.2 成虫臭腺的解剖构造
  • 3.1.1.3 成虫臭腺在体表开口的形态和构造
  • 3.1.1.4 成虫臭腺的工作机制
  • 3.1.2 若虫的臭腺结构
  • 3.1.2.1 若虫臭腺在体表开口的形态和构造
  • 3.1.2.2 若虫臭腺的解剖结构
  • 3.1.2.3 若虫臭腺的工作机制
  • 3.2 荔枝蝽臭液分泌的节律性
  • 3.3 生物测定
  • 3.3.1 方形室生物测定
  • 3.3.1.1 荔枝蝽雌成虫对荔枝蝽臭腺及其分泌物的行为反应
  • 3.3.1.2 荔枝蝽雄成虫对荔枝蝽臭腺及其分泌物的行为反应
  • 3.3.1.3 荔枝蝽雌若虫对荔枝蝽臭腺及其分泌物的行为反应
  • 3.3.1.4 荔枝蝽雄若虫对荔枝蝽臭腺及其分泌物的行为反应
  • 3.3.2 培养皿法生物测定
  • 3.3.2.1 荔枝蝽在荔枝蝽臭液上滞留时间的差异
  • 3.3.2.2 荔枝蝽在不同臭液剂量上滞留时间的差异
  • 3.4.2.3 平腹小蜂在不同荔枝蝽雌成虫臭液剂量上滞留时间的差异
  • 3.3.2.4 荔枝蝽臭腺对平腹小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 3.3.3 “Y”型嗅觉仪生物测定
  • 3.4 荔枝蝽及其天敌平腹小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 3.4.1 荔枝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 3.4.1.1 触角的一般形态
  • 3.4.1.2 触角感觉器种类、形态
  • 3.4.2 平腹小蜂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 3.4.2.1 触角的一般形态
  • 3.4.2.2 触角感觉器种类、形态
  • 4 讨论
  • 4.1 荔枝蝽臭腺的解剖结构
  • 4.2 荔枝蝽臭液分泌的节律性
  • 4.3 生物活性测定
  • 4.4 荔枝蝽及其天敌平腹小蜂触角化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 4.5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荔枝椿平腹小蜂触角味觉受体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7(03)
    • [2].平腹小蜂属中国三新纪录种(膜翅目,旋小蜂科)[J]. 动物分类学报 2011(02)
    • [3].不同地理种群荔蝽平腹小蜂的繁殖品质比较[J]. 环境昆虫学报 2009(04)
    • [4].松毛虫平腹小蜂人工繁殖技术[J]. 北京农业 2013(36)
    • [5].平腹小蜂滞育诱导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9(02)
    • [6].应用平腹小蜂防治森林害虫[J]. 农业与技术 2016(10)
    • [7].荔蝽平腹小蜂地理种群的品质比较[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8].中国寄生于林木食叶害虫的短角平腹小蜂属(膜翅目,旋小蜂科)四新种记述[J]. 动物分类学报 2009(01)
    • [9].基于粗糙集方法评价不同林型内大蚕蛾平腹小蜂寄生状况[J]. 植物保护 2017(05)
    • [10].荔枝蝽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6)
    • [11].群蜂巧妙治害虫[J]. 农药市场信息 2014(20)
    • [12].平腹小蜂对荔枝蝽象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04)
    • [13].浙江省竹林害虫竹镂舟蛾和竹卵圆蝽的寄生蜂[J].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3)
    • [14].北京地区茶翅蝽天敌种类及其控制作用研究[J]. 北方园艺 2010(09)
    • [15].桃园茶翅蝽的发生危害与防治研究进展[J]. 环境昆虫学报 2020(04)
    • [16].明纹柏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观察[J]. 山西林业科技 2009(03)
    • [17].次生物质对荔枝害虫及天敌行为反应的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11)
    • [18].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模拟试题[J].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8(04)
    • [19].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害虫生物防治研究60年:成就与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11)
    • [20].我国龙眼害虫的研究现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0(04)
    • [21].荔枝蝽防治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 2013(01)
    • [22].荔枝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综合治理体系构建[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11)
    • [23].基于CNKI的平腹小蜂中文文献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03)
    • [24].田间释放平腹小蜂对荔枝蝽的控制效果[J]. 中国植保导刊 2008(04)
    • [25].利用平腹小蜂防治茶翅蝽田间应用效果[J]. 中国森林病虫 2009(04)
    • [26].柳杉毛虫的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调查[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06)
    • [27].茶翅蝽及其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02)

    标签:;  ;  ;  ;  

    荔枝蝽臭腺结构及其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