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斐德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研究

魏斐德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美国中国学第二代学者的重要代表人物,魏斐德在中国明清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同时还是引领美国中国学研究从“西方中心论”向“中国中心论”转变的重要人物之一,在美国中国学研究界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魏斐德早期的著作和文章中可以看到第一代美国中国学家对他的影响,“西方中心论”的痕迹很明显。随着研究的深入,魏斐德发现“西方中心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研究中所遇到的问题,他开始寻找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逐渐向“中国中心论”转变。魏斐德从中国内部因素着手,关注内部因素的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并从中寻找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魏斐德还创造性地分析了影响中国历史前进的外部因素,如对中国17世纪危机的分析,成为研究中国17世纪危机的典范。在魏斐德看来,影响中国历史前进的因素是多样的,不是唯一的,正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走势。在研究方法上,魏斐德擅长借鉴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为他的历史研究服务,魏斐德是历史学家中跨学科研究的成功典范。正是在社会学的启发下,魏斐德用新的方法研究“中国底层社会”人们的历史性,研究他们在大历史背景下的具体生存状态,研究他们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开阔了魏斐德的研究视野,使得魏斐德能够在已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中有所突破,如魏斐德的世界性比较研究。成就魏斐德史学地位的不仅仅是他在历史理论和历史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还包括他对历史史料的再挖掘和历史写作体例的创新。魏斐德在历史史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借助其语言天赋,他掌握了所要研究领域的几乎全部的史料,并搜寻到很多前人没有发现的史料。不仅如此,魏斐德还注重挖掘旧史料的新价值,为其历史研究寻找新的突破口。本科时期对欧洲文学的研究,为他后来从事历史写作奠定了良好的文笔基础。他的文章和著作语言生动,体例新颖,但是这只是诠释其丰厚历史思想的手段。魏斐德寻找到了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平衡点,可以说他是历史学家中的文学家,文学家中的历史学家。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魏斐德的治学道路
  • 一、生平简介
  • 二、学术成果
  • 第二章 魏斐德史学思想的渊源和转变
  • 一、魏斐德史学思想的渊源
  • 二、以魏斐德为代表的美国第二代中国学家研究思想的转变
  • 第三章 魏斐德的经济因素观
  • 一、经济对政治的影响
  • 二、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第四章 魏斐德的政治观
  • 一、王朝循环理论对维护政权的作用
  • 二、王朝循环理论对建立新政权的作用
  • 第五章 魏斐德的史料观
  • 一、史料的收集
  • 二、史料的提取和鉴别
  • 三、史料应用形式的选择
  • 第六章 魏斐德的历史叙述方法
  • 一、历史学家的文学修养
  • 二、魏斐德的著述方式
  • 第七章 魏斐德其他的研究视角
  • 一、“社会表层下的深度”
  • 二、“跨国界的比较性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时代海内外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多维解读——海外中国学研究与中国文化竞争力[J]. 国外社会科学 2020(01)
    • [2].日本当代中国学研究的新范式[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02)
    • [3].他山之石与中国故事——我国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理论探索[J]. 国外社会科学 2020(02)
    • [4].美国中国学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其趋向[J]. 黑河学刊 2020(04)
    • [5].新中国开展国外中国学研究的进程与思考[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3)
    • [6].近三十年日本中国学研究发展态势及启示——基于科学研究费补助金项目的计量分析[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10)
    • [7].历史·范式与意义:战后美国中国学研究省思[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11)
    • [8].由中国学研究报告看德国人的环保意识[J]. 文学教育(下) 2017(10)
    • [9].泰国的中国学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 2016(09)
    • [10].《旅行的图像与文本:现代华语语境中的媒介互动》(年度原创摄影图书)[J]. 中国摄影 2017(04)
    • [11].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另一扇大门[J]. 出版人 2014(02)
    • [12].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又一部力作——《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评述[J]. 国外社会科学 2013(06)
    • [13].日本中国学研究50年——村山吉廣先生访谈录[J]. 国际汉学 2015(04)
    • [14].日本的中国学研究与《四库全书》[J]. 四库学 2019(01)
    • [15].日本学位论文的中国学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02)
    • [16].海外中国学研究新进展[J]. 甘肃社会科学 2013(02)
    • [17].海外中国学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8].韩国的中国学研究趋势和展望[J]. 学习与探索 2012(01)
    • [19].德国中国学研究的当代转型和未来发展趋向[J]. 国外社会科学 2012(02)
    • [20].澳大利亚中国学研究的历史进程及其反思[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06)
    • [21].美国学者对中国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江海学刊 2011(03)
    • [22].日本中国学研究之观感[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23].20世纪俄苏中国学研究综述[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06)
    • [24].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中国学研究及其影响[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5].印度的中国学研究概览[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 [26].国内当代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 国际论坛 2009(03)
    • [2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海外中国学研究[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9(02)
    • [28].泰国的中国学研究[J]. 国外社会科学 2008(04)
    • [29].我对国际中国学研究的再思考[J]. 国际汉学 2010(02)
    • [30].论美国“费正清时代”中国学研究的国际影响[J]. 社会科学动态 2020(11)

    标签:;  ;  ;  

    魏斐德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