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解说的媒介、渠道和体裁分析

我国体育解说的媒介、渠道和体裁分析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我国体育解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源,经历了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媒介的变化。本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法对体育解说从广播到新媒体所历经的媒介进行了对比,认为:比较研究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媒介改变所带来的渠道和体裁的变化。

关键词:体育解说;媒介;渠道;体裁期待

前言

我国的体育解说是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而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体育传播的媒介也经历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广播解说到电视解说,再到如今的新媒体上的体育解说。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来分析体育解说在媒介变化下,其渠道、体裁等也随之发生的变化。

1媒介、渠道、体裁的区别

在符号学中,“媒介即是储存于传送符号的工具……媒介与符号载体的区别在于:载体承载符号感知,而媒介让这个感知得到传送。”一场比赛,在现场观看,它的载体是运动员的身体表现;电视转播,其传送的画面就是通过电视这种媒介。所以电视体育解说想让声音与载体结合就得通过电视这种媒介才能实现。

赵毅衡认为“渠道不同于媒介或媒体:渠道是符号信息到达接收者感官的途径,是媒介被接收的方式。”所以,渠道应通过接收者的感官来区别,就有听视味触嗅这五种感觉。

体裁则是符号文本的文化类别,如诗歌、小说等。不同的体裁可以通过同一媒介表达,如说明文与小品文;也可用不一样的媒介,如小说和电视剧。

对于媒介、渠道和体裁的细微之分,赵毅衡总结为“渠道是作用于特定感官的传送方式;媒介是符号传送的物质;媒介可以社会化类型为媒体;而符号文本的样式分类为体裁。”用奥运会的宣传海报为例:

这张海报是符号文本。

海报的物质存在是符号载体。

拍摄技术或绘画技术是媒介。

海报传送通过视觉渠道。

印上画面的海报是一种媒体。

摄影或绘画是体裁。

2媒介的变化对体育解说的影响

2.1有媒介才有内容

在传统观念里,媒介是为内容服务的。但随着电子媒介的日益突起,其强大的作用让我们知道,“有某种媒介才能讲某种故事”。确实,有了先进的电脑特效技术,才能拍出《阿凡达》、《星际崛起》等电影。

1951年,张之和陈述搭档,通过广播解说了一场苏联男篮在上海进行的比赛。由此开启了我国广播体育解说的先河。那时,对于解说员来说,重要的是叙述比赛的内容和经过,因为受众看不到比赛画面。之后,体育赛事开始在电视上转播,解说员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解说风格才能吸引观众。很快,新媒体迅猛发展,体育赛事随之就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网络电视上大量转播,体育解说员要不断与受众进行互动。从广播到新媒体,解说员的重点从叙述转到了评论,因为受众不仅能看到比赛画面,而且还有了更多的专业知识,解说不必一味的叙述观众可直观感受到的内容。

2.2媒介有冷热之分

“媒介冷热是指传达信息量的密集度。”媒介有冷热之分,是麦克卢汉的观念,热媒介传递的信息量较多,不要更多的感官和联想就可理解,冷媒介反之。显然,媒介的趋势是越来越热的——从广播、电视、宽银幕到3D再到新媒体的双向反馈。体育赛事在广播解说时,受众只听的到声音,所有的画面都需自己联想才能使信息完整;有了电视赛事转播,受众可边看边听,对解说员的话语更好做出判断;在网络上的转播,受众可和解说员进行实时对话与沟通,这样不仅能使受众更容易明白解说员的意图,还更有利于解说员了解到受众的需求。

2.3多媒介的联合解码

“许多体裁可以有多种媒介构成。”在配合合理的情况下,多媒介会使表意更清晰且丰富。对于广播体育解说,它的媒介只有解说员的声音,会让受众不能酣畅淋漓的体会比赛的精彩;电视体育解说结合了声音与画面,且不仅有解说员的话语还有比赛现场的声音;在网络体育赛事转播,还多了评论的媒介,受众和解说员都能看到大家在平台上的发言,这有利于解说员把控解说方向,也有利于受众之间的交流,无疑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在这种多媒介文本中,通常会有在意义上定调的一个媒介。由于广播体育赛事转播只会有现场声、解说声和音乐,所以,其定调媒介应当是解说。而电视和新媒体体育赛事转播中,有声,有画,按常理来说,这两种多媒介文本的定调媒介应是画面,但是体育解说仍要占据重要的位置,因为解说员会带来受众不了解的内容、和受众所没有的观点。

3体育解说的渠道感知和体裁期待

3.1体育解说的渠道感知

渠道虽是感觉方式,但媒介的延伸却不会改变渠道。如,发明了录音机,我们可将歌曲录制下来以后慢慢欣赏,但也仍没有改变其要通过听觉渠道来感知。

在广播体育赛事转播中,受众当然要通过听觉来感知赛事的发展变化。这不仅要求解说员要口齿清晰,语速不要太快,还得要求其对现场运动员和突发状况有更详细的描述,更得有抓住关键点改变自己声调的能力,这样才更有带入感。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每一种媒介的出现都会使人对事物认知的感官平衡发生变化。由于电视和新媒体的出现,体育赛事转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众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来观看比赛。

3.2体育解说的体裁期待

体裁本身就是个指示符号,它似乎可控制文本的接收方式。赵毅衡认为,“渠道与媒介这些元素,影响文本的品质和意义,但是决定一个文本应当如何解释,最重要的因素,却是该文本所属的体裁。”但文本的接收者对文本的解读不是自由的,他会根据这个体裁的要求而给予关注,这就带着某种“期待”。而一个文本产生出来,就必然要按照此文本所属的体裁规定的方式进行解读,这就是所谓的期待。

不同时期,不同的解说员当然会有不同的解说风格和特征。如果用宋世雄的方式来解说现在新媒体下的体育赛事,那会让每一个人感到不适应,因为受众已经对转播的画面和重点有了了解,会期望解说员能有更新奇的语言和更有说服力的评论,而不是一味的对比赛画面进行描述。

结语

体育解说是一种多媒介的文本,它为受众带来大量的体育信息和很多正确的体育观。在媒介不断融合的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传播方式,体育解说更要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赵毅衡.符号学:原理与推演(第二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魏伟.体育解说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3]魏伟.体育解说的符号学审视[J].青年记者,2014,21(29).

标签:;  ;  ;  

我国体育解说的媒介、渠道和体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