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工业污染的多中心治理研究

辽宁省工业污染的多中心治理研究

论文摘要

辽宁省政府把保护环境作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紧迫任务,把污染减排作为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提高环境质量作为改善民生的突破口。本文从“多中心”理论的角度分析辽宁省工业污染问题,结合“政府一市场一第三部门”三维分析框架来有效的预防、调节、控制的工业污染。这一理论为分析辽宁省工业污染的治理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对工业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探明了原因,以期能够对工业污染的法律防治的完善、环境问题的解决、环境权益法律保护的对策做些有益的探讨。本文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了工业污染的情况,文章分为以下四个部分:文章的第一部分为绪论,对问题的缘起及选题依据、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与创新点作了简要的介绍。文章的第二部分对“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描述,为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的第三部分分析了辽宁省工业污染的问题及原因,详细分析了工业污染的根源。文章的第四部分是针对第二部分问题,在“多中心”治理的理论下,探讨了初步完善工业污染防控的一些有益的建议。在政府方面提出:改变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战略和政策;完善环境法制和法规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在市场中的企业方面提出: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注重污染处理技术创新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注意污染处理技术路线创新;加强工业自身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普及环保科技技术,减少工业污染;在公众方面提出:提高公民保护环境的主体意识;建立公民参与的工业污染治投入机制;引入环境信息手段。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使辽宁省工业在发展中自觉走上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标模式及具体对策。本文认为,要真正使辽宁工业自觉走上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从政府、市场和公众等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构建以政府有效管理为保证、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市场需求为导向、工业保护环境为目标、社会公众有效监督为补充的工业保护环境的体制机制。为了使这一目标体制机制尽快实现,必须更新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加快市场建设、制度建设和立法进程。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运用“多中心”理论分析辽宁省工业污染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未来环境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一理论为辽宁省的工业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问题的缘起及选题依据
  • 0.1.1 问题的提出
  • 0.1.2 选题的依据
  •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0.2.1 研究目的
  • 0.2.1 研究意义
  • 0.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与创新点
  • 0.3.1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0.3.2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1 “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 1.1 “多中心”治理的涵义
  • 1.1.1 “治理”的涵义
  • 1.1.2 “多中心”治理的涵义
  • 1.2 “多中心”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
  • 1.2.1 治理中的集权与分权
  • 1.2.2 治理中的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
  • 2 辽宁省工业污染的治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 2.1 辽宁省工业污染的历史回顾及现状
  • 2.2 辽宁省工业污染现存的问题
  • 2.2.1 政府缺乏规划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的污染
  • 2.2.2 地方政府GDP 的片面增长所造成的污染
  • 2.2.3 企业追求利润所造成的污染
  • 2.2.4 工业企业污染物处理率、达标率低
  • 2.2.5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 2.3 辽宁省工业污染存在问题的原因
  • 2.3.1 政府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 2.3.2 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 2.3.3 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投入不足
  • 2.3.4 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落后,污染控制能力低
  • 2.3.5 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 3 辽宁省工业污染的“多中心”治理对策
  • 3.1 “多中心”治理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 3.1.1 改变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战略和政策
  • 3.1.2 完善环境法制和法规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
  • 3.1.3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
  • 3.2 “多中心”治理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 3.2.1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倡导循环经济
  • 3.2.2 塑造企业形象,实现社会效益
  • 3.2.3 发挥市场组织自律的监督作用
  • 3.3 “多中心”治理要依靠第三部门的力量
  • 3.3.1 提高公众保护环境的主体意识
  • 3.3.2 建立公众参与的工业污染治理投入机制
  • 3.3.3 引入环境信息手段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附件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多中心治理[J]. 杭州(我们) 2015(11)
    • [2].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傈僳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为例[J]. 创造 2020(03)
    • [3].沉迷手机游戏的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基于多中心治理视角[J]. 社会与公益 2020(07)
    • [4].安徽省高职学生竞赛研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0(03)
    • [5].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研究[J]. 管理观察 2019(05)
    • [6].我国失独家庭扶助体系的构建——基于多中心治理视角的分析[J]. 劳动保障世界 2019(21)
    • [7].多中心治理下的电梯维保单位管理研究[J]. 中国市场监管研究 2018(08)
    • [8].多中心治理研究进展与理论启示:基于2002—2018年国内文献[J]. 重庆社会科学 2018(11)
    • [9].国内对多中心治理理论应用的研究综述[J]. 学理论 2016(11)
    • [10].多中心治理模式我国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研究[J]. 商 2015(13)
    • [11].多中心治理理论对农村治理的启示[J]. 青年与社会 2019(08)
    • [12].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J]. 考试周刊 2012(45)
    • [13].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研究[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0(05)
    • [14].多中心治理:学校组织的公共治理之道[J]. 南京社会科学 2018(12)
    • [15].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多中心治理的法内冲突与化解[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6].“管办分离”背景下的中国体育管理多中心治理问题研究[J]. 体育与科学 2015(05)
    • [17].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职业教育集团平台重构[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7(10)
    • [18].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解读舒位的济世思想[J]. 作家 2013(04)
    • [19].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社区“微治理”模式探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34)
    • [20].多中心治理的主体合作机制研究[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4(04)
    • [21].多中心治理视阈下创新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05)
    • [22].市场经济背景下多中心治理理论在中国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27)
    • [23].社会参与:创新高校多中心治理模式[J]. 江苏高教 2012(03)
    • [24].微博视阈下地方政府多中心治理模式探析[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
    • [25].多中心治理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6].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发展[J]. 黑河学刊 2010(11)
    • [27].多中心治理:我国城市治理的新模式[J]. 开发研究 2008(01)
    • [28].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县域财政预算路径[J]. 安顺学院学报 2015(06)
    • [29].多中心治理理论:校园贷乱象透视与治理对策研究[J]. 智富时代 2018(08)
    • [30].多中心治理视域下吉林省老龄福祉产业人才建设研究[J]. 福祉研究 2018(00)

    标签:;  ;  ;  ;  

    辽宁省工业污染的多中心治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