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气化节能减排安全技术

秸秆气化节能减排安全技术

论文摘要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且可再生、秸秆气化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的基础上,对秸秆气化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运用事故致因连锁论,建立了秸秆气化事故致因模型。针对秸秆气化节能减排安全方面的研究较少的现实,根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秸秆气化站安全评价的多层次结构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的权重,研究了各个指标的评价内容与标准,从而为我国秸秆气化站安全评价及秸秆气化安全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根据秸秆气化站安全具有“灰色”的特点,运用灰色聚类法建立秸秆气化站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安全评价模型的适用性与可行性。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防火、防爆、防中毒和降低焦油含量等方面研究了秸秆气化安全技术。同时,对《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NYJ/T09-2005)》和《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NY/T443-2001)》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它们所存在的原则性错误,并给予了纠正。利用秸秆气化安全技术对某秸秆气化站存在的事故隐患实施了整改,整改后气化站运行正常。利用灰色聚类安全评价模型对整改后的秸秆气化站进行了安全评价,验证了秸秆气化安全技术的有效性。最后,对秸秆气化站燃气储罐爆炸事故进行后果分析,为秸秆气化站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了依据。本文对秸秆气化安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秸秆气化安全规程》的编制提供了依据。发展秸秆气化节能减排安全技术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省能源消耗,而且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生物质能利用的发展状况
  • 1.1.2 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利用
  • 1.1.3 秸秆气化节能减排国内外现状
  • 1.2 秸秆气化节能减排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秸秆气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2.1 生物质气化原理
  • 2.1.1 气化基本原理
  • 2.1.2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
  • 2.2 秸秆燃气理化特性
  • 2.2.1 理论基础
  • 2.2.2 秸秆燃气相关参数估算
  • 2.2.3 秸秆气化站火灾危险性判断
  • 2.3 秸秆气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2.3.1 火灾爆炸危险性
  • 2.3.2 灼烫
  • 2.3.3 中毒与窒息
  • 2.3.4 机械伤害
  • 2.3.5 触电
  • 2.3.6 高处坠落
  • 2.3.7 物体打击
  • 2.3.8 噪声
  • 2.3.9 低温和冻伤
  • 2.3.10 高温
  • 2.3.11 车辆伤害
  • 2.3.12 坍塌
  • 2.3.13 危险及有害因素分析结论
  • 第3章 秸秆气化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3.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2 建立秸秆气化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3.2.1 秸秆气化站事故致因模型
  • 3.2.2 秸秆气化站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3.2.3 建立秸秆气化站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3.3 各指标评价内容及标准
  • 3.3.1 “设备、设施及燃气安全”层次下各指标评价内容及标准
  • 3.3.2 “作业环境安全”层次下各指标评价内容及标准
  • 3.3.3 “安全管理”层次下各指标评价内容及标准
  • 第4章 秸秆气化站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 4.1 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选择
  • 4.1.1 综合评价方法分析
  • 4.1.2 评价方法确定
  • 4.2 灰色聚类评价法的建立步骤
  • 4.3 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3.1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 4.3.2 层次分析法
  • 4.3.3 秸秆气化站指标权重确定
  • 4.4 构造秸秆气化站灰色聚类安全评价模型
  • 4.5 秸秆气化站安全评价实证研究
  • 4.5.1 概述
  • 4.5.2 闫家村秸秆气化站
  • 4.5.3 评价模型的应用
  • 第5章 秸秆气化安全技术及应用
  • 5.1 秸秆气化安全技术
  • 5.1.1 防火、防爆、防中毒安全技术
  • 5.1.2 降低焦油含量
  • 5.1.3 防止烫伤
  • 5.1.4 防止机械伤害安全技术
  • 5.1.5 防止高处坠落安全技术
  • 5.1.6 采暖
  • 5.1.7 其它
  • 5.2 秸秆气化标准存在的问题
  • 5.2.1 《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NYJ/T09-2005)》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2 《秸秆气化供气系统技术条件及验收规范(NY/T443-2001)》存在的主要问题
  • 5.3 秸秆气化安全技术的应用
  • 5.3.1 秸秆气化站事故隐患整改措施
  • 5.3.2 秸秆气化站事故隐患整改后的综合安全性
  • 5.4 储罐爆炸事故后果分析
  • 5.4.1 蒸气云爆炸伤害模型
  • 5.4.2 秸秆气化站气柜爆炸事故后果分析
  • 5.4.3 秸秆气化站地下储罐爆炸事故后果分析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瓶组气化站无人值守技术及管理模式[J]. 中外企业家 2016(26)
    • [2].浅谈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的建设[J]. 广东科技 2008(08)
    • [3].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站内低温管道设计浅析[J]. 化工管理 2018(23)
    • [4].液氨气化站的设计[J]. 化工管理 2016(29)
    • [5].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供气方案及安全运行[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07)
    • [6].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的安全问题[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7].液化天然气气化站的安全设计[J]. 煤气与热力 2009(10)
    • [8].从LNG事故浅谈LNG气化站安全管理[J].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12(04)
    • [9].液化天然气发电的应用及气化站的安全操作[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27)
    • [10].某LPG/AIR气化站的工艺设计方案[J]. 科技资讯 2010(13)
    • [11].黄山太平港华燃气有限公司LNG气化站投入使用[J]. 城市燃气 2016(03)
    • [12].LPG气化站安全设施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9(03)
    • [13].小型点供LNG供应站的安全性[J]. 煤气与热力 2017(09)
    • [14].内陆天然气电厂LNG气化站建设规模研究[J]. 广东化工 2016(06)
    • [15].亚洲最大LNG气化站三期改扩建工程开工[J]. 化工时刊 2015(08)
    • [16].LNG气化站的设计[J]. 煤气与热力 2009(07)
    • [17].液化石油气事故分析及对策[J]. 山东化工 2020(05)
    • [18].浅谈LNG气化站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措施[J]. 化工管理 2015(29)
    • [19].LNG气化站在工业生产供气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15)
    • [20].LNG气化站的选址与设计[J]. 煤气与热力 2013(08)
    • [21].LNG气化站的工艺设计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2)
    • [22].小型LNG气化站工艺设计简介[J]. 内江科技 2010(12)
    • [23].LNG气化站技术安全分析[J]. 煤气与热力 2009(04)
    • [24].作为过渡气源的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的设计[J]. 煤气与热力 2008(11)
    • [25].LNG瓶组气化站区域供气方案[J]. 煤气与热力 2008(11)
    • [26].浅谈LNG气化站安全运行及应急管理方法[J]. 化工管理 2018(35)
    • [27].液化天然气(LNG)气化站设计优化[J]. 低碳世界 2018(08)
    • [28].LNG气化站内低温管道补偿问题的探讨[J]. 城市燃气 2016(04)
    • [29].小型用气项目中LNG气化方式的选择和应用[J]. 工程与建设 2014(02)
    • [30].全省农业资源环保农村能源建设现场交流观摩会典型材料之十六 阳城县凤城镇白沟村秸杆气化站简介[J]. 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 2013(11)

    标签:;  ;  ;  ;  ;  ;  

    秸秆气化节能减排安全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