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约束和机械自适应结构的综合设计与应用研究

可变约束和机械自适应结构的综合设计与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提高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性能与智能化水平,使机械自身对各种内部和外部不确定因素变化具有自调与自适应功能的机械结构,正日益成为机构学研究的热点。机械自适应结构,是指无需通过测控,仅仅依靠机械本身可以自动适应外部工作条件、对象、工作参数变化的一种机械结构,具有这种自适应结构的机械就称为了自适应机械。自适应机械一般都具有多自由度、变结构、变自由度的结构特征,且原始驱动件的数量都小于机械的自由度数量,一般为欠驱动机械系统。机械自适应结构,是一种基于可变约束的机械结构。是利用可变约束的可施加、可释放、可调、可控等结构特征,使机构自身具有自动调整和适应外部变化的功能的。具有自适应功能的机械已在工程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其共性的工作机理及其综合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对自适应机械尚缺乏较明确的定义与分类,制约了它的发展和应用创新。正是基于此需要,本论文对可变约束和机械自适应结构进行了较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有:①在详细分析机械中的可动联接与约束性质的基础上,基于广义约束及设计应用的观点,提出了运动约束和动力约束、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基本约束和过约束以及常约束和可变约束的机械约束分类方法,分析了各类约束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并首次将机械中的可变约束分为可变运动约束、可变几何约束、力封闭约束和动力约束,列出了各种可变约束的特征表达式,指出了其可变、可调及可控因素,及可变约束的作用及应用范围。为自适应机械结构的分析与设计奠定了基础。②在机械自调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已有自适应功能的机械的深入分析,定义了:自适应机械,是指对其外部工作对象、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无需通过测控,且不包含专门的控制机构,而是依靠机械本身的结构自动调整来实现对变化的自动适应,从而可靠地完成预期工作要求的机械装置。深入研究了自适应机械的工作机理,指出其“自适应”,实质上就是对机械的约束和自由度变化的自动适应。其自适应功能,根本上是基于可变约束结构的力、能特性及其参数的可变与可调控性,是通过对自由度的约束和释放,调整机械自身的结构特征来实现的。③提出了按自适应机械的功能结构特征及其自动适应的对象来划分的两种自适应机械分类方法。重点针对变结构自适应机械、变自由度自适应机械和内力封闭自适应机械,阐明了其主要结构特征及自适应机理。并根据它们的共性特征,较系统地提出了自适应机械综合的要点,给出了自适应机械综合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通用方法。④针对内力封闭自适应机械多方案设计的需要,系统地完善了一种新的型综合方法—胚图支链法。以此为基础,研究并创新了一种基于全回路拓扑特性矩阵的运动链同构辨识法,综合出了自由度为0或-1的十杆(包括十杆)以下的运动链的全部独立构型。深入分析和研究内力封闭自适应机械设计的内容、方法和原则,提出了其方案设计及功能结构设计的程序以及一般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实例详细论述了其结构及尺寸设计的过程与方法。⑤提出了一种以单自由度关节连动式仿人手指为基础的条件自适应手指设计方案。首先仿照人手指从伸直到握拳过程中三关节的相对位姿,综合其单自由度机构,再通过在原机构中增加一个条件自由度来提高和完善其自适应功能。对欠驱动3自由度手指机构的构型设计、关节可变约束的结构方案及获得条件自由度的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建立了欠驱动手指具有可变力(力矩)约束的准静力学模型;提出了按连动手指优化的参数,选定三个指节的尺寸,并以传动角最佳及握紧的中间状态为基本构型,以三个接触力相等为优化目标的综合方法。建立了优化目标函数,确定了优化参数,采用粒子群法进行优化,得到了多组可供优选的可行解。通过对虚拟样机仿真实验,论证了手指机构较强的自适应功能。⑥在分析重钢高炉折叠式堵渣机功能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其自适应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采用两组槽销副加弹簧力封闭约束的可变自适应结构来代替原有的重锤—滚子—摆杆式力封闭高副结构,有效的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完善了自适应功能。通过虚拟样机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方法是正确的、有效和可靠的。以上研究成果,对丰富和拓展现代机构学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开拓自适应机械的创新设计方法及应用领域,提高我国自适应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际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现代机械及机构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 1.1.1 现代机械及机构学的研究现状
  • 1.1.2 现代机械及机构学的发展趋势
  • 1.2 机械中的约束及机械自适应结构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 2 机械中的约束与可变约束分析
  • 2.1 引言
  • 2.2 机械中的约束及其分类
  • 2.2.1 机械中的可动联接与应用特征
  • 2.2.2 机械可动联接中的约束及其分类
  • 2.3 机械中的可变约束的分类及其应用
  • 2.3.1 可变约束及其分类
  • 2.3.2 可变约束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3 机械自适应机理及自适应机械的分类
  • 3.1 引言
  • 3.2 自适应机械的结构特征与自适应机理
  • 3.3 自适应机械的分类
  • 3.3.1 按照自适应机械的功能结构特征分类
  • 3.3.2 按照自适应机械的应用特征与适应的对象分类
  • 3.4 自适应机械综合的要点
  • 3.4.1 自由度的设计
  • 3.4.2 约束及可变约束的设计
  • 3.4.3 初始运动链的选择及多方案设计
  • 3.4.4 运动与力能传递特性的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内力封闭自适应机械及其综合与分析
  • 4.1 引言
  • 4.2 内力封闭自适应机械的功能结构特征及其初始运动链
  • 4.2.1 内力封闭自适应机械的功能结构特征
  • 4.2.2 内力封闭自适应机械的初始运动链
  • 4.3 内力封闭自适应机械初始运动链的构型综合
  • 4.3.1 构型综合的基本知识
  • 4.3.2 初始运动链的构型综合—胚图支链法
  • 4.3.3 运动链同构的辨别方法
  • 4.4 内力封闭自适应机械的功能结构化设计
  • 4.4.1 内力封闭自适应机械功能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 4.4.2 内力封闭自适应机械装置的结构方案设计举例
  • 4.5 内力封闭自适应制动器的综合设计与工作性能分析
  • 4.5.1 制动器的方案设计及静力学分析
  • 4.5.2 制动器的运动分析
  • 4.6 内力封闭自适应制动器运动特性的仿真分析
  • 4.6.1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简介及功能分析
  • 4.6.2 自适应制动器模型的建立及运动特性仿真分析
  • 4.6.3 内力封闭自适应制动器自适应功能的仿真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拟人自适应手指机构的设计与综合
  • 5.1 引言
  • 5.2 单自由度拟人手指机构的综合
  • 5.2.1 单自由度手指机构的选型及运动参数综合的内容
  • 5.2.2 单自由度手指机构运动参数综合方程的建立
  • 5.2.3 求解方法的选择
  • 5.2.4 设计要求的给定
  • 5.2.5 目标方程组的建立及求解
  • 5.2.6 综合结果及其仿真分析
  • 5.2.7 单自由度手指机构自适应功能结构设计
  • 5.3 3 自由度欠驱动手指机构的设计与综合
  • 5.3.1 欠驱动手指机构的基本构型
  • 5.3.2 欠驱动手指机构条件约束的设计
  • 5.3.3 欠驱动手指机构静态力学模型
  • 5.3.4 欠驱动手指机构尺度参数综合
  • 5.3.5 欠驱动手指机构自适应性能分析及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6 高炉堵渣机自适应结构的改进方案设计
  • 6.1 高炉堵渣机的自适应功能结构分析
  • 6.1.1 折叠式高炉堵渣机的功能结构分析
  • 6.1.2 重钢高炉堵渣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 6.2 堵渣机自适应结构的改进设计
  • 6.2.1 适应提升高度要求的自适应结构设计
  • 6.2.2 适应渣口位置变化的自适应结构设计
  • 6.3 堵渣机运动学特性及自适应功能的仿真分析
  • 6.3.1 堵渣机运动学性能的仿真分析
  • 6.3.2 堵渣机自适应功能的仿真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相位测量的角漂移自适应结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气体折射率测量系统[J]. 光学学报 2012(12)
    • [2].导弹自适应结构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J]. 航空学报 2011(02)
    • [3].一种基于自适应结构概要的有向标签图子图匹配查询算法[J]. 计算机学报 2017(01)
    • [4].2010年的AIAA力学国际会议[J]. 强度与环境 2009(03)
    • [5].构建共赢的“阿米巴”组织[J]. 施工企业管理 2014(12)
    • [6].Catmull-Rom图像缩放算法的自适应结构设计与实现[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9(08)
    • [7].基于自适应结构网格的二维浅水动力学模型[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2(06)
    • [8].基于自适应图像分割自动提取道路中心线[J]. 测绘工程 2015(07)
    • [9].一种智能化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方法[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5(10)
    • [10].一种支持高效XML路径查询的自适应结构索引[J]. 软件学报 2009(07)
    • [11].基于自适应结构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式识别[J].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3(03)
    • [12].次级通道在线辨识的自适应结构响应主动控制研究[J]. 航空科学技术 2015(11)
    • [13].基于自适应结构张量的FCM改进算法[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14].基于自适应结构局部稀疏外观模型法的视觉跟踪[J]. 科技视界 2015(08)
    • [15].自适应结构网格上扩散方程隐式时间积分算法及其应用[J]. 计算物理 2012(05)
    • [16].自适应结构方向复扩散压制沙漠地震随机噪声[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9(05)
    • [17].SMA驱动丝的建模与仿真[J]. 计算机仿真 2012(02)
    • [18].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双频激光干涉相位测量的空气折射率测量[J]. 中国激光 2013(01)
    • [19].一种用于网络多媒体平台的自适应性结构构建[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8(15)
    • [20].智能材料和智能结构的发展现状[J]. 技术与市场 2017(05)
    • [21].自适应结构网格并行应用支撑软件框架研究2011年度报告[J]. 科技创新导报 2016(09)
    • [22].采用压电材料的自适应卫星结构研究[J]. 航天器工程 2015(02)
    • [23].基于ASEGMF的旋转机械振动信号降噪方法研究[J]. 振动与冲击 2011(09)
    • [24].自适应堵渣机的自调结构设计与实践[J]. 中国机械工程 2008(04)
    • [25].自适应机翼技术的分类和实现途径[J]. 飞行力学 2008(05)
    • [26].国内防波堤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简述[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23)
    • [27].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像椒盐噪声去除方法[J]. 电子设计工程 2016(13)
    • [28].基于免疫遗传形态学的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图像边缘检测方法[J]. 工程科学学报 2019(04)
    • [29].弹性体高超声速飞行器自适应控制器设计[J]. 计算机仿真 2013(07)
    • [30].一种可伸缩充压管驱动元件及其应用研究[J]. 电子机械工程 2016(06)

    标签:;  ;  ;  ;  ;  

    可变约束和机械自适应结构的综合设计与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