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观念,科学管理——马陇县企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更新观念,科学管理——马陇县企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一、更新观念 科学管理——马龙县企业现状调查及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王霞[1](2021)在《消费行为视角下曲靖市主城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社会,城市的建设和商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增长的刺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社会”逐渐成为重要的时代发展背景。其中,消费行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商业街区空间形态针对消费观念的转变,呈现综合性发展和多功能融合。因商业街区在公共生活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归纳并总结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研究其内在变化原因,既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还能对城市建设的合理规划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消费行为变化,总结了不同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特征。一方面,梳理相关的要素研究,归纳当下商业街区空间发展的主要指导理论;另一方面,总结了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典型布局模式。然后结合曲靖市中心商业街区,对重点商业街区进行实例研究,因曲靖市商业空间肩负快发展、多功能、新活力的任务,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它是重要的城市生活空间,以其为研究载体,结合消费者行为学,对曲靖市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大数据采取来评估研究区域商业街区的空间结构,从而掌握当下研究区域的空间布局形态模式。最后,对未来消费行为模式进行进一步探究,探索未来商业街区空间的发展趋势,并在这个基础上,对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把握适宜其发展的方向,并对研究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杨冬丽[2](2020)在《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云南是中国最大的烟叶和卷烟生产基地。烟草无论是在国民经济中,还是在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烟草的特殊性,我国实行专卖制度,把烟草专卖管理纳入了国家行政执法体系。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作为专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权益的利器。然而,随着我国加入WTO,控烟履约步伐的加快,以及“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需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变压力为动力,在危机中寻找新机。这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继续保持烟草专卖管理体制活力,充分释放专卖管理制度红利的客观需要。本文以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多年在省、市、县三级烟草专卖局的工作经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全文共分成5章。第1章是绪论,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创新点和不足;第2章,介绍烟草和烟草专卖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等相关概念,以及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4、5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按照现状调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体架构,深入分析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并从六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既有全国烟草专卖管理的一些共性问题,又拥有自身独特的个性特征。比如,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边境走私烟叶、卷烟现象较为突出,给边境联防联控及跨国联合执法机制提出了高要求;另外,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相当一部分卷烟零售户和烟叶种植户都是少数民族,一定程度上给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提高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质量和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能对其它省的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映开[3](2020)在《云南省与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开展状况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目前在我国处于进步和发展阶段,人们对公益事业、扶贫项目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对提高小学生篮球的关注度逐步提高,对发展体育运动、增加后备人才储备更加重视。四川省和云南省都是其赛事活动开展省份,在发展上各有优势。四川省作为“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开展的发源地,覆盖范围全国最广,历史最悠久。云南省作为近年来的新兴赛区,在项目发展中展现出篮球季的新趣味。目前,对四川省和云南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开展比较的研究还很少有人涉足,地区间的横向比较研究更有利于认清不同地区中赛事项目开展情况的差异以及其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内在联系。本文旨从云南和四川两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的开展状况的对比研究中找出两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开展状况的差异,寻求解决差异的对策,并通过对比寻求发展云南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的对策。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云南省、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赛事参与学校的篮球场地设施、器材、师资、体育教学等方面的软硬件条件、学校开展篮球运动的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对比研究,研究结论如下:云南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发展历程较短,对比四川省在开展规模,影响范围上不足,与四川省的篮球季开展存在差距。合作高校目前只有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作为新赛区,在赛事多样化和赛事赞助方面有新的渠道与方式。2云南省参赛运动员训练前与训练后身体素质水平提高,相比四川省,男女运动员分布不均,差异较大。3四川省在场地、器材设施的总数上明显好于云南省。在资金投入对比上两省均呈现出不够用,无法满足日常篮球训练。4云南省体育教师在年龄分布上呈现出两极分化趋势,男女教师分布不均,四川省则老中青三代均衡分布,女教师数量多于云南省。在教师职称分布、学历均有差异。5.云南省支教志愿者选派人员年级、专业分布不均,教学能力层次不齐,在支教过程中有时与学校学习任务冲突。四川省派遣志愿者都为体育教育专业大三学生,教学能力相对有保障,且将支教任务视为实习任务,与学业无冲突。两省支教志愿者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训练。针对研究结果,本文分析了差异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差异的建议。

韦林宏[4](2020)在《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这一区域涉及广西、贵州、云南三省15地的91个县,其中曲靖市下辖的师宗县和罗平县位列其中。贫困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始终困扰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贫困的产生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同时也与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本选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从描述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的面貌着手,结合曲靖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这一地区贫困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然后,梳理国家层面反贫困措施和曲靖市的反贫困措施以及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使用史密斯的过程模型对这一地区政策实践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目前国内对于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研究农村贫困问题,结合石漠化地区特点,希望为类似地区反贫困问题的研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借鉴。

杜俊奇[5](2020)在《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外公职人员中一直存在着腐败现象,而且党外公职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腐败问题也开始空前凸显,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中,腐败问题还表现的相当严重。党外公职人员分布在各领域、各层级,在各级政府、各个岗位充当重要角色,有职有权,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如何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回避而必须直面和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相关部门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由于监督机制与现实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监督问题仍然处于薄弱状态。学术界对此也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讨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但总体上说,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充分,对这一群体的腐败程度、形式、原因等实证研究非常不足,具有建设性和应用性的对策建议更是不多。从我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这一时代的宏伟大业来看,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问题的研究,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共产党(即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即参政党)互相监督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更是将全面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的迫切需要。本文主体内容分为逻辑紧密关联的五章。逻辑起点首先在理论层面阐发了关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必须厘清的几个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体内容、制度基础、法理依据和监督的必要性;然后运用历史和比较的方法追溯了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难点;继而用实证研究、尤其是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现状、成因和特征;论证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强化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和显着成效;最后,就如何强化、细化、实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特别是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性比较强的宗教界、工商联、村委会三个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从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维度提出的若干对策建议。本文的意义在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这一事关我国反腐败成效而迄今很少受到关注的问题做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内调外研获得了翔实的一手数据;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特殊群体的监督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从而对国家监察机制改革和推进反腐败事业整体上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林琳[6](2020)在《S市税务局纳税服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纳税服务是现代税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优化纳税服务是新的历史时期对税收工作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服务型政府”口号的提出,不仅为纳税服务优化提供机遇,也提出了挑战。S市税务局在优化纳税服务实践的道路上始终处于不断摸索和前进中,不管在人员综合素养、制度建设,还是在纳税服务技术更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阻碍了服务型税务机关的建设进程。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纳税人需求不断增加,如何通过优化纳税服务以增强纳税人的获得感,以及如何使纳税服务在现实发挥更大的效用,也成为税务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研究。本文从纳税服务的基本概念出发,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理论依据,通过对S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现状的介绍和问题剖析,提出优化S市纳税服务的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是:第一,在搜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根据新公共管理和纳税服务等相关理论,找到两者协调发展和适应的结合点,尽量弥补学者们对于纳税服务理论方面的不足;第二,借助于S市的纳税服务展开调查和研究,对基于公共管理视角下的S市纳税服务现状和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指出S市纳税服务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第三,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对我国S市纳税服务以启示,针对S市纳税服务的问题提出优化纳税服务的建议和策略,为S市税务局的纳税服务优化提供参考。笔者将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之一,将优化纳税服务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融合,而不是孤立地研究纳税服务优化问题,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而纳税服务本身具有十分强的实践性,当前税制改革正大刀阔斧地进行,对S市的研究并提出的建议可能不适用其他地区。并且,纳税服务涵盖许多学科,本人才疏学浅,涉猎不宽,在理论运用和分析方面还存在薄弱之处,导致文章的分析会不够深入和科学。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赖伟豪[7](2019)在《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30多年来,我国农村土地实现家庭承包经营,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持续推进的现阶段,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加剧转移,新型机械设备和高科技技术不断应用到农业上,土地细碎化限制资金、新技术的投入,制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普宁市人多地少,土地细碎严重,外出人口多抛荒现象多,作为一名基层农业工作人员,有义务去研究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本文以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通过文献法、调研法、问卷法、访谈法来研究分析。文献研究是在前人的基础研究之上阐述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历程、重要意义,并汲取前沿的观点和探索国内一些成功的流转的案例来作为参考借鉴;采用实地调研的目的是在于收集基础数据、当地的流转实例及掌握一线最真实的流转情况等方面;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对103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和访谈掌握的情况,全面了解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况,深入、系统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最后根据文献资料、各方与流转有相关的人员的建议意见,总结归纳出比较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建议。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比较缓慢,存在非农化非粮化倾向、流转不规范、规模流转难等六个问题,并认为是农业效益低、二轮承包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四个原因致使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落后。针对存在问题和原因,我们提出了创新流转形式促进土地相对集中,破除规模流转难的壁垒;加大宣传,提升农民对流转的认知和参与性;完善考核、督查、激励制度强化政府职能,政策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土地吸附能力和加大流转监管的力度,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持续发展等六条对策建议,为当地有关部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一些参考,让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新机,同时促进当地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乡村振兴的实现。

尉皓铮[8](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干部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山东省JY区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具体措施的推进,根本成效还是要在落实中体现。作为农村发展领头人的村干部,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就管理学理论而言,如何有效调动村干部主动性、能动性,从而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羊作用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村干部激励机制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综述,明确了村干部、激励机制等相关概念和理论,加深了对村干部激励机制的理解和把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以JY区为例,通过资料查找、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区县层面村干部队伍结构、现行激励机制运行、村干部的工作感受和对激励机制的体会及改进想法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对JY区村干部激励机制的成效、存在问题、存在问题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最终,从理念、制度、操作层面上提出了区县层面村干部激励机制提升的对策,为提高区县层面村干部激励机制应用,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村干部群体积极进取、不断成长。

魏中超[9](2019)在《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以福建省残联为例》文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政府的工作重心,其总目标之一“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将社会治理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反映出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群团组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推动和鼓励包括群团组织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是重要路径,也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必然选择。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随着群团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实现改革创新,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而凝心聚力,发挥群团组织的实力,促进群团组织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实效。实现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群团组织的历史使命。推进群团组织工作创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必须理清三个逻辑:第一,群团组织本身的发展逻辑;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第三,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逻辑。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两个方面来考察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宏观层面,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宏观叙事背景,梳理我国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概念与理论基层,从而观照当下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情况。在微观层面,以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为案例。透视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情况,以小见大,探寻群团组织提升自身参与社会治理能力、水平的方法和路径,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为:第一,更新治理思维,促进群团组织和社会融合;第二,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群众工作服务主线;第三,厘清职能定位,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第四,丰富工作方法,创新探索社会治理模式。

李兰芹[10](2019)在《产业发展影响下曲靖市马龙区村镇体系规划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比较突出,以前“重城轻乡”的政策偏向导致“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根深蒂固,城乡二元分割的局面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发展的时代性问题。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方法之一,已经在国内全面展开。本论文基于曲靖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对研究区的基本概况进行系统分析。第二,对区域产业及村镇体系的现状特征作深入分析,认为区域产业及村镇体系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第三,对影响区域产业及村镇体系发展的因素作深入研究,主要分为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并且提出在曲靖市的辐射影响下马龙区域形成近郊圈、远郊圈和外围圈三圈层空间格局。第四,在曲靖市辐射影响下,对马龙区域产业发展展望及策略作深入研究,并提出分圈层引导策略。第五,基于曲靖市的辐射带动和三圈层空间格局,从产业发展入手,提出适应性的村镇体系规划策略。马龙区域产业及村镇体系发展存在地域性差异,并受交通区位条件、曲靖中心城区的辐射影响较强,马龙应该充分发挥其郊县功能,主动融入曲靖都市圈发展,主动承接麒麟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带动自身产业及村镇协调体系发展。

二、更新观念 科学管理——马龙县企业现状调查及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更新观念 科学管理——马龙县企业现状调查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消费行为视角下曲靖市主城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1.1.2 消费行为转变对商业街区空间提出新要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理论及相关要素研究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城市结构理论
        2.1.2 中心地理论
        2.1.3 中心商业街区
        2.1.4 马斯洛需求层次
        2.1.5 城市形态学与空间布局模式
        2.1.6 聚集效益理论
        2.1.7 HOPSCA原则
        2.1.8 环境行为学
    2.2 消费行为
        2.2.1 定义
        2.2.2 消费行为变化
    2.3 商业街区
        2.3.1 商业街区空间
        2.3.2 商业街区的发展
        2.3.3 从商业中心区到中央活力区(CAZ)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消费行为视角的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模式
    3.1 消费行为影响下商业空间的演变
        3.1.1 商业空间演变
        3.1.2 商业街区的布局发展
        3.1.3 消费行为与空间形态
    3.2 典型商业街区发展现状实例分析
        3.2.1 “无顶”的商业街区
        3.2.2 “有顶”的商业街区
        3.2.3 “无顶+有顶”的商业街区
        3.2.4 选取案例的特征总结
    3.3 案例对比分析
        3.3.1 沿街线状开发:单一化线性纯步行商业街
        3.3.2 均质面状开发:多元化商业街扩展
        3.3.3 核心聚集开发:综合化高度聚集商业职能增强
    3.4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影响机制
        3.4.1 经济空间:随城市经济而发展
        3.4.2 地理区位:围绕城市中心区建设
        3.4.3 社会空间:随所在区域规划定位而发展
    3.5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模式总结
        3.5.1 步行街:室外空间
        3.5.2 MALL:室内空间
        3.5.3 步行街+MALL:室内外空间连接
        3.5.4 集合体:室内外空间聚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曲靖市主城发展现状及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4.1 曲靖市麒麟区概况
        4.1.1 区位
        4.1.2 经济
        4.1.3 人口
        4.1.4 消费模式
        4.1.5 商业发展
        4.1.6 消费结构
    4.2 麒麟区商业街区概况
        4.2.1 商业总量
        4.2.2 商业布局
    4.3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
        4.3.1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研究范围
        4.3.2 研究区域概况
        4.3.3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现状
        4.3.4 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梳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探索
    5.1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
        5.1.1 地理区位:奠定商业空间基本形态特征
        5.1.2 空间节点:空间复合化的促生与制约
        5.1.3 用地布局:存量规划中的土地再利用
        5.1.4 街道街廓:边界的控制与引导
        5.1.5 交通条件:内部组织与外部扩展牵引
    5.2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5.3 当下消费行为对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影响
        5.3.1 消费层次是中心商业空间形态发展的内在驱动
        5.3.2 空间结构随着城市更新的升级而变化
        5.3.3 空间呈现郊区化、分散化的交替
        5.3.4 商业空间复合化的必然
    5.4 现有问题与发展机遇
        5.4.1 问题
        5.4.2 机遇
    5.5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趋势与建议
        5.5.1 发展趋势
        5.5.2 优化建议
    5.6 未来消费行为模式探究
    5.7 未来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的发展趋势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解读消费行为变化的特征
        6.1.2 中心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模式
        6.1.3 麒麟区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发展所面对的机遇
        6.1.4 对未来消费行为模式提出探讨
        6.1.5 提出未来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发展的策略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附录 C:表格索引

(2)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烟草和烟草专卖品
        2.1.2 烟草专卖
        2.1.3 行政执法
    2.2 理论基础
        2.2.1 行政规制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3章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现状分析
    3.1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体系架构
        3.1.1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主体
        3.1.2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对象
        3.1.3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范围
        3.1.4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依据
    3.2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3.2.1 审批发放烟草专卖许可证
        3.2.2 监督检查烟草市场
        3.2.3 办理涉烟违法案件
        3.2.4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公开
        3.2.5 加强烟草专卖队伍建设
    3.3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成效
        3.3.1 烟草专卖行政许可效能有效提升
        3.3.2 市场监管水平大幅提升
        3.3.3 打击涉烟违法工作成效明显
        3.3.4 烟草专卖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第4章 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依据不健全
        4.1.2 烟草专卖执法手段相对落后
        4.1.3 烟草专卖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
        4.1.4 烟草专卖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
        4.1.5 烟草专卖执法队伍建设有差距
        4.1.6 烟草专卖法制宣传不到位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烟草专卖立法的预见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增强
        4.2.2 对烟草专卖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4.2.3 执法监督力量薄弱
        4.2.4 联合执法动力不足
        4.2.5 队伍管理措施缺乏针对性
        4.2.6 对构建良好执法环境的重视度不够
第5章 提升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水平的对策建议
    5.1 健全烟草专卖行政法律法规
        5.1.1 完善烟草行业立法工作机制
        5.1.2 明晰涉烟行政执法部门职权范围
        5.1.3 规范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
    5.2 丰富行政执法手段
        5.2.1 加大专卖执法硬件建设
        5.2.2 强化信息化体系建设
        5.2.3 引入柔性执法方式
    5.3 健全执法监督体系
        5.3.1 完善执法监督制度
        5.3.2 建立立体化内部监管网络
        5.3.3 强化社会监督
    5.4 完善烟草专卖联合执法机制
        5.4.1 建立烟草专卖联合执法长效机制
        5.4.2 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5.4.3 创新边境地区涉烟缉私打假新模式
    5.5 加强专卖执法队伍建设
        5.5.1 注重建立专卖队伍人才战略规划
        5.5.2 提高专卖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
        5.5.3 优化绩效考核
    5.6 营造良好执法环境
        5.6.1 增强专卖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
        5.6.2 提升行政相对人对法律的知晓度及维权意识
        5.6.3 开展独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法制宣传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3)云南省与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开展状况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理论依据
        1.1.2 实践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鉴定
        2.1.1 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相关概念
        2.1.2 云南省和四川省地域情况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国内小篮球的研究现状
        2.2.2 关于“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的发展状况
        2.2.3 关于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的发展
        2.2.4 关于云南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的发展
    2.3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地调研法
        3.2.4 对比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问卷调查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云南省和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的赛事开展对比
        4.1.1 云南省与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往年学校参与情况对比
        4.1.2 云南省与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覆盖范围对比
    4.2 云南省和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参与运动员情况对比
        4.2.1 参赛运动员基本情况对比
        4.2.2 参赛运动员身体素质情况对比
        4.2.3 参赛学校篮球队训练情况
    4.3 云南省和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场地、器材、经费投入情况
        4.3.1 篮球场地、器材对比
        4.3.2 经费投入对比
    4.4 云南省和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体育教师的情况对比
        4.4.1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4.4.2 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
    4.5 云南省和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支教志愿者情况对比
        4.5.1 支教志愿者(教练员)基本情况分析
        4.5.2 两省支教志愿者参与“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的动机对比
        4.5.3 支教志愿者支教上课时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对比
    4.6 云南省和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公益赞助与宣传对比
        4.6.1 云南省和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赞助情况对比
        4.6.2 云南省和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宣传情况对比
    4.7 影响云南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影响因素因子分析
        4.7.1 数据来源和处理
        4.7.2 因子分析过程
        4.7.3 因子命名与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4)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及其评价
        (一)国内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二)国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一章 关于石漠化地区贫困的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第一节 核心概念
        一、石漠化
        二、贫困
        三、反贫困与精准扶贫
    第二节 理论依据
        一、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二、福利多元理论
        三、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四、社会治理理论
第二章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发展概述
        一、曲靖市经济发展概况
        二、曲靖市石漠化地区概述
    第二节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师宗、罗平两县农村贫困现状
        一、县域基本情况
        二、地区农村贫困现状
    第三节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的成因
        一、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产生的客观原因
        二、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贫困个体形成的原因
第三章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的反贫困政策及措施
    第一节 中国农村和石漠化地区的反贫困措施
        一、中国农村反贫困进程
        二、石漠化地区扶贫开发政策
    第二节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现行的反贫困政策和社会扶贫措施
        一、曲靖现行的多部门联动扶贫攻坚政策
        二、曲靖现行的社会扶贫攻坚措施
        三、曲靖现行脱贫攻坚成效监督和考核措施
        四、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第三节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政策执行情况
        一、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师宗、罗平两县反贫困政策执行情况
        二、曲靖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政策落实情况
第四章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实践问题分析
    第一节 政策层面
        一、政策制定存在问题
        二、政策保障不到位
    第二节 环境因素
        一、社会环境
        二、自然环境
        三、经济环境
    第三节 执行主体层面
        一、地方政府财政紧张
        二、部门配合度不够
        三、部分基层组织工作能力不强
    第四节 目标群体层面
        一、脱贫意识不强
        二、存在抵触心理
        三、自我发展能力弱
第五章 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策层面
        一、健全法律规章及政策
        二、进一步完善现行脱贫政策
        三、强化支撑保障
        四、提升公信力
    第二节 政策环境层面
        一、社会环境的改善
        二、经济环境的改善
    第三节 执行主体层面
        一、反贫困的政府责任
        二、反贫困的社会责任
    第四节 目标群体层面
        一、树立自主意识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提高自身能力
小结
    一、研究的创新与结论
    二、研究的限制与不足
    三、研究的前瞻与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云南片区)聚类分析
    附录二 :访谈提问清单
致谢

(5)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实践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学界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对决策层关于统一战线相关文献的解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实证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五、内容与框架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创新之处
        (二)研究难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若干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与构成
        一、党外公职人员的概念阐释
        (一)“公职人员”的概念
        (二)“党外”的概念
        二、党外公职人员来源与构成
        (一)我国政治体制中“党外公职人员”的来源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分类构成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的培养选拔、任用与管理
        一、党外公职人员培养选拔政策
        二、党外公职人员任用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建国初期的任用政策
        (二)改革开放后的任用政策
        (三)进入21世纪后的任用政策
        (四)新时代选拔任用的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管理
        (一)对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引导
        (二)优化党外干部管理结构。
        (三)选好配强民主党派领导班子
        (四)选好选准主委。
        四、党外公职人员从政优势
        (一)政治优势
        (二)智力资源优势
        (三)利益表达优势
        (四)社会活动优势
        五、党外公职人员不同时期在体制内的作用
        (一)建国初期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三)新时期
        六、党外公职人员使用现状
        (一)中央越来越重视,阵营越来越壮大
        (二)实职正职比例增大,切实保障有职有权
        七、制约党外公职人员培养使用的因素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二、社会公众与媒体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三、民主党派对担任公职的党内成员内部监督
        四、各级监察委员会对党外公职人员的监督
    第四节 民主党派党内监督概述与成效分析
        一、内部监督内容
        二、内部监督实践
        三、内部监督成效
        四、在内部监督中对腐败问题的处置
        五、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制度基础和法理依据
        一、制度基础
        (一)人民代表大会政体制度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党制度
        二、法理依据
        (一)根本法依据
        (二)专门法依据
        (三)行业法依据
        (四)有关法规依据
    第六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我国民主监督的重要补充
        三、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要求
        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是国家监察法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与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演变
        一、民主革命时期,监督雏形显现
        二、建国初期,监督方针确立
        三、整风反右时期,监督出现挫折
        四、“文革”时期,监督遭受破坏
        五、改革开放时期,监督恢复完善
        六、“十八大”后,监督成熟定型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历史成效
        一、思想认识不断深化
        二、监督机制逐步完善
        三、监督效果初步显现
    第三节 党外公职人员监督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意识不够清晰,监督观念亟待提高
        (二)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监督体系亟待完善
        二、党外公职人员的特殊性给监督带来的难点
        (一)党外公职人员界别分布具有特殊性
        (二)党外公职人员管理体制具有特殊性
        (三)党外公职人员任职情况具有特殊性
        (四)党外公职人员廉政意识具有特殊性
        (五)党外公职人员政治倾向具有特殊性
        (六)政治参与呈现多元化、差异性
        三、特殊领域党外公职人员监督难点
        (一)宗教界
        (二)工商联
        (三)村委会
第三章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与特点分析
        一、不同层级党外公职人员腐败案例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特点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共同点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的不同点
    第二节 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异同分析
        一、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共同点
        (一)个人私欲恶性膨胀
        (二)公共权力发生异化
        二、党外公职人员与党内公职人员腐败成因的不同点
        (一)内外监督不力
        (二)外部环境影响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意义与成效
    第一节 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意义
        一、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反腐败斗争的现实意义
        (一)为反腐彻底性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二)为反腐高效性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机制保证
        (三)为反腐持续性提供了有力的法理机制保证
        二、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对于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特殊意义
        (一)强化了党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领导
        (二)实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全面覆盖
        (三)法定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权力来源
        (四)创新了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监察的方法路径
        三、国家监察委员会尚需进一步强化和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
        (一)提升政治站位,以大作为彰显监督的权威性
        (二)遵循五条原则,以科学性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第二节 监察法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和惩治的效用
        一、监察法对全面深入开展反腐败的积极意义
        (一)保证了监察机关的独立性
        (二)实现了监察范围的全覆盖
        (三)界定了监察职能和监察权限
        (四)创新了以“留置”措施取代“两规”、“两指”措施
        (五)强化了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二、监察法对于预防和惩治党外公职人员腐败的特殊作用
        (一)统领推进作用
        (二)警示威慑作用
        (三)法治保障作用
        三、监察法尚需进一步细化对党外公职人员腐败预防与惩处的操作性
第五章 加强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性思考
    第一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问题导向
        三、坚持立体监督
        四、坚持务实管用
        五、坚持理论创新
        六、坚持用权公开
    第二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主要路径
        一、加强民主党派队伍建设
        二、加强廉政宣传教育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五、加强党派本体内部监督
        六、加强反腐统筹协调
        七、加强社会舆论制约
    第三节 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工作机制
        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机制
        二、专项巡察监督机制
        三、谈心谈话机制
        四、失察责任追究机制
        五、廉政诫勉机制
        六、重要情况报告与通报机制
        七、法治制约权力机制
        八、自律约束权力机制
    第四节 对特殊群体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对村委会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学习宣传监察法力度,形成“不敢腐”的强大法律震慑
        (二)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关紧“不能腐”的权力制约制度笼子
        (三)注重思想政治建设,营造“不想腐”的廉政勤政氛围
        二、对宗教界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依法进行政治监督,精准贯彻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二)依法进行财务监督,对宗教界财务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依法进行组织监督,确保各宗教团体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高素质宗教界代表人士手中
        (四)依法进行思想监督,增进宗教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三、对工商联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私企腐败监督,填补党和国家反腐综治体系空白点
        (二)精准做好考察评价,把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入口关节点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聚焦严控政商交往活动廉政风险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正文数据表格
附录二 关于对党外公职人员监督情况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关于对民主党派内部监督专题调研提纲
附录四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后记

(6)S市税务局纳税服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二、理论背景
        三、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纳税服务概念
        二、纳税服务原则
        三、纳税服务本质
        四、纳税服务内容
        五、纳税服务任务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税收遵从理论
        三、公共财政理论
        四、顾客导向理论
        五、新公共服务理论
        六、绩效管理理论
第二章 S市税务局纳税服务现状分析
    第一节 S市税务局基本情况
    第二节 S市纳税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二、调查内容与目的
        三、调查结果
    第三节 S市纳税服务现状
第三章 S市税务局纳税服务问题分析
    第一节 S市纳税服务问题
        一、纳税服务的意识存在偏离现象
        二、纳税服务的社会化水平不高
        三、纳税服务的制度建设不健全
        四、纳税服务的政策宣传不到位
        五、纳税服务人员素质低
        六、纳税服务信息化程度低
    第二节 S市税务局纳税服务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层面
        二、人员层面
        三、技术层面
第四章 S市税务局纳税服务优化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纳税服务的国际经验和借鉴
    第二节 树立正确的纳税服务观念与意识
    第三节 提升纳税服务的社会化水平
    第四节 完善纳税服务的制度建设
    第五节 加强纳税服务的政策宣传力度
    第六节 提高纳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养
    第七节 加深纳税服务的信息化程度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7)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文献综述
    1.4 核心概念
        1.4.1 农村土地
        1.4.2 农村土地流转
        1.4.3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
    1.5 理论基础
        1.5.1 制度变迁理论
        1.5.2 交易成本理论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历程
        2.1.1 禁止阶段(1953-1983)
        2.1.2 萌芽阶段(1984-1986)
        2.1.3 起步阶段(1987-1994)
        2.1.4 停滞阶段(1995-2005)
        2.1.5 重新发展阶段(2006-2015)
    2.2 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2.2.1 普宁市关于流转的政策措施情况
        2.2.2 新型经营主体情况
        2.2.3 流转规模
        2.2.4 流转形式及收益
        2.2.5 流转对象及用途
        2.2.6 合同签订情况
        2.2.7 流转成效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存在问题分析
        3.1.1 非农化、非粮化倾向
        3.1.2 流转行为不规范
        3.1.3 流转平台建设滞后
        3.1.4 规模流转难
        3.1.5 政府或村的流转角色不被认可
        3.1.6 各级政府不重视
    3.2 原因分析
        3.2.1 农业经济效益低
        3.2.2 部分干部侵害农民的利益
        3.2.3 责任及激励机制未建立
        3.2.4 二轮承包政策执行不到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土地流转经验借鉴
    4.1 各地经验介绍
        4.1.1 崇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份合作社模式
        4.1.2 河南临颍土地银行模式
        4.1.3 云南曲靖市马龙县纳章镇反租倒包模式
        4.1.4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高庙王镇的反租倒包模式
        4.1.5 重庆市九龙坡区“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模式
        4.1.6 江门市新会区梅岗村的土地三分化模式
        4.1.7 佛山市南海区的土地股份制模式
        4.1.8 韶关市梅花镇的农业合作社和大户带动模式
    4.2 经验借鉴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对策建议
    5.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
    5.2 创新流转方式打破规模流转难壁垒
    5.3 转变工作作风打造“一懂两爱”干部队伍
    5.4 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5.5 建立考督激体系强化政府职能
    5.6 加强流转监管保障可持续发展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干部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山东省JY区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创新点及难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点
        1.4.3 研究难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乡村振兴
        2.1.2 村干部
        2.1.3 激励
        2.1.4 激励机制
        2.1.5 村干部激励机制
    2.2 相关理论
        2.2.1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2.2.2 奥德弗的ERG理论
        2.2.3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2.2.4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3 小结
第3章 山东省JY区村干部激励机制的调查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2 JY区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3.2.1 村干部性别结构
        3.2.2 村干部年龄结构
        3.2.3 村干部学历结构
        3.2.4 村干部来源结构
        3.2.5 村干部任职年限分析
    3.3 JY区村干部激励主要做法
        3.3.1 经济保障
        3.3.2 福利待遇
        3.3.3 发展提升
        3.3.4 奖励激励
        3.3.5 政治激励
    3.4 JY区村干部激励机制效果的调查分析
        3.4.1 村干部对工作状态的总体感受
        3.4.2 村干部对现行激励机制的满意程度
        3.4.3 村干部对激励机制改进的想法
    3.5 JY区村干部激励取得的成效
        3.5.1 保持了较为良好的队伍结构
        3.5.2 村干部对现状认可度较高
        3.5.3 现有激励机制运行良好
    3.6 小结
第4章 村干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JY区村干部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4.1.1 薪酬待遇水平仍偏低
        4.1.2 离任补贴覆盖不全面
        4.1.3 福利待遇种类不全面
        4.1.4 教育培训实效性不高
        4.1.5 荣誉奖励形式待丰富
        4.1.6 政治激励措施待丰富
        4.1.7 部门联动机制待完善
    4.2 JY区村干部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4.2.1 受传统思想限制,缺乏发展创新性
        4.2.2 受经济发展限制,难以突破性发展
        4.2.3 受科学理论限制,缺乏措施有效组合
    4.3 小结
第5章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的基本对策
    5.1 理念层面,提高村干部激励机制设计层级
        5.1.1 及时更新观念,突破传统思维桎梏
        5.1.2 运用科学理论,系统设计激励措施
        5.1.3 强化部门联合,提升分类指导能力
    5.2 制度层面,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具体架构
        5.2.1 经济激励方面强化保障
        5.2.2 精神激励方面营造和谐
        5.2.3 晋升激励方面寻求突破
        5.2.4 福利保障方面不断完善
        5.2.5 监督考核方面发挥实效
    5.3 操作层面,强化村干部激励机制有效落实
        5.3.1 优化运转机制,确保村干部激励措施有效实践
        5.3.2 整合激励资源,保证村干部激励机制取得实效
        5.3.3 组合激励措施,确保村干部激励效果最大发挥
    5.4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以福建省残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理由与意义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 研究设计与方法
    (四) 创新之处
二、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 群团组织治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
三、福建省残联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结构
    (一) 福建省群团组织总体情况
    (二) 福建省残联的组织体系
    (三) 福建省残联组织在群团组织中的特殊性
    (四) 福建省残联组织在治理体系的定位和作用
四、福建省残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
    (一) 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意义
    (二) 作为残疾人代表机构的实践
    (三) 服务残疾人的实践
    (四) 服务社会的实践
    (五) 运用网络等新技术推动治理创新
五、福建省残联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对福建省残联参与社会治理成果的评估
    (二) 行政化与机构定位混乱
    (三) 官僚化与服务模式僵化
    (四) 职能定位冲突与服务职能弱化
    (五) 工作手段方法单一,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六、国内残联组织创新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
    (一) 广东省以残联与其它社会组织平等合作关系为基础的改革
    (二) 北京市以残联为枢纽构建社会组织治理体系的改革
    (三) 对福建省残联的借鉴意义
七、提升福建残联参与社会治理与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 更新治理思维,促进群团组织和社会融合
    (二) 转变工作作风,加强群众工作服务主线
    (三) 厘清职能定位,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水平
    (四) 丰富工作方法,创新探索社会治理模式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语

(10)产业发展影响下曲靖市马龙区村镇体系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层面—聚焦“三农”及“转变观念”
        1.1.2 省域层面—马龙融入区域分工协作体系
        1.1.3 区域层面—马龙撤县设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与内容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产业发展
        1.5.2 城市郊县
        1.5.3 村镇体系
        1.5.4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基础理论
        2.1.1 中心地理论
        2.1.2 增长极理论
        2.1.3 点—轴系统理论
        2.1.4 圈层结构理论
        2.1.5 适用性分析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村镇产业
        2.2.2 国内村镇产业
        2.2.3 国外村镇体系
        2.2.4 国内村镇体系
        2.2.5 研究评述
    2.3 政策导向
        2.3.1 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相关法规
        2.3.2 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2.4 案例研究
        2.4.1 大都市郊县村镇体系规划研究——以广州增城市为例
        2.4.2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撤县设区分析
        2.4.3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撤县设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域现状分析
    3.1 研究区域选择
    3.2 曲靖市概况
        3.2.1 区位条件
        3.2.2 资源概况
        3.2.3 中心城区演变趋势
    3.3 马龙区概况
        3.3.1 区位条件与行政区划
        3.3.2 资源概况
        3.3.3 经济概况
        3.3.4 人口现状
        3.3.5 公路客运流量数据分析
    3.4 马龙区域产业现状分析
        3.4.1 产业背景
        3.4.2 产业结构
        3.4.3 区域产业空间分布
        3.4.5 乡镇产业门类
        3.4.6 “一乡一园”
    3.5 马龙村镇体系现状特征
        3.5.1 等级规模:城关镇首位分布明显
        3.5.2 职能类型:北部乡镇多样,南部乡镇单一
        3.5.3 空间布局:北密南疏
    3.6 产业发展和村镇体系内在关系探讨
        3.6.1 农业和村镇体系
        3.6.2 工业和村镇体系
        3.6.3 商业、服务业、旅游业和村镇体系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区域产业及村镇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4.1 内在影响因素
        4.1.1 自然地理因素
        4.1.2 社会经济因素
    4.2 外在影响因素
        4.2.1 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辐射
        4.2.2 曲靖市的辐射
        4.2.3 马龙主城区的辐射
        4.2.4 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4.3 动力因素作用结果分析
        4.3.1 人口发展及城镇化率变化
        4.3.2 区域空间三圈层格局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区域产业发展展望及策略研究
    5.1 区域产业发展展望研究
        5.1.1 产业链
        5.1.2 产业结构
        5.1.3 产业门类与发展方向
        5.1.4 产业形态
        5.1.5 产业空间组织
    5.2 区域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5.2.1 布局思路
        5.2.2 层次引导
        5.2.3 乡镇产业发展引导
        5.2.4 空间结构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业发展影响下马龙村镇体系规划策略研究
    6.1 思路探析
        6.1.1 区域一体化
        6.1.2 圈层区别化
        6.1.3 调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6.2 人口发展和城镇化水平预测
        6.2.1 区域户籍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6.2.2 乡镇户籍总人口及驻地人口预测
        6.2.3 行政村驻地人口预测
    6.3 规模策略
        6.3.1 完善“五级”规模结构
        6.3.2 优化“圈层”规模体系
    6.4 空间策略
        6.4.1 “中心集聚”
        6.4.2 “点轴带动”
        6.4.3 “圈层推进”
        6.4.4 调整村庄空间体系
        6.4.5 空间布局结构
    6.5 职能策略
        6.5.1 以“圈层”为指导,划分乡镇职能
        6.5.2 以“规模等级”为指导,强化职能体系
    6.6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策略
        6.6.1 近郊圈:以中心城区辐射为主
        6.6.2 远郊圈:中心城区辐射与自身配套相结合
        6.6.3 外围圈:以自身配套为主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7.3.1 不足之处
        7.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图片索引
附录C:工作量界定
附录D:《马龙县村庄体系规划(2016-2030)》县域图集(全部)

四、更新观念 科学管理——马龙县企业现状调查及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消费行为视角下曲靖市主城中心商业街区空间形态研究[D]. 王霞.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云南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冬丽. 西南大学, 2020(05)
  • [3]云南省与四川省“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开展状况的比较研究[D]. 张映开.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4]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农村反贫困研究[D]. 韦林宏.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5]党外公职人员监督研究[D]. 杜俊奇.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6]S市税务局纳税服务优化研究[D]. 林琳.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7]普宁市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赖伟豪.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8]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干部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山东省JY区的调查分析[D]. 尉皓铮.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2)
  • [9]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研究 ——以福建省残联为例[D]. 魏中超. 厦门大学, 2019(02)
  • [10]产业发展影响下曲靖市马龙区村镇体系规划策略研究[D]. 李兰芹.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更新观念,科学管理——马陇县企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