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网络RF前端研究

传感器网络RF前端研究

论文摘要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网络中的节点密集,数量巨大且部署在十分广泛的区域;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化,网络具有自组织和自调整的特点。网络节点具有成本低,体积小,能量极其有限,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有限的特点。节点的能量是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外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AC算法、路由算法、定位算法及数据融合算法上。在协议栈隔成的功能定义上、各层数据桢格式、层与层之间的接口、每一层内的规范管理上都考虑不多。当然,硬件的开发国外在设计和技术上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大,信道越来越多,传输速率越来越快。传感器RF前端是无线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接收前端把微弱的天线信号经过低噪声放大器放大,然后用带通滤波器将带外噪声滤除,再将信号进行放大,达到ADC允许的幅度。发射前端是将经QPSK调制后的信号带通经滤波器将带外噪声滤除,再将信号进行放大,达到规定功率,通过开关将信号发射出去。整个射频前端由低噪声放大器、可控增益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单刀双掷开关(SPDT)、声表面波滤波器(SAW)组成,工作频率为300M-400MHz。为了能达到要求的功率增益,接收端采用了两级低噪放、一个可控增益放大器组成,发射端采用一个MMIC功率放大器。还选用了体积较小的声表面波滤波器,使体积进一步小型化,方便了携带。基于设计和选用好的各个分立器件,最终把它们级联成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系统。本次设计加工出了实物电路,并给出了详细的测试数据。通过测试数据可以看出本次设计达到了指标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开发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课题开发背景
  • 1.1.2 国外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
  • 1.1.3 国内现状
  • 1.2 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和特点
  • 1.2.1 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 1.2.2 传感器节点体系结构
  • 1.2.3 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 1.3 高频收发前端的主要功能
  • 1.4 课题的主要技术指标
  • 1.4.1 射频方案
  • 1.4.2 技术指标
  • 1.5 各分支模块指标分配
  • 第二章 零中频接收机
  • 2.1 引言
  • 2.2 超外差接收机
  • 2.3 数字中频接收机
  • 2.4 零中频接收机
  • 2.5 频率和成技术
  • 2.5.1 锁相式频率合成技术
  • 2.5.2 基于MAX2620 的VCO 实现
  • 2.5.3 HFA3783 简介
  • 2.5.4 锁相环路计算
  • 2.6 I/Q 正交调制
  • 2.6.1 正交调制器的结构
  • 2.6.2 正交调制的I/Q 失配误差分析与解决
  • 第三章 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
  • 3.1 低噪声放大器简介
  • 3.2 低噪声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3.2.1 稳定性
  • 3.2.2 功率增益
  • 3.2.3 噪声系数
  • 3.2.4 输入输出驻波比和反射系数
  • 3.2.5 动态范围
  • 3.2.6 工作频带
  • 3.2.7 1dB 压缩点输出功率
  • 3.3 电路实现和测试数据
  • 3.4 自动增益控制(AGC)放大电路的设计实现
  • 3.4.1 AGC 控制特性的要求
  • 3.4.2 AGC 放大电路的设计和测试
  • 第四章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 4.1 功率放大器概述
  • 4.2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 4.2.1 A 类功率放大器
  • 4.2.2 B 类功率放大器
  • 4.2.3 AB 类功率放大器
  • 4.3 功率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4.4 电路实现和测试数据
  • 第五章 SPDT 开关
  • 5.1 开关电路的选择与实现
  • 5.2 开关工作原理
  • 第六章 声表面波滤波器
  • 6.1 声表面波滤波器(SAW)
  • 6.2 RF SAW 滤波器
  • 6.3 SAW 测试数据
  • 第七章 结论
  • 7.1 系统总体实现
  • 7.2 电路测试
  • 7.3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硕期间取得的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RF的森林火灾风险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0(04)
    • [2].一种RF智能电表的设计[J]. 仪表技术 2020(11)
    • [3].汽车RF前端主要设计技巧[J]. 中国集成电路 2020(11)
    • [4].RF器件定向耦合器分析[J]. 硅谷 2013(17)
    • [5].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RF对诊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6)
    • [6].浅谈藏医药浴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F水平变化的影响及意义[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7)
    • [7].一种基于2.4GHz RF传输的无线触摸板设计[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05)
    • [8].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J]. 华中医学杂志 2008(01)
    • [9].光阴极RF腔中微波过程研究[J]. 物理学报 2008(05)
    • [10].基于RF的多点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通信电源技术 2013(04)
    • [11].RF-Ⅱ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J].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02)
    • [12].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RF的结果比较[J]. 淮海医药 2009(06)
    • [13].R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09(24)
    • [14].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及RF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04)
    • [15].基于RF梯级分域的室内定位仿真[J]. 计算机仿真 2017(02)
    • [16].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不同型RF相关性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04)
    • [17].RF双层分流装置的解卡技术研究与应用[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4)
    • [18].RF内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05)
    • [19].国产RF氧化锆全瓷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初步评价[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0(04)
    • [20].RF-Ⅱ系统内固定结合后路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38例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04)
    • [21].细节管理在高原小儿呼吸衰竭(RF)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智慧健康 2019(31)
    • [22].一种可用于RF读写器的频率源设计[J]. 江苏科技信息 2017(09)
    • [23].彩超引导射频(RF)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J]. 淮海医药 2009(01)
    • [24].RF-Ⅱ型椎弓根螺钉系统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J].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9(01)
    • [25].采用无线RF技术的高压开关柜实时测温系统[J]. 浙江电力 2009(03)
    • [26].应用RF-Ⅱ型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42例[J]. 微创医学 2009(05)
    • [27].RF-Ⅲ治疗腰椎滑脱症30例[J]. 广西医学 2008(08)
    • [28].系统化护理方案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RF钉内固定术后的影响[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4(04)
    • [29].后路减压RF-Ⅱ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35例腰椎滑脱症[J]. 中国民康医学 2010(19)
    • [30].后路自体椎间植骨结合RF-Ⅱ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9(06)

    标签:;  ;  ;  ;  ;  

    传感器网络RF前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