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西小沙渡研究(1899—1949)

沪西小沙渡研究(1899—1949)

论文摘要

本文以近代上海沪西小沙渡城区的历史变迁为研究对象,以小沙渡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为主线,探寻工业化对小沙渡城市化的促进机制及小沙渡工人运动高涨的原因,试图勾勒出小沙渡城区变迁的轮廓并提炼城区特色,还原小沙渡城区的原貌,以期丰富上海史的研究内容。19世纪中叶,小沙渡地区还是沪西荒僻之地。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和1899年公共租界在小沙渡的越界筑路,吸引了内外棉等日资棉纺织企业在小沙渡大量投资建厂,最终形成小沙渡工业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互动,使得小沙渡城区迅速崛起,成为近代上海著名的纺织工业区和工人聚集区。由于小沙渡是新兴的工业城区,吸引了大量外来就业人口,这里成为了下层民众的栖息地,产生了著名的棚户区——药水弄,小沙渡也因此成为近代上海的一个“下只角”,但同时小沙渡路、劳勃生路交叉口的大自鸣钟一带却发展成为沪西商业中心,小沙渡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两重天”的特征。另外,日侨社区和工人运动是小沙渡城区的主要特色。小沙渡是中国工人阶级诞生的摇篮之一,小沙渡工人在“五四”运动中最早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在小沙渡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有不少党的早期领导人和工运领袖在小沙渡生活、战斗过,他们培养了一大批工人骨干和积极分子。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小沙渡工人运动在不同时期始终如火如荼,在著名的“二月”罢工和“五卅”运动中,小沙渡工人冲锋在前,成为工人运动的主力军。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小沙渡工人运动,在近代上海乃至近代中国的工人运动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纵观小沙渡城区的城市化进程和特色,可以得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是小沙渡城区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工业城区的性质决定了小沙渡城区的基本特色。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 二 学术回顾和资料概况
  • 三 研究方法
  • 四 基本思路与框架
  • 第一章 小沙渡概貌及工业化进程
  • 第一节 小沙渡地理位置和地名演变
  • 一 地理方位和名称由来
  • 二 小沙渡地名的演变
  • 第二节 小沙渡工业化进程
  • 一 小沙渡工业区的形成和动因
  • 二 个案研究:内外棉在小沙渡的拓展和经营
  • 第二章 城市化进程及其特征
  • 第一节 小沙渡城区的扩展和建设
  • 一 越界筑路
  • 二 公用事业的发展
  • 三 口述:老上海印象中的小沙渡房地产业和典当行
  • 第二节 小沙渡城区的宗教场所
  • 一 玉佛寺
  • 二 沪西清真寺
  • 第三节 小沙渡城区的日本侨民
  • 一 日侨来源
  • 二 日侨生活
  • 第四节 小沙渡城市化进程中的“两重天”
  • 一 “药水弄”——典型的棚户区
  • 二 “大自鸣钟”——沪西商业中心
  • 第三章 工人生存状况和工人运动
  • 第一节 小沙渡工人的生存状况
  • 一 工人来源及工作环境
  • 二 工人收入与日常生活
  • 三 工人的教育、婚姻信仰、文化娱乐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小沙渡的早期活动
  • 一 小沙渡工人登上历史舞台
  • 二 马克思主义在小沙渡的传播
  • 三 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建立
  • 第三节 如火如荼的小沙渡工人运动
  • 一 从“二月”罢工到“五卅”运动
  • 二 继承传统,抗争不断
  • 三 小沙渡工人运动的特点
  • 结语
  • 附录
  • 参考资料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沪西小沙渡研究(1899—1949)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