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菜地系统氮肥利用与土壤质量变异研究

长江三角洲地区菜地系统氮肥利用与土壤质量变异研究

论文题目: 长江三角洲地区菜地系统氮肥利用与土壤质量变异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营养学

作者: 杜连凤

导师: 张维理

关键词: 菜地,氮肥,利用率,土壤质量

文献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蔬菜种植面积大幅度发展。在蔬菜栽培中,为追求生产效益菜农大量施用肥料尤其是氮肥,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上述问题尤为严重。因而,研究该地区氮肥在蔬菜-土壤体系中的转化和去向以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通过对2个蔬菜保护地的大田试验、结合3个保护地的定位监测试验以及盆栽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和示踪技术(利用无机、有机肥交叉标记),研究常规施肥条件下有机肥氮、无机肥氮在蔬菜保护地中的转化和去向;并通过不同种植类型土壤以及不同种植年限的保护地进行土壤质量监测试验,对保护地土壤质量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索。主要结果如下: 常规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225-600 kg N·hm-2,有机肥比例为0-100%的条件下,氮肥当季利用率小于10%。两季作物的利用率也仅有5-22%,作物未吸收的肥料氮主要以NO3--N和NH4+-N的形态存留在剖面0-40cm土体之内,残留率为34-90%。有机肥比例较高,土壤累积的矿质氮较低,氮肥利用率较高。大田的示踪试验的结果表明:蔬菜吸收的氮素2%~11%来自于肥料,约90%的氮素是从土壤中吸收。由于受降雨的影响,化肥淋洗损失严重,总损失率高达70%。而施用有机肥增加了氮肥在土壤中的回收率。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化肥氮的土壤回收较单施化肥高,即便如此,配施条件下损失的氮素97%来自化肥氮,仅有3%来自有机肥氮。 通过对三种类型菜地,即菜稻轮作-低氮土壤、3年保护地-中氮土壤和10年保护地-高氮土壤的定点监测试验表明,随着土壤氮含量水平的提高,土壤生产力提高,蔬菜生物量和吸氮量均有明显的增加。而在三种土壤上施用相同量的氮肥后,土壤生产力随土壤肥力增加的幅度降低。在低、中氮土壤上,施肥均比对照处理增加蔬菜生物量和吸氮量,而在高氮土壤上,施肥较对照降低生物量:随着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氮肥的利用率、残留率呈下降趋势,而损失率却呈上升趋势;差减法氮肥利用率为2%~14%、残留率为25%~61%、损失率为23%~72%。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为75~300mg·kg-1条件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降低,损失率增加。化肥较有机肥氮的当季利用率高,而残留率却低于有机肥。示踪法和差减法有一定的差异,当土壤肥力较低时,由于激发效应,施肥处理较对照吸收了更多的土壤氮素,差减法大于示踪法利用率;当土壤含有足够的氮素供植物吸收时,示踪法利用率大于差减法。 土壤质量监测试验表明,轮作类型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区系有显著的影响。总体看来,保护地的微生物区系结构最不理想,盐分含量最高。相比之下,菜稻轮作对降低土壤盐分以及改善微生物区系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种植年限保护地土壤质量也有很大差异,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耕层土壤中EC、NO3--N和Olsen-P含量显著增加,土壤pH、容重显著降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随种植年限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真菌却呈一直增加的趋势。初步结果表明高肥料用量导致土壤盐分增加、酸化趋势明显以及养分非均衡加剧,造成对土壤微生物和作物生长的胁迫,可能是导致土壤质量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论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问题的提出及立题意义

1.2 农田中的氮素循环

1.2.1 氮素循环引发的环境问题

1.2.2 氮素的循环途径

1.3 保护地氮素循环

1.3.1 保护地氮素循环与土壤质量问题

1.3.2 保护地氮素循环与蔬菜品质

1.3.3 保护地氮素循环与水环境污染

1.3.4 保护地氮素循环与大气污染

1.3.5 降低氮肥损失提高利用率的措施

1.4 氮肥利用率的主要研究方法

1.5 试验地区概况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内容

第三章 冬春季(青菜-茄子)轮作体系中氮肥利用率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基地基本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施肥当季氮肥的去向动态变化

3.2.2 不同施肥后茬蔬菜中氮的去向及动态

3.2.3 有机氮的矿化

3.3 小结

第四章 夏季蔬菜氮肥利用率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有机肥的标记

4.1.2 试验设计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有机肥的标记

4.2.2 蔬菜-土壤体系中氮肥去向

4.2.3 无机氮在剖面中的分布

4.3 小结

第五章 蔬菜种植类型及种植年限对菜地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块基本状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取样及测定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蔬菜对肥料氮的吸收利用

5.2.2 不同类型菜地氮肥去向

5.2.3 不同类型土壤氮的表观矿化

5.3 小结

第六章 施肥用量及有机、无机配比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测定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肥料用量对蔬菜氮素吸收的影响

6.2.2 肥料配比对蔬菜氮素吸收的影响

6.2.3 施肥对土壤全氮含量和~(15)N丰度的影响

6.2.4 氮肥在蔬菜-土壤中的去向

6.2.5 土壤氮素的矿化

6.2.6 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形态

6.3 小结

第七章 集约化农田土壤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方案

7.1.2 测定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2.1 不同轮作类型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7.2.2 不同蔬菜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7.2.3 相同栽培年限保护地正常棚和障碍棚比较

7.2.4 氮肥用量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7.3 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5-09-05

参考文献

  • [1].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酸化与盐渍化耦合发生机理研究[D]. 韩江培.浙江大学2015
  • [2].不同采前和采后因子对青花菜芥子油苷与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D]. 徐超炯.浙江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氮肥管理模式对设施菜地氮素残留与利用的影响[D]. 姜慧敏.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 [2].蔬菜保护地氮素利用与去向研究[D]. 张贵龙.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 [3].武汉城郊菜地土壤氮素的转化与淋失研究[D]. 赵长盛.华中农业大学2009
  • [4].农地制度及改革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D]. 俞海.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
  • [5].农田生态系统中残留硝态氮的行为及植物利用[D]. 张丽娟.中国农业大学2004
  • [6].上海市郊旱作农田化肥施用的环境影响研究[D]. 姚春霞.华东师范大学2005
  • [7].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氮磷排放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D]. 武淑霞.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8].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时空演变及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 李新举.山东农业大学2005
  • [9].沿海经济发达区种植业结构变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 于林.山东农业大学2006
  • [10].保护地蔬菜氮肥利用、土壤养分和盐分累积特征研究[D]. 杜会英.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标签:;  ;  ;  ;  

长江三角洲地区菜地系统氮肥利用与土壤质量变异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