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插管拔管困难的处理体会

男性插管拔管困难的处理体会

一、男性导尿和拔管困难的处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宋学梅[1](2021)在《脑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排尿护理流程的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脑动脉狭窄(Cerebral Artery Sten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动脉支架置入术(Artery Stenting,AS)是CAS的有效治疗手段。AS术后卧床制动等易导致尿潴留,继而可引起血压升高,成为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而预防性留置尿管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因此,在介入围术期促进患者自主排尿、降低留置导尿率、稳定术后血压十分必要。研究目的1.明确CAS者AS术后尿潴留对血压的影响;2.构建适于CAS者的围术期排尿护理流程;3.探究所构建排尿护理流程的临床实施效果。研究方法1.分析南方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CAS者AS术后尿潴留对血压的影响。2.回顾排尿护理相关文献,基于PDCA及流程管理理论形成流程初稿;经团体焦点访谈法和德尔菲法征询临床护士及专家意见后,形成CAS者介入围术期排尿护理流程。3.采用历史对照的研究设计,将南方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1日(流程正式实施时间点)~2020年6月30日的CAS者纳入观察组,按流程实行排尿护理;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3日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排尿护理。比较组间的尿潴留发生率等指标有无差异。研究结果1.调查研究共纳入367例CAS者,71(19.35%)例术后发生尿潴留,尿潴留者导尿前血压、术后24h内收缩压标准差(SBPSD)及亚宁定应用剂量均高于非尿潴留者[SBP:142.20±12.54 VS 133.36±13.45 mmHg,P<0.001;舒张压(DBP):85.37±11.83 VS 80.24±9.50 mmHg,P<0.001;SBPSD:6.07±2.31 VS 5.45±1.94 mmHg,P<0.001;亚宁定剂量:Z=2.570,P=0.010],其术后住院时间长于非尿潴留者(5.52±1.71 VS 4.86±1.36 d,P=0.003)。2.经文献回顾、10人团体焦点访谈和函询17位专家后,形成含6个一级流程、15个二级流程和43项实践条目的排尿护理流程。3.历史对照研究中,观察组(217例)围术期留置导尿率、尿管留置时间、二次导尿率及尿路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231例)(留置导尿率:35.06%VS 58.53%,P<0.001;置管时间:22.55±3.49 VS 26.90±4.80h,P<0.001;二次导尿率:2.63%VS 11.43%,P=0.045;感染率:3.95%VS 13.33%,P=0.039)。术后首次排(导)尿前,观察组血压低于对照组(SBP:130.82±14.11 VS 137.24±14.20 mmHg,P<0.001;DBP:79.28±10.10VS 82.52±9.20 mmHg,P=0.010),组内比较,对照组排(导)尿前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P:137.24±14.20 VS 128.02±12.33 mmHg,P<0.001;DBP:82.52±9.20 VS 77.21±7.70 mmHg,P<0.001)。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05)。研究结论1.CAS者AS术后尿潴留可引起血压升高和波动增大,需引起重视。2.本研究构建的排尿护理流程可降低CAS者围术期的留置导尿率及二次置管率,缩短尿管留置时间,降低术后排尿时血压的波动,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赵海泉[2](2021)在《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三科2019年8月-2021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留置T管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病例60例,随机分为传统T管拔除组和分段T管拔除组,每组各30例。就两组患者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WBC、ALT、TBIL)、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用分段T管拔除法,其中2例出现胆漏,其余28例无异常,胆漏率6.67%;胆漏病例中有1例发生腹膜炎。对照组用常规T管拔除法,其中3例出现胆漏,其余27例无异常,胆漏率为10%;胆漏病例中有2例发生腹膜炎,1例再次手术。试验组住院天数2.37±1.30天,住院费用1374.66±943.45元;对照组住院天数2.53±1.78天,住院费用2531.15±7196.18元。试验组拔管后 WBC:7.19±2.56*10^9/L,TBIL:13.90±3.99umol/L,ALT:27.30±15.32IU/L;对照组拔管后 WBC:7.72±3.99*10^9/L,TBIL:14.10±5.79umol/L,ALT:27.17±14.21IU/L。以上各组数据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T管分段拔除法是安全可行的,能避免一些T管拔除后中远段窦道缺损的胆漏发生,降低胆漏率。2、T管分段拔除法可对部分胆漏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作用。3、留在窦道中段的T管在发生胆漏后也能起到一部分引流作用,减少腹膜炎的发生和减轻腹膜炎的发展,降低再手术率,改善患者的预后。4、T管分段拔除法并不增加住院天数及费用,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实践研究。

辛陈[3](2021)在《膀胱活动低下症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电针疗效观察及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膀胱活动低下症在老年人中尤其普遍,但仅有少部分患者被关注。随着人口的不断老龄化,患有UAB的人数和相关费用将大幅增加,势必加重社会负担。2015年12月,第二届UAB国际大会召开,旨在应对UAB的挑战,国际上相关研究因而增多。国内相关研究很少,医患双方对UAB认识均不足,目前尚缺乏针对性药物和手术治疗。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此病属“癃闭”范畴,古代多用针灸治疗尿潴留,临床上以八髎穴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常常起效。本研究目的是分析UAB患者临床特征与自然病程,调查UAB患者的治疗现状及对针灸疗法的态度,并观察电针治疗UAB的初步疗效。方法:研究1:回顾采集单中心江苏省中医院77例UAB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电话或门诊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引导每位受访者尽可能详尽地描述目前下尿路症状及对针灸治疗UAB的态度和意向,主要关注要素包括:(1)UAB临床特征;(2)目前治疗现状;(3)针灸的意向及原因。访谈结束后进行信息整理,研究结果通过描述性统计展示;研究2:将163例UAB患者按照是否接受电针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6周,对两组患者其他治疗方案不做干预。主要指标为下尿路症状改善≥50%和(或)恢复自主排尿的病例占比即“有效率”,次要指标为“拔管率”及“插管率”。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得到组间协变量均衡的样本共35对。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拔管率与插管率。结果:1.在UAB临床特征方面:(1)临床症状:超过半数患者报告膀胱不完全排空感(58.4%)、夜尿(58.4%)和排尿费力(50.6%),其次分别为尿频(46.8%)、尿流缓慢(44.2%)、尿等待(37.7%)、尿急(37.7%)、排尿不能(26.0%)、尿线变细(24.7%)、间断排尿(22.1%)、尿失禁(13.0%);(2)危险因素:除衰老外,UAB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18.2%)、脑血管疾病(14.3%)、马尾神经损伤(14.3%)、盆腔手术(14.3%),14.3%患者有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16.9%患者未报告和UAB相关的危险因素;(3)治疗现状:59.7%UAB患者未针对下尿路症状进行治疗,31.2%患者采取导尿治疗,包括行耻骨上膀胱造瘘(16.9%)、留置导尿管(7.8%)、间歇性清洁导尿(6.5%),9.1%患者进行药物治疗。2.在针灸态度及意愿方面:(1)针灸经历:71.4%从未接受过针灸治疗,28.6%既往接受过针灸治疗,其中5例(6.5%)是治疗UAB外的其他疾病,17例(22.1%)接受过针灸治疗UAB;(2)针灸期待值:61.0%受访患者态度模糊,未给出明确意见。18.2%受访UAB患者认为针灸能治疗疾病,但不能治疗UAB。15.6%患者认为针灸可以治疗UAB。5.2%患者认为针灸不能治疗疾病;(3)针灸意向:55.8%UAB患者声称愿意尝试针灸治疗,44.2%不愿意进行针灸治疗,主要原因可归纳为:1)对当前下尿路功能尚满意,不需要治疗;2)居住地附近无针灸医疗条件;3)对针灸治疗UAB效果缺乏信心;4)已习惯当前下尿路状况,不愿增加治疗方法;5)担心长期针灸,治疗费用高;6)难以克服的惧针。3.在电针治疗UAB方面: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UAB分型、是否自主排尿、排尿方式等协变量经匹配后达到均衡(p>0.05),共35对UAB患者配对成功。观察组中,51.4%汇报有效,包括9例(25.7%)拔除尿管后恢复自主排尿,8例(22.9%)患者汇报日间排尿次数和(或)夜尿次数减少50%;对照组中,25.7%患者汇报有效,其中包括2例(5.7%)患者拔除尿管后恢复自主排尿,7例(20.0%)患者尿频和(或)夜尿症状改善50%以上,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因症情加重而行导尿操作的病例比率,观察组1例(2.9%),对照组2例(5.7%),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UAB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膀胱不完全排空感、夜尿和排尿费力,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脑血管疾病、马尾神经损伤、盆腔手术,超过半数的UAB患者未针对下尿路症状进行治疗。2.绝大多数UAB患者从未接受过针灸治疗,超过半数的患者对针灸治疗UAB无过高或过低期待,同时愿意尝试针灸治疗,仅有极少患者认为针灸不能治疗任何疾病。3.电针治疗UAB有显着疗效,可以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及排尿功能,且不增加因病情加重的导管风险。

高丽娟,吕晓倩[4](2021)在《导尿管拔除后重置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对导尿管拔除后重置的原因、预防措施进行概述,提出针对导尿管重置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为今后临床预防导尿管拔除后重置提供参考。

杨兰[5](2020)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对患者康复影响的现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调查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尿路感染及舒适度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导尿管留置时间对排尿功能、尿路感染和舒适度的影响,并用曲线图探索导尿管留置时间与排尿功能、尿路感染、舒适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行经腹腔镜根治手术的157例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时留置导尿管,术后使用基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导尿管拔除后相关资料,待患者拔除导尿管后立即使用简化版Kolcaba舒适度量表测量患者舒适度,并测量患者第一次小便的尿流率及排完第一次小便后的残余尿量,留取第二次小便尿培养标本送检,检测患者是否出现尿路感染。应用IBM SPSS 20.0分析数据,使用统计学描述方法描述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导尿管拔除后的相关资料,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157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发生尿路感染26例,未发生131例,尿路感染率为16.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影响因素为性别、导尿留置时间、合并泌尿系统结石、手术时间(P<0.05)。(2)157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尿流率情况,异常62例,正常95例,异常率39.4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影响因素为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P<0.05)。(3)157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残余尿量情况,异常115例,正常42例,异常率73.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影响因素为导尿管留置时间(P<0.05)。(4)157例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舒适度处于中等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尿管留置时间为其影响因素(P<0.05)。(5)曲线图显示,尿路感染率、尿流率异常率及残余尿量异常率随着导尿留置时间增加而增加,舒适度评分随着导尿管留置时间增加而降低。结论:(1)导尿管留置时间长短是腹腔镜肾癌根治患者尿路感染、残余尿量、尿流率、舒适度的主要影响因素。(2)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染发生率也越高,尿流率异常率及残余尿量异常率也越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尿功能的康复。

杨琳[6](2018)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麻醉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围麻醉期体验、提高麻醉安全性。但目前尚缺乏统一规范的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本研究旨在以现有证据为基础,从医护专家、患者需求等方面对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探讨,从而构建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方法:本研究首先通过概括综述、医护专家访谈和患者访谈的方法,综合现有证据、专家意见和患者需求三部分结果,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进一步以患者投入式研究为理论依据,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最终确立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终稿。结果:1、概括综述:纳入313篇文献和12篇麻醉协会资料,形成5个主题、18个子主题。2、医护专家访谈:纳入10名麻醉医护专家,形成5个主题,16个子主题。3、患者访谈:纳入拟实施全麻手术的患者11名,总结其术前术后对麻醉信息的需求,共形成8个主题。4、内容分析: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形成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包括5个主题、18个子主题和79个条目。5、焦点小组访谈:纳入12名麻醉健康教育实施者(医护)、8名麻醉健康教育接受者(患者)参与访谈。最终形成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终稿,包括5个主题、18个子主题和72个条目。结论:1、已有多国、多角色的麻醉医护研究者/协会关注术前麻醉健康教育。概括综述获得五个主题,提供麻醉概述的健康教育,为患者参与奠定基础;提供围麻醉期过程的教育,鼓励患者参与配合照护;提供全麻风险和益处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参与应用。2、医护专家访谈所得主题部分覆盖了概括综述的结果,同时补充了部分子主题和条目,提高了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临床适用性3、患者对麻醉信息的需求从对麻醉的疑问、误解、术后再认知中均有所体现。医患对健康教育内容的认知存在一定差异。在构建麻醉健康教育内容中纳入患者麻醉信息需求,保障了教育内容的有效性。4、焦点小组访谈促使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契合我国当前医疗环境;医护组从临床专业性上规范了健康教育内容;患者组对研究结果贡献较少,但引发思考,未来需进一步探索。5、本研究构建的全麻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为未来开展麻醉健康教育的临床实践提供了依据,便于未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形式、工具等一系列探索,结合发展中的患者麻醉满意度问卷等,验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不断改进更新。

曹道军,陈春涛,蔡春生[7](2018)在《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因球囊故障发生拔管困难,其中8例向球囊内继续注水扩大球囊,消除单向阀门,2例经直肠对球囊进行按摩和挤压,3例经阴道刺破球囊,2例经直肠、前列腺刺破球囊,1例在B超定位下经膀胱前壁刺破球囊,2例使用输尿管镜钬激光击穿球囊;3例因阀门故障以及连接阀门和球囊之间的管道堵塞造成拔管困难,通过拔除或剪断阀门、碾压连接阀门和球囊之间的管道顺利拔管;1例球囊表面结石形成,经尿道导入体腔器械注入润滑剂顺利拔除导尿管。结论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的常见原因为注水阀门故障、连接阀门和球囊之间的管道堵塞及球囊故障,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成功拔除气囊导尿管。

丁晓虹[8](2017)在《头体针联合超早期介入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干预时机及选穴配伍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动态变化情况,对头体针联合超早期介入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及尿动力学进行综合分析,为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提供较为有效的治疗路径,进一步确定针刺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作用。方法:150例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中国人民解放军421医院妇产科宫颈癌拟行子宫全切+淋巴清扫手术患者,按其入院先后顺序,根据区组随机化方法平均分配到对照组(n=30)、治疗1组(n=30)、治疗2组(n=30)、治疗3组(n=30)、治疗4组(n=30)。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留置导尿管;术后5天夹闭导尿管,并每2-3h放尿1次;术后7天首次拔除导尿管。拔管后嘱多饮水,以导尿法测定残余尿量,当残余尿量<100mml认为顺利脱管;若>100mml则继续留置尿管,于第10天、第14天、第21天、第35天的顺序,按上述流程尝试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手术前后按照西医诊疗常规进行相关治疗,不进行针刺治疗;治疗1组于术前2天行头体针刺治疗;治疗2组于术前2天行体针针刺治疗;治疗3组于术后2天行头体针刺治疗;治疗4组于术后2天行体针针刺治疗,均针刺治疗10次,手术当天均不行针刺治疗。治疗1组、治疗3组穴位选择头皮针+体针:足运感区、膀胱俞、次髎穴、阴陵泉、三阴交。治疗2组、治疗4组穴位选择体针:膀胱俞、次髎穴、阴陵泉、三阴交。主观症状: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观察各组患者膀胱功能障碍的主观症状,并观察术后各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拔管后重置导尿管情况及脱管时终未残余尿量,同时采用下尿路膀胱功能评估(Measure du Handicap Urinarie,MHU)量表对膀胱功能进行评分。客观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在广州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尿动力学室由指定医师按统一标准行尿流动力学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RV)、重置导尿管率、逼尿肌稳定性、首次尿意膀胱容量(FDV)、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结果:共有150名患者接受了本临床研究,其中对照组4例、治疗1组2例、治疗2组3例、治疗3组4例、治疗4组2例患者因观察期间未按要求如期进行尿动力学检测而判定为脱落,其余135例均顺利完成试验。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分析:五组年龄构成、顺产次数、病理分型、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0.39,P=0.82>0.05;F=1.01,P=0.40>0.05;X2=5.52,P=0.70>0.05;X2=7.41,P=0.96>0.05;F=0.26,P=0.90>0.05;F=0.34,P=0.85>0.05),认为五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主观症状:1.五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最终残余尿量各组留置导尿管时间、最终残余尿量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43.47,P=<0.05;F=15.16,P<0.05)。治疗1组、治疗2组的留置尿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3组、治疗4组(均为P=0.00<0.05);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治疗4组的最终残余尿量均明显小与对照组(均为P=0.00<0.05)。2.五组手术前、后膀胱功能障碍主观症状发生率组内比较:对照组,手术前、后膀胱功能障碍主观症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29.20,P=0.00<0.05)。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膀胱功能障碍主观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0<0.05)。治疗1组、治疗2组,手术前、后膀胱功能障碍主观症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2.88,P=0.41>0.05;X2=1.45,P=0.69>0.05)。治疗3组、治疗4组,手术前、后膀胱功能障碍主观症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43,P=0.02<0.05;X2=20.18,P=0.00<0.05)。组间比较:术前,各组间膀胱功能障碍主观症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0,P=0.89>0.05)。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各组间膀胱功能障碍主观症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21.51,P=0.00<0.05;X2=20.49,P=0.00<0.05;X2=16.13,P=0.00<0.05)。在所有膀胱功能障碍表现中,以术后排尿困难、腹压排尿感最多见。对上述两种症状进行分析。组内比较:对照组,手术前、后排尿困难、腹压排尿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5.93,P=0.00<0.05;X2=18.88,P=0.00<0.05)。治疗1组,手术前、后排尿困难症状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7,P=0.27>0.05);腹压排尿感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02,P=0.00<0.05)。治疗2组,手术前、后排尿困难、腹压排尿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9.16,P=0.03<0.05;X2=10.71,P=0.01<0.05)。治疗3组,手术前、后排尿困难、腹压排尿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21.56,P=0.00<0.05;X2=15.70,P=0.00<0.05)。治疗4组,手术前、后排尿困难、腹压排尿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24.55,P=0.00<0.05;X2=16.51,P=0.00<0.05)。组间比较:术前,各组间排尿困难、腹压排尿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03,P=0.91>0.05;x2=8.11,P=0.09>0.05)。术后1月,各组间排尿困难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82,P=0.01<0.05);各组间腹压排尿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9,P=0.15>0.05);术后3月各组间排尿困难、腹压排尿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68,P=0.00<0.05;X2=19.66,P=0.00<0.05)、术后6月各组间排尿困难、腹压排尿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98,P=0.00<0.05;X2=18.47,P=0.00<0.05)。3.五组手术前、后MHU评分量表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手术前、后MHU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F=165.07,P=0.00<0.05)。治疗1组,手术前、后MHU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1.25,P=0.30>0.05)。治疗2组、治疗3组、治疗4组手术前、后MHU量表评分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151.22,P=0.00;F=195.43,P=0.00<0.05;F=171.72,P=0.00<0.05)。组间比较:术前,各组间MHU量表评分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F=0.13,P=0.97>0.05)。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各组间MHU量表评分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100.94,P=0.00<0.05;F=145.65,P=0.00<0.05;F=67.92,P=0.00<0.05)。客观指标:组内比较:对照组,手术前、后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RV)、重置导尿管率、逼尿肌稳定性、首次尿意膀胱容量(FDV)、最大膀胱容量(MCC)、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 at Qmax)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20.61,P=0.00<0.05;F=79.00,P=0.00<0.05;X2=7.27,P=0.03<0.05;X2=11.98,P=0.01<0.05;F=37.42,P=.00<0.05;F=16.64,P=0.00<0.05;F=25.74,P=0.00<0.05)。治疗1组,手术前、后Qmax、RV、重置导尿管率、逼尿肌稳定性、FDV、MCC、Pdet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0.73,P=0.54>0.05;F=0.54,P=0.66>0.05;X2=2.03,P=0.57>0.05;X2=3.51,P=0.32>0.05;F=0.19,P=0.91>0.05;F=1.62,P=0.19>0.05;F=2.61,P=0.06>0.05)。治疗2组,手术前、后Qmax、RV、FDV、Pdet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12.35,P=0.00<0.05;F=102.86,P=0.00<0.05;F=30.78,P=0.00<0.05;F=25.56,P=0.00<0.05)。手术前、后重置导尿管率、逼尿肌稳定性、MCC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3.03,P=0.39>0.05;X2=6.32,P=0.10>0.05;F=1.38,P=0.25>0.05)。治疗3组,手术前、后Qmax、RV、逼尿肌稳定性、FDV、MCC、Pdet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16.54,P=0.00<0.05;F=124.64,P=0.00<0.05;X2=15.74,P=0.00<0.05;F=31.30,P=0.00<0.05;F=20.7,P=0.00<0.05;F=25.44,P=0.00<0.05),手术前、后重置导尿管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7,P=0.56>0.05)。治疗4组,手术前、后Qmax、RV、逼尿肌稳定性、FDV、MCC、Pdet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16.46,P=0.00<0.05;F=111.71,P=0.00<0.05;X2=14.42,P=0.00<0.05;F=32.30,P=0.00<0.05;F=14.93,P=0.00<0.05;X2=21.63,P=0.00<0.05),手术前、后重置导尿管率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3.76,P=0.29>0.05)。组间比较:术前,各组Qmax、RV、逼尿肌稳定性、FDV、MCC、Pdet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0.30,P=0.88>0.05;F=0.79,P=0.53>0.05;分别为X2=5.44,P=0.24>0.05;F=0.34,P= 0.85>0.05;X2=0.94,P=0.44>0.05;F=0.56,P=0.69>0.05)术后1月,各组Qmax、RV、重置导尿管率、FDV、MCC、Pdet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8.77,P=0.00<0.05;F=69.66,P=0.00<0.05;X2=17.04,P=0.00<0.05;F=22.43,P=0.00<0.05;X2=14.15,P=0.00<0.05;F=10.99,P=0.00<0.05),逼尿肌稳定性之间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9,P=0.25>0.05)术后3月,各组Qmmax、RV、逼尿肌稳定性、FDV、MCC、Pdet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18.31,P=0.00<0.05;F=98.12,P=0.00<0.05;X2=18.49,P=0.00<0.05;F=22.07,P=0.00<0.05;X2=11.95,P=0.00<0.05;F=16.68,P=0.00<0.05),各组间重置导尿管率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6.21,P=0.18>0.05)。术后6月,各组Qmax、RV、逼尿肌稳定性、FDV、MCC之间的差异,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9.68,P=0.00<0.05;F=60.34,P=0.00<0.05;X2=24.56,P=0.00<0.05;F=0.18,P=0.95>0.05;X2=14.15,P=0.00<0.05;),各组间重置导尿管率、Pdet的差异,经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8.11,P=0.09>0.05;F=1.96,P=0.10>0.05)。结论:1.宫颈癌患者RH术后膀胱功能障碍高发,MHU评分明显增高。临床表现以腹压排尿、排尿困难、尿不净感为主,对照组上述症状虽然在术后第6个月时较术后1月有下降的趋势,但较术前仍明显。2.宫颈癌患者RH术后Qmax降低、逼尿肌不稳定性发生率增加、FDV增多、MCC增加、Pdet at Qmax降低明显。3.头体针联合超早期介入宫颈癌RH术后患者可以显着缩短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减少残余尿量、降低膀胱功能障碍主观症状、排尿困难、腹压排尿的发生率、降低MHU评分、增加Qmax、减少尿动力学检查时RV、降低尿动力学检查时重置导尿管率、降低逼尿肌不稳定性发生率、降低FDV、降低MCC、增加Pdet at Qmax,对于宫颈癌RH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以及尿动力学指标的改善有着非常显着的作用。4.头体针联合超早期介入对宫颈癌RH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以及尿动力学指标的改善作用比术后针刺更好;头体针联合超早期介入对宫颈癌RH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以及尿动力学指标的改善作用比单独使用体针针刺更好;术后头体针联合治疗与单独体针针刺相比,对宫颈癌RH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以及尿动力学指标的改善作用的差异对比不太明显。在针刺介入宫颈癌RH术后患者的时期以及针法的选择上,时间窗的选择有着更显着的临床意义。

郑元振,张云,陈从其,林忠应[9](2016)在《男性前尿道断裂32例手术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男性前尿道断裂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诊治的32例男性前尿道断裂手术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32例患者均一期行经会阴前尿道端端吻合术。结果:32例行前尿道端端吻合术的患者术后均留置导尿管4周,其中27例患者拔除导尿管后排尿顺畅,监测膀胱残余尿量、尿流率正常,5例患者拔管后1周-半年内出现尿道狭窄(15.6%),二期行尿道扩张术或尿道内切开。结论:男性前尿道断裂常继发于会阴部骑跨伤,为泌尿外科常见急症,早期处理不当可能带来尿瘘、严重感染、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给后期诊疗增加困难。前尿道端端吻合术能够一期恢复损伤尿道的连续性,术后继发尿道狭窄并发症的几率较小,即使继发尿道狭窄,其狭窄段尿道也较短,便于二期诊治,为较有效、合理的方法。男性前尿道断裂行端端吻合手术中应注意手术技巧,熟练手术操作,术后注意加强尿道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及预防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杨惠敏[10](2016)在《78例气囊尿管拔出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文中提出留置尿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之一[1],近年来气囊导尿管在临床上应用普遍,给临床工作带来诸多方便。但部分患者气囊尿管拔出困难,给患者带来了痛苦[2-5]。回顾分析2004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诊治的78例患者气囊尿管拔出困难的原因,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10月-2014年10月共诊治气囊尿管拔出困难患者78例,男性62例,女性16例,年

二、男性导尿和拔管困难的处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男性导尿和拔管困难的处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脑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排尿护理流程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脑动脉狭窄及其治疗方法
        1.1.2 AS术后的血压管理
        1.1.3 AS术后尿潴留的原因
        1.1.4 尿潴留对血压的影响
        1.1.5 留置导尿的弊端
        1.1.6 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排尿护理研究现状
        1.1.7 小结与展望
    1.2 研究设计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意义
        1.2.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支架置入术后尿潴留对脑动脉狭窄患者血压的影响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资料收集方法
        2.2.3 评价指标
        2.2.4 统计方法
        2.2.5 质量控制
    2.3 结果
        2.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3.2 两组患者术后血压情况比较
        2.3.3 两组患者降压药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
    2.4 讨论
        2.4.1 CAS患者AS术后血压管理的重要性
        2.4.2 介入治疗术后尿潴留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2.4.3 尿潴留对患者术后降压药剂量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脑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排尿护理流程的构建
    3.1 流程构建的理论基础
    3.2 流程构建的基本原则
        3.2.1 整体性原则
        3.2.2 科学性原则
        3.2.3 可行性原则
        3.2.4 个性化原则
    3.3 流程构建过程
        3.3.1 成立科研小组
        3.3.2 文献分析法
        3.3.3 团体焦点访谈法
        3.3.4 德尔菲函询法
    3.4 结果
    3.5 讨论
        3.5.1 建立脑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排尿护理流程的意义
        3.5.2 排尿护理流程的理论基础分析
        3.5.3 护理流程的内容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脑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排尿护理流程的应用
    4.1 研究对象
        4.1.1 纳入标准
        4.1.2 排除标准
        4.1.3 样本量计算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设计
        4.2.2 分组方法
        4.2.3 预试验
        4.2.4 试验方法
        4.2.5 资料收集方法
        4.2.6 评价指标
        4.2.7 质量控制
        4.2.8 统计学方法
    4.3 结果
        4.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4.3.2 术前末次排尿训练及术后首次排尿时CDUF比较
        4.3.3 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率比较
        4.3.4 尿管留置时间、UTI发生率及二次导尿率比较
        4.3.5 术后首次排(导)尿者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4.3.6 护理服务满意度比较
    4.4 讨论
        4.4.1 排尿护理流程可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排尿功能
        4.4.2 排尿护理流程对留置导尿相关指标的影响
        4.4.3 排尿护理流程可降低二次导尿率
        4.4.4 排尿护理流程可提高患者术后血压的稳定性
        4.4.5 排尿护理流程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4.4.6 临床应用排尿护理流程的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5.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附录1
    附录2 团体焦点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录3
    附录4 团体焦点访谈记录(摘录)
    附录5 脑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排尿护理流程
    附录6 脑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排尿护理流程
    附录7
    附录8 神经内科住院满意度调査问卷(护理部分)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2)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管拔除后胆漏的防治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膀胱活动低下症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电针疗效观察及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膀胱活动低下症研究进展概述
    1.定义与背景介绍
    2.流行病学
    3.病因与分类
        3.1 神经源性UAB
        3.2 肌源性UAB
        3.3 特发性UAB
    4.诊断及相关进展
        4.1 症状学诊断
        4.2 尿动力学诊断
    5.治疗及相关进展
        5.1 药物治疗
        5.2 干细胞与再生治疗
        5.3 骶神经调节
        5.4 中医针灸治疗
    6.前景展望
第二部分 77例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及针灸意愿调查
    1.研究背景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特征分析
        3.3 针灸意愿调查
    4.讨论
        4.1 UAB流行病学特点
        4.2 UAB临床特征
        4.3 中国UAB治疗现状
        4.4 UAB患者针灸意愿
        4.5 开展针灸治疗UAB前景展望及策略
    5.研究局限性
    6.研究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电针治疗膀胱活动低下症的疗效观察
    1.研究背景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治疗方法
        2.3 随访
        2.4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疗效分析
    4.讨论
    5.研究局限性
    6.研究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对患者康复影响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肾细胞癌概述
    1.1.2 腹腔镜手术在肾细胞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1.1.3 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留置导尿管后尿路感染、排尿功能、舒适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尿路感染、排尿功能、舒适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研究样本
    2.2.2 样本量计算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方法
    2.3.2 研究指标与工具
    2.3.3 资料收集方法
    2.3.4 资料分析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原则
2.6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患者基本资料
3.2 导尿管拔除后的相关资料
3.3 导尿管拔出后舒适度状况得分情况
3.4 患者尿路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3.4.1 患者尿路感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4.2 患者尿路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5 患者尿流率影响因素分析
    3.5.1 患者尿流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5.2 患者尿流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6 患者残余尿量影响因素分析
    3.6.1 患者残余尿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6.2 患者残余尿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7 患者舒适度评分影响因素分析
    3.7.1 患者舒适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7.2 患者舒适度评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8 导尿管留置时间与尿路感染、排尿功能、舒适度评分的曲线图关系 4 讨论
4.1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导尿管留置时间分布情况
4.2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尿路感染、排尿功能、舒适度现状
4.3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尿路感染、排尿功能、舒适度影响因素
    4.3.1 导尿管留置时间对尿路感染的影响
    4.3.2 导尿管留置时间对排尿功能的影响
    4.3.3 导尿管留置时间对舒适度的影响
4.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5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路感染的流行病学、感染机制和治疗措施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基本资料问卷 附录3 舒适状况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国内外研究现况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主要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4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
第二部分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
    第一阶段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的构建
        1 概括综述
        2 医护专家访谈
        3 患者访谈
        4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初稿
    第二阶段 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确立
        1 目的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小结
    1 主要研究成果
    2 主要创新之处
    3 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4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处理方法
结果
讨论

(8)头体针联合超早期介入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及尿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详细摘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西医研究现状
    第二节 传统医学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认识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病例选择
        三、随机化原则
        四、样本含量估算
        五、治疗方法
        六、观测指标
        七、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结论
        一、组间基线特征均衡性分析
        二、主观症状疗效评价
        三、客观指标疗效评价
        四、脱落病例
        五、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六、结论
第三章 讨论
    一、足运感区对排尿功能的影响
    二、本研究的配穴组方依据
    三、针刺介入时间窗的选择
    四、针刺治疗RH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观测指标
    五、术前头体针的联合使用对RH术后排尿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七、今后的努力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男性前尿道断裂32例手术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诊疗经过
3结果
4讨论

四、男性导尿和拔管困难的处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排尿护理流程的构建与应用[D]. 宋学梅.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2]胆道术后T管分段拔除法的临床价值[D]. 赵海泉.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膀胱活动低下症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电针疗效观察及临床特征分析[D]. 辛陈.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导尿管拔除后重置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J]. 高丽娟,吕晓倩.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01)
  • [5]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对患者康复影响的现状研究[D]. 杨兰.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全身麻醉患者术前麻醉健康教育内容的研究[D]. 杨琳.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7]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J]. 曹道军,陈春涛,蔡春生. 江苏医药, 2018(01)
  • [8]头体针联合超早期介入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及尿动力学的影响[D]. 丁晓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5)
  • [9]男性前尿道断裂32例手术体会[J]. 郑元振,张云,陈从其,林忠应. 黑龙江医药, 2016(06)
  • [10]78例气囊尿管拔出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J]. 杨惠敏. 中国临床护理, 2016(03)

标签:;  ;  ;  ;  ;  

男性插管拔管困难的处理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