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自下而上的方法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自下而上的方法

论文摘要

越来越频繁爆发的银行危机给发生国造成严重的经济创伤,这使得各国监管当局和学者不得不研究银行脆弱性问题,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银行脆弱性的测度问题,它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估本国银行业脆弱性程度,进而分析导致银行脆弱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各国监管当局提高监管水平,也有助于银行管理者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国内外关于银行脆弱性的测度方法丰要有:事件分析法、CAMELS框架、信号法等,这些方法分别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作者对此进行了评析,并且认为一个好的银行脆弱性测度模型应该具有三个特征:(1)模型的解释因素应该是导致银行脆弱的关键因素;(2)模型计量简便易行;(3)模型应具有预测功能,而不是事后测度。在此基础上作者构建了银行脆弱性指数(Banking Fragility Index),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银行业1999-2007年间的银行脆弱性进行了测度,最后对构成银行脆弱性的成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并对国内外有关银行脆弱性研究成果做了简要评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关于银行脆弱性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很多问题面待研究。第二章首先探讨了银行脆弱性的内涵,然后介绍了银行脆弱性基本理论,为后面的分析铺垫好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银行脆弱性测度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银行脆弱性指数,最后,按照构建的银行脆弱性指数对中国银行业脆弱性进行了测度。第四章首先介绍本文所采用的实证研究模型即Logistic回归模型,然后选择9家商业银行(1999-2007)作为样本,对中国银行脆弱性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在学习其他学者关于银行脆弱性理论论述和测度实证研究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创新性研究:第一,对银行脆弱性概念进行了深刻辨析。概念是研究的起点,但是目前学者对银行脆弱性的界定尚不统一,有的从形成机制方面,有的从银行业内在特征方面,有的从金融风险角度解释银行脆弱性,作者对这些概念进行了辨析,提出了狭义银行脆弱性和广义银行脆弱性概念,并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了狭义银行脆弱性、银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银行系统性风险、外牛冲击、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直观地描述了银行危机的形成机理。第二,对各种银行脆弱性测度方法进行了评析。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银行脆弱性测度的方法丰要有事件分析法、CAMELS框架、信号法等,笔者对这些方法进行了评析,分别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第三,构建了银行脆弱性指数(Banking Fragility Index)。作者通过对银行脆弱性起关键作用的K个因素(本文使用了4个因素)做服从卡方分布处理,将因素的实际值与因素的历史平均水平比较,用以判断该指标是否严重偏离历史平均水平,进而判断银行脆弱性。第四,使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测度银行脆弱性。目前,国内学者关于中国银行业脆弱性的研究均是以总量的方法进行的,但是总量方法很明显会掩盖个体特征,造成信息失真,并且银行危机的爆发往往是以某个银行的失败而开始的。本文主要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对中国银行业脆弱性进行测度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当然本文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主要有:第一,银行业脆弱性测度的自下而上方法是一种静态方法。自下而上方法是通过估计单个银行失败的概率,然后乘以其资产古整个银行业资产的权重,求得各家可能失败银行的概率和,以此作为银行业整体的脆弱性程度。这种方法没有考虑银行间系统性风险的存在,因而是一种静态的方法。第二,样本的时间跨度短,可能影响宏观变量的显著性。由于我国自1999年开始在商业银行间试行五级贷款分类制,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笔者选择了9家银行1999-2007年间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从样本看,银行微观数据能够满足分析要求,但宏观变量却只有9年数据,这可能对其显著性产生影响。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学者对银行脆弱性的研究
  • 1.2.2 国内学者对银行脆弱性的研究
  • 1.2.3 简要评述
  • 1.3 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银行脆弱性基本理论
  • 2.1 银行脆弱性概念的讨论
  • 2.2 银行脆弱性基本理论
  • 2.2.1 银行脆弱性理论:外生因素
  • 2.2.2 银行脆弱性理论:内生因素
  • 第三章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
  • 3.1 有关银行脆弱性测度的方法及评析
  • 3.1.1 国外银行脆弱性测度方法
  • 3.1.2 国内银行脆弱性测度方法
  • 3.1.3 BFI指数构建
  • 3.1.4 各种测度方法评析
  • 3.2 银行业脆弱性测度方法的分类
  • 3.3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1999-2007)
  • 3.3.1 单一银行脆弱性测度
  • 3.3.2 整个银行业脆弱性测度
  • 第四章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成因回归分析
  • 4.1 Logistic回归模型简介
  • 4.2 国外对解释变量的研究
  • 4.2.1 关于宏观经济变量的研究
  • 4.2.2 关于综合微观金融指标的研究
  • 4.3 本文选用的解释变量
  • 4.4 模型回归方法与结果
  • 4.5 结论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化测度方法研究[J]. 经济师 2020(05)
    • [2].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方法研究[J]. 商讯 2019(27)
    • [3].职住平衡概念与测度方法研究进展[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4].产业共同集聚测度方法研究进展[J]. 技术经济 2018(08)
    • [5].集聚的测度方法评述:基于前沿文献的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4)
    • [6].资本管制程度测度方法研究述评与展望[J]. 武汉金融 2014(12)
    • [7].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06)
    • [8].健康视角下城市居民对建成环境感知的测度方法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20(07)
    • [9].基于社会网络及观点交互的非二元投票隐性权力测度方法[J]. 系统管理学报 2020(02)
    • [10].消费不平等测度方法研究进展及展望[J]. 统计与决策 2016(05)
    • [11].贫困识别与贫困测度方法的比较与启示[J]. 中国物价 2020(11)
    • [1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测度方法的实证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02)
    • [13].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研究[J]. 时代金融 2012(12)
    • [14].经济不平等的测度方法述评[J]. 当代经济 2011(08)
    • [15].品牌资产的测度方法评析[J]. 经济导刊 2011(10)
    • [16].福利测度方法的研究述评[J]. 财经问题研究 2009(07)
    • [17].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方法的选择研究[J]. 经济师 2008(01)
    • [18].生态承载力综合测度方法的系统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08(11)
    • [19].我国残疾人多维贫困状态测度[J]. 经济师 2017(11)
    • [20].农村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J]. 经贸实践 2015(12)
    • [21].产业集聚测度方法适用条件考辩[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01)
    • [22].国际贸易成本的测度方法:一个文献综述[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3(03)
    • [23].股市泡沫检验与测度方法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1(16)
    • [24].中外社会信息化测度方法研究[J]. 情报科学 2009(06)
    • [25].基于社会网络及观点交互的非二元投票隐性权力测度方法[J]. 系统管理学报 2020(03)
    • [26].知识溢出测度方法的文献回顾与评述[J]. 海峡科学 2018(12)
    • [27].金融市场风险测度方法研究评述[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 [28].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综述[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6)
    • [29].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测度方法探研[J]. 统计与决策 2009(13)
    • [30].一种新的贸易开放度测度方法[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标签:;  ;  ;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自下而上的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