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

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

论文摘要

学生发展是知识教学的根本指向。学生发展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时代、社会以及人发展的需要而发生改变。笔者认为,现时代我们国家所需要的学生发展是协调发展、自主发展和持续发展。 知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当然不可忽视知识的重要作用。学校教学通过知识来使学生获得发展,但是知识对学生的发展发生什么样的作用,还取决于我们在什么意义上来理解知识。以往,我们主要是在认识论的意义上看待知识,知识仅仅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满足物质功利需要的工具),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这就是知识与学生发展的外在关联。如今,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深入、拓展,我们逐渐发现,认识论并不是研究知识、真理问题的惟一视角,我们还可以从存在论(生存论)的角度来研究与探讨知识、真理的问题。这其实也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此看来,知识就不再只是人的认识问题,而且是人的存在问题。从存在论(生存论)的意义来看待知识,知识融身于人的存在过程,确证着人的存在,在不同的层面上改变着人的存在,促进着人的生成。这就是知识与学生发展的更深层次的内在关联。在存在论(生存论)的视野下,知识的价值观、知识的性质观和知识的获得观,都参与、促进着学生的发展。 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也就是去成为一个人。为了促进学生作为人的生成,教师应确立新的教学观。我们从人的生成所需要的要素出发,提出新的教学观的三重内涵。首先,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改造、自主发展的实践活动。其次,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建构与世界的生活关系的活动。最后,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与知识建立意义关系的活动。自我是个体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有了这一力量的支撑,学生个体就可能去建构与世界的生活关系,去建构与知识的意义关系。世界、知识都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资源,它们最终都要被纳入到个体作为整体的人的生成过程中去。 为了实现学生发展,除了在观念层面上有所改变之外,我们还应在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领域实现变革。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内在自然,尊重、适应并激发它们,与学生的自然发展过程相合作;在教材方面,应重视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内容,应根据知识的性质和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设计教材,应使知识以“动姿化”的方式存在于教材之中;在教学评价方面,应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

论文目录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 (一) 知识
  • (二) 学生发展
  • (三) 教学
  • 三、论文研究的意义
  • (一) 实践意义
  • (二) 理论意义
  • 四、论文的基本架构
  • (一) 论文的核心观点
  • (二) 论文的篇章结构
  • 第一章 必要的精神元素—知识与学生发展的内在关联
  • 一、知识的存在论(生存论)意蕴
  • (一) 知识的认识论意义
  • (二) 知识的存在论意义
  • 二、知识观与学生发展
  • (一) 知识价值观与学生发展
  • (二) 知识性质观与学生发展
  • (三) 知识获得观与学生发展
  • 第二章 人之生成—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
  • 一、人与自我: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改造、自主发展的实践活动
  • (一)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的传统理解
  • (二)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
  • (三) 教学作为学生自我改造、自主发展的实践活动
  • 二、人与世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建构与世界的生活关系的活动
  • (一) 人与世界的认识关系
  • (二) 人与世界的生活关系
  • (三) 教学和人与世界的生活关系的建构
  • 三、人与知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与知识建立意义关系的活动
  • (一) 学生与知识之“占有”关系
  • (二) “意义”之意义
  • (三) 学生与知识之“意义”关系
  • (四) 教学作为学生与知识建构意义关系的活动
  • 第三章 走向“成人”—实现学生发展的变革之路
  • 一、“成人”之“道”—师生合作的艺术
  • (一) 近、现代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的“自然适应性”原则
  • (二) 人的内在自然的内涵及特点
  • (三)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内在自然,与其合作
  • 二、“成人”之“材”—教材内容选择与设计
  • (一) 选择一定的知识内容设计教材
  • (二) 依据知识的性质与获得方式设计教材
  • (三) 根据知识的存在方式设计教材
  • 三、“成人”之“导”—学生发展性评价
  • (一) 评价目的
  • (二) 评价内容
  • (三) 评价标准
  • (四) 评价主体
  • (五) 评价方式
  • 四、“成人”之“本”—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一) 由依赖型学习向自主型学习转变
  • (二) 由传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转变
  • (三) 由认知型学习向全面型学习转变
  • (四) 由知识型学习向意义型学习转变
  • (五) 由短期型学习向终身型学习转变
  • 结语 教学即唤醒—回归教学的真意
  • 一、教学与唤醒、觉醒
  • 二、“觉”的迷误
  • 三、作为唤醒的教学
  • 四、以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陶冶学生,促进学生的自我觉醒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律知识教学设计[J]. 西部素质教育 2020(10)
    • [2].论知识教学本质的异化及回归[J]. 文学教育(下) 2018(03)
    • [3].网络时代知识教学的价值诉求、目标与变革路径[J]. 开放教育研究 2018(06)
    • [4].《离骚》背景知识教学方式探讨[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7(01)
    • [5].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知识教学[J]. 教育发展研究 2017(08)
    • [6].法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的引入问题分析[J]. 文学教育(上) 2016(02)
    • [7].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生活化知识教学的实践[J]. 学周刊 2020(07)
    • [8].思品课应关注知识教学[J]. 成才之路 2010(22)
    • [9].怎样进行语文知识教学——黄厚江教学艺术学习[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29)
    • [10].新课改应开发好语文教学知识系统——从语文知识的学、教、考说起[J]. 语文学习 2016(09)
    • [11].叶圣陶之问[J]. 语文学习 2016(11)
    • [12].语文知识教学:目标、内容与实施[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09)
    • [13].融:语文知识教学的理想追求——以肖培东老师教学《老王》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 2017(17)
    • [14].知识教学也应介入批判性思维[J]. 语文学习 2017(06)
    • [15].主持人语[J]. 江苏教育 2017(33)
    • [16].数学学科知识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探究[J]. 数学教学通讯 2017(32)
    • [17].核心知识教学的策略选择[J]. 江苏教育 2011(01)
    • [18].幼儿园知识教学现状之反思[J]. 文教资料 2018(01)
    • [19].教育需要适度[J]. 中小学德育 2016(07)
    • [20].微课在语文知识教学中的运用[J]. 中学语文 2016(36)
    • [21].素养导向的知识教学转型[J]. 今日教育 2017(02)
    • [22].初中数学复习刍谈[J]. 新课程导学 2017(14)
    • [23].理学综合,知识通用——初中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30)
    • [24].法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教学的引入问题分析[J]. 商业故事 2016(20)
    • [25].论素养取向的语文知识教学[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03)
    • [26].“五深”协同:深化知识教学的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9(19)
    • [27].基于学科素养构建知识教学新样态[J]. 教学与管理 2019(31)
    • [28].知识教学与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 新乡学院学报 2018(01)
    • [29].身体认知与知识教学的改造[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8(01)
    • [30].论素养本位的知识教学——从“惰性知识”到“有活力的知识”[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03)

    标签:;  ;  ;  

    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