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加拿大少数族群公民身份的构建与调适

二战后加拿大少数族群公民身份的构建与调适

论文摘要

作为典型的多族群国家,少数族群(主要包括原住民、法裔和少数族裔)公民权利和国家认同的定位是加拿大公民身份构建的难题。二战结束之前,英裔种族主义主宰了加拿大公民身份的构建。原住民作为受国家监护者,被剥夺了公民权利。法裔因英帝舵的防范、肢解和压制,公民权利实现程度弱于英裔。少数族裔公民权利依据与英裔在肤色和文化上的亲疏被分为不同等级,有的根本被挡在了公民权利的大门外。加拿大政府期望以英裔为中心的强制同化和刻意排斥构建各族群对英帝国的效忠,但却导致了族群关系的紧张与国家认同的严重分裂。二战结束是加拿大公民身份历史的转折点。以1946年加拿大颁布历史上第一部《加拿大公民身份法》为标志,加拿大人正式具有了“加拿大公民”的身份。此后,加拿大政府逐步在法律上废除了种族主义,开始构建一个公正的少数族群公民身份。本文主要关注二战后加拿大少数族群公民身份演变,重点研究公民权利变化与少数族群加拿大认同之间的关系。鉴于种族主义模式的种种弊端,从1946到1971年多元文化主义国策出台以前,自由主义成为了加拿大公民身份的指导原则。在这一阶段,族群身份在加拿大被普遍视为与公民权利无关的私事,个人而非族群被当作公民身份的法律主体。加拿大政府试图通过不分族群差异的个体公民权利体系构建增进加拿大对少数族群的向心力。无疑,自由主义对提升少数族群个体公民的平等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并没有实现以共同的加拿大认同解构或替代族群认同的目标。原住民不但不愿意因平等的个体公民权利而放弃民族身份,而且开始意识到自身民族主权地位。魁北克省法裔民族主权意识在平静革命后觉醒。少数族裔也开始要求自身的群体文化权利。基于自由主义重个体公民轻族群群体的局限,1971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加拿大政府在继续坚持自由主义原则的同时,将多元文化主义精神引入到了公民身份的建设之中,积极构建多元主义公民身份。原住民被授予了普遍的自治权利。魁北克省准国家地位被部分接受。少数族裔的群体文化权利受到保护。的确,多元主义公民身份使加拿大社会更为包容和开放,提升了少数族群的社会地位,缓和了族群间的矛盾,但也鼓励了少数族群认同的膨胀,弱化了共同的加拿大认同。原住民自治与国家权力发生冲突与摩擦。魁北克省两度举行独立公投。少数族裔对加拿大的认同进一步碎化,族群隔离、谁是加拿大人,加拿大该是什么样的变得更让人困惑。因为意识到多元主义公民身份的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加拿大借鉴共和主义原则对多元主义公民身份进行了调适。原住民自治权被给予了新的限制。法裔分离主义被加上了多重约束。少数族裔被进一步要求融入加拿大社会。事实证明,这种调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未能根除少数族群国家认同薄弱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根源,少数族群对国家认同相对薄弱的局面并未完全化解。部分原住民依然抵触联邦主权,魁北克省法裔民族主义政党依然没有放弃独立主义。少数族裔对加拿大的感情认同、价值观认同与国情认知依然有待加强。总之,形成共同而强大的国家认同是加拿大少数族群公民身份构建和调适的终极目的。由于加拿大族群结构的复杂性、国家历史的特殊性以及公民身份模式自身的两面性,三种承前启后的公民身份模式共同应用到加拿大的实践中,在效果上呈现出了明显的悖论局面。一方面,少数族群公民权利扩大与国家认同的增强在加拿大未必是成正比的,两者在多数时候是矛盾的统一体,甚至某些时候会相互背离。另一方面,尽管加拿大少数族群国家认同薄弱而分散,但加拿大依然是一个和谐有序而稳定的社会。迄今,加拿大少数族群自我群体认同与国家认同依然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二战后它对少数族群公民身份的构建与调适值得其他多族群国家引以为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缘由及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学术界的研究
  • 1.2.2 中国学术界的研究
  • 第三节 基本概念
  • 1.3.1 族群、民族与族裔
  • 1.3.2 公民与公民身份
  • 1.3.3 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
  • 1.3.4 加拿大民族与族裔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1.4.1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理论
  • 1.4.2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理论
  • 1.4.3 多元主义公民身份理论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方法
  • 1.5.2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排斥与歧视:二战结束前种族主义框架下的加拿大少数族群公民身份
  • 第一节 原住民公民权利的缺失
  • 2.1.1 被剥夺的政治权利
  • 2.1.2 被废除的文化权利
  • 2.1.3 被侵犯的经济权利
  • 第二节 法裔公民权利的弱势
  • 2.2.1 被肢解的政治权力
  • 2.2.2 被压制的语言权利
  • 2.2.3 被支配的经济地位
  • 第三节 少数族裔公民权利的分等
  • 2.3.1 被歧视的移民准入
  • 2.3.2 被排斥的政治参与
  • 2.3.3 被隔离的社会融入
  • 第四节 各族群国家认同的分散
  • 2.4.1 英裔群体高度依恋英帝国
  • 2.4.2 原住民一定程度认同英王
  • 2.4.3 法裔坚决抵制效忠英帝国
  • 2.4.4 少数族裔矛盾认同加拿大
  • 小结
  • 第三章 接纳与同化:从种族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的加拿大少数族群公民身份(1946-1971)
  • 第一节 公民身份构建原则从种族主义转向自由主义
  • 3.1.1 国际反种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 3.1.2 加拿大独立国家意识的成熟
  • 3.1.3 国内反种族歧视潮流的涌起
  • 第二节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对少数族群的接纳与同化
  • 3.2.1 移民准入的平等化
  • 3.2.2 民权保障的法制化
  • 3.2.3 政治权利的普遍化
  • 3.2.4 社会权利的系统化
  • 第三节 自由主义构筑少数族群国家认同的客观局限
  • 3.3.1 原住民固守自身民族身份
  • 3.3.2 法裔魁北克主权诉求觉醒
  • 3.3.3 少数族裔族群认同的存在
  • 小结
  • 第四章 尊重与包容:从自由主义向多元主义过渡的加拿大少数族群公民身份(1971-20世纪90年代初)
  • 第一节 公民身份由自由主义向多元主义过渡的动因
  • 4.1.1 原住民追求民族权利运动高涨
  • 4.1.2 魁北克民族主义政党力量膨胀
  • 4.1.3 少数族裔文化权问题引发关注
  • 第二节 多元主义公民身份对少数族群的尊重与包容
  • 4.2.1 原住民被授予普遍的自治权力
  • 4.2.2 魁省准国家地位得到部分认可
  • 4.2.3 少数族裔文化权受到国家保护
  • 第三节 多元主义增进少数族群国家认同的良好氛围
  • 4.3.1 少数族群社会包容度相对扩大
  • 4.3.2 少数族群被同化压力部分减少
  • 4.3.3 少数族群政治话语权有所增强
  • 第四节 多元主义培育少数族群国家认同的现实挑战
  • 4.4.1 原住民自治权与国家认同的背离
  • 4.4.2 魁省法裔民族主义与联邦的对立
  • 4.4.3 多元文化主义与共同认同的疏远
  • 小结
  • 第五章 整合与凝聚:从多元主义向共和主义调适的加拿大少数族群公民身份(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
  • 第一节 共和主义调适多元主义公民身份的必然趋势
  • 5.1.1 限制原住民自治权的必要性
  • 5.1.2 消融法裔分离主义的紧迫性
  • 5.1.3 整合少数族裔文化的重要性
  • 第二节 共和主义公民身份对少数族群的整合与凝聚
  • 5.2.1 规范原住民自治,限制原住民主权诉求
  • 5.2.2 安抚与遏制法裔,防止魁北克分离再起
  • 5.2.3 强化加拿大认知,增进新移民社会融入
  • 5.2.4 削减多元文化项目,发展国家共同文化
  • 5.2.5 改革公民教育重点,培养公民国家意识
  • 第三节 共和主义下加拿大少数族群国家认同的遗憾
  • 5.3.1 原住民对联邦主权仍存在抵触
  • 5.3.2 魁省法裔对联邦认同仍然较弱
  • 5.3.3 少数族裔加拿大认同有待加强
  • 小结
  • 结语——加拿大少数族群公民身份构建与调适的悖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二战后德国敢于面对历史的原因以及影响[J]. 黑龙江史志 2015(09)
    • [2].战后日本的政治现代化的特点[J]. 黑河学刊 2012(03)
    • [3].国际关系影响下的战后东南亚文化发展探析[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10)
    • [4].二战后美国教育危机主要原因探析[J]. 科技信息 2013(14)
    • [5].二战后美国学界的智库研究演变历程概述[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04)
    • [6].二战后日本入境旅游业发展述评[J]. 丝绸之路 2009(02)
    • [7].二战后的英国家庭变化及其问题[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01)
    • [8].二战后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探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03)
    • [9].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的发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6)
    • [10].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公民权的新发展[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8(02)
    • [11].略论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的中国史研究[J]. 黑龙江史志 2009(08)
    • [12].论二战后英国妇女地位提高及对家庭关系影响[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10)
    • [13].中国与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和改革[J].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9(06)
    • [14].二战后日本南亚政策评析[J].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3(03)
    • [15].反战与视觉设计[J]. 艺海 2013(06)
    • [16].战后苏联的“荣誉法庭”:表现与危害[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2(05)
    • [17].二战后日本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实证分析及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8].战后日本亚洲观及其对东亚地区合作的影响[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10(03)
    • [19].二战后英国私有化政策研究综述[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01)
    • [20].二战后澳大利亚接收犹太难民原因分析[J]. 西部学刊 2019(06)
    • [21].论二战后澳大利亚工党变革的鲜明特征[J]. 山东社会科学 2015(12)
    • [22].二战后的国际形象建构[J]. 现代交际 2015(06)
    • [23].二战后英国移民生活状态探析[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6)
    • [24].析论二战后美国提升与埃及、伊拉克外交关系[J]. 滁州学院学报 2011(06)
    • [25].二战后日本体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及借鉴建议[J]. 体育与科学 2013(02)
    • [26].日本二战后海报设计风格探析[J]. 青年文学家 2012(13)
    • [27].二战后美国国防技术竞争政策述评[J]. 中国军事科学 2016(05)
    • [28].试论二战后日本在领土处理问题上的态度与美国托管冲绳(一)[J]. 大连大学学报 2013(01)
    • [29].战后初期美国对日经济政策探讨[J]. 林区教学 2012(01)
    • [30].二战后香港的闽商发展[J]. 闽商文化研究 2013(02)

    标签:;  ;  ;  ;  

    二战后加拿大少数族群公民身份的构建与调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