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应用不同剂量罂粟碱预防血管吻合术后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局部应用不同剂量罂粟碱预防血管吻合术后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因各种外伤造成四肢血管损伤临床上十分常见,为挽救患肢,多行血管吻合术。但是血管痉挛是外科血管吻合手术中及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多为术后48小时之内,发生时血管强烈收缩,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为血管局部痉挛,有时也扩展到较长一段血管。如果血管痉挛处理不当,可造成血管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血管内膜脱落及血栓形成等,致使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目前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包括:先抬高患肢、按摩、解除包扎敷料或皮肤卡压等减压措施,加温、止痛、局部麻醉、扩血管药、静注肝素等方法,虽无明显创伤,但对许多患者疗效不肯定。临床应用无效则立即行手术探查,但有时手术探查亦面临不能完全解决的尴尬,如遇到顽固性血管痉挛、无复流现象等情况,又加重患者痛苦。如术后用药能预防或缓解血管危象,将是很有意义的。罂粟碱属吗啡类药物,是非特异性解除痉挛药物,具有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及镇痛的作用,作用时间为4-6h。术中应用罂粟碱湿敷,可使血管完全松弛,解除血管痉挛效果较好。术后按照患者体重静脉推注或肌肉注射罂粟碱对血管痉挛效果比较好。全身应用罂粟碱后出现恶心、呕吐及头痛等副作用,而且久用易成瘾,对肝脏亦有毒性作用。目前对于局部应用罂粟碱已有了一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术后局部用药与全身用药疗效对比,王培吉利用PCA泵在微小血管吻合口周围给予罂粟碱和利多卡因可有效地预防与治疗血管痉挛。文献上对局部用药的剂量与效果很少有报道,故确定局部应用罂粟碱的最低有效量范围,为临床血管吻合术后药物干预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2.5-3.0 kg的新西兰大耳白兔48只(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月龄5月,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A组生理盐水组,B组1.5 mg/kg组,C组3.0 mg/kg组,D组4.5 mg/kg组。2血管吻合模型的建立及处理:每组实验动物均以30mg/kg体重行耳缘静脉注射30%的戊巴比妥钠麻醉,严格无菌操作,左侧腹股沟及大腿内侧脱毛,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分别手术暴露左侧股动脉,自远端分叉处向上2cm切断股动脉再以10-0无损伤缝合线断端吻合后,于股动脉吻合口处放置1根内径为1 mm的硬膜外导管,通过皮下引出,固定连接于体外的输液泵,确切止血,生理盐水冲洗,依次缝合筋膜、皮肤。输液泵液量分别按照每公斤体重计算出所需要罂粟碱量,再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4ml,输液速度为1 mL/h。3术后动物常规饲料喂养,分别于术后6h、12h、24h每组4只麻醉后,超声测定左侧股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自心脏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情况48只实验动物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正常,活动范围适度,切口无感染,吻合血管无破裂,留置管无松动、脱出、堵塞等情况。2血流动力学指数术后6h测量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A组(0.74±0.02、1.81±0.11)、B组(0.72±0.03、1.75±0.07)与C组(0.62±0.04、1.48±0.10)、D组(0.61±0.06、1.50±0.08)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测量的各组间阻力指数RI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搏动指数(PI)A组(1.81±0.11)、B组(1.75±0.07)与C组(1.48±0.10)、D组(1.50±0.08)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测量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A组(0.70±0.08、1.75±0.10)、B组(0.69±0.06、1.56±0.08)与C组(0.56±0.06、1.35±0.12)、D组(0.55±0.08、1.36±0.07)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搏动指数(PI)A组(1.75±0.10)与B组(1.56±0.08)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液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术后6h、12h、24h各时间点内皮素(ET、pg/ml)含量C组(99.33±6.61、116.38±7.47、94.91±7.25)、D组(101.44±7.45、114.67±7.04、99.09±7.40)均较A组(131.85±9.61、143.03±8.53、127.57±6.79)、B组(120.16±14.67、137.07±8.33、111.29±10.04)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12h、24h各时间点一氧化氮(NO、uM/L)含量C组(259.7±10.1、384.1±31.4、325.5±55.1)、D组(270.3±15.1、361.2±61.9、370.7±48.7)均较A组(148.7±8.2、157.5±13.8、182.3±34.9)、B组(159.7±8.1、180.8±24.5、252.6±22.3)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4h各组中一氧化氮含量在A组(182.3±34.9)与B组(252.6±22.3)出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浓度为3.0mg/kg、4.5mg/kg的罂粟碱,可有效缓解血管吻合术后血管痉挛,有利于血管吻合端通畅,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尽可能减轻全身用药的并发症,可为临床实际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研究论文 局部应用不同剂量罂粟碱预防血管吻合术后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罂粟碱在血管痉挛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凉皮汤料中罂粟碱含量[J]. 许昌学院学报 2018(02)
    • [2].四氢罂粟碱的拆分研究[J]. 化工时刊 2009(02)
    • [3].(+)-1,2,3,4-四氢罂粟碱的合成[J]. 精细化工 2016(01)
    • [4].罂粟碱开放血脑屏障动脉化疗96例恶性胶质瘤长期效果[J].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01)
    • [5].罂粟碱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 2010(02)
    • [6].低分子肝素与罂粟碱联合治疗脑栓塞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03)
    • [7].罂粟碱配合抗凝治疗房颤致脑栓塞42例临床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05)
    • [8].罂粟碱临床应用近况[J]. 光明中医 2008(01)
    • [9].罂粟碱在食品检测中研究新进展[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18)
    • [10].现代分析技术在罂粟碱检测中的应用[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8(02)
    • [11].罂粟碱致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药疹1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18)
    • [12].罂粟碱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63例疗效观察[J]. 黑龙江医药 2010(05)
    • [13].罂粟碱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63例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08(13)
    • [14].R-四氢罂粟碱合成工艺研究[J]. 煤炭与化工 2018(11)
    • [15].卤汁中5种罂粟碱成分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J]. 食品安全导刊 2019(03)
    • [16].罂粟碱联合抗凝治疗脑栓塞临床分析[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1(09)
    • [17].罂粟碱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在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0(05)
    • [18].减少肌内注射罂粟碱所致硬结的护理操作法[J]. 护理学杂志 2012(22)
    • [19].护理干预对减少罂粟碱肌肉注射致肌肉硬结发生的影响[J]. 安徽医学 2010(01)
    • [20].罂粟碱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在组织块再植中的应用[J]. 浙江创伤外科 2014(05)
    • [21].优化罂粟碱注射液给药方式的研究[J]. 中国药物警戒 2012(11)
    • [22].罂粟碱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及尿潴留1例[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03)
    • [23].探讨注射用罂粟碱与奥美拉唑的配伍变色原因分析及用药安全[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12)
    • [24].罂粟碱联合护理预防断指再植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J]. 海峡药学 2013(01)
    • [25].罂粟碱联合潘生丁对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的防治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 2012(07)
    • [26].罂粟碱注射方法改进对断指再植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的效果评价[J]. 全科护理 2018(17)
    • [27].盐酸罂粟碱注射液在临床中引发不良反应1例报告[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05)
    • [28].一例罂粟碱致过敏性休克的急救与护理[J]. 中国疗养医学 2018(02)
    • [29].汤料中罂粟碱的检测方法[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06)
    • [30].氨茶碱联合罂粟碱在羊水栓塞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08)

    标签:;  ;  ;  ;  

    局部应用不同剂量罂粟碱预防血管吻合术后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