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研究

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电影的商业性是伴随着电影的诞生而产生的,它始终与电影的艺术性相互制约、共同发展,并且在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下,使得电影这门艺术、这种商品呈现出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视觉奇观。在精神经济时代,电影像其他产业一样,表现出一定的商业规律和自身特点。视觉文化、新媒体艺术等新兴观念影响着电影的画面,从而改变了电影美术造型的创作理念和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表现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前期创意到拍摄制作,从后期剪辑到特技渲染,从影院销售到后产品推广,无一不受到商业规律和消费者行为的操控和影响。为了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美术造型方面的微小建议,本文试图去研究现象、认识特点,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电影美术造型商业化的原因,归根结底是艺术创作的内在需要、技术进步的客观推动和商业运作的外在影响共同构成的。色彩、光影、空间的蒙太奇游戏,是建立在机械、光电和计算机技术的联合驱动基础上的。精神经济时代的名声主义、品牌效应和注意力经济等现象,是对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矛盾的调和与注解。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还体现在观众心理与电影题材、类型等的选择和契合上。艺术、技术、商业、观众这四个方面,是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影响的总结与归纳。本文在对中外影片中中国形象的电影美术造型进行一番思考后,讨论了当代中国电影产业中美术造型与影片创作中存在的某些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动机
  • 1.2 文献综述
  • 1.2.1 电影的商业性
  • 1.2.2 电影美术造型
  • 1.2.3 电影的商业性与电影美术造型的关系
  • 1.2.4 精神经济学相关理论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第二章 电影产业链中电影美术造型的商业化表现
  • 2.1 电影生产阶段的电影美术造型
  • 2.1.1 创意:剧本开发与先期视觉化
  • 2.1.1.1 分镜头剧本
  • 2.1.1.2 故事板
  • 2.1.1.3 角色设计
  • 2.1.1.4 场景道具设计
  • 2.1.1.5 镜头画面设计
  • 2.1.2 拍摄:色彩、光影与空间的有意识运动
  • 2.1.3 后期制作:数字化技术与蒙太奇的完美结合
  • 2.2 电影销售阶段的电影美术造型
  • 2.3 后产品开发与电影美术造型
  • 第三章 电影美术造型商业化的原因
  • 3.1 艺术因素:视觉潮流呼唤银幕冲击
  • 3.1.1 色彩盛宴——最直观的情感符号
  • 3.1.1.1 色彩是一种情感符号
  • 3.1.1.2 色彩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 3.1.2 光影游戏——最跳跃的构图法则
  • 3.1.2.1 光影是一种构图法则
  • 3.1.2.2 光影在电影画面中的作用
  • 3.1.3 空间迷藏——最真实的叙事手段
  • 3.1.3.1 空间是一种叙事手段
  • 3.1.3.2 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
  • 3.2 技术因素:数字技术带来创作觉醒
  • 3.2.1 HD 拍摄——高清拍摄媲美胶片画质
  • 3.2.2 DI 制作——胶片与数字的相互转化
  • 3.2.3 数字放映——必将缓慢取代胶片放映
  • 3.3 商业因素:精神消费产生投资回报
  • 3.3.1 名声主义——各路明星的魅力面孔
  • 3.3.2 品牌效应——权威奖项的专业定位
  • 3.3.3 注意力经济——炒作高手的公开做秀
  • 第四章 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
  • 4.1 视觉奇观:对电影艺术的挑战
  • 4.1.1 叙事本质与视听本质的矛盾
  • 4.1.2 内在表达与外在形式的矛盾
  • 4.2 数字特技:对电影技术的革新
  • 4.2.1 全数字化取代手工制作
  • 4.2.2 虚拟真实媲美客观真实
  • 4.3 宣传炒作:对商业运作的依赖
  • 4.3.1 网络时代的泛媒体轰炸
  • 4.3.2 科技时代的全方位造型
  • 4.4 审美猎奇:对观众心理的考验
  • 4.4.1 审美心理学视角——电影美术造型的心理作用机制
  • 4.4.2 精神经济学视角——电影美术造型的相应制作策略
  • 第五章 关于电影美术造型商业化的两点思考
  • 5.1 民族精神: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形象
  • 5.2 喜忧参半:走向国际影坛的中国大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电影美术初始设计创作阶段的几点思考[J]. 传播力研究 2019(36)
    • [2].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美术分析[J]. 电影艺术 2018(05)
    • [3].数字时代下创新设计在电影美术中的运用研究[J]. 艺术品鉴 2019(32)
    • [4].电影美术的创作观念与艺术魅力研究[J]. 牡丹 2016(20)
    • [5].影视美术创作中关于特效画面设计的思考[J]. 市场观察 2017(07)
    • [6].浅谈电影美术对电影表现力的作用[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2)
    • [7].电影美术的视觉传达形式[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7)
    • [8].论电影美术的“三象”对电影的作用[J]. 艺术品鉴 2015(10)
    • [9].《我的父亲母亲》电影美术特色浅论[J]. 芒种 2013(04)
    • [10].从体验设计看电影美术指导职能的转变[J]. 电影艺术 2018(01)
    • [11].浅析电影美术的审美向度[J]. 芒种 2015(06)
    • [12].电影美术的视觉传达空间解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17)
    • [13].电影美术中的色彩设计漫谈[J]. 芒种 2014(07)
    • [14].电影美术创作观念嬗变管窥[J]. 电影文学 2014(06)
    • [15].对高科技电影美术的思考[J]. 美术观察 2012(02)
    • [16].论电影美术的创作设计及其实现[J]. 群文天地 2011(06)
    • [17].电影美术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J]. 电影文学 2011(16)
    • [18].浅谈电影美术及其发展流变[J]. 美与时代(上半月) 2010(01)
    • [19].电影美术在电影中的作用[J]. 戏剧之家 2015(19)
    • [20].探析绘画在电影美术中的应用[J]. 大观 2020(09)
    • [21].电影美术对影片主题的阐释[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08)
    • [22].电影美术中的色彩设计研究[J]. 芒种 2014(05)
    • [23].中国电影美术中的“意”与“境”研究[J]. 芒种 2013(18)
    • [24].电影美术的地位[J]. 艺海 2010(06)
    • [25].独具特色的中国电影美术史[J]. 美术之友 2008(01)
    • [26].浅论电影美术造型设计的审美性[J]. 戏剧之家 2015(23)
    • [27].论传统二维视觉形象创造、欣赏习惯与电影美术的关系[J]. 美术文献 2018(12)
    • [28].无声的语言:电影美术的神奇妙用[J]. 芒种 2013(19)
    • [29].当代电影美术的色彩设计研究[J]. 电影文学 2014(08)
    • [30].顾长卫参导影片中电影美术的演绎——以《最爱》等影片为例[J]. 电影文学 2012(19)

    标签:;  ;  ;  ;  ;  

    电影的商业性对电影美术造型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