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育银鲫和长吻鮠对饲料碳水化合物利用的比较研究

异育银鲫和长吻鮠对饲料碳水化合物利用的比较研究

论文题目: 异育银鲫和长吻鮠对饲料碳水化合物利用的比较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水生生物学

作者: 谭青松

导师: 刘建康,解绶启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脂肪,抗性淀粉,可消化淀粉,异育银鲫,长吻鮠,生长,葡萄糖异生作用,脂肪合成,组织学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饲料碳水化合物对不同食性鱼类的营养功能,并比较了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和代谢差异的机制。采用我国普遍养殖的两种经济鱼类,杂食性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和肉食性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 Günther)作为实验对象。本研究由三个8周生长实验组成,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首先,以葡萄糖、蔗糖、糊精、淀粉和纤维素作为碳水化合物源,在异育银鲫和长吻鮠饲料中分别按20%和6%的比例使用,以确定适宜的碳水化合物源;然后以玉米淀粉等能替代饲料鱼油,各设置5个碳水化合物/脂肪(CHO:L)比例,长吻鮠饲料中的CHO:L为0.75、1.48、1.98、2.99和5.07,异育银鲫饲料中的CHO:L比例为0.79、1.33、2.32、3.70和7.51,以确定饲料中适宜的CHO:L 比例。最后,选用我国常见的三种谷物饲料——玉米、糙米和糯米,以及抗性淀粉产品作为淀粉源,测定其中的可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成分,并分别按25.0%和18.0%总淀粉含量在异育银鲫和长吻鮠饲料中使用,以确定淀粉成分对两种鱼生长和代谢的影响。实验中测定了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血液生化指标、鱼体生化成分、肝体指数、糖原和脂肪含量、葡萄糖异生作用及脂肪生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活性。实验中所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 异育银鲫摄食淀粉和纤维素时表现出较高的特定生长率(SGR) 和饲料效率(FE)(P<0.05) ;而长吻鮠摄食糊精和蔗糖时表现出较高的SGR 和FE (P<0.05)。2) 异育银鲫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Cd) 和能量表观消化率(ADCe)随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分子量增大而呈现下降趋势(P<0.05),但淀粉组的ADCd要高于其他组(P<0.05)。长吻鮠的ADCd和ADCe值也随饲料碳水化合物分子量增大而下降(P<0.05),但是葡萄糖组的ADCd和ADCe低于纤维素组(P<0.05)。碳水化合物来源对两种鱼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DCp)均没有显著影响。3) 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丙酮酸激酶(PK)、葡萄糖-6-磷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中涉及的鱼类名称拉英汉对照

论文中所用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鱼类对葡萄糖及其他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特点

1.1.1 鱼类的血糖变化

1.1.2 鱼体内葡萄糖周转

1.1.3 糖原沉积和饥饿时的利用

1.2 饲料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的节约效应

1.3 饲料碳水化合物和鱼体的脂肪代谢

1.4 影响鱼类对饲料碳水化合物利用的因素

1.4.1 鱼的种类

1.4.2 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

1.4.3 碳水化合物的结构

1.4.4 饲料中其他营养物质水平

1.4.5 投喂频率

1.4.6 温度

1.4.7 鱼类对饲料组成的适应性

1.4.8 鱼体规格

1.4.9 饲养操作

1.5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1.6 葡萄糖耐量研究

1.7 糖代谢调节

1.7.1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酶

1.7.2 碳水化合物代谢与激素

1.8 碳水化合物与鱼体健康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1 异育银鲫和长吻鮠的研究概况

2.1.1 异育银鲫

2.1.2 长吻鮠

2.2 本研究的意义

2.2.1 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资源状况

2.2.2 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是饲料用鱼粉和鱼油紧张的缓解途径

2.2.3 研究的潜存

2.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内容

第三章 饲料中不同结构碳水化合物对异育银鲫和长吻鮠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养殖系统

3.2.2 实验饲料

3.2.3 实验鱼驯养

3.2.4 饲养实验

3.2.5 样品采集

3.2.6 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测定

3.2.7 酶活性分析和肝糖原测定

3.2.8 饲料、粪样和鱼体生化组成分析

3.2.9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生长和饲料利用

3.3.2 饲料表观消化率

3.3.3 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

3.3.4 肝体指数、肝糖原含量及肝脏酶活性

3.3.5 鱼体生化成分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脂肪比例对长吻鮠和异育银鲫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养殖系统

4.2.2 实验饲料

4.2.3 实验鱼驯养

4.2.4 饲养实验

4.2.5 样品采集

4.2.6 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胰岛素的测定

4.2.7 肝脏糖原和脂肪测定

4.2.8 饲料、粪样和鱼体生化组成分析

4.2.9 组织切片

4.2.10 数据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

4.3.2 饲料表观消化率

4.3.3 肝脏特征和血液生化指标

4.3.4 鱼体生化组成

4.3.5 肝脏组织学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饲料中不同来源淀粉对异育银鲫和长吻鮠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养殖系统

5.2.2 实验饲料

5.2.3 实验鱼驯养

5.2.4 饲养实验

5.2.5 样品采集

5.2.6 血清葡萄糖测定

5.2.7 酶活性分析和肝糖原、脂肪测定

5.2.8 饲料、粪样和鱼体生化组成分析

5.2.9 组织学测定观察

5.2.10 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

5.3.2 表观消化率

5.3.3 肝脏特性指标和酶活性

5.3.4 血糖水平

5.3.5 鱼体生化成分

5.3.6 肠道组织学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5-12-02

参考文献

  • [1].长吻鮠投喂管理和污染评估动态模型的研究[D]. 韩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 [2].长吻鮠越冬的生理生化适应[D]. 梁友光.华中农业大学2005

相关论文

  • [1].黄鳝营养需要与消化酶的研究[D]. 杨代勤.华中农业大学2002
  • [2].长吻鮠投喂管理和污染评估动态模型的研究[D]. 韩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 [3].非淀粉多糖酶在奥尼罗非鱼饲料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 王纪亭.中国农业大学2005
  • [4].鲈鱼和大黄鱼几种维生素的营养生理研究和蛋白源开发[D]. 张璐.中国海洋大学2006
  • [5].动植物蛋白源对牙鲆摄食、生长和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的影响[D]. 邓君明.中国海洋大学2006
  • [6].不同糖、脂含量日粮对翘嘴红鲌相关糖代谢酶的调节研究[D]. 戈贤平.南京农业大学2006
  • [7].异育银鲫促摄食物质研究[D]. 赵红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

标签:;  ;  ;  ;  ;  ;  ;  ;  ;  ;  

异育银鲫和长吻鮠对饲料碳水化合物利用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