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酮基阿维菌素基因工程菌的研究

5-酮基阿维菌素基因工程菌的研究

论文摘要

阿维菌素(Avermectin)是由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产生的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维菌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寄生虫活性,对宿主不良反应极低,是目前理想的驱虫、杀虫药物。此外,以阿维菌素为原料,再进行化学合成可得到一系列的半合成阿维菌素。本论文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通过对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aveF基因的失活,得到了产生5-酮阿维菌素的基因工程菌株,为化学合成新的阿维菌素衍生物提供了可利用的原料来源。此外,本论文还对阿维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aveC基因的功能进行了探索。首先,根据文献报导的aveF基因及其上下游核苷酸序列,设计了PCR引物,并扩增出了含有aveF基因的1.8kb DNA片段。将该DNA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后,将1.5kb的安普霉素抗性基因插入到该片段aveF基因的SalI位点,然后再将该3.3kbDNA片段切出,插入到具有接合转移功能的链霉菌-大肠杆菌穿梭质粒pHJL401的多克隆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PC5。将重组质粒pPC5通过接合转移导入到阿维链霉菌后,经过筛选对安普霉素具有抗性而对硫链丝菌素敏感的同源双交换菌株,得到了aveF基因失活了的基因工程菌株AV-F1。对基因重组菌株AV-F1的发酵产物分析表明,该重组菌株产生两个主要组分,分别是5-酮阿维菌素1和5-酮阿维菌素2,此外,还产生一个小组分为阿维菌素B1a。为了进一步探索aveC基因在阿维菌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本论文采用插入抗性基因片段的方法将该基因失活,得到重组菌株AV-C24。该菌株只能产生少量的“2”组分,而不能产生“1”组分,表明aveC基因与“1”组分的生物合成有关,可能是参与了聚酮体链合成后的脱水闭环反应。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阿维菌素概述
  • 1.2 阿维菌素的安全性
  • 1.3 阿维菌素的生物合成
  • 1.3.1 阿维菌素的合成途径
  • 1.3.2 阿维菌素生物合成的基因簇及有关酶
  • 1.4 阿维菌素生产菌的遗传改良
  • 1a,B2a'>1.4.1 选择性生产阿维菌素B1a,B2a
  • 1a,B2a'>1.4.2 选择性产生5-酮阿维菌素B1a,B2a
  • 2a的选择性产出'>1.4.3 阿维菌素B2a的选择性产出
  • 1.4.4 选择性产生6,8a-开环-6,8a-脱氧阿维菌素
  • 1.4.5 选择性产生C25不同的新型阿维菌素
  • 1.4.6 有毒化合物Oligomycin的去除
  • 1.5 阿维菌素的结构改造
  • 1.6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目的与意义
  • 1.6.1 研究背景
  • 1.6.2 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材料
  • 2.1.1 菌种与质粒
  • 2.1.2 培养基
  • 2.1.3 试剂
  • 2.1.4 溶液
  • 2.1.5 主要仪器
  • 实验方法
  • 2.2.1 大肠杆菌质粒DNA小量提取
  • 2.2.2 链霉菌总DNA的提取
  • 2.2.3 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DNA转化
  • 2.2.4 DNA酶切和连接
  • 2.2.5 DNA电泳和凝胶片段回收
  • 2.2.6 PCR反应
  • 2.2.7 接合转移及双交换菌株的筛选
  • 2.2.8 发酵产物的提取及检测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一部分 5-酮阿维菌素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3.1.1 构建5-酮阿维菌素基因工程菌的理论依据
  • 3.1.2 插入失活质粒pPC5的构建
  • 3.1.3 接合转移
  • 3.1.4 双交换菌株的筛选
  • 3.1.5 重组菌株发酵产物的HPLC分析
  • 3.1.6 对重组菌株的验证
  • 3.1.7 小结
  • 第二部分 只产阿维菌素"2"组分的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 3.2.1 插入失活质粒pMYS5的构建
  • 3.2.2 接合转移
  • 3.2.3 双交换菌株的筛选
  • 3.2.4 重组菌株发酵产物的HPLC分析
  • 3.2.5 对重组菌株的验证
  • 3.2.6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变铅青链霉菌广谱胁迫蛋白对氧化压力响应的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7(01)
    • [2].固氮链霉菌Streptomyces chartreusi WZS021接合转移系统的建立及优化[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4)
    • [3].链霉菌769诱导对百日草抗病性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 2013(12)
    • [4].玫瑰孢链霉菌基因组挖掘研究进展[J].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20(05)
    • [5].壳聚糖复合链霉菌30702对番木瓜环斑病毒病的防控效果[J]. 中国南方果树 2020(05)
    • [6].科学家发现链霉菌、草莓和传粉蜜蜂的互惠互作[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11)
    • [7].产转谷氨酰胺酶茂源链霉菌的诱变育种及发酵培养基优化[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5)
    • [8].天蓝色链霉菌—研究放线菌分裂发育的模式菌(英文)[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2)
    • [9].无机磷酸盐对链霉菌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09)
    • [10].链霉菌剂对魔芋的促生防病作用[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5(05)
    • [11].链霉菌769接合转移体系的建立[J]. 吉林农业科学 2012(02)
    • [12].绿孢链霉菌对不同煤阶煤的降解转化[J]. 煤炭转化 2020(03)
    • [13].壳聚糖诱导下浅玫瑰色链霉菌菌体蛋白差异表达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6(06)
    • [14].一株拮抗链霉菌的鉴定及其多相分类特征[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1)
    • [15].大孔树脂提取链霉菌4903菌株除草活性物质的研究[J]. 生态科学 2013(04)
    • [16].链霉菌9506研究初报[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2)
    • [17].重离子辐照诱变阿佛曼链霉菌的实验观察[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15)
    • [18].链霉菌702产孢子固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J]. 生物数学学报 2008(03)
    • [19].微生物所在链霉菌启动子元件和内参基因研究中获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12)
    • [20].一株产抗菌物质链霉菌的筛选及鉴定[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21].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枝链霉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J]. 微生物学通报 2010(06)
    • [22].过表达根瘤血红蛋白基因对活跃链霉菌那西肽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24)
    • [23].茂源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 [24].一株生防圆突起链霉菌的分类鉴定[J]. 微生物学通报 2011(05)
    • [25].链霉菌11371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J]. 微生物学杂志 2011(05)
    • [26].拮抗链霉菌AFLP分析技术体系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8)
    • [27].链霉菌2504的研究初报[J].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9)
    • [28].茂原链霉菌产谷氨酰胺转氨酶发酵培养基优化[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9].引入血红素生物合成基因对褐黄孢链霉菌产纳他霉素的影响[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5(05)
    • [30].粤蓝链霉菌代谢产物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及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0(03)

    标签:;  ;  ;  ;  

    5-酮基阿维菌素基因工程菌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