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选取123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双源CT扫描机上进行低剂量钙化积分(CACS)的扫描,并于两周内完成双侧颈动脉的多对比加权的MR成像。颈动脉MR扫描在3.0T磁共振机上完成,对每一层图像进行颈动脉斑块形态学及斑块成分的评价。形态学指标的测量包括: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总血管面积(TVA)、平均管壁厚度(MWT)、管壁标准化指数(NWI)。所测双侧颈动脉指标的平均值作为该患者此项指标的结果。颈动脉斑块成分及特点的评价指标包括:钙化、富含脂质的坏死核(LRNC)、斑块内出血(IPH)及斑块表面破裂。CT和MR图像分析采用双盲法进行,其中MR图像分析由两名专业人员使用分析软件CASCADE辅助完成。按CACS的高低将患者分为高CACS组(CACS≥400)和低CACS组(CACS<400),按CACS的分值分为4个不同等级:0级(CACS=0),1级(CACS=1~100),2级(CACS=101~400),3级(CACS>400)。不同CACS组及等级之间颈动脉指标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CACS与颈动脉斑块内成分及其容积的相关性。当p<0.05时定义为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果:CACS与颈动脉平均WA和MWT呈中等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1、0.556),与TVA和NWI呈弱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5、0.377),而与LA无明显相关。高CACS组的平均WA、TVA和MWT明显大于低CACS组。随着CACS等级的增加,颈动脉斑块负荷(WA、TVA、MWT、NWI)均呈增高的趋势。颈动脉斑块钙化和LRNC的出现几率与CACS明显相关。颈动脉斑块IPH和斑块表面破裂的出现与CACS没有明显相关性。CACS与颈动脉斑块内钙化、LRNC的容积呈中等程度正相关,与IPH容积呈弱相关。结论:CACS与颈动脉的斑块负荷、斑块内成分具有明显相关性。CACS对颈动脉斑块负荷和斑块内成分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第二部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重构效应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血管重构效应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3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双源CT机上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于两周内完成双侧颈动脉多对比加权MR成像。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15分段法分析冠状动脉树,评价每一个血管节段管腔狭窄程度。将管腔狭窄分为5级,0级:管腔正常;1级:管腔狭窄1%~29%;2级:管腔狭窄30%~49%;3级:管腔狭窄50%~69%;4级:管腔狭窄70%~100%。CT和MR图像分析采用双盲法进行,其中MR图像分析由两名专业人员使用分析软件CASCADE辅助完成。颈动脉MR形态学指标包括: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总血管面积(TVA)、平均管壁厚度(MWT)、管壁标准化指数(NWI)。对每一层面进行上述指标的测量,所测双侧颈动脉指标的平均值作为该患者此项指标的结果。另外,对颈动脉的3个不同节段:颈内动脉(ICA)、球部(Bulb)和颈总动脉(CCA)分别进行上述指标的计算。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形态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等级与颈动脉WA、MWT、NWI呈正相关,相关指数r分别为0.396、0.438、0.348。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等级增加,颈内动脉LA减小、WA增大、TVA无明显变化;颈总动脉的WA、TVA增大,LA无明显变化;颈动脉球部WA增大,LA和TVA无明显变化。结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负荷具有明显正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总动脉表现为正性重构效应,颈内动脉表现为负性重构效应。第三部分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与颈动脉斑块成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3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所有患者在双源CT机上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于两周内完成双侧颈动脉多对比加权MR成像。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推荐的15分段法分析冠状动脉树,评价每一个血管节段的斑块类型。根据CT值的大小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三种类型。对每个患者的斑块类型进行分析,每一种斑块类型的数量总和即为该类型斑块的计数。双侧颈动脉任意一侧出现斑块内钙化、LRNC或IPH,则该患者的该项指标记为阳性。分析冠状动脉不同斑块类型与颈动脉斑块成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混合斑块计数与颈动脉IPH具有明显相关性(OR=1.50,P<0.05)。冠状动脉三种斑块类型均与颈动脉LRNC及钙化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在判断颈动脉斑块是否出现IPH方面,冠状动脉混合斑块计数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74)。在判断颈动脉斑块是否出现LRNC及钙化方面,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计数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均为0.75)。结论:冠状动脉斑块类型与颈动脉斑块成分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冠状动脉混合斑块可能是颈动脉高危斑块的一个预示因素。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7.附图表
  • 第二部分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颈动脉重构效应的相关性分析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7.附图表
  • 第三部分 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 1.引言
  • 2.材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7.附图表
  • 研究的创新点、限制和展望
  • 文献综述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会议交流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135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1)
    • [2].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3)
    • [3].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与颈动脉斑块在不同年龄组相关性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 2019(09)
    • [4].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12)
    • [5].阿托伐他汀对脑血栓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影响研究[J]. 北方药学 2020(03)
    • [6].血清尿酸与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新生血管分级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6)
    • [7].青中年健康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 2020(04)
    • [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危险性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17)
    • [9].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应用进展[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09)
    • [10].颈动脉斑块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9(06)
    • [11].刘中勇治疗颈动脉斑块经验[J]. 江西中医药 2019(07)
    • [12].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20)
    • [13].颈动脉斑块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4)
    • [14].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中西医研究现况[J]. 新疆中医药 2018(01)
    • [15].彩超在2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检测中的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14)
    • [16].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出血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S2)
    • [17].浅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颈动脉斑块危险性方面的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29)
    • [18].血管内介入个体化治疗用于颈动脉斑块硬化狭窄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68)
    • [19].基层医院超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价值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6(25)
    • [20].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4)
    • [21].石家庄市40岁以上体检人群颈动脉斑块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2)
    • [22].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脑动脉硬化并颈动脉斑块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学 2017(04)
    • [23].三维超声灰阶中位数定量评价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7(01)
    • [24].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07)
    • [25].急性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03)
    • [26].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1)
    • [27].别嘌醇对合并颈动脉斑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07)
    • [28].实时剪切波弹性模量值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7)
    • [29].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男性和女性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否相同?[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7(08)
    • [30].声触诊组织成像与量化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应用价值[J]. 现代实用医学 2017(08)

    标签:;  ;  ;  ;  ;  ;  ;  ;  ;  

    冠状动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像学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