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寄主抗药性促进菜蛾绒茧蜂抗性的选育

利用寄主抗药性促进菜蛾绒茧蜂抗性的选育

论文题目: 利用寄主抗药性促进菜蛾绒茧蜂抗性的选育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作者: 李增梅

导师: 刘树生

关键词: 小菜蛾,菜蛾绒茧蜂,多杀菌素,抗药性选育,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文献来源: 浙江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选用小菜蛾-菜蛾绒茧蜂-多杀菌素作为一个寄主—寄生昆虫—杀虫剂模式系统,通过利用小菜蛾对多杀菌素敏感和高抗的品系饲养绒茧蜂对后者进行抗药性筛选,同时针对绒茧蜂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抗性筛选,以比较寄主抗性水平及寄生蜂不同发育阶段筛选对后者抗性选育的作用。结果如下: (1) 小菜蛾SS品系与RR品系的建立和维持 利用在实验室饲养多年的对多杀菌素敏感的小菜蛾品系与田间采集并经室内筛选获得的小菜蛾抗性品系进行杂交筛选,获得LC50分别是0.011mg/L、265.55mg/L的小菜蛾SS品系和RR品系,抗药性达24141倍。经过30多代的饲养,及每隔4—5代用高浓度多杀菌素对RR品系进行筛选,SS品系的LC50基本维持在0.01mg/L—0.10mg/L之间,而RR品系的LC50基本维持在50.0mg/L—80.0mg/L之间,抗性始终是数千倍。 (2) 菜蛾绒茧蜂各品系的建立与筛选 利用所获得的小菜蛾SS和RR品系作为寄主,以及在绒茧蜂的不同发育阶段进行筛选,建立了以SS作寄主在成虫期筛选的绒茧蜂SSH-A品系,以RR作寄主在幼虫、蛹或成虫期筛选的绒茧蜂SRH-L、SRH-P、SRH-A品系,以及以SS作寄主饲养不进行筛选的NS品系,进行抗多杀菌素的筛选,以比较寄主抗性水平及寄生蜂不同发育阶段筛选对后者抗性选育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30多代的筛选,SSH-A、SRH-A、SRH-L各品系的LC50浓度依次提高,抗性指数是SSH-A<SRH-A<SRH-L。与NS品系相比,SSH-A与SRH-A品系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抗药性,而SRH-L品系产生了21.69倍的抗性;SSH-A与SRH-A品系对多杀菌素的抗性没有显著差异;SRH-A与SRH-P品系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也没有显著差异;SRH-L与其他品系相比,表现出明显的抗药性。利用高抗寄主在绒茧蜂成虫期筛选,寄主抗性并未对寄生蜂抗性发展表现促进作用,但利用高抗寄主在幼虫期筛选有利于绒茧蜂抗药性的发展。 (3) 多杀菌素对菜蛾绒茧蜂不同发育阶段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以小菜蛾RR品系作寄主饲养绒茧蜂,用多杀菌素田间推荐使用浓度(25mg/L)分别处理处于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绒茧蜂,其中卵期和幼虫期通过处理寄主幼虫间接处理,系统观察该杀虫剂对绒茧蜂各虫期的致死和亚致死作用。与对照相比,绒茧蜂卵期或幼虫期其寄主受药后,可导致蜂幼虫死于寄主体内或啮出寄主的过程中,使结茧化蛹率下降43-56%,成虫羽化率下降19-33%,成蜂雌性比下降11-25%,而成虫大小、寿命和寄生力未受显著影响;

论文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天敌抗药性的研究近况

1.1 天敌的抗药性选育及应用实例

1.2 杀虫剂对寄生蜂的亚致死效应

1.3 寄生蜂的交互抗性

1.4 寄生蜂抗药性与性别的关系

1.5 抗性寄生蜂的适合性

1.6 寄生蜂抗药性的稳定性

2 影响天敌抗性演化的因素

2.1 生化学差异

2.1.1 解毒酶差异

2.1.2 内禀耐药性差异

2.1.3 遗传变异

2.2 种群生态学差异

2.2.1 食物供应差异

2.2.2 其它因子

2.3 报道偏见

3 天敌抗性选育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3.1 米象金小蜂抗性演化分析

3.2 天敌抗性选育方法的改进

3.2.1 传统选育方法的改进

3.2.2 遗传工程技术的应用

3.3 抗性天敌的应用策略和方法

4 结语

5 本研究的选题依据和目的

5.1 立题依据

5.2 总体方案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本材料和方法

1 主要的养虫设备及仪器

1.1 人工气候养虫室

1.2 光照培养箱

1.3 养虫笼

1.4 小养虫笼

1.5 保蜂盒

1.6 产卵箱

2 寄主植物

3 供试昆虫

3.1 供试昆虫品系

3.1.1 供试小菜蛾品系

3.1.2 供试菜蛾绒茧蜂品系

3.2 供试昆虫实验种群的饲养与维持

3.2.1 小菜蛾各品系种群的维持

3.2.2 菜蛾绒茧蜂各品系实验种群的维持

4 杀虫剂及施药方法

4.1 杀虫剂

4.2 施药方法

4.2.1 喷雾法

4.2.3 药膜法

5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第三章 小菜蛾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的筛选、建立和维持

1 材料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2 方法

2.1 小菜蛾SS品系与RR品系的建立

2.2 小菜蛾SS品系纯合子基因型的鉴定

2.3 小菜蛾SS、RR品系的饲养与维持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杂合子RSLD-p线的制作

3.2 求SS、RS、RR基因型的区分计量

3.3 小菜蛾SS和RR品系的建立

3.4 小菜蛾SS品系纯合子基因型的鉴定

3.5 小菜蛾SS品系的饲养与维持

3.6 小菜蛾RR品系的饲养与筛选

4 讨论

第四章 菜蛾绒茧蜂各品系的种群建立和抗性筛选

1 材料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药剂

2 方法

2.1 菜蛾绒茧蜂不同品系的建立

2.1.1 菜蛾绒茧蜂NS品系的建立

2.1.2 菜蛾绒茧蜂SSH-A、SRH-L、SRH-P、SRH-A四个品系的建立

2.2 菜蛾绒茧蜂实验种群的补充

2.3 菜蛾绒茧蜂不同品系的维持与抗性筛选

2.3.1 NS品系的维持

2.3.2 SSH-A品系的抗性筛选

2.3.3 绒茧蜂SRH-A品系的抗性筛选

2.3.4 绒茧蜂SRH-L品系的抗性筛选

2.3.5 绒茧蜂SRH-P品系的抗性筛选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菜蛾绒茧蜂不同品系的建立

3.1.1 菜蛾绒茧蜂NS品系的建立

3.1.2 菜蛾绒茧蜂SSH-A、SRH-A、SRH-L、SRH-P四个品系的建立

3.2 菜蛾绒茧蜂实验种群的补充

3.3 菜蛾绒茧蜂不同品系的维持与筛选

3.3.1 NS品系的饲养与维持

3.3.2 SSH-A品系的维持与筛选

3.3.3 SRH-A品系的维持与筛选

3.3.4 SRH-L品系的维持与筛选

3.3.5 SRH-P品系的维持与筛选

3.3.6 菜蛾绒茧蜂对多杀菌素敏感性的性别差异

3.3.7 菜蛾绒茧蜂不同品系对多杀菌素的抗性比较

4 讨论

第五章 多杀菌素对菜蛾绒茧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及试剂

1.2 多杀菌素对绒茧蜂卵或幼虫期寄主幼虫的处理

1.3 多杀菌素对蜂茧的处理

1.4 绒茧蜂的成虫大小、寿命以及雌蜂寄生力的测定

1.5 多杀菌素对绒茧蜂成虫的毒力测定

1.6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杀菌素处理绒茧蜂卵期寄主幼虫对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2 多杀菌素处理绒茧蜂幼虫期寄主幼虫对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3 多杀菌素处理绒茧蜂蛹对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4 多杀菌素处理绒茧蜂成虫对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菜蛾绒茧蜂幼虫体内多杀菌素残留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植物和杀虫剂

1.2 仪器和试剂

1.3 被寄生昆虫处理和寄生蜂幼虫体液提取

1.4 多杀菌素残留分析方法

1.4.1 标准溶液配制

1.4.2 液相色谱操作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七章 小菜蛾—菜蛾绒茧蜂的抗性生理生化分析

1 材料

1.1 供试昆虫

1.2 供试化学药剂

1.3 供试仪器

2 方法

2.1 标准曲线的制备

2.1.1 α—萘酚标准曲线的制备

2.1.2 蛋白质标准曲线的制备

2.2 酶源制备

2.3 酶活性测定

2.3.1 酯酶活性测定

2.3.2 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测定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标准曲线

3.2 小菜蛾幼虫酶活性测定

3.3 菜蛾绒茧蜂幼虫的酶活性测定

3.4 菜蛾绒茧蜂成虫的酶活性测定

4 讨论

第八章 绒茧蜂抗药性的稳定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抗性品系绒茧蜂的连续饲养

1.3 生物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SRH-L品系绒茧蜂的抗性稳定性

2.2 SRH-A品系绒茧蜂的抗性稳定性

3 讨论

第九章 总讨论

1 绒茧蜂的抗性选育

1.1 抗性筛选方法的比较与抗性生理生化研究

1.2 多杀菌素对寄生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

1.3 寄生蜂抗性的稳定性

2 值得继续研究的几个问题

2.1 多杀菌素抗药性的机理研究

2.2 抗性寄生蜂的田间应用

3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3.1 选题思路、研究结果和试验方法的主要创新点

3.2 结果的主要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多种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的毒性比较

附录二 小菜蛾抗多杀菌素和敏感品系在不同变温条件下适合度的比较

附录三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二化螟盘绒茧蜂毒液与卵巢分泌蛋白的组分与功能[D]. 滕子文.浙江大学2017
  • [2].粉蝶盘绒茧蜂和微红盘绒茧蜂的记忆机理与种间差异[D]. 王国红.北京林业大学2008
  • [3].二化螟盘绒茧蜂触角的超微结构及其转录组分析[D]. Sajid Ali Rajput.浙江大学2016
  • [4].菜蛾盘绒茧蜂生存繁衍的适应性行为与策略[D]. 陈文滨.福建农林大学2017
  • [5].信息化合物在小菜蛾和菜蛾绒茧蜂寄主选择中的作用[D]. 江丽辉.浙江大学2001
  • [6].菜蛾绒茧蜂滞育诱导过程中的母代效应[D]. 郝仲萍.浙江大学2012
  • [7].菜蛾盘绒茧蜂调控寄主小菜蛾的生理机制研究[D]. 白素芬.浙江大学2003
  • [8].基于转录组分析的菜蛾盘绒茧蜂畸形细胞调控寄主的分子机制研究[D]. 高飞.浙江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信息化合物在小菜蛾和菜蛾绒茧蜂寄主选择中的作用[D]. 江丽辉.浙江大学2001
  • [2].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小菜蛾绒茧峰之间的相互作用[D]. 杨广.福建农林大学2001
  • [3].信息化合物在小菜蛾和半闭弯尾姬蜂寄主选择中的作用[D]. 李欣.浙江大学2002
  • [4].菜蛾盘绒茧蜂调控寄主小菜蛾的生理机制研究[D]. 白素芬.浙江大学2003
  • [5].蝶蛹金小蜂和丽蝇蛹集金小蜂毒液的生化特性与生理功能[D]. 张忠.浙江大学2005
  • [6].B型对浙江本地非B型烟粉虱的竞争取代及其行为机制[D]. 臧连生.浙江大学2005
  • [7].蚜虫专化性病原真菌(虫霉目)随寄主迁飞扩散而传播流行的生物学实证研究[D]. 陈春.浙江大学2005
  • [8].阿维菌素等杀虫剂混配对棉铃虫等害虫增效作用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 王强.浙江大学2005
  • [9].颈双缘姬蜂调控寄主小菜蛾的生理机制研究[D]. 郦卫弟.浙江大学2005
  • [10].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小菜蛾绒茧蜂之间的相互作用[D]. 杨广.福建农林大学2001

标签:;  ;  ;  ;  ;  

利用寄主抗药性促进菜蛾绒茧蜂抗性的选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