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骨盆移位论文-赵琦,赵宝力,谷雨

矫正骨盆移位论文-赵琦,赵宝力,谷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矫正骨盆移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针灸,矫正骨盆移位,坐骨神经痛,临床疗效

矫正骨盆移位论文文献综述

赵琦,赵宝力,谷雨[1](2017)在《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在坐骨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方案对坐骨神经痛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Roland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效果。方法 13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电针疗法组和温针疗法组,各66例。电针疗法组采用电针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方案治疗,温针疗法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3、6、10个疗程后的VAS评分、Roland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和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1、3、6、10个疗程治疗后的VAS评分、Roland罗兰功能问卷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着降低,SF-36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升高(P<0.05);温针疗法组在经1、3、6、10个疗程后的各个疗程段的VAS评分、Roland罗兰功能问卷评分均低于电针疗法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电针疗法组(P<0.05)。治疗10个疗程后,温针疗法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着高于电针疗法组的77.27%,(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方案在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腿疼和腰疼症状,提升患者家务能力、行动能力、生理功能、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7年09期)

詹仓侨[2](2006)在《针灸结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是常见病。但坐骨神经痛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发病年龄常在20~60岁,其中40岁左右最多见。20岁以前和60岁以后少见。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也就是说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缘的疼痛均称之为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分两大类,即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两者病因不同。临床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目前西医疗法以手术及止痛治疗为主,但存在疗效不满意,易复发,后遗症多等一系列及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方法疗法显示出不可代替的优越性,有着较好的治疗前景及研究空间。 针灸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临床上有明显的优势,临床报道其疗效令人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研究价值。目前针灸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有关通过针灸结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本课题试图在临床上通过针灸结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采用x片观察骨盆移位的矫正情况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来初步阐明通过针灸结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骨盆移位造成坐骨神经痛的机理。 一 文献研究 本部分综合了大量的古今文献,讨论了中西医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坐骨神经痛的现代中西医治疗概况,现代针灸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机理,并介绍了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技术等内容。 二 临床应用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均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推拿科门诊和台湾私立医院。所有病例均经过严格的诊断,排除及分型标准筛选(参照:贝正平主篇·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614)。 320例患者中,男200例,女120例,年龄在16~85岁,16~30岁45例,31~40岁61例,41~50岁111例,51~60岁48例,61~70岁42例,71~83岁3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10个月,其中以2~6个月为最多,共计250例,占71.4%;345例单侧坐骨神经痛,5例双侧坐骨神经痛。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或CT扫描,结合临床症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坐骨神经痛。所有病例按入选先后循环编号,按顺序通过查看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如随机数字(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6-05-01)

矫正骨盆移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坐骨神经痛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是常见病。但坐骨神经痛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发病年龄常在20~60岁,其中40岁左右最多见。20岁以前和60岁以后少见。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也就是说任何原因引起的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缘的疼痛均称之为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分两大类,即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两者病因不同。临床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目前西医疗法以手术及止痛治疗为主,但存在疗效不满意,易复发,后遗症多等一系列及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方法疗法显示出不可代替的优越性,有着较好的治疗前景及研究空间。 针灸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临床上有明显的优势,临床报道其疗效令人满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及研究价值。目前针灸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有关通过针灸结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本课题试图在临床上通过针灸结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采用x片观察骨盆移位的矫正情况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来初步阐明通过针灸结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骨盆移位造成坐骨神经痛的机理。 一 文献研究 本部分综合了大量的古今文献,讨论了中西医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坐骨神经痛的现代中西医治疗概况,现代针灸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作用机理,并介绍了坐骨神经痛的诊断技术等内容。 二 临床应用 1.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均来自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推拿科门诊和台湾私立医院。所有病例均经过严格的诊断,排除及分型标准筛选(参照:贝正平主篇·3200个内科疾病诊断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614)。 320例患者中,男200例,女120例,年龄在16~85岁,16~30岁45例,31~40岁61例,41~50岁111例,51~60岁48例,61~70岁42例,71~83岁3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10个月,其中以2~6个月为最多,共计250例,占71.4%;345例单侧坐骨神经痛,5例双侧坐骨神经痛。全部病例均经X线摄片或CT扫描,结合临床症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为坐骨神经痛。所有病例按入选先后循环编号,按顺序通过查看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如随机数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矫正骨盆移位论文参考文献

[1].赵琦,赵宝力,谷雨.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在坐骨神经痛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7

[2].詹仓侨.针灸结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标签:;  ;  ;  ;  

矫正骨盆移位论文-赵琦,赵宝力,谷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