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与应用研究

公允价值计量与应用研究

论文摘要

公允价值概念的最早出现并非应用于会计领域,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首次出现在对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中。之后,可转换债券和随同认股证发行的证券、应收和应计利息等的会计处理也开始尝试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随着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发展迅猛,如何准确反映金融工具的真实价值和潜在风险一度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随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开始成为金融工具最主要的计量模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公允价值的计量范围更是逐渐超越金融工具,呈现全面计量的趋势。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围绕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议却从未间断。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将相关争议推向了顶点。以美国银行业协会(ABA)、国际金融协会(IIF)为代表的反对者们对公允价值计量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认为在市场价格不断下跌时,对某些金融资产继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将导致投资者对未来的态度更加消极,继而影响市场信心,加剧或放大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因此主张暂停或取消公允价值计量。另一方面,以FASB、IASB等为代表的国际主要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则纷纷发表观点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并非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不应该片面否定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意义,就资产负债表中的诸多项目来说,公允价值依旧是目前最具可行性的计量方式。美国证监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经过三个月的细致研究,于2008年12月30日向美国国会提交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报告,美国证监会在该报告中明确了立场:仍然坚决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同时,更多的实践也表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已逐渐成为未来会计计量模式的发展方向。从1997年至今,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也出现过反复,可谓一波三折,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其列为会计基本计量属性之一,同时指明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等资产的主要计量属性。因此,在国外对公允价值计量争议不断、同时国内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之际,对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内涵、计量模式、经济后果等的研究和完善成为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按照以下框架展开:第一章,绪论,在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从理论研究、计量属性、经济后果等方面概括了国内外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文献;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创新之处和存在的不足;第二章,从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与历史沿革出发,对美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整个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一发展历程进行了评析,同时也对公允价值定义的演进和规律进行了剖析;第三章,对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进行研究,即通过规范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为什么要引入和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问题;第四章,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本质和内涵从会计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剖析了公允价值的本质和基本特征,以及公允价值计量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主要要素的关系;第五章,着重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包括:公允价值计量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其涉及估值层级、估值前提以及信用风险对公允价值计量影响等;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研究以及市场不活跃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第六章,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对投资者、企业、证券市场等的执行后果从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两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第七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得出本文的建议。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产生和应用经历了开始引入(为解决特定资产的披露和计量问题)、拓展应用(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和广泛应用(应用范围向非金融项目扩展)三个阶段。而其之所以产生并在近几十年里达到广泛应用,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内因,即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身所具备的优越性能够满足各相关利益方的不同需求;二是外因,即会计环境的变迁为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和应用提供了充分条件。2、公允价值是一项独立的会计计量属性,其具有明确的时态观、市场观和估值目标,其本质是对现时市场脱手价格的估计,具有公允性、估计性、现时性、动态性、可比性和不可合计性等基本特征,符合财务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意义。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市场活跃度和市场价格具有高度依赖性,在不同环境下应选择不同的估值技术。而当市场处于非活跃环境时,经纪人和定价服务机构提供的价格信息是取得可靠公允价值的一条途径,因此我国在努力推进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和估值理论进一步完善的同时,还应加速独立第三方估值体系的建设。4、我国新会计准则重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对投资者、企业管理层和证券市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实证结果也表明,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有所提高,对投资者和证券市场都产生了积极的后果。最后,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采用时间不长,要推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全面推进,无论从其自身的完善看,还是从我国会计环境的建设和会计准则的制定角度看,都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国际研究背景
  • 二、国内研究背景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一、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
  • 二、关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 三、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执行后果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论文内容安排
  • 一、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与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与发展简述
  •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首次出现与采用
  •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美国的应用历程回顾
  • 第二节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历程分析
  • 一、开始应用:为解决特定资产的计量和披露问题
  • 二、拓展应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
  • 三、全面应用:使用范围向非金融项目拓展
  • 第三节 公允价值定义的历史演进与规律分析
  • 一、公允价值定义的历史演进
  • 二、公允价值定义历史演进的规律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允价值计量产生和应用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内在原因: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自身优越性
  • 一、从投资者角度看:公允价值能够及时反映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二、从企业角度看:公允价值计量更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
  • 三、从市场角度看:公允价值计量是金融创新的必然选择
  • 四、从监管角度看:公允价值计量能及时揭示企业财务风险
  • 第二节 外在原因:会计环境变迁
  • 一、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 二、直接推动力:投资者信息偏好改变导致财务会计目标的变革
  • 三、繁荣的推动力:金融市场的完善和金融工具的发展
  • 四、可行性和可靠性支持:估值理论和估值技术的持续完善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内涵
  • 第一节 公允价值的本质:对现行市场脱手价格的估计
  • 一、"价格"与"价值"
  • 二、公允价值估计的价格而非价值
  •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时态观:对现行价格的估计,具有动态跳跃性
  •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观:市场而非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的认定
  • 五、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目标:脱手价格
  • 第二节 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
  • 一、公允性
  • 二、估计性
  • 三、现时性和动态性
  • 第三节 公允价值计量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涵与作用
  • 二、公允价值计量与财务会计目标
  • 三、公允价值计量与信息质量特征
  • 四、公允价值计量与其他计量属性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
  • 第一节 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理论问题
  •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层级
  •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前提
  • 三、信用风险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
  • 第二节 公允价值计量的估值方法
  • 一、市场法
  • 二、现值法
  • 三、成本法
  • 四、期权定价法
  • 第三节 缺乏活跃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取得
  • 一、缺乏活跃市场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应考虑的因素
  • 二、构建我国独立第三方估价体系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执行后果
  • 第一节 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历程与现状
  • 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历程回顾
  • 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地公允价值计量的谨慎态度
  • 第二节 公允价值计量执行后果的规范分析
  • 一、投资性房地产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分析
  • 二、金融工具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后果分析
  • 第三节 公允价值计量执行后果的实证分析——价值相关性角度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设计
  •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 四、研究结论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面改进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 第一节 推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自身的完善
  • 一、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明晰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内涵
  • 二、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 第二节 推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外部环境建设
  • 一、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发展竞争有序的要素和产品市场
  •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设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 三、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制,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 四、加强资产评估理论研究和体系建设,提高资产评估人员的业务水平
  • 五、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建设,从准则层面进行规范和引导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黑龙江省计量博物馆简介[J]. 工业计量 2019(S1)
    • [2].计量从哪里来? 你知道吗?[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9(12)
    • [3].计量概念初印象——漫话计量之一[J]. 中国计量 2020(02)
    • [4].计量之基单位制——漫话计量之二[J]. 中国计量 2020(04)
    • [5].计量文化赞歌[J]. 中国计量 2020(05)
    • [6].2020年世界计量日致辞[J]. 品牌与标准化 2020(03)
    • [7].“世界计量日”抒怀 致青春·战疫[J]. 中国计量 2020(06)
    • [8].“计量日”里话计量——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本刊编委陈传岭访谈[J]. 中国计量 2020(06)
    • [9].世界计量日[J]. 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20(03)
    • [10].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J].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07)
    • [11].计量站计量资料准确率提高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26)
    • [12].转变观念 建立产业计量新思维[J]. 中国计量 2019(01)
    • [13].2018计量大事盘点[J]. 中国计量 2019(01)
    • [14].“计量与改革开放40周年”征稿[J]. 中国计量 2019(02)
    • [15].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计量问题的几点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19(03)
    • [16].“计量执法与案例剖析”征集[J]. 中国计量 2019(04)
    • [17].计量培训的重要性[J]. 智库时代 2019(19)
    • [18].计量的重要性研究[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9(05)
    • [19].上海为第20个“5·20世界计量日”增添浓墨重彩[J]. 中国计量 2019(06)
    • [20].在实干担当中践行计量人的初心和使命[J]. 中国计量 2019(09)
    • [21].计量实验室建设实践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18)
    • [22].辉煌70载 计量大事业[J]. 中国计量 2019(10)
    • [23].行业动态[J]. 中国计量 2017(12)
    • [24].“计量执法与案例剖析”征集[J]. 中国计量 2018(05)
    • [25].“计量执法与案例剖析”征集[J]. 中国计量 2018(06)
    • [26].2018年全国省级计量处长院长培训班在青岛举办[J]. 中国计量 2018(09)
    • [27].计量,质量的保证、创新的基础[J]. 上海质量 2018(08)
    • [28].“我身边的计量人”事迹介绍活动推选实施工作方案[J]. 中国计量 2016(12)
    • [29].一图看懂“我身边的计量人”是如何产生的[J]. 中国计量 2016(12)
    • [30].第二届“我身边的计量人”事迹介绍活动[J]. 计测技术 2016(06)

    标签:;  ;  ;  ;  

    公允价值计量与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