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和光照下拟南芥抗氰呼吸与光合作用关系研究

低温和光照下拟南芥抗氰呼吸与光合作用关系研究

论文摘要

植物线粒体中存在-条区别于动物呼吸系统的电子传递途径——交替途径(抗氰呼吸途径)。目前,交替途径的在植物中的生理功能和生理学意义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交替途径在植物中普遍存在,而且在植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通过光下拟南芥生长发育过程中抗氰呼吸的变化,初步探索了其在不同的光照周期以及光强的环境下,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发现,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随着光合组织在光照下进-步的生长发育,交替途径不断上升,总呼吸和光合作用也都在不断地加强。采用6h、8h、12h和16h不同光照周期对刚出芽的拟南芥进行培养,发现拟南芥在短光照周期下比长光照周期有更强的光合作用。同时,抗氰呼吸占总呼吸的比例在不同的光照周期下和光合作用有着正相关的变化。实验还发现,光照周期对拟南芥叶片叶绿素的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不同光照周期下拟南芥叶片形态有着明显差别。通过对交替氧化酶基因不同表达水平的拟南芥突变体在逆境胁迫下生理学功能的研究表明,在低温胁迫下,交替途径不仅有助于维持细胞组织的正常机能,而且有助于降低细胞体内在低温下活性氧的积累和避免光合机构受到损伤。在低温胁迫下,交替氧化酶蛋白表达的提升进而增强了抗氰呼吸的运行。在此过程中拟南芥光合速率有所下降,AOX过量表达的XX-1和E-14两株下降幅度最小,而以AOX缺失表达的AS-12株下降幅度最大;12h 6℃低温胁迫后,XX-1和E-14两株保持了拟南芥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膜透性相对野生型有较小幅度的变化,同时它们也保持了相对较少ROS的产生和较低的氧化损伤。相反,AS-12株相对野生型有较大量ROS的产生和较强的氧化损伤。由此可见抗氰呼吸在植物抗冻性以及保护叶绿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强光胁迫下交替途径的运行能够调节植物碳水化合物的水平,并且能保护光合机构避免强光引起的损伤。强光胁迫后,XX-1和E-14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比对照有了明显的升高,而且AS-12淀粉含量升高幅度最大;在强光胁迫过程中,AS-12叶片为了耗散相对较多的剩余激发能,较高的热耗散(DIo/CS)启动。同时,AS-12叶绿体内以光能吸收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下降幅度也最为明显。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前言综述
  • 1 交替途径的发现
  • 2 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
  • 2.1 交替氧化酶蛋白及其结构
  • 2.2 交替氧化酶的编码基因及表达
  • 2.3 AOX活性调节
  • 3 交替途径和光合作用
  • 3.1 交替途径消耗叶绿体内过多的还原物质
  • 3.2 优化光合作用碳的同化
  • 3.3 保护叶绿体避免光抑制
  • 4 交替途径对环境胁迫的响应以及与ROS之间的关系
  • 5 交替途径的生理学功能
  • 6 课题的提出
  • 第二部分 拟南芥生长过程中交替途径运行规律及其与光合呼吸之间的关系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拟南芥种子培养
  • 1.2.2 呼吸的检测方法
  • 2固定速率的测定'>1.2.3 叶片CO2固定速率的测定
  • 1.2.4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拟南芥生长过程中呼吸和光合的变化
  • 2.2 光照周期和强度对拟南芥叶片光合和呼吸的影响
  • 2.3 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以及形态的变化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交替途径在逆境下对光合组织的保护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植物的培养和处理
  • 1.2.2 呼吸的检测方法
  • 2固定速率的测定'>1.2.3 叶片CO2固定速率的测定
  • 1.2.4 相对含水量(RWC)的测定
  • 1.2.5 叶片电子渗透的测定
  • 1.2.6 TBARS测定
  • 2O2含量的测量'>1.2.7 H2O2含量的测量
  • 1.2.8 拟南芥根尖活性氧(ROS)的检测
  • 1.2.9 叶绿素荧光测定
  • 1.2.10 拟南芥线粒体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ting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1 不同水平AOX突变体对低温环境下呼吸和光合的响应
  • 2.2 交替途径提升了拟南芥的抗冻性
  • 2.3 逆境条件交替呼吸途径清除活性氧(ROS)的作用
  • 2.4 低温对拟南芥叶片PSⅡ系统光合性能的影响
  • 2.5 低温胁迫下拟南芥叶片交替氧化酶的表达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光照下交替呼吸途径对光合代谢及电子传递链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植物组织碳水化合物的提取和测定
  • 1.2.2 淀粉含量的测定
  • 1.2.3 拟南芥线粒体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ting
  • 1.2.4 叶绿素荧光的检测
  •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1 低温和强光对拟南芥叶片光合代谢的影响
  • 2.2 低温和强光下拟南芥叶片AOX蛋白表达
  • 2.3 强光下拟南芥叶片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变化
  • 3 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拟南芥全人工光源栽培条件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3)
    • [2].碳酸氢盐胁迫对拟南芥根部基因表达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6)
    • [3].拟南芥花粉2种体外萌发方法的对比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35)
    • [4].蓝光和环境温度调控拟南芥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J]. 生命科学 2016(12)
    • [5].1种简单方便的拟南芥发芽诱导新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2)
    • [6].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幼苗的生物学效应[J]. 生物技术通报 2013(05)
    • [7].往事拟南芥[J]. 生命世界 2010(10)
    • [8].拟南芥lncRNA-At5NC056820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转基因植株的抗旱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7(10)
    • [9].绒毡层发育和激素对拟南芥育性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06)
    • [10].拟南芥与烟草细胞低温胁迫下的粘弹性变化规律与耐冷性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7)
    • [11].“月球访客”拟南芥的防菌绝招[J]. 当代学生 2019(05)
    • [12].拟南芥和小麦中磷的利用机制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 2018(11)
    • [13].中药复方提取液对促进拟南芥植物生长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5)
    • [14].拟南芥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0)
    • [15].不同密度下拟南芥的亲缘选择[J]. 生态学杂志 2016(12)
    • [16].拟南芥不同萌发时期结实种子的母体效应及其适应意义[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7].拟南芥叶长表型多样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11)
    • [18].小花——拟南芥花[J]. 电子显微学报 2016(01)
    • [19].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对拟南芥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3(10)
    • [20].人参亲环素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拟南芥中的抗盐活性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5)
    • [21].木醋液与6-苄基腺嘌呤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研究(英文)[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06)
    • [22].天山北部拟南芥生存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 生物多样性 2009(01)
    • [23].一种拟南芥基因高效编辑体系研究[J]. 植物研究 2019(06)
    • [24].二氧化硫增强拟南芥植株对干旱的适应性[J]. 生态学报 2018(06)
    • [25].“植物中的果蝇”——拟南芥[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10)
    • [26].拟南芥基因功能研究最新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06)
    • [27].转ZmHAK1拟南芥的表型及吸钾量[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 [28].过氧化氢参与拟南芥根部避盐调控[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8)
    • [29].一氧化氮对拟南芥气孔运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04)
    • [30].第30届国际拟南芥大会在汉举行[J]. 科学中国人 2019(13)

    标签:;  ;  ;  ;  

    低温和光照下拟南芥抗氰呼吸与光合作用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