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发展与控制研究

城市滨水区发展与控制研究

论文题目: 城市滨水区发展与控制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作者: 张颖

导师: 刘博敏

关键词: 城市滨水区,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生态敏感区

文献来源: 东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滨水是城市的独特环境资源,提供了城市与众不同的形态,更为现代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新契机。在国外大量滨水开发的成功实例后,中国城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也开始关注滨水区的开发。中国城市滨水的大量开发,使滨水发展的理论研究也成为了热点。本文从城市总体角度的滨水发展切入,以滨水总体发展的特征为线索建立研究框架。针对国内外的滨水发展案例,归纳了滨水发展的功能需求、空间形态和发展观的三大演变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国内滨水发展的特殊性。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滨水发展特征和理论研究,总结我国滨水规划不应仅仅局限于物质形态的规划范畴,更应从宏观、战略性和生态的角度去认识,前瞻性地研究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城市拓展对于城市滨水的综合作用。在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前提下,确定不同功能滨水区的目标、发展定位以及在城市发展中所担负的功能,以推动城市滨水区全面、均衡,永续地发展。对上海滨水开实例进行剖析,把案例与理论结合,深化上述理论研究。最后结合镇江总体沿江发展规划,提出建议和提供建设控制策略。(全文约58,000字,图表约120幅)。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滨水区发展特征

2.1 城市滨水区概念

2.2 城市滨水区的功能演变

2.2.1 生存功能——基层需要

2.2.2 经济功能——发展需要

2.2.3 环境生态功能——高级需要

2.3 城市滨水区的空间形态演变

2.3.1 城市的最初形态——点状生成期

2.3.2 城市形态发育阶段——线形拓展期

2.3.3 城市形态稳定阶段——面状拓展期

2.3.4 城市滨水空间优化阶段——网络状发展期

2.4 城市滨水区的发展观演变

2.4.1 农业社会——经验主义发展观

2.4.2 工业社会——经济主义发展观

2.4.3 后工业社会——可持续发展观

2.4.4 城市滨水可持续发展观含义

2.5 中国城市滨水发展背景

2.5.1 经济主义发展观

2.5.2 水域污染严重

2.5.3 城市的快速扩展

2.6 小结

第三章 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分区

3.1 城市中心滨水区开发优化

3.1.1 城市中心滨水区土地开发的空间经济特性

3.1.2 城市中心滨水区土地开发适宜度

3.2 产业滨水区开发控制

3.2.1 城市滨水工业的空间演变

3.2.2 城市滨水工业的有效开发规模与布局

3.3 城市滨水生态景观区自然稳定维护

3.3.1 滨水自然生态系统构成

3.3.2 滨水生态景观区保护价值与保护特性

3.3.3 滨水生态景观区的维护和建设

3.4 小结

第四章 上海滨水发展案例分析

4.1 上海滨水发展进入第三阶段——水岸经济时代

4.2 上海浦江两岸功能性开发

4.2.1 滨水房地产开发

4.2.2 陆家嘴CBD 开发

4.2.3 上海2010 世博会开发

4.2.4 上海滨江生态公园开发——生态敏感区的控制

4.3 上海滨水发展的可持续性

4.3.1 外部扩展

4.3.2 内部整合优化

4.4 小结

4.4.1 正确定位城市滨水发展时期

4.4.2 基于城市功能结构调整上的滨水发展

4.4.3 基于事件发生的滨水开发

4.4.4 生态滨水资源保护

4.4.5 城市滨水网络化发展模式

4.4.6 上海滨水开发存在问题

第五章 镇江滨水发展案例规划

5.1 镇江滨水发展概况

5.2 镇江滨水发展阶段

5.3 镇江滨水时代功能发展现状

5.3.1 城市中心滨水区——景观建设

5.3.2 城区周边工业滨水区——扩张态势

5.3.3 生态景观区——缺少保护

5.4 镇江滨水发展策略研究

5.4.1 镇江滨水发展的混合阶段

5.4.2 镇江城市中心滨水开发的功能拓展

5.4.3 镇江城市郊区工业滨水区控制

5.4.4 镇江城市生态景观区的维护建设

5.5 小结

5.5.1 镇江滨水发展现状

5.5.2 镇江滨水发展策略

结论

1. 滨水发展阶段研究

2. 滨水发展分区研究

3. 以滨水带动城市的发展

4. 论文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6-11

参考文献

  • [1].滨水商贸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场所营造[D]. 赵越.青岛理工大学2008
  • [2].城市生态化滨水休闲空间研究[D]. 杨子辉.重庆大学2005
  • [3].滨水建筑过渡性空间的基本模式研究[D]. 于海.浙江大学2003
  • [4].大型滨水社区规划设计研究[D]. 刘辛.天津大学2014
  • [5].马家沟滨水环境的问题研究[D]. 张欣宇.东北林业大学2012
  • [6].滨水建筑小品的设计策略及方法研究[D]. 姜国梅.青岛理工大学2010
  • [7].南方滨水商业街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 傅衎.湖南大学2014
  • [8].滨水型风景道规划设计研究[D]. 柳晓霞.北京交通大学2009
  • [9].传承“山水城市”理念的城镇滨水风貌保护规划研究[D]. 蒋盈盈.西南科技大学2016
  • [10].城市滨水型绿道规划设计研究[D]. 苏珊.华中科技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城市滨水区再开发规划控制研究[D]. 周玉娟.同济大学2007
  • [2].城市滨水区休闲空间规划研究[D]. 游小文.同济大学2007
  • [3].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多维度研究[D]. 王晓东.华中科技大学2006
  • [4].城市滨水区设计原则初探[D]. 郑安生.北京林业大学2006
  • [5].城市滨水区界面整合设计研究[D]. 杨志强.同济大学2007
  • [6].城市线性滨水区空间环境研究[D]. 刘开明.同济大学2007
  • [7].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D]. 崔延涛.同济大学2007
  • [8].嘉兴市城市滨水区更新研究[D]. 刘佳.西南交通大学2007
  • [9].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及开发探析——以加拿大多伦多城市滨水区为例[D]. 杨锐.南京林业大学2004
  • [10].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分析[D]. 刘莹.天津大学2004

标签:;  ;  ;  ;  

城市滨水区发展与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