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鞭毛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致病作用研究

细菌鞭毛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致病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1BD)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大部分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涉及肠粘膜免疫调节异常、持续肠道感染、肠粘膜屏障缺损、遗传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其中肠道菌群因素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转基因或者基因敲除方法造成免疫缺陷的IBD动物模型,在肠道无菌环境下不会发生肠道炎症,但如果重新恢复肠道菌群,则可出现肠道炎症,提示肠道菌群成分的存在参与IBD的致病。目前国外有报道认为鞭毛蛋白是存在于细菌表面的络合物的重要分子组成成分,对粘附能力和活力起着重要作用,哺乳动物体内的Toll样受体5(TLR5)可以识别细菌鞭毛蛋白,介导机体产生一系列炎症免疫反应。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本实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C患者肠粘膜细菌鞭毛蛋白的表达和通过ELISA方法检测UC患者外周血中细菌鞭毛蛋白抗体的含量,来探讨细菌鞭毛蛋白在UC致病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IBD的病因提供新的思路。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IgG(ANCA),以了解它对IBD诊断和炎症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意义。材料和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60例初发型活动性UC患者,其中中重度组30例,轻度组30例,分别采外周血及结肠粘膜组织。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细菌鞭毛蛋白抗体含量,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30例。结肠黏膜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粘膜细菌鞭毛蛋白阳性细胞数,对照组15例来自结肠癌行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结肠断端。此外还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的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阳性率。数据统计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所有计量资料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样本均数间的比较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四格表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检验标准以α=0.05做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1) ELISA法:结果均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获得。采用SNK法对三组细菌鞭毛蛋白抗体浓度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菌鞭毛蛋白抗体浓度与轻度溃疡性结肠炎组有显著性差异,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菌鞭毛蛋白抗体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轻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菌鞭毛蛋白抗体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F=13.57,P<0.01)(2)免疫组织化学:显微镜检查,镜下根据肠粘膜细胞染色阳性计数判断,阳性细胞≤25%计0分,26%-50%计1分,51%-75计2分,>75%计3分。根据着色轻重判断:轻度着色计1分,中度着色计2分,重度着色计3分。每张切片两项得分之和≥3分为阳性,<3分为阴性。中重度UC患者肠上皮细胞中细菌鞭毛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33%(22/30),轻度患者阳性表达率为56.67%(17/30),健康人群阳性表达率为20%(3/15),三组间肠上皮细胞中细菌鞭毛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详见表3。采用R×C表χ2检验两两比较方法对中重度UC患者、轻度患者、健康人群肠上皮细胞中细菌鞭毛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167),发现三组人群肠上皮细胞中细菌鞭毛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3,P=0.003)(3)间接免疫荧光法: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模型。UC患者外周血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在ANCA阳性的UC患者中p-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c-AN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68,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细菌鞭毛蛋白抗体浓度和ANCA做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外周血清细菌鞭毛蛋白抗体浓度与ANCA+呈正相关(r=0.428,P=0.000)。结论(1)外周血细菌鞭毛蛋白抗体表达浓度以及结肠粘膜细菌鞭毛蛋白的表达与UC病情轻重度均呈正相关,提示细菌的鞭毛蛋白可能参与了UC的发病机制过程。这可能为进一步了解IBD的病因、病情轻重度的判断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2)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有助于对UC的诊断和病情轻重度的了解,为临床治疗方案调整提供了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细菌鞭毛蛋白作为佐剂的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 2015(04)
    • [2].京尼平抑制细菌鞭毛蛋白引起的小鼠肺炎[J]. 畜牧与兽医 2015(04)
    • [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和结肠上皮细胞中细菌鞭毛蛋白的表达[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4)
    • [4].细菌鞭毛蛋白耐受的研究进展[J]. 现代免疫学 2008(05)
    • [5].细菌鞭毛银染法的改进[J]. 海南医学 2009(08)
    • [6].细菌鞭毛的运动性在生物膜形成中的双重作用[J]. 医学综述 2010(20)
    • [7].细菌鞭毛在生理活动中的作用[J]. 生命科学 2018(06)
    • [8].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方法在细菌原位观察中的应用[J]. 西南军医 2012(03)
    • [9].生物系统中的相变现象及其力学研究进展[J]. 力学进展 2010(01)
    • [10].细菌鞭毛蛋白与Toll样受体5的互作关系研究进展[J]. 动物营养学报 2020(09)
    • [11].细菌鞭毛蛋白衍生物CZLC331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4(30)
    • [12].细菌鞭毛蛋白衍生物CZLC331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抑郁行为的影响[J]. 武警医学 2015(04)
    • [13].细菌鞭毛推进器复杂的蛋白组成和精致的空间结构[J]. 科学通报 2014(20)
    • [14].细菌鞭毛银染法中最佳培养条件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0(10)
    • [15].细菌鞭毛的致病性及其免疫学应用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14(03)
    • [16].痛苦&喜乐[J]. 北方文学 2014(05)
    • [17].教学实验常用细菌鞭毛染色条件的研究[J]. 继续医学教育 2018(01)
    • [18].细菌鞭毛系统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7)
    • [19].超表达MdFLS2的拟南芥fls2突变体识别细菌鞭毛蛋白,提高对轮纹病菌的抗性[J]. 园艺学报 2018(05)
    • [20].聚焦世界[J]. 小康 2019(15)
    • [21].植物先天免疫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 2013(10)
    • [22].《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第41卷总目次[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12)
    • [23].细菌鞭毛两种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J]. 实验室科学 2010(02)
    • [24].鞭毛蛋白抗体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09(03)
    • [25].沙门菌鞭毛蛋白作为偶联疫苗载体的应用[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07)
    • [26].RpoN和RpoS参与细菌鞭毛合成与趋化调控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12)

    标签:;  ;  ;  ;  

    细菌鞭毛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致病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