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大学生过硬的思想道德品质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大学生过硬的思想道德品质

(湖南潇湘技师学院,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意在阐释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积极探索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教书育人全过程的途径与举措,为我国各高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一、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立德”,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立德”为树立高尚道德;“立功”意为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此,春秋鲁国大夫叔孙豹将“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人生的“三不朽”。后代文人普遍认为,“三立”体现了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蕴含着为人、处事、做学问的朴素道理。“树人”,即培养优秀的社会人才。最早出自西汉编修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由此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把立德树人放在了个人修为、社会教育的突出位置。

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一直思考的根本问题,都把德育放在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首次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被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定位在“全面发展”之前。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丰富和发展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是对人才成长根本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实施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党的教育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大学生过硬的思想道德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这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教育引导学生明大德,信念坚定有理想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明确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机构设置,全面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自觉接受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结合起来,使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指引和支撑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政治灵魂”与“精神之钙”。

二是增强国家认同。就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创新形式、丰富方法,在高校内深入开展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增强国家意识,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积极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明成果,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实现价值,把最深厚的爱国之情转化为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强大动力。

三是具有国际视野。就是要认真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人类历史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积极关心国家大事,及时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让大学生在积极培育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的过程中,深刻感悟到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做一个具有国际视野和开放心态的新时代大学生。

(二)教育引导学生守公德,知荣明耻有担当

一是弘扬传统美德。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长期以来,我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着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对起码的道德要求知之不多,因此极需要告诉他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什么,如何将之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战略举措,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基伟业。二是践行核心价值。就是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转化为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三是培育优秀品质。就是要教育引导高职大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培育职业道德,带头树立家庭美德,在校内外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立志发展成为品行优秀、勇于担当的人。

(三)教育引导学生严私德,修身律己有正气

一是注重学思并重。孔子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道德养成过程中,勤于思考,勤于实践,辨别善恶,爱憎分明,努力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二是注重内省积善。《论语•里仁》提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自觉检查反思自己的思想言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达到提高道德养成的效果。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道德践履过程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注重积善成德,积小河成江流,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三是注重慎独自律。慎独是指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这就是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慎初、慎微、慎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慎独自律,防微杜渐,自觉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最终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参考文献

[1]电子类: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05-02.

[2]电子类:李忠军钟启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人民日报.2018-05-31.

[3]电子类:张志勇.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三).《中国教育报》.2017-08-09.

作者简介:张奎彦(1977.05-),男,山东日照人,湖南潇湘技师学院(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哲学硕士,研究方面:马克思主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  ;  ;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大学生过硬的思想道德品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