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户投融资机制研究

中国农户投融资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国内多数学者对农户的信用行为、借贷行为和投融资行为进行研究,但是很少从治理结构和合约角度对一般农户、专业户和加盟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户的投融资机制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和治理结构理论,研究农户投融资机制问题,并提出优化农户投融资机制,深化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等政策建议。全篇由导论和六章主体内容构成,采用SSCP分析框架,即环境状态(Statues of environment),治理结构(Structures of governance),投融资行为(Conduct of investment & finance),投融资绩效(Performance of investment & finance )的理论框架,分析农户治理与投融资机制及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路径。第一章导论主要就农户治理与投融资机制问题研究的现实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作系统分析和解释。根据近年来国内的研究,对农户及农户借贷问题等、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加盟农户投融资行为与效率问题、农业一体化组织及其加盟农户投融资行为问题、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问题、结症等方面研究进行理论综述和评价。国外研究综述:对古典经济学家有关农户投融资行为与效率相关问题,新古典经济学家关于企业家、创新和产业化投融资理论,发展经济学家对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农村金融政策实践总结和农村金融市场理论进行综述和评价;对国外农业产业化组织问题研究侧重于对垂直一体化组织和农民合作社组织的近70年的研究综述和评价;最后,对本研究的假设、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作概括性解释。第二章农户投融资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主要形式进行分类和概念鉴定,依据1978~2006年我国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分化融合的事实,论证了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遵循从合作导向组织向投资导向组织演变规律。其次,系统阐述了与农户投融资机制研究相关的当代主流经济学理论思想,集中介绍新古典经济学有关行为主体、经济利益和预期效用等选择理论核心思想和新制度经济学有关不确定性、有限理性、资产专用性、交易合约形式、治理结构与投融资机制之间关系的合约理论思想。本章是全篇核心理论部分。第三章农户投融资的制度环境变迁及现状分析主要研究自1978年农村经济改革以来,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融资的制度环境变化及其现状。重点考察了国内经济与政策环境变化对农村资金运动模式和资金总体流向的阶段性影响。通过系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农村经济改革是农户及农村微观经济组织产生了多样化投融资需求最主要的原因。但是,由于多样性正规金融供给的制度安排缺失,导致农村合作基金会等农村经济内部融资这种非(准)制度金融产生和发展。多数民间金融是农户及农村微观经济组织融资渠道。农村制度金融供给的单一性与农户及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多样性融资需求矛盾,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予以解决。本章为深入研究农户及加盟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农户的投融资行为和绩效问题,确立制度背景和现实基础。第四章一般农户借贷投融资机制分析运用新古典选择理论方法,将一般农户作为经济主体,以农户预期效用和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分析了影响农户消费性和生产性借贷投融资的主要因素,分别采用生命周期-永久收入、风险中性和财产抵押理论假设,借助于von Neumann-Morgensteren预期效用理论等构建农户消费-借贷,生产-借贷一系列数学模型,分析一般农户消费性借贷、收入与农户福利的关系,农户生产性借贷与风险偏好、财产禀赋结构的关系。认为一般农户消费性非正规借贷投融资是其在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时间偏好选择的必要条件;在抵押条件下,农户生产性融资与非正规信贷部门存在博弈均衡,进一步认为当农户抵押财产增加时,得到一系列市场均衡点,形成农户-非正规借贷扩展线。对一般农户福利与正规信贷部门的借贷投融资关系分析采用计量检验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选择1979~2002年20年的统计数据,实证证明20世纪90年代前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向农户提供贷款对农户非资本性消费支出、住房消费支出和资本性生产投入的影响显著超过农村居民收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正规金融借贷对农户日常生活、非资本性消费和居住支出的影响开始加大,说明正规金融对农户福利水平的影响由间接向直接转变。第五章专业户投融资机制分析通过运用选择理论和合约科学研究专业户治理结构与投融资机制问题。首先,讨论了专业户的统计分类与特征,对一般农户与专业户从经济行为动机、生产目的、各种现代生产要素投入以及对风险的偏好等方面加以区别。论述了小农经济组织和Ⅰ兼户“内卷化”治理的合理性,以及专业户市场治理的适应性效率。其次,对确定条件下专业户的初始规模投资和内在的投资冲动进行论证。运用期望效用理论,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专业户的投资行为模型。再次,运用合约科学分析了影响专业户资产专用性投资的不完全合约因素,得出以下两个重要结论:其一,专业户投资决定于资产专用性投资产生的财富效应,而不是收入最大化,政府既要给予专业户信贷配额支持,同时更要为专业户进行专用性资产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降低的交易成本和制度风险。其二,制度风险的增加导致专业户专用性资产投资内敛化,即市场化治理专业户重新回到“内卷化”治理的小农户经营或者成为非农户。通过分析大量实证数据资料,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户投资的制度风险主要来自经济环境因素,其次是政策因素,再次是环境因素。因此,提高专业户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和建立相应的市场避险制度如期权、期货市场制度等非常必要。对专业户在融资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各种激励和约束因素加以研究。现有农村金融制度适合传统农业耕作制度,而不适合专业户投融资,必须加以改革,而专业户自身不规范的财务和决策管理制度对其通过银行等正规融资构成制约。第六章加盟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农户投融资机制分析从农户与农业产业化组织互动角度研究当前农村新型的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投融资行为和投融资绩效问题。详细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主要类型,现状和特点,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治理结构特征和与加盟农户之间的联结机制、博弈行为。重点研究了农业一体化组织的投融资行为,及其与加盟农户之间非合作博弈和互为商业性投融资关系;农民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特征和社员与合作社投资者之间利益关系,对封闭和开放会员制政策及营销协定等治理结构形式与投融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合作社长期投融资与封闭会员制和营销协定等治理结构形式存在激励相容。第七章优化农户投融资机制的政策建议本章首先总结了农户投融资效率的若干结论,通过采用威廉姆森有关资产专用性、可信合约和融资安全特征等理论,详细探讨了“原子型”农户、市场治理农户或专业户、混合治理农户或加盟合作社农户与科层治理农户或加盟农业一体化组织农户等几种典型的农户治理结构形式与民间非正规借贷融资、银行正规信贷融资和债券、股票融资等多样化的投融资形式存在对应关系,即不同治理结构与多样化投融资方式存在激励相容,体现了适应性效率。因此,要提高农户投融资效率,除了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必须同时改变农户治理结构,提出通过农业一体化创新,有效地改变农户治理结构,优化农户投融资激励机制,最终提高农户投融资效率。为此,政府在现代农业创新过程中有必要通过公共投资和进入管制克服市场失灵,不断完善市场和政策机制,主动引导龙头企业的创新行为,加快现代农业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生产和经营效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本研究的主要动因
  • 1.1.2 本研究的逻辑起点
  • 1.1.3 本研究的实践基础
  • 1.1.4 本研究的政策基础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内研究动态
  • 1.3.2 国外研究动态
  • 1.3.3 对现有研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基本假设
  • 1.4.2 基本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1.5.1 论文分析框架体系创新
  • 1.5.2 论文学术思想和观点创新
  • 第二章 农户投融资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定义与分类
  • 2.1.1 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分类依据与归并方法
  • 2.1.2 我国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演变的阶段性及其特点
  • 2.2 农户投融资机制研究的基础理论
  • 2.2.1 费雪尔分离定理、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及其修正
  • 2.2.2 投融资机制的理论体系
  • 2.2.3 经济组织治理、投融资机制及效率理论
  • 第三章 农户投融资的制度环境变迁与现状分析
  • 3.1 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融资的制度环境变迁
  • 3.1.1 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融资的经济环境分析
  • 3.1.2 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融资的政策环境分析
  • 3.2 农户及农业经济组织在不同制度环境中的融资变化特征分析
  • 3.2.1 在生产队体制下,农户及农业经济组织融资的制度性变化
  • 3.2.2 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户及农业经济组织融资的主体性变化
  • 3.2.3 政府宏观政策影响下,农户及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内部融资的结构性变化
  • 3.2.4 全面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之前,信用社与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融资关系
  • 3.3 现阶段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融资渠道结构分析
  • 3.3.1 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融资的正规金融渠道
  • 3.3.2 农户及农业产业化组织融资的非(准)正规金融渠道
  • 3.3.3 农业产业化组织的资本市场融资途径
  • 第四章 一般农户借贷投融资机制分析
  • 4.1 一般农户的收入、消费支出现状与融资需求
  • 4.1.1 我国一般农户纯收入构成与变化
  • 4.1.2 我国一般农户消费支出构成与变化
  • 4.1.3 我国一般农户的融资需求程度
  • 4.2 影响农户借贷投融资的主要因素分析
  • 4.2.1 生命周期-永久收入对农户消费借贷投融资的影响
  • 4.2.2 风险偏好、资产选择对一般农户生产性借贷投融资的影响
  • 4.3 农户消费、生产性借贷与非正规融资的关系分析
  • 4.3.1 在信息不对称性条件下,农户在非(准)正规金融市场中的借贷行为
  • 4.3.2 一般农户与非正规金融信贷组织的博弈过程
  • 4.3.3 一般农户与非正规融资市场的均衡利率确定与民间借贷扩展线
  • 4.4 对我国一般农户的生产、消费与正规金融借贷关系及实证分析
  • 4.4.1 正规金融借贷与农户消费、生产性投资和收入关系及福利效应分析
  • 4.4.2 采用结构相等模型对我国农户消费、生产性投入与正规信贷关系的计量检验
  • 4.4.3 对计量结果的分析与简要的结论
  • 第五章 专业户投融资机制分析
  • 5.1 专业户的统计分类与特征
  • 5.1.1 专业户的统计标准与构成形式
  • 5.1.2 Ⅰ兼户与Ⅱ兼户的经济特征与变化
  • 5.1.3 专业户的总体特征
  • 5.2 专业户的治理结构
  • 5.2.1 小农经济组织及Ⅰ兼户的“内卷化”治理
  • 5.2.2 Ⅱ兼户与专业户的市场化治理
  • 5.2.3 一般农户与专业户的治理绩效比较——以国内生猪行业为例
  • 5.3 专业户投资分析
  • 5.3.1 专业户确定性规模经营投资分析
  • 5.3.2 专业户的风险性专用资产投资分析
  • 5.3.3 影响专业户投资收益的因素分析与验证
  • 5.4 专业户信贷融资激励与约束分析
  • 5.4.1 专业户信贷融资激励分析
  • 5.4.2 专业户信贷融资约束分析
  • 第六章 加盟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农户投融资机制分析
  • 6.1 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的特点与治理结构特征
  • 6.1.1 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的特点
  • 6.1.2 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治理结构与制度变量特征
  • 6.2 加盟农业一体化组织的农户投融资行为分析
  • 6.2.1 对一体化组织的经济合理性分析
  • 6.2.2 龙头企业与农户互为投融资博弈分析
  • 6.3 加入农民合作社的农户的投融资机制分析
  • 6.3.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经济目标
  • 6.3.2 农户加盟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及其投融资约束
  • 6.3.3 解决合作社农户长期投融资的制度创新
  • 第七章 优化农户投融资机制的政策建议
  • 7.1 各种形式的治理结构与农户投融资选择多样化存在激励相容
  • 7.1.1 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农户投资效率的影响
  • 7.1.2 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农户融资效率的影响
  • 7.1.3 农业资本形成与政府的农户分化政策
  • 7.2 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基于农户投融资视角
  • 7.2.1 农村金融实践与金融体制改革理论
  • 7.2.2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金融政策途径
  • 7.2.3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信贷政策途径
  • 7.3 优化农户投融资激励机制的一种思考: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
  • 7.3.1 通过政府公共投资和进入管制促进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
  • 7.3.2 营造特殊的市场环境与竞争激励机制加速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
  • 7.3.3 强化农村金融创新融资功能,优化农户融资环境,提高龙头企业投资效率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比较制度分析视域下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优化[J]. 财会月刊 2020(02)
    • [2].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动态演化分析——兼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生的必然性[J]. 农村经济 2019(01)
    • [3].基于法律视角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研究[J]. 农业工程 2018(11)
    • [4].南阳市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2)
    • [5].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路径与逻辑[J]. 全国商情 2016(34)
    • [6].以农业产业化组织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经验与对策——对山东潍坊的调查与思考[J]. 区域经济评论 2017(03)
    • [7].试议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J]. 现代农业 2017(05)
    • [8].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比较分析研究[J]. 知识经济 2017(12)
    • [9].制度、技术与市场分工:农业产业化组织分析的新视角[J]. 社会科学动态 2017(08)
    • [10].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38.6万个[J]. 四川农业科技 2016(08)
    • [11].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路径与逻辑[J]. 江西农业 2016(19)
    • [12].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滞缓的原因及其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04)
    • [13].数字卡片[J]. 农民文摘 2017(10)
    • [14].浅谈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J]. 科学中国人 2016(18)
    • [15].引导农业产业化组织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66)
    • [16].农业农村部: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辐射带动1.27亿农户[J]. 中国食品 2019(09)
    • [17].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国外相关研究及其评述[J]. 林业经济 2014(02)
    • [18].西部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现状与发展——基于重庆垫江的调查研究[J]. 商 2014(04)
    • [19].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探讨[J]. 中国农业信息 2014(09)
    • [20].我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已达33万个[J]. 当代畜牧 2014(33)
    • [21].基于制度创新理论下的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4(26)
    • [22].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探析[J]. 当代经济 2014(21)
    • [23].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路径与逻辑[J]. 改革 2013(08)
    • [24].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J]. 现代商业 2010(05)
    • [25].四川省农场产业化经营取得重大进展[J]. 四川农业科技 2010(04)
    • [26].新疆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J]. 经济视角(下) 2009(07)
    • [27].制度变迁、供求均衡与农业产业化组织[J]. 科学管理研究 2008(06)
    • [28].农业产业化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08(09)
    • [29].民营企业家精神与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J]. 商业时代 2008(15)
    • [30].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巢湖为例[J]. 乡镇经济 2008(08)

    标签:;  ;  ;  

    中国农户投融资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