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与癌症相关基因(AP-2β,TP53,NOD2)的研究

几个与癌症相关基因(AP-2β,TP53,NOD2)的研究

论文题目: 几个与癌症相关基因(AP-2β,TP53,NOD2)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

作者: 江铁山

导师: 张健

关键词: 癌症,转录因子,抑癌基因

文献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对癌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几个与癌症相关的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这些基因包括转录因子AP-2β,抑癌基因TP53和nucleotide oligomerisation domain(NOD2)。 本文第一部分,运用DNA生物传感器对TP53基因点突变进行了检测研究。采用自组装单分子生物膜技术,将带巯基头的寡聚核苷酸探针修饰到镀金的芯片表面,利用DNA探针与溶液中互补靶序列之间的特异性杂交来获取有效信号。文中详细报道了该类DNA生物传感器的优化分析参数,如灵敏性、重现性、特异性、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等。并成功用于PCR扩增真实样品的检测,DNA的提取分别来源于正常的(Jurkat)和在TP33 248位点上存在基因点突变的细胞系(Molt 4)。结果显示,该DNA生物传感器能够区分仅存在一个碱基差异的核苷酸链,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检测基因点突变的新方法。又尝试了运用Escherichia coli错配修复蛋白(MutS)和单链结合蛋白(SSBP)来提高检测信号的研究。最后,对几种不同类型DNA生物传感器用于TP53基因点突变的检测进行了比较研究。 本文第二部分,用实验探讨了,究竟NOD2基因3020insC突变与直肠结肠癌是否相关?直肠结肠癌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老年人疾病,90%以上的病人都是在55岁以后被诊断患有此病。而对克隆氏病例的诊断表明,克隆氏病患者可能具有较高的患直肠结肠癌风险。最近的研究表明,与克隆氏病相关的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上,其中的一个基因就是NOD2/CRD15。NOD2基因的3020位点插入一个胞嘧啶(3020insC),会引起阅读框的漂移,导致编码截短的NOD2蛋白,并与克隆氏病相关。野生型的NOD2蛋白可以激活NF-κB(nuclear factor),引起NF-κB对细菌的脂多糖产生反应,而具有突变的NOD2则会丧失这种诱导功能。基于这一生物事实,在老年人中,NOD2基

论文目录:

英文缩写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运用生物传感器检测TP53突变

1.1 综述

1.1.1 TP53是一个重要的早期诊断标记

1.1.2 TP53的突变谱

1.1.3 TP53基因突变在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1.1.4 传统的检测TP53突变的方法

1.1.5 检测TP53突变的新趋势

1.1.6 小结

1.2 运用一种便携式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检测TP53突变

1.2.1 实验

1.2.1.1 实验仪器和材料

1.2.1.2 样本

1.2.1.3 DNA扩增

1.2.1.4 传感器表面DNA修饰过程

1.2.1.5 PCR扩增产物的处理

1.2.2 结果与讨论

1.2.2.1 典型的杂交应答曲线

1.2.2.2 传感器的优化

1.2.2.3 校正曲线

1.2.2.4 从PCR扩增样品中获得有效的单链DNA

1.2.2.5 PCR扩增样本的检测

1.3 运用MutS和SSB作为TP53点突变检测时信号放大的尝试

1.3.1 实验

1.3.1.1 实验仪器和材料

1.3.1.2 传感器表面DNA修饰过程

1.3.1.3 杂交反应

1.3.2 结果

1.3.3 分析和讨论

1.4 不同生物传感器检测TP53突变的比较研究

1.4.1 实验

1.4.1.1 实验仪器和材料

1.4.1.2 传感器表面DNA修饰过程

1.4.1.3 杂交反应

1.4.2 结果与讨论

1.4.2.1 三种DNA生物传感器主要分析参数比较

1.4.2.2 校正曲线

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NOD2基因3020insC移码突变与直肠结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2.1 前言

2.1.1 直结肠癌简介

2.1.2 克隆氏病的简介

2.1.3 克隆氏病与直结肠癌的相关性

2.1.4 克隆氏病的易患基因(DON2基因)

2.1.5 NOD2基因3020insC突变与直结肠癌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争论

2.1.6 本章的研究目的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病人

2.2.2 方法

2.2.2.1 血液DNA处理方法

2.2.2.2 等位基因特异PCR

2.2.2.3 DNA测序

2.2.2.3.1 扩增NOD2基因

2.2.2.3.2 准备DNA测序的样品

2.2.2.3.3 DNA测序

2.2.3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转录因子AP-2β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体的制备

3.1 前言

3.1.1 转录因子AP-2家族的结构与生物学特征

3.1.2 AP-2α的活化及其机制

3.1.3 Ap-2生物活性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

3.2.2 AP-2β cDNA克隆

3.2.3 诱导和纯化AP-2β融合蛋白

3.2.4 制备AP-2β多克隆抗体

3.2.5 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3.2.6 凝胶迁移率变动(EMSA)分析蛋白质生物活性

3.2.7 DNA-抗体-抗原结合实验

3.2.8 竞争性结合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GST-AP-2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和分析

3.3.2 转录因子AP-2β诱导表达与纯化

3.3.3 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

3.3.4 DNA结合实验检测所表达AP-2β蛋白质的活性

3.3.5 DNA-抗体-抗原结合实验

3.3.6 AP-2β与标记探针和非标记的探针的竞争性结合

3.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论文原创性声明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撰写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3 直结肠癌患者基本资料

发布时间: 2005-08-29

参考文献

  • [1].AP-2和MnSOD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对肺癌细胞MnSOD表达的调控[D]. 周锐.中南大学2003
  • [2].转录因子AP-2α调控网络的研究[D]. 周吉.湖南师范大学2016
  • [3].1.AP-2α抑制IFNGR1影响肿瘤细胞IFN-γ敏感性 2.ATRA影响ICAM-1糖基化的研究[D]. 陈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
  • [4].功能性论证雌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易感性的关联[D]. 余科达.复旦大学2009

相关论文

  • [1].TP53调控通路相关基因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与HPV相关宫颈癌关系的研究[D]. 蒋佩.中南大学2010
  • [2].TP53、KRAS和EGFR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辅助化疗中肿瘤标记物的研究[D]. 孙海基.山东师范大学2009
  • [3].TP53调控通路中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头颈部肿瘤发病危险的影响[D]. 陈可欣.天津医科大学2007
  • [4].AP-2α与TES的相互作用[D]. 钟英丽.湖南师范大学2007
  • [5].应用微切割技术对胃癌微卫星不稳定和TP53基因突变的研究[D]. 许晶虹.浙江大学2004
  • [6].炎症性肠病家系调查和HLA以及NOD2/CARD15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遗传易感关系的分析[D]. 王丽英.吉林大学2004
  • [7].MGMT基因及TP53基因结构改变与食管鳞状细胞癌[D]. 张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
  • [8].槲皮素对癌症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金念祖.南京中医药大学2005
  • [9].cDNA芯片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D]. 魏庆.复旦大学2006
  • [10].AP-2α在动脉粥样硬化和HeLa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 甘露.湖南师范大学2008

标签:;  ;  ;  

几个与癌症相关基因(AP-2β,TP53,NOD2)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