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体无级尺度数据管理技术

数字人体无级尺度数据管理技术

一、数字人体的无级比例尺数据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骆燕文[1](2019)在《基于规则建模的控规三维模型构建及风热环境分析研究》文中提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简称控规)是政府实施规划管理的核心层次和最主要依据,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科学合理地编制控规是创造良好城市环境的重要课题。控规是以控制指标作为主要规划管理依据,控制指标有着很强的三维属性,在三维空间划分了开发边界,规定城市开发与建设应该在该三维空间内进行。从城市物理环境来说,特别是城市的风环境和热环境,其形成受到城市三维空间形态影响,因此与控规有密切联系。然而目前我国的城市控规在编制过程中往往是以二维平面的形式进行表达,虽然配以城市设计做三维引导,但缺少真正意义上与三维空间的结合,且目前我国控规在编制过程中极少将城市风环境和热环境作为考虑要素。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用于构建控规方案三维模型的规则建模方法,实现控规方案三维模型与控制指标联动变化,同时利用该建模方法和三维模型辅助分析控规方案的风环境和热环境,确保控规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该分析方法非常直观,也符合规划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和思维方式。为实现以上目的,针对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了研究。(1)探讨控规阶段三维城市模型的属性。结合控规三维模型的价值取向,对控规阶段三维模型做了定义,提出控规三维模型是依据控规方案建立的一种城市基本三维形态模型。归纳控规三维模型具有以城市整体布局表现为重点,微观层面表现为配合;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和重复性;具备一定的弹性和引导性的特征。提出控规三维模型的要素内容包含五个方面:地形模型、道路模型、地块模型、建筑模型和植被模型。提出控规方案三维城市模型的细节层次以LOD1和LOD2为主。(2)探讨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方法构建控规方案三维模型。通过控规三维模型属性研究可知规则建模方法非常适用于控规阶段的三维建模,然而具体建模步骤和方法仍需要进一步讨论。因此本研究对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方法构建控规三维模型进行了详细研究。基于控规三维模型的属性研究,归纳和分类得到规则构建该模型应表达的控制指标和模型细节层次。采用CE(City Engine)规则建模方法,提出CE批量建模性质可与控规的低精度建模性质结合,规则语言描述特性可与控规控制指标结合。归纳CE规则建模构建控规方案三维模型的主要步骤为(1)数据收集与处理、(2)建立地形模型、(3)CE规则程序编写和(4)模型生成与输出。并最终完成了控规道路模型、地块模型、建筑模型和植被模型的CE规则文件的程序编写,该规则文件可应用于其他控规建模场景。(3)探讨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方法辅助分析控规风环境。采用基于城市围合度的城市通风分析方法分析城市构筑物对城市通风的阻碍能力,可较为快速地评价城市构筑物对城市通风的影响程度,适用于控规阶段的通风分析。然而该方法需要城市三维模型作为数据提取的基础。本研究提出将规则建模方法与城市围合度通风分析方法相结合,利用规则建模方法高效构建控规方案的三维基础模型,为提取城市不同方向的剖面数据提供基础模型,以此分析城市和不同片区的城市围合度和各方位通风情况。分析步骤为选取影响城市通风的控规控制指标,利用规则建模法高效建立控规建筑三维体块,在构建的三维模型基础上划分整个城市和各个分区的垂直剖面,提取剖面面积数据,并绘制城市围合度图。最后将城市围合度图与城市风玫瑰图叠加。围合度图与风玫瑰重合的面积越多,通风环境越差,反之,通风环境越好。用此叠加图分析整个城市和各个分区的通风情况,并提出优化建议。(4)探讨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方法辅助控规热环境分析。已有研究提出控制指标与城市热环境有一定的定量关系,然而还没有研究对控规控制指标与城市热环境的定量关系进行较为完善的总结。本研究提出对控规指标与热环境的关系进行描述的规则建模方法,实现构建控规三维模型的同时评价热环境。为此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研究将控规控制指标与城市热环境评价指标—城市潜在热岛强度日累计值的定量关系作为评价热环境的依据。通过采用单元地块设计、热环境数值模拟、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到控规指标与城市热岛潜在强度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CE规则建模语言对获得的热环境数学模型进行编辑,实现根据地块的控制指标获得地块的热岛潜在强度日累计值,并对地块的热环境等级进行评价。本研究对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法高效构建控规方案三维模型提供了具体操作方法,并结合已有研究对如何利用规则建模方法辅助分析控规风环境进行了探索,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所提出的风环境分析方法的有用性。总结了控制指标与潜在热岛强度日累计值的数学模型,揭示了在此基础上利用规则建模方法可有效地辅助评价控规方案的热环境。研究成果为利用规则建模方法构建控规三维模型,辅助分析控规方案可能形成的风热环境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为保证控规编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李玲[2](2018)在《嵌入式GIS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与快速显示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智能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地理信息应用已成为发展趋势,并成为当今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地理信息获取手段的日益增多,如智能机、无人机、遥感卫星等,海量空间数据以GB级速度不断呈现。当前计算机硬件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移动终端(嵌入式设备)性能在计算速度、内存大小和存储容量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但是与空间数据的数据量相比,其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依旧是相对有限的,仍然无法满足大数据量空间数据快速处理的需求。嵌入式设备性能的提高速度难以匹敌空间数据的增长速度,这一矛盾也使得地理信息服务质量受到制约。如何利用嵌入式设备有限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进行海量空间数据存储、处理与显示是一个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的问题。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可以实现不同细节层次信息的提取,已成为嵌入式设备上空间数据快速处理与显示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构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的总体战略中将空间数据的多尺度表示作为地理空间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现有研究虽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矢量多尺度信息提取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融入专题数据知识规则,仅考虑了数据的空间结构特征;基于商业数据库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数据存储管理方式对硬件配置要求高且管理复杂,不适用于嵌入式设备中影像数据的高效存储与管理。本论文致力于研究面向嵌入式设备的GIS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与快速显示关键技术,突破了嵌入式设备上百兆级矢量数据以及GB级遥感影像数据快速显示技术难题;研发了一套数字化动态变更外业调查与核查系统,解决了土地外业实地调查中定位、底图和属性信息的一体化集成技术问题。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1)基于特征的矢量数据多尺度快速可视化技术。分析并提出提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多尺度信息时必须把数据的语义特征、空间结构特征以及图斑形状特征综合进行考虑的思想,构建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矢量数据多尺度处理模型,实现了嵌入式设备上百兆级基于特征的矢量数据多尺度快速可视化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得嵌入式GIS软件能够支持100MB以上矢量图的流畅显示,且整体平均渲染时间均不超过2秒,最恶劣情况下渲染时间不超过4秒,能满足大范围土地快速调查的需求。(2)基于关键检测点识别的拓扑一致性面状图斑快速简化算法。列举分析了现有线要素化简算法存在的不足,通过研究顾及相邻地理实体空间关系的关键检测点识别方法,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关键检测点识别的拓扑一致性快速化简算法。实验验证,该算法不仅能够避免简化后数据集中出现拓扑错误,实现一致性化简,而且在拓扑冲突检查时避免了不必要的拓扑一致性校验,提高了化简效率。(3)基于改进G-H算法的超大图斑快速显示算法。针对在嵌入式设备上对超大尺寸图斑进行绘制时渲染耗时很长且由此易导致程序卡死这一问题,经实验揭示了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WindowsCE、WindowsMobile中GDI的多边形图形绘制函数缺乏图形裁剪功能,提出引入多边形裁剪算法来解决该问题。详细分析了现有多边形裁剪算法在交点退化情况下算法失效原因,对G-H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顾及交点退化现象的多边形裁剪算法。实验验证,与以往算法相比,该算法不但在交点退化情况下能输出正确的裁剪结果,而且裁剪效率高。提出了基于多边形裁剪的超大尺寸图斑按需渲染策略,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方法相比,所提渲染方法将嵌入式设备上超大尺寸图斑渲染效率提高了 85%以上;当图斑放大到一定比例尺后渲染效率可提高94.5%以上,渲染时间甚至可从原先的几十秒降到1秒以内;将整幅矢量图显示效率提升了 88%以上。(4)自适应海量影像LOD快速可视化技术。针对资源有限的嵌入式设备难以处理、显示GB级影像数据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海量影像金字塔构建优化算法,设计了LOD数据存储组织策略,提出了基于视相关LOD的遥感影像快速调度显示算法,实现了嵌入式设备上影像LOD快速显示。为了克服嵌入式设备存储卡自身硬件条件对嵌入式GIS软件系统实时处理影像数据能力的限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海量影像LOD表达处理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使得嵌入式GIS软件能支持50GB以上影像数据快速渲染,渲染时间不超过1秒,且影像显示速度与原始影像大小无关。(5)数字化动态变更外业调查与核查软件系统研发与应用。在上述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智能机的动态变更外业调查与核查系统,为快速获取准确、高现势性的土地基础数据提供了技术保障。从系统体系结构、框架结构、功能模块划分、总体工作流程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该系统设计方案。利用设计模式思想,基于Strategy、Command、Abstract Factory等模式进行软件开发,提高了嵌入式GIS框架的可复用性、可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全国土地调查、国家土地督察、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为我国制定相关调查方案和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实际应用表明,实地调查效率较以往提高2-3倍,配合遥感数据,可以实现土地利用信息“月清季累”。系统已成为构建“数字城市”的动态空间地理基础设施,它的推广应用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朱建广[3](2015)在《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电子政府(务),就是将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特点是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转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是:提高政府机关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升政府机关的科学决策水平。作为一类特殊的政务信息资源,政务地理信息资源承担着政务信息资源空间位置框架职能,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已成为基础性支撑系统。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是按照资源共享理念,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安全集约共享使用地理数据为目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为核心,通过适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完备的体制机制及标准体系保障,实现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避免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无序开发、信息化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相关数据无法共享等问题。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基础平台,它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以海量数据集成方式来对政务活动进行数字化描述、存储和利用,为电子政务应用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框架,突破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孤立,按照规则实现有序的信息共享。本文着重研究了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总体结构、相关的标准规范体系、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体系、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体系等,并以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实际系统的开发原型。论文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及产业开发园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规划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现实意义,提出了“平台”的总体架构、“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总体技术路线、标准规范体系、管理制度、数据结构体系和“平台”运维及基于该平台的应用开发设计原则。基于上述原则设计开发了青岛高新区政务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并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标准规范及规定,结合青岛高新区实际编制并出台了一套可行的标准规范及管理制定,以保证平台建设及运行维护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从“平台”投入运行后的实际效果来看,目前系统已实现青岛国家高新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在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的有效共享,为青岛高新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1)提出了”统一标准、分部采集、定时更新、集中发布”的构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2)制定了“联合共建、分工合作、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政务地理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交换中心建设原则,将基础性、共享需求普遍、使用频度较高的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按照物理集中的方式统一管理和服务,构建成面向整个区域服务的政务基础共享地理信息数据库;而对于专业性较强、使用范围较窄的专题数据资源,明确主责部门牵头管理和服务:(3)根据现代物联网对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大吞吐量需求,利用云计算技术、多副本技术和主从拓扑结构,设计了地理空间信息云平台负载调度算法,算法使用哈希函数将请求均衡化,根据预测将访问请求分为可预测高峰请求,随机高峰请求和系统响应请求,并通过主服务器实现统一调度,大幅减少了访问高峰期用户平均响应时间。总之,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地方政府安全、高效、规范地管理地理信息资源进行了积极探索、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园区类地方政务管理决策水平,推进电子政务信息的可视化,更好地满足园区政府、创新创业以及社会公众等方面对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体制机制创新,尚需将部分政府垂直业务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纳入平台中,并需继续探索更加安全便捷的数据共享方式。

周海鹏[4](2014)在《面向智慧城市的地理信息数据仓库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地理信息资源建设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但在数据标准逐步统一、数据管理不断规范的今天,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孤岛”,以致各种海量地理数据资源无法开放利用与交换共享、同时数据资源的可靠性、安全性、现势性也存在突出问题。因此论文通过提出一套完整的面向智慧城市的地理信息数据仓库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地理信息数据仓库的设计实现以期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本文提出了面向智慧城市的地理信息数据仓库的完整技术体系,包括总体构成、建设框架等。通过对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分析,研究多维地理信息资源统一编目管理技术、智慧城市海量动态地理信息承载技术、面向个性化服务的多维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组织管理技术、智慧城市多样化地理信息产品制作与共享服务技术等系列数据仓库关键技术,同时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设计方案。其次,通过研发面向智慧城市管理的地理信息数据仓库系统,验证研究的关键技术成果的可行性。所研发的系统具体包括城市多维数据资源管理、城市地理信息数据整合转换、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交换、地理信息产品制作、系统管理等五个模块。最后,本文将关键技术的分析与系统研发相结合,最终突破传统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局限,完成面向智慧城市的地理信息数据仓库系统设计与实现,支持各种城市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动态整合、按需服务、共享交换,联动更新,为各种智慧城市应用服务提供标准、开放、安全、稳定的数据环境。

甘朝华[5](2014)在《无缝多尺度电子海图数据组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的强制安装、IMO e-Navigation战略的实施以及海洋和海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发展,海道测量最主要的成果电子海图的应用显现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但是,随着电子海图技术的广泛应用,现有标准的限制性也暴露无疑,难于满足未来以提供地理信息服务为目的的应用需求。为此,IHO于2010年颁布了S-100通用海道测量数据模型,以适应海事和海洋领域对地理信息服务的新需求,也满足下一代ECDIS的要求。针对这一即将到来的巨大变革,本文认为电子海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应从以“海图”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变,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基于S-57的电子海图技术对海事和海洋地理信息研究的束缚。本文从全球范围电子海图数据组织的角度,运用面向实体的思想方法,基于空间信息多级网格(SIMG)理论建立了统一的海事空间信息组织框架,对电子海图数据实现横向无缝与纵向多尺度的组织,以实现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的电子海图应用系统的友好的显示用户体验。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深入研究了S-100通用海道测量数据模型和S-101电子海图产品规范。着重分析了几个与本文研究直接相关的内容:框架结构、通用要素模型、空间模式以及电子海图的应用模式、要素目录、要素对象标识、几何要素和数据以及显示比例尺等等。由于S-100是基于ISO19100地理信息系列标准的,可以使用传统GIS领域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并且可以为海道测量领域引入更多的空间信息数据源。S-100/S-101的三个新特性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其一是面向对象-关系的建模方法,S-100使用UML进行描述,定义了地理空间要素类以及类对象之间的关联、聚合和组成等关系,便于要素对象的数据库描述;其二是要素的依比例和不依比例分类,极大地方便了本文基于无比例尺概念的空间要素建模(要素实体在数据库中只存储一次,但可以多个尺度表达);其三,使用显示比例尺的概念替代了原有的编辑比例尺概念,使得多尺度表达(比例尺区间)可以从应用需求出发进行划分,而不是从数据角度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比例和不依比例数据集的概念。但是,基于S-100的S-101电子海图并没有使用空间数据库技术进行描述,仍然是基于海图分幅的方法组织数据,本文的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完成基于海图分幅的ENC数据组织向无缝多尺度空间数据库组织方式的转换。2.电子海图分幅、分散和重叠的组织现状,为基础数据的采集、海图生产与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难于满足以“数据”为中心的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本文把网格技术引入到海道测量领域的研究之中,基于我国学者李德仁院士提出的空间信息多级网络(SIMG)建立海洋空间数据统一组织框架,实现了电子海图数据的网格化管理,解决海图分散、重叠的无序组织方式,提高数据的管理效率,并有利于空间数据库的实现,解决电子海图数据的全球共享问题。本文从分析电子海图数据的特点入手,在充分理解SIMG的理论体系的基础上,解决了电子海图网格化的三个重要问题:网格的定义、空间要素的网格化和空间要素的拼合。实现了一种使用网格线作为切割线的复杂多边形的切割算法,高效地实现了空间几何要素的网格化和还原。3.无缝电子海图数据组织是海事空间信息统一组织框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电子海图的缝隙产生原因及其在显示用户体验上的不友好性入手,基于海事空间数据的无缝组织理论,使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对电子海图数据实现管理,实现全球范围的空间数据的组织与显示。鉴于电子海图数据来源都是分幅组织的,本文制定了电子海图的无缝编辑规范,以保证编辑的数据能够被很好地用于电子海图数据库的建库工作。最后,基于SIMG理论,建立了要素实体的网格化无缝数据组织方法,在物理上保证数据存储的高效性和快速的数据索引,同时保证在逻辑层面上网格化分割的透明性,即要素查询结果和显示是无缝的。4.海事空间信息统一组织框架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电子海图的多尺度数据组织与表达。相比较传统GIS空间数据而言,电子海图数据差异性明显:其一,电子海图是自由分幅的、非全覆盖的,有别于地图的按方里网全覆盖组织;其二,现有电子海图数据尺度层次较少(6个航海用途,但是同一区域通常只有3到4个尺度的数据覆盖),难于满足自适应、智能缩放的需要。本文采用面向实体的建模方法对空间要素建模,与S-100数据模型相适应,利于对象-关系数据库的实现。本文实现了一种面向实体无比例尺思想的多尺度数据组织方法,把电子海图按用途分成6层骨架数据,海图要素统一存储表达(要素只存储一次),在实体存储要素的多尺度几何形状数据,依据行为多态表达其几何形态,并建立要素实体间的空间关系,以优化要素实体的图示表达。组织方法克服了一库多版本多尺度建模方法数据建库工作量大、数据冗余大和一致性维护困难的缺点,也解决了一库一版本多尺度建模方法受地图综合自动化技术的限制。5.无缝多尺度电子海图数据的组织解决了电子海图应用系统全球数据管理与显示的横向和纵向连续问题,提供极佳的显示用户体验。本文针对构建这样一种电子海图应用系统探讨了一种通用的设计框架,并对其涉及的关键问题:网格数据的快速提取与输出、经度方向连续漫游和自适应多尺度表达提供了设计和实现方法。并在我们实施的多个工程项目中使用,获得极佳的显示用户体验。

蔡培玉[6](2014)在《地名无级在线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实验》文中研究指明地名是公众经常打交道的地理信息之一,地名在地图上的表达,关系着国家主权与政治主张。依托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构建公开地名在线服务系统,提供地名的快速搜索、地名浏览、地名制图等多种形式的在线服务,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客观需求。因此公开地名在线服务系统的建立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公开地名在线服务系统是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主持的基础测绘项目“面向公开地图表示的地名服务系统及公众版地图服务”的推动下,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采用成熟的B/S体系结构,以New Map平台为依托,以政策、规范、标准及保密处理技术为保障,以无级地名数据库为核心,综合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服务等,面向公众提供规范、准确、灵活的地名在线服务。本文主要对地名无级在线服务关键技术进行探索,本质上通过公开地名在线服务系统来验证它。概括起来研究目标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无级地名数据库的设计与构建;二是公开地名在线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主要内容有:1)对此研究背景作了概要阐述,陈述了国内外地名方面的发展状况;2)重点对数据的组织作了分析,设计了地名数据存储方法,完成了无级地名数据库设计及该数据库的构建;3)对公开地名在线服务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探索;4)对公开地名在线服务系统的开发环境,系统架构及要实现的功能进行阐述并最终实现不同形式的地名在线服务。总之,该系统是基于无级地名数据库来实现各种不同方式的地名在线服务,它基本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能很好地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点:1)提供了细颗粒度地名搜索服务;2)提供了规范的地名无级在线地图表达服务;3)提供了多种方式的地名应用及共享模式,如地名打包下载,地名在线制图等。

幸义田[7](2013)在《江苏省土地调查遥感影像存储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遥感影像数据具有获得便捷、内容丰富、直观易读等特点,其在土地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抗震救灾和宇宙探索等领域获得日益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中,遥感影像数据的作用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就江苏省而言,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省国土资源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影像数据。当前的影像存储与管理技术存在影像从获得、入库、处理到应用的时间长,显示效率不高的问题,不能满足海量影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的需求,所以,如何对土地调查中的海量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高效存储与管理,缩短影像从获取、处理到应用的时间,提高显示效率,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和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法对江苏省土地调查海量影像数据的高效存储与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并用省级影像数据结合省级数据中心系统影像管理子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第二次土地调查江苏省省级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影像的技术标准和精度进行介绍,进而分析省级遥感影像数据的特征;同时,对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研究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如分布式文件云存储、概视图等技术,进行阐述与分析。(2)分析和比较当前常用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储管理技术和存储结构,指出现有的这些存储模式存在的局限性;结合省级土地调查实际情况,分析了省土地调查影像数据的存储目标和存储需求,提出采用分布式文件云存储、“文件系统+数据库”结合的方式进行影像的存储管理。(3)分析目前主流的影像数据的组织管理方式和影像压缩技术,指出目前所使用的地图瓦片技术应用上的局限性,以及几种影像压缩技术的优缺点;同时,结合省级影像的海量性等特点,确定采用镶嵌数据集来组织管理影像数据,并利用金字塔和概视图相结合的索引方法来高效管理与显示影像;分析土地调查对遥感影像压缩的需求,并通过所选择的几种常用的影像压缩技术的对比试验,确定采用JPEGYCbCr压缩技术进行影像数据的压缩。(4)选择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省级数据中心系统影像管理子系统作为实验平台,利用2009年省遥感影像数据对本文的影像存储与组织管理方法进行验证,并与地图瓦片技术实验进行对比,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林键[8](2012)在《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技术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当前GIS学科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当前的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方法在海量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上存有不足,不能很好地支持一体化、无缝和高效的管理。本研究的任务是使用合理的空间数据模型和数据存储方法,引入高效的空间数据引擎,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对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有效存储、组织与管理。为此,本文包括以下内容:(1)对传统空间数据建模进行分析,着重研究面向对象数据模型——Geodatabase模型,同时采用时空一体建模的方法,提出面向对象的时空一体化的数据模型。(2)分析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方法。根据数据特点和数据库设计原则,对多源、多类型和多尺度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存储设计(3)分析空间数据引擎。根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管理要求,使用有效的空间数据引擎处理技术,提高空间数据的管理效率。(4)使用上述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开发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原型——绍兴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验证使用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方法以及空间数据引擎高效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本文提出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技术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绍兴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达到合理组织、高效存储及管理的目的。

张强[9](2012)在《空间数据多尺度自适应变换模型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是当今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尺度变换是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理想的空间数据多尺度变换应该是面向实体的、连续的和动态的。当前的GIS为了满足用户浏览空间数据集的不同需求,不得不在多尺度数据库中存储多种比例尺、不同详细程度的空间数据,这样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及相应的一系列弊端。因此,就需要在空间数据建模时融入对象和尺度的概念,将现实世界的对象作为认知的客体,将尺度变换作为一种认知和模拟世界的思维方法与思维过程融合到数据模型当中去,建立一个面向对象的、尺度依赖的、动态的数据模型。本文在参阅和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空间数据多尺度变换进行了一些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空间数据多尺度变换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多尺度数据模型方面、多尺度数据结构方面和自适应可视化方面进行了介绍,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基本思路。2.系统地介绍了与尺度变换相关的概念、理论与技术基础,并总结出了目前常见的四种尺度变换模式,为空间数据多尺度自适应变换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3.设计相邻基础比例尺间空间数据多尺度自适应变换的框架。分析相邻基础比例尺数据的特征,将大比例尺数据分为匹配信息和增量信息两类,从而将空间数据的多尺度变换分为匹配信息的多尺度变换和增量信息的多尺度变换。4.匹配信息的多尺度自适应变换。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基于分形理论的简单地理要素的多尺度自适应变换;二是基于动静态结合模型的复杂地理要素的多尺度自适应变换。5.增量信息的多尺度自适应变换。通过构建基于多尺度R树和实时综合的增量式多尺度自适应变换模型来实现增量信息的压缩与复现。

李慧丽[10](2012)在《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引擎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海战场信息化”是实施海战场信息战的基础,信息战中“信息化程度决定战斗力”的原则要求战场信息必须高度数字化,以达到快速、准确和海量传输的目的。电子海图作为纸海图数字化的主要产物,在内容、结构和格式上均已标准化,以电子海图为显示背景的应用系统以图形或图像的形式给作战指挥人员提供了一个直观、清晰的战场综合态势图,为作战辅助决策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作为电子海图应用系统的重要支撑部分,是海战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空间数据库引擎作为一种提供空间数据存储、查询与检索功能,进行空间关系运算和空间分析的数据库技术,屏蔽了空间数据的复杂性,实现了空间数据和空间操作的抽象,强化了空间数据库的功能。我国现有舰载指挥控制系统对海图信息的存储、管理仍停留在单幅海图文件管理阶段,基于空间数据库的海量信息存储、检索和管理技术与手段的应用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用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但又不能直接移植到舰载指挥控制系统中来。针对这一现状,论文以“十二五”国防预先研究课题“海战场服务化指挥控制软件技术研究”为背景,以空间数据库引擎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适合舰载指挥控制系统特点的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引擎(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 Spatial Database Engine,简称ENCSDE)中间件。论文以空间数据及空间数据库的研究为切入点,阐述了空间数据库引擎的原理、体系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和探讨了电子海图的S-63数据保护方案及S-57数据传输标准,比较和归纳了ENCSDE关键技术中几种典型的空间数据模型、空间索引算法及空间存储模型。在此基础上,论文深入分析了ENCSDE的功能需求并进行了体系结构设计及系统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设计,沿用了S-57标准数据结构的部分特性,以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出了满足ENCSDE要求的系统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模型,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易开发特性,支持电子海图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针对系统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分幅分尺度组织的属性及空间数据访问具有局部性和相关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基于比例尺分级的网格索引+基于层次分解的Hilbert R-树索引”两级空间索引算法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设计;据此,详细设计了数据库存储方案中各类文件的空间数据组织结构,以适应海量电子海图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需求。论文从空间数据操作的角度出发,将ENCSDE的功能划分为空间数据导入和空间数据访问两大部件,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了核心功能模块及关键技术的具体实现。最后,通过演示系统ESDEDemo的实现及功能测试,验证了论文所设计实现的ENCSDE的数据模型、索引机制、存储模型及相关方法的可行性及高效性。

二、数字人体的无级比例尺数据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人体的无级比例尺数据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规则建模的控规三维模型构建及风热环境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控规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
        1.1.2 控规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1.1.3 控规对物理环境的影响
        1.1.4 构建控规三维模型的迫切性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综述和本研究方案
    本章导读
    2.1 相关研究综述
        2.1.1 控规三维建模研究现状
        2.1.2 规则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2.1.3 城市风环境和热环境研究现状
        2.1.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2 本研究方案设计
        2.2.1 研究思路
        2.2.2 本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2.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规方案三维模型属性研究
    本章导读
    3.1 控规方案三维模型定义及建模特征
        3.1.1 控规三维模型定义
        3.1.2 控规三维模型特征
    3.2 控规方案三维建模控制指标选取
    3.3 控规方案三维建模要素及细节层次
        3.3.1 建模要素
        3.3.2 建模细节层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规方案规则建模方法
    本章导读
    4.1 规则建模技术及其优势
        4.1.1 规则建模原理
        4.1.2 规则建模关键技术
        4.1.3 规则建模优势
    4.2 规则建模与控规的结合
        4.2.1 与控规模型精度的结合
        4.2.2 与控规控制指标的结合
    4.3 控规方案规则建模步骤与方法
        4.3.1 数据收集与处理
        4.3.2 地形模型构建
        4.3.3 建模要素规则语言编写
        4.3.4 三维模型生成与输出
    4.4 案例研究
        4.4.1 区域和控规方案概述
        4.4.2 控规方案三维模型构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规则建模辅助分析控规方案风环境
    本章导读
    5.1 基于城市围合度的风环境分析方法
        5.1.1 城市围合度与城市风环境
        5.1.2 控规风环境评价思路与方法
    5.2 风环境分析三维模型要求及控制指标选取
        5.2.1 控规三维模型要求
        5.2.2 控规控制指标选取
    5.3 规则建模构建
        5.3.1 研究对象介绍
        5.3.2 构建地形模型
        5.3.3 构建建筑模型
    5.4 控规方案风环境分析及优化建议
        5.4.1 绘制围合度图
        5.4.2 风环境分析
        5.4.3 控规优化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规则建模辅助评价控规方案热环境
    本章导读
    6.1 基于要素叠加的热环境评价方法
        6.1.1 城市要素的叠加性
        6.1.2 热岛潜在强度(HIP)的叠加性
        6.1.3 控规热环境评价思路与方法
    6.2 单元地块设计及热环境数值模拟条件设置
        6.2.1 实体均质要素单元地块设计
        6.2.2 建筑单元地块设计
        6.2.3 热环境模拟条件设置
    6.3 控规热环境评价模型构建
        6.3.1 实体均质要素热环境模拟结果分析
        6.3.2 建筑用地热环境模拟结果
        6.3.3 控规热环境评价数学模型构建
    6.4 规则建模辅助评价控规热环境
        6.4.1 地块HIP日累计值计算
        6.4.2 地块热环境等级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适用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授权专利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主要参加项目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2)嵌入式GIS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与快速显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矢量数据多尺度表达技术研究概述
        1.2.2 遥感影像多分辨率表达技术研究概述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面向嵌入式的土地利用数据多尺度表达与快速显示技术
    2.1 引言
    2.2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特征的综合规则提取
        2.2.1 语义特征综合规则制定
        2.2.2 空间结构特征综合规则制定
    2.3 一种动静结合的矢量数据多尺度处理模型
    2.4 基于拓扑一致性的面状图斑快速简化算法
        2.4.1 算法研究背景
        2.4.2 DP算法分析
        2.4.3 一种顾及相邻地理实体空间关系的关键检测点识别方法
        2.4.4 一种基于关键检测点识别的拓扑一致性化简算法
        2.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面向大容量快速显示的多尺度空间数据存储模型设计
        2.5.1 典型嵌入式数据库分析与比较
        2.5.2 空间数据存储方式设计
        2.5.3 数据库表逻辑映射关系设计
        2.5.4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2.6 实验结果与分析
        2.6.1 综合规则应用与综合效果展示
        2.6.2 多尺度快速显示算法有效性测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G-H算法的超大图斑快速显示算法
    3.1 引言
    3.2 多边形裁剪算法问题分析
    3.3 一种基于出入性的交点退化检测算法
        3.3.1 交点退化现象分析
        3.3.2 多边形裁剪算法失效原因分析
        3.3.3 交点出入特性判定策略设计
    3.4 一种顾及交点退化现象的多边形裁剪算法
        3.4.1 算法思路
        3.4.2 算法的数据结构
        3.4.3 算法描述
        3.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一种适用于嵌入式GIS的矢量图加速显示策略
        3.5.1 基于图形裁剪的矢量图渲染改进方案
        3.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嵌入式的遥感影像LOD表达与快速显示技术
    4.1 引言
    4.2 海量遥感影像LOD表达预处理算法
        4.2.1 影像金字塔模型参数确定方法
        4.2.2 金字塔构建算法改进思路
        4.2.3 一种海量影像金字塔构建优化算法
    4.3 LOD数据存储组织策略设计
    4.4 基于视相关LOD的遥感影像快速调度显示算法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实验环境
        4.5.2 实验结果
    4.6 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海量影像LOD表达处理算法
        4.6.1 改进思路
        4.6.2 一种最优预设压缩比设置策略
        4.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化动态变更外业调查与核查系统研发
    5.1 引言
    5.2 数字化动态变更外业调查与核查系统设计
        5.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5.2.2 系统框架结构设计
        5.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2.4 系统总体工作流程
    5.3 利用设计模式提高嵌入式GIS框架可复用性方法
        5.3.1 基于Strategy模式的多尺度显示算法集成
        5.3.2 基于Command模式的UI界面操作实现
        5.3.3 基于Abstract Factory模式的窗口风格设计
    5.4 主要功能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

(3)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地理信息基础资源共享现状
    1.2 选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组织与结构
2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架构研究
    2.1 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概念
    2.2 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总体框架
    2.3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定义
    2.4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总体设计原则
    2.5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技术架构
    2.6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总体技术路线
    2.7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步骤
3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管理
    3.1 政务地理信息资源的规划
    3.2 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数据的获取与更新
    3.3 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
    3.4 政务空间地理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
4 关键技术研究
    4.1 海量数据存储压缩技术
    4.2 海量地理空间信息的查询检索技术
    4.3 地理编码技术
    4.4 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技术
    4.5 矢量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4.6 不同精度影像数据融合技术
    4.7 负载均衡调度算法设计
    4.8 仿真验证
5 标准体系研究
    5.1 数据标准
    5.2 技术规程
    5.3 服务标准
    5.4 安全标准
6 数据库体系研究
    6.1 空间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
    6.2 基础地理信息框架数据库
    6.3 公共专题数据库
    6.4 社会专题数据库
    6.5 统计数据库
    6.6 地理编码数据库
    6.7 元数据库
    6.8 空间基础数据库发展趋势
    6.9 数据库产品选择原则
7 平台运雏管理及应用系统设计研究
    7.1 平台数据管理系统
    7.2 平台运维支撑系统
    7.3 应用接口
    7.4 空间基础信息发布系统
    7.5 三维展示系统
    7.6 在线地理编码服务系统
    7.7 共享工具软件
    7.8 平台门户网站系统
8 青岛高新区政务地理信息资漂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8.1 建设目标
    8.2 青岛高新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标准规范设计
    8.3 青岛高新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库设计
    8.4 青岛高新区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管理系统研究
    8.5 青岛市高新区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政府应用系统研究
    8.6 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
9 结论与展望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2010.9-2014)主要研究成果
13 附件
    13.1 附件1 青岛高新区空间地理信息共享机制
    13.2 附件2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更新管理办法
    13.3 附件3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用管理办法
    13.4 附件4 青岛高新区地理编码标准
    13.5 附件5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分类编码标准
    13.6 附件6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元数据标准
    13.7 附件7 青岛高新区政务专题图层建设技术规范
    13.8 附件8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应用技术规范
    13.9 附件9 青岛高新区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用户证明

(4)面向智慧城市的地理信息数据仓库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1 系统总体定位
    2.2 系统建设框架
    2.3 多维地理信息资源统一编目管理技术
        2.3.1 元数据采集存储技术
        2.3.2 资源注册定位技术
    2.4 智慧城市海量动态地理信息承载技术
    2.5 面向个性化服务的多维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组织管理技术
        2.5.1 面向数据建模的地理信息数据存储技术
        2.5.2 时空一体化存储实现多时相数据管理技术
    2.6 多样化地理信息产品制作与共享服务技术
        2.6.1 专题地图自动制图技术
        2.6.2 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技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技术架构
        3.2.2 主要技术路线
        3.2.3 系统构成
        3.2.4 部署设计
    3.3 系统数据模型设计
    3.4 城市多维数据资源管理模块
        3.4.1 数据建模
        3.4.2 数据入库
        3.4.3 数据更新
        3.4.4 查询浏览
        3.4.5 数据分发
        3.4.6 资源管理
        3.4.7 资源编目
    3.5 城市地理信息数据整合转换模块
        3.5.1 格式转换
        3.5.2 坐标转换
        3.5.3 空间数据ETL
        3.5.4 数据质检
    3.6 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共享交换模块
        3.6.1 共享目录发布
        3.6.2 交换任务管理
        3.6.3 实体数据交换
        3.6.4 元数据交换
        3.6.5 空间化处理
    3.7 城市地理信息产品制作模块
        3.7.1 标准地形图制作
        3.7.2 电子地图制作
        3.7.3 影像瓦片数据集制作
        3.7.4 地形瓦片数据集制作
    3.8 配置管理模块
        3.8.1 安全管理
        3.8.2 建库配置
        3.8.3 运行监控
        3.8.4 备份恢复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应用与效果分析
    4.1 系统应用背景
    4.2 系统应用基础环境
        4.2.1 数据环境
        4.2.2 基础设施环境
    4.3 系统应用前后对比
    4.4 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4.4.1 多源异构地理信息数据动态整合和转换成果
        4.4.2 地理信息资源统一编目与组织管理成果
        4.4.3 海量动态地理信息承载成果
        4.4.4 城市地理信息专题图产品制作
        4.4.5 与专业应用相结合的共享服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5)无缝多尺度电子海图数据组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全球空间数据模型
        1.2.2 无缝空间数据组织
        1.2.3 多尺度空间数据组织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章节安排
第2章 通用海道测量数据模型
    2.1 电子海图相关概念
    2.2 S-100通用海道测量数据模型
        2.2.1 框架结构
        2.2.2 数据模型
        2.2.3 数据注册管理与维护
        2.2.4 小结
    2.3 基于S-100的电子海图
        2.3.1 应用模式
        2.3.2 海图要素目录
        2.3.3 数据集与显示比例尺范围
        2.3.4 小结
    2.4 基于S-100的产品和服务
        2.4.1 数字航海产品
        2.4.2 空间地理信息服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事地理空间信息的网格化
    3.1 海图数据组织存在的问题
        3.1.1 主要问题
        3.1.2 解决方案
    3.2 海图要素的依比例和不依比例分类
        3.2.1 不依比例要素
        3.2.2 不依比例数据集
    3.3 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理论
        3.3.1 网格编码方案
        3.3.2 细部地物的表达
        3.3.3 SIMG索引技术
        3.3.4 空间关系表达
    3.4 海图的网格化
        3.4.1 海图网格的定义
        3.4.2 海图要素的网格化
        3.4.3 海图要素的拼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实体的无缝电子海图数据组织
    4.1 无缝电子海图的基本概念
        4.1.1 电子海图缝隙的来源
        4.1.2 无缝的基本要求
        4.1.3 空间数据库与无缝的关系
        4.1.4 空间数据无缝组织与管理
    4.2 无缝电子海图生产与自动拼接
        4.2.1 无缝电子海图生产系统
        4.2.2 无缝电子海图编辑要求
        4.2.3 电子海图自动无缝拼接
    4.3 无缝电子海图数据组织中的空间数据模型
    4.4 无缝电子海图数据索引机制分析
        4.4.1 索引机制的种类
        4.4.2 基于SIMG的网格索引
        4.4.3 顾及要素属性的多重过滤算法
    4.5 海图要素的无缝查询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实体无比例尺思想的多尺度数据组织
    5.1 电子海图数据的多尺度理论
        5.1.1 多尺度的概念
        5.1.2 多尺度表达模型
        5.1.3 多尺度表达的方法
    5.2 电子海图多尺度数据分析
        5.2.1 显示比例尺
        5.2.2 要素随尺度变化的特征分析
        5.2.3 多尺度数据的层次连通关系分析
    5.3 面向实体无比例尺思想的多尺度数据组织
        5.3.1 基本思想
        5.3.2 面向实体的多尺度建模
        5.3.3 多尺度电子海图数据组织方法
        5.3.4 面向实体的海图要素空间关系描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无缝多尺度电子海图的应用框架
    6.1 应用系统设计原则
        6.1.1 系统的总体设计
        6.1.2 系统功能和应达到的效果
    6.2 电子海图数据提取与输出
        6.2.1 按区域的数据提取
        6.2.2 按航线的数据提取
        6.2.3 按图幅的数据提取
        6.2.4 电子海图数据的输出
    6.3 电子海图经度方向的连续漫游
        6.3.1 经度方向连续漫游算法
        6.3.2 连续漫游环境下的航线设计
        6.3.3 连续漫游环境下的海图标绘
    6.4 电子海图的自适应多尺度表达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的科研成果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6)地名无级在线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与技术方法
        1.3.1 论文的组织结构
        1.3.2 研究的技术方法
2 数据的组织存储方法
    2.1 相关理论
        2.1.1 地名
        2.1.2 地名数据库
        2.1.3 无级概述
        2.1.4 在线服务
    2.2 无级地名数据库设计
        2.2.1 数据库设计思路
        2.2.2 数据库组织存储设计
        2.2.3 数据逻辑组织设计
        2.2.4 数据编码设计
        2.2.5 数据库安全设计
        2.2.6 部分表结构
    2.3 无级地名数据库建库
        2.3.1 原则性
        2.3.2 地名数据库建库流程设计
        2.3.3 地名数据库性能优化
3 地名无级在线服务涉及的关键技术研究
    3.1 地名实时显现技术
        3.1.1 理论基础
        3.1.2 表现形式
    3.2 地名快速搜索技术
        3.2.1 字段设置
        3.2.2 地理编码
        3.2.3 空间索引
4 公开地名在线服务系统设计
    4.1 系统开发环境及相关技术
        4.1.1 Flex编程环境
        4.1.2 PostGIS概述
        4.1.3 PH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4.1.4 NewMapServer简介
    4.2 系统架构设计
        4.2.1 设计原则
        4.2.2 技术指标
        4.2.3 整体架构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3.1 地名搜索模块
        4.3.2 地名浏览模块
        4.3.3 地名标准制图模块
        4.3.4 地名按需制图模块
        4.3.5 地名纠错模块
    4.4 系统的主要功能
        4.4.1 地名搜索
        4.4.2 地名浏览
        4.4.3 地名标准制图
        4.4.4 地名按需制图
        4.4.5 地名纠错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论文创新点
    5.3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江苏省土地调查遥感影像存储与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相关的理论及技术
    2.1 研究涉及的关键技术
        2.1.1 分布式文件系统
        2.1.2 云存储技术
        2.1.3 概视图技术
        2.1.4 JPEG_YCbCr压缩技术
    2.2 本章小结
第3章 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分析
    3.1 省级遥感影像数据的特征分析
        3.1.1 省级土地调查影像数据介绍
        3.1.2 省级遥感影像数据的特征
    3.2 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储管理模式分析
        3.2.1 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分析
        3.2.2 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存储结构分析
    3.3 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技术
        3.3.1 瓦片地图技术的应用和分析
        3.3.2 影像压缩技术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省级土地调查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方法设计
    4.1 省级遥感影像数据存储模式设计
        4.1.1 省级影像数据的存储体系架构
        4.1.2 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相混合的存储管理
        4.1.3 基于数据库的影像元数据管理
    4.2 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组织管理方式设计
        4.2.1 遥感影像数据的组织管理
        4.2.2 金字塔与概视图相结合的影像索引方式
        4.2.3 金字塔和概视图的压缩技术的选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江苏省影像数据存储与管理方法的实现
    5.1 系统的总体架构体系
        5.1.1 系统的开发环境
        5.1.2 系统的总体结构
        5.1.3 系统的业务流程
    5.2 系统的主要功能
        5.2.1 影像文件检查
        5.2.2 数据集的创建
        5.2.3 金字塔的生成
        5.2.4 概视图生成
        5.2.5 影像的查询浏览
    5.3 实验及结果分析
        5.3.1 实验步骤
        5.3.2 实验环境与数据
        5.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8)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技术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
        1.1.1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特征
        1.1.2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作用
        1.1.3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性
    1.2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3 主要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本文章节安排
2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分析
    2.1 传统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应用的局限性
        2.1.1 使用层次模型的局限性
        2.1.2 使用网状模型的局限性
        2.1.3 使用关系模型的局限性
    2.2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特点分析
    2.3 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
        2.3.1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2.3.2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特点
        2.3.3 面向对象的GIS数据模型要素
    2.4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Geodatabase
        2.4.1 Geodatabase的模型体系
        2.4.2 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优势
        2.4.3 Geodatabase数据模型的主要缺陷
    2.5 时空一体模型
    2.6 面向对象的一体化管理
    2.7 本章小结
3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存储方法
    3.1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存储设计
        3.1.1 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管理
        3.1.2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存储设计思想
        3.1.3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体系
        3.1.4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1.5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3.2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存储方式
        3.2.1 基础地形数据存储
        3.2.2 栅格数据库存储
        3.2.3 3D产品数据库
        3.2.4 地名数据库
        3.2.5 大地成果数据库
        3.2.6 元数据库
    3.3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更新方法
        3.3.1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更新策略
        3.3.2 基于版本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更新模式
        3.3.3 基于数据融合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更新模式
    3.4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存储关键技术剖析
        3.4.1 集成管理海量基础地理空间数据
        3.4.2 一体化存储
        3.4.3 无缝集成多源多类型的空间数据
        3.4.4 基于地理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技术
    3.5 本章小结
4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引擎高效处理技术
    4.1 空间数据引擎
        4.1.1 空间数据引擎功能
        4.1.2 空间数据库引擎类型
    4.2 ArcSDE引擎
        4.2.1 ArcSDE的优势
        4.2.2 ArcSDE的体系结构
        4.2.3 ArcSDE的运作原理
        4.2.4 ArcSDE的存储模型
    4.3 ArcSDE高效处理技术
        4.3.1 建立SDE空间索引
        4.3.2 ArcSDE分区设置
        4.3.3 表和索引分开存放设置
        4.3.4 ArcSDE的网络传输技术
        4.3.5 并发处理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原型开发
    5.1 绍兴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综述
    5.2 系统环境
        5.2.1 硬件环境
        5.2.2 软件环境
    5.3 系统架构
    5.4 主要功能模块划分
    5.5 原型实例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空间数据多尺度自适应变换模型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2.1 空间数据多尺度数据模型研究现状
        1.2.2 空间数据多尺度数据结构研究现状
        1.2.3 自适应可视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
第二章 空间数据尺度变换基础
    2.1 尺度变换相关概念
        2.1.1 尺度
        2.1.2 尺度依赖
        2.1.3 尺度效应
        2.1.4 尺度变换
    2.2 尺度变换理论和技术基础
        2.2.1 自适应地图可视化理论
        2.2.2 分形理论
        2.2.3 多尺度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
    2.3 尺度变换的基本模式
        2.3.1 等价尺度变换模式
        2.3.2 基于地图综合的尺度变换模式
        2.3.3 基于 LOD 的尺度变换模式
        2.3.4 基于 Morphing 的尺度变换模式
        2.3.5 不同尺度变换模式的分析与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尺度自适应变换框架的设计与建立
    3.1 总体框架设计
        3.1.1 总体框架的构成
        3.1.2 总体框架涉及的关键技术
    3.2 基于地图载负量变化规律的自适应控制
        3.2.1 地图载负量及其载体对其的影响
        3.2.2 地图载负量的计算
        3.2.3 基于载负量变化规律的自适应控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间数据多尺度自适应变换的关键技术
    4.1 相邻比例尺空间数据间尺度的划分
    4.2 相邻比例尺空间数据间的尺度变换信息分类及其实现
        4.2.1 相邻比例尺数据间的信息分类
        4.2.2 基于数据匹配的相邻比例尺数据信息分类方法
        4.2.3 不同信息随尺度变换的特征分析及实现策略
    4.3 相邻比例尺数据间匹配信息的自适应尺度变换
        4.3.1 基于分形的简单地理要素的自适应尺度变换模型
        4.3.2 基于动静态结合的复杂地理要素的自适应尺度变换模型
    4.4 相邻比例尺数据间增量信息的自适应尺度变换
        4.4.1 基本思想
        4.4.2 多尺度 R 树——MR 树的构建
        4.4.3 基于 MR 树与实时综合的增量式自适应尺度变换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间数据多尺度自适应变换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的总体设计
        5.1.1 需求分析
        5.1.2 系统设计原则
        5.1.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2 系统基本功能与运行界面
        5.2.1 系统的基本功能
        5.2.2 系统的运行界面
    5.3 主要实验成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之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10)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引擎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通用 GIS 空间数据库引擎研究现状
        2.2 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引擎研究现状
    3 主要研究内容
    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引擎研究
    1 基本概念
        1.1 空间数据
        1.2 空间数据库
        1.3 空间数据库引擎
    2 相关标准
        2.1 S-63 数据保护标准
        2.2 S-57 数据传输标准
    3 关键技术
        3.1 建立空间数据模型
        3.2 设计空间数据索引
        3.3 确定数据存储模型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引擎设计
    1 总体设计
        1.1 系统功能需求
        1.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2 系统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设计
        2.1 数据模型设计
        2.2 索引算法设计
        2.3 存储方案设计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引擎核心模块实现
    1 空间数据导入部件的实现
        1.1 S-63 数据解密管理
        1.2 S-57 数据格式转换
        1.3 空间索引的生成
    2 空间数据访问部件的实现
        2.1 空间数据检索的实现
        2.2 空间数据管理的实现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演示系统展示与测试分析
    1 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2 功能概述
    3 功能演示
    4 测试及结果分析
        4.1 空间数据的导入
        4.2 空间数据的查询
        4.3 电子海图的显示
    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全文工作总结
    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详细摘要

四、数字人体的无级比例尺数据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规则建模的控规三维模型构建及风热环境分析研究[D]. 骆燕文. 广西大学, 2019(02)
  • [2]嵌入式GIS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与快速显示技术研究[D]. 李玲. 东南大学, 2018(12)
  • [3]政务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D]. 朱建广. 中国海洋大学, 2015(10)
  • [4]面向智慧城市的地理信息数据仓库系统设计与实现[D]. 周海鹏.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4(03)
  • [5]无缝多尺度电子海图数据组织及其应用研究[D]. 甘朝华. 武汉大学, 2014(06)
  • [6]地名无级在线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实验[D]. 蔡培玉. 河南理工大学, 2014(03)
  • [7]江苏省土地调查遥感影像存储与管理研究[D]. 幸义田. 南京师范大学, 2013(02)
  • [8]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技术方法研究[D]. 林键. 浙江大学, 2012(08)
  • [9]空间数据多尺度自适应变换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 张强.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2(06)
  • [10]电子海图空间数据库引擎研究与实现[D]. 李慧丽. 中国舰船研究院, 2012(02)

标签:;  ;  ;  ;  ;  

数字人体无级尺度数据管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