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论文摘要

在其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产生、发展和成熟的同一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人”(无产阶级)的法的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这种关怀在马克思的法律价值观和部门法思想中都有明确体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已经受到了来自西方近现代法学(包括后现代法学)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两方面的冲击。西方片面的现代性在法治上表现为把法律上的“人”形式化、抽象化,尽管现代法治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逐渐认识到实质法治的必要性,并且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治的批判也的确切中了现代法治的要害,但是,靠以资本为原则而建构的资本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来说不可能在人本主义的旗帜下和解形式公正和实质公正内在冲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由于其倡行泛道德主义、社会本位、权力本位、无讼主义等观念,也不能担当中国法治建构重任。马克思的法哲学思想在社会存在论的基础上对近代法的形而上学的颠覆,不仅表明它与西方“人本主义”之间的原则性区别,而且表明它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当代中国法治: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中国化的新课题
  • 第一部分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逻辑演变过程
  • 一、从学生时代到《莱茵报》被查封时期:新理性主义的法价值观阶段
  • 二、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过渡阶段
  • 三、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成熟阶段
  • 四、小结: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 第二部分 马克思的法律价值观和部门法思想
  • 一、马克思法律价值观
  • 1. 马克思的法律自由观
  • 2. 马克思的法律平等观
  • 3. 马克思的法律人权观
  • 二、马克思的部门法思想
  • 1. 宪法思想
  • 2. 刑法思想
  • 3. 民法思想
  • 4. 程序法思想
  • 第三部分 西方法学“人本主义”的传统与颠覆
  • 一、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源与流
  • 二、近代西方法的形而上学的基本内容
  • 1. 国家主义近代自然法学
  • 2. 自由主义近代自然法学
  • 3. 综合的自然法学思想
  • 三、马克思对近代法哲学“人本主义”思想的颠覆
  • 1. 批判近代法哲学的理性主义权利观,揭露了近代法权的本质
  • 2. 批判近代法哲学局限于政治解放的狭隘性,用阶级分析方法揭露资产阶级法权关系的虚伪性
  • 3. 批判近代法哲学倡导的法权关系的前提,用异化理论破除了近代法的形而上学神话学
  • 第四部分 现代性视阈下西方法治的人本缺失与无助的后现代法学
  • 一、现代西方法学: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当代意义的基本视阈
  • 二、从现代性、现代化和现代性观念的纠葛看现代法治的“人本”缺失
  • 三、从现代法治的内在矛盾看现代法治的“人”的失落
  • 四、无助的后现代主义法学
  • 1. 何谓“后现代主义法学”?
  • 2. 后现代法学的基本主张
  • 3. “后现代主义法学”的人本价值评说
  • 第五部分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法治现状
  • 一、非“人本”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 二、中国现代法律制度的产生与流变
  • 三、当代中国法治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评析
  • 1. 当代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市民社会,国家和社会一体化程度较高
  • 2.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权力资本化,权力制约重心错位
  • 3. 政府主导型法治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 四、当代中国法治的现实出路
  • 第六部分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中国化应当廓清的几个问题
  • 一、应当避免“以人为本”法治的近代形而上学化理解
  • 二、应当正确处理法治的“实然”和“应然”问题
  • 三、应当正确看待“法的阶级性”
  • 四、应当正确处理“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
  • 五、应当正确理解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战后法国法哲学的发展路向——兼论社会中的法哲学[J]. 研究生法学 2016(06)
    • [2].部门法哲学值得研究的几点问题讨论[J]. 农家参谋 2019(03)
    • [3].法哲学的当代社会性[J]. 农家参谋 2019(03)
    • [4].李达法哲学思想探析[J]. 法学评论 2019(05)
    • [5].法哲学和法理学的区分及其对学科建设的意义[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4)
    • [6].法理学与法哲学之关系浅析[J]. 法制博览 2018(08)
    • [7].法理学与法哲学的辨析[J]. 法制博览 2018(10)
    • [8].无用之大用:法哲学的性质与用途[J]. 中国法律评论 2018(03)
    • [9].从法哲学到法治建设——论马克思法哲学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6)
    • [10].解构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本质及其现代价值[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6(12)
    • [11].“法哲学”讲什么?——冯·德尔·普佛尔滕《法哲学导论》导读[J]. 中国法律评论 2017(03)
    • [12].公共法哲学与法哲学的“公共转向”[J]. 法学评论 2017(04)
    • [13].实践哲学视域下的法哲学研究:一个反思性述评[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4].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国法哲学——《文明互鉴·世界法治理论前沿丛书》新书预告会暨第三届“走向世界的中国法哲学”国际研讨会述评[J].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7(04)
    • [15].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思想探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6].生态环境治理的法哲学解构——评《生态法哲学与生态环境法律治理》[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7(04)
    • [17].为什么学习法哲学?——关于法哲学教学法的几点思考[J]. 法理——法哲学、法学方法论与人工智能 2019(02)
    • [18].论部门法哲学的学科归属[J]. 边缘法学论坛 2016(02)
    • [19].礼法学与新儒家法哲学——宋大琦先生访谈录[J]. 当代儒学 2016(02)
    • [20].婚姻法立法与适用困境成因的法哲学判断[J]. 盛京法律评论 2016(02)
    • [21].也谈法律哲学与法哲学(法理学)的区分[J]. 边缘法学论坛 2012(02)
    • [22].论法哲学与法理学的关系——以法理学课教学改革为视角[J].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08(03)
    • [23].法哲学的视域——基于法律陈述的预备考察[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9(01)
    • [24].马克思法哲学的历史辩证法[J]. 学术界 2019(11)
    • [25].马克思法哲学的逻辑演进及其价值[J]. 理论界 2017(11)
    • [26].法理学与法哲学之关系浅析[J]. 法制博览 2018(20)
    • [27].实践理性视阈下的环境法哲学体系[J]. 现代法学 2017(03)
    • [28].第八届全国部门法哲学研讨会在福州召开[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9].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实践旨趣及其现代影响[J]. 东西南北 2019(14)
    • [30].《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法哲学概述[J]. 文教资料 2018(06)

    标签:;  ;  ;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