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海藻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动物实验研究

万古霉素海藻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动物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可在局部获得持续较高的药物浓度,同时保持较低的血药浓度,避免全身用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及难以在缺乏血供的病灶区形成持久较高药物浓度的缺点。局部药物缓释系统被认为是治疗骨髓炎的有效方法之一。海藻酸作为天然物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的海藻酸钙凝胶作为近年来新型可生物降解的抗生素缓控释载体在国外已受到广泛关注。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探讨以海藻酸钙为万古霉素载体的可生物降解的抗生素缓释系统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以4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首先参照沈氏法建立双侧胫骨近端慢性骨髓炎的动物实验模型,模型的确立标准为:建模前后体重的变化、大体观察、X线片、细菌培养等。其中以细菌培养结果为金标准。其次将48只慢性骨髓炎实验兔随机分成3组并以标号:Ⅰ组单纯海藻酸钙组、Ⅱ组万古霉素骨水泥组、Ⅲ组万古霉素海藻酸钙组。对胫骨近端慢性骨髓炎处行彻底清创并分别植入单纯海藻酸钙栓、万古霉素骨水泥栓、万古霉素海藻酸钙栓。将各组随机分成2小组,分别于4、8周时处死,测量处死前后实验兔的体重、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病理切片观察、细菌培养和抑菌环实验,来比较各组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结果:1兔子体重的变化:单纯藻酸钙组(Ⅰ组)实验兔术后体重继续下降,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万古霉素骨水泥组(Ⅱ组)实验兔术后体重回升,与术前比较有差别(p<0.05),万古霉素海藻酸钙组(Ⅲ组)实验兔术后体重回升,与术前比较有差别(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体重两两进行比较,Ⅱ组、Ⅲ组术后体重无差别(p>0.05),而Ⅱ组、Ⅲ组术后体重与Ⅰ组均有差别(p<0.05),这说明Ⅱ组、Ⅲ组经治疗后体重恢复,治疗有效,而Ⅰ组体重继续下降,未见治疗效果。2大体观察:Ⅱ组、Ⅲ组实验兔未见伤口处有软组织肿胀、脓性渗出物及窦道,而Ⅰ组实验兔5只形成窦道、9只有脓性渗出物、2只软组织肿胀。骨质观察可见Ⅲ组较Ⅱ组骨缺损修复明显,Ⅰ组可见骨缺损边缘不规则破坏及增生,骨缺损未修复,说明Ⅱ组、Ⅲ组治疗有效,且Ⅲ组较Ⅱ组有明显骨缺损修复能力。3 X线片观察:通过观察X线片上局部有无死骨形成、骨质破坏、骨质增生以及软组织炎性包块影,用改良的Norden分组法半定量评价骨髓炎的情况,Ⅱ组、Ⅲ组无明显差异(p>0.05),Ⅱ组、Ⅲ组与Ⅰ组有明显差异(p<0.05)。4病理切片观察:Ⅰ组病理切片可见软组织炎细胞浸润、软组织坏死、死骨形成。Ⅱ组、Ⅲ组病理切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软组织坏死、死骨形成,而且Ⅲ组病理切片较Ⅱ组病理切片可见破骨细胞及成骨细胞,说明万古霉素海藻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不仅有效而且还有一定成骨能力。5细菌培养结果:Ⅰ组(单纯藻酸钙组)取骨髓腔组织做细菌培养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Ⅱ组(万古霉素骨水泥组)以同样方法做细菌培养,有一例阳性,阳性率为12.5%。Ⅲ组(万古霉素海藻酸钙组)细菌培养结果没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阳性率为0。说明Ⅱ组、Ⅲ组治疗慢性骨髓炎有效。6抑菌环实验结果:Ⅰ组(单纯藻酸钙组)取伤口局部组织在不同时间点均无抑菌环出现。Ⅱ组(万古霉素骨水泥组)和Ⅲ组(万古霉素海藻酸钙组)抑菌环直径大小比较,证明Ⅱ组与Ⅲ组抑菌环大小有差别(p<0.05),说明Ⅲ组(万古霉素海藻酸钙组)较Ⅱ组(万古霉素骨水泥组)在局部抗生素释放不仅持久而且抗生素释放浓度更高,效果更好。结论:1万古霉素海藻酸钙较万古霉素骨水泥具有更稳定和持久的抗生素释放能力,使局部药物浓度长期维持于较高水平,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2海藻酸钙作为可降解的抗生素缓释系统的载体,可自体降解吸收。与骨水泥载体相比,不用二次手术取出。3万古霉素海藻酸钙在填充死腔的同时,因海藻酸钙其吸收速度与新骨形成速度基本相同,且起到支架诱导骨形成作用,与万古霉素骨水泥相比不存在取出抗生素骨水泥后的骨缺损问题。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骨髓炎治疗的文献回顾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阿维菌素海藻酸钙微球制备与表征[J]. 农药 2020(03)
    • [2].血凝酶-海藻酸钙微球对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 2020(10)
    • [3].海藻酸钙的制备及其医药领域应用研究[J]. 山东化工 2019(18)
    • [4].钙化条件对海藻酸钙膜钙含量和拉伸强度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10)
    • [5].海藻酸钙/多孔硅复合材料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6].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α-细辛脑海藻酸钙微球的含量[J]. 中国医药导报 2011(25)
    • [7].不同粘度的海藻酸钠制备海藻酸钙凝胶粒子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8].聚吡咯/海藻酸钙导电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 精细化工 2008(12)
    • [9].避蚊胺-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吸收研究[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08(02)
    • [10].内源乳化凝胶化法制备海藻酸钙微胶珠的工艺优化[J]. 食品科学 2014(12)
    • [11].α-细辛脑海藻酸钙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药物考察[J]. 海峡药学 2011(08)
    • [12].海藻酸钙负载胰酶微球的研究[J]. 中国皮革 2009(15)
    • [13].具有佐剂效果的海藻酸钙纳米胶囊制备[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01)
    • [14].聚丙烯/海藻酸钙/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2016(06)
    • [15].厚度可控蛋白质印迹海藻酸钙水凝胶膜的制备和表征[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6(09)
    • [16].海藻酸纳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 河北纺织 2010(03)
    • [17].紫薯花色苷果胶/海藻酸钙复合凝胶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应用化工 2020(09)
    • [18].海藻酸钙/水性聚氨酯共混物制备及性能表征[J]. 聚氨酯工业 2018(04)
    • [19].磷钨酸铵-海藻酸钙复合吸附剂分离铷钾工艺研究[J]. 矿物岩石 2015(03)
    • [20].海藻酸钙敷料的细胞毒性体外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4(09)
    • [21].中空海藻酸钙固定化白色链霉菌转化去氢表雄酮的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3(08)
    • [22].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渗透性与溶胀行为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 [23].载有酮洛芬-乙基纤维素缓释固体分散体的海藻酸钙小珠的制备[J].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03)
    • [24].海藻酸钙/改性壳聚糖混纺亲水性纤维敷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广东化工 2018(05)
    • [25].毫米级海藻酸钙水胶囊的可控制备及其缓释性能[J]. 功能材料 2018(03)
    • [26].海藻酸钙海绵及其载银后的性能研究[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7(03)
    • [27].海藻酸锌复合物凝胶对水中铅和汞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J]. 轻工科技 2018(06)
    • [28].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海藻酸钙胶珠内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13(02)
    • [29].海藻酸钙/几丁聚糖微胶囊载胰蛋白酶研究[J]. 化工进展 2010(S2)
    • [30].制备中空海藻酸钙胶囊新方法的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标签:;  ;  ;  ;  ;  

    万古霉素海藻酸钙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动物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