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理论框架构建研究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框架构建研究

(内蒙古国华呼伦贝尔发电有限公司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25)

摘要:企业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是通过对企业全体人员系统、全面、科学、合理的调配管理实践,达到改进增产节支、强化经济核算,革新企业管理,整体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成本管理理论的含义,然后重点阐述了企业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关键词:企业管理;成本管理;理论框框架

当前,成本管理理论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发展,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研究系统性比较差,没有构成科学的理论框架。构建成本管理理论框架就是系统化研究成本管理理论,能够为成本管理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成本管理理论含义

所谓成本管理理论,就是针对企业资源使用与消耗,通过管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其加以预测以及计算还有控制与管理的程序、理论、方法的总称。这一理论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经济环境变化,传统成本管理理论已经逐渐扩展为事前预测以及事中控制相结合的理论。它强调要从成本产生的源头入手,成本管理方法要和企业战略以及发展阶段相符。

二、企业成本管理理论框架构建

1.管理目标

(1)减少成本。首先,在当前技术条件以及经济规模与质量标准下,通过科学组织管理以及减少消耗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等方式实现成本的降低。其次,如果当前的条件已经对成本下降限度造成了限制,就需要改变成本产生的基础条件。

(2)提升效益。对于成本管理来说,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还要权衡生产经营的具体需求。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要通过成本、价格以及销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提升企业的效益。

(3)与企业战略形成配合,确保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企业会实施各种竞争战略,需要和成本管理形成配合。如成本领先战略就是利用成本管理使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2.管理对象

对于成本管理来说,其对象就是关于企业经营过程的全部资金耗费。全部资金耗费就是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总体成本,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等过程的成本;包括内部价值链中的全部资金耗费,同时也包含了行业价值链之中涉及到的所有客户以及供应商相关资金耗费。当前,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成本管理对象已经扩展到了价值链的整体过程。

3.管理原则

(1)全面性原则。对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和售后等全部环节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2)全员参与管理的原则。企业成本管理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如果只依靠成本管理人员是无法实现有效成本管理的,各个岗位和层级的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来,提供有效信息,努力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就拿我司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个新产品的问世,先从营销部的市场调研需求入手,确定新产品的目标成本和目标价格,由技术部进行研发产品,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先核算,确保新产品的符合目标成本后进行投产。

(3)因地制宜的原则。成本管理要适应企业环境,并符合企业以及部门和岗位等的具体状况。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要依据环境的变化进行灵活管理。另外,还要结合企业行业特点以及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开展成本管理。

4.管理环节

(1)成本规划环节。依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和总体战略制定成本规划,主要内容有成本预测和计划。成本规划的重要目的是对管理重点加以明确,并规划其战略途径,制定成本计算要求以及业绩评价标准。

(2)成本计算环节。计算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并处理相关信息。这个环节的主要内容有成本核算和成本信息处理两个。成本核算是核心环节,这一环节的关键工作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明确核算对象,对象的合理性对成本核算准确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明确核算期。一般来说,企业依据产品属性以及决策者对于成本信息的具体需求对核算期进行划分。再次,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企业要依据自身特点,在成本规划的时候初步确定核算方法。如果采用的方法不同,那么成本信息形式以及关注重点和最终结果都会不同,所以,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

(3)成本分析环节。结合成本核算和相关资料,对成本构成以及水平和变动加以分析,研究成本变动的具体原因,并寻找减少成本的有效途径。成本分析主要包括:首先,深入分析核算资料,对企业制定成本规划的结果加以评价。其次,明确成本变动的具体原因,找出对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和原因。再次,明确减少成本的方法与途径。这一环节是初步对成本规划进行的评价,是实现有效成本控制的重要基础。

(4)成本控制环节。通过成本计算过程提供的信息,利用经济手段以及技术手段与组织手段等管理成本的影响因素,并及时发现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差距,确保顺利实现成本目标。对于成本控制来说,其起点是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开展全方位控制工作。成本控制的对象不但包括设计成本,而且包括制造、物流、营销以及使用、维护、废弃等成本。

(5)业绩评价环节。这一环节就是对成本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关键内容包括:首先,科学选择评价指标,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都可以是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资产周转率还有流动比率等都是财务指标,获取容易,但是数据容易被操纵。市场占有率以及客户满意度等都属于非财务指标,能够弥补财务指标存在的缺陷问题,能够及时提供信息,但是指标获取比较困难。其次,评价结果以及激烈机制之间的衔接。依据评价结果,对效果比较好的部门或者是员工,采取激励的方式,提升其积极性。对管理效果比较差的部门或者是员工,采取约束措施,保证成本管理的顺利开展。

5.成本管理各环节的实践活动是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线索

贯穿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基本线索是成本管理各环节的实践活动。贯穿理论结构的基本线索是指将理论框架中各个元素有机贯通为一个紧密整体的主线。如果缺乏明晰的主线加以贯穿,各个元素之间就失去应有的联系,而是松散的拼凑在一起,无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无法形成具有逻辑关系的理论框架。

企业成本管理各环节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建立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贯穿理论框架的基本线索。这是因为:首先,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理论对实践具有依赖性,实践活动促使人们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概括的结果。从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成本管理实践活动早于成本管理理论研究。其次,成本管理实践活动实际运用着所有的要素,只有运用这一线索才能将这些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并在这一主线的引导下,对每一个要素进行较为全面而又透彻的分析。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改善、促进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的开展,本文构建了成本管理理论框架,并分析了成本管理的目标、管理对象、管理原则和管理环节,形成了统一的框架整体。通过系统化的阐述,为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能够为成本管理实践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潘飞,王悦.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框架[J].财政监督,2011(11):8-10.

[2]唐现杰,宋亮.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研究发展历程及述评[J].绿色财会,2013(02):36-38.

[3]凌毓静.试论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应用现状和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2(25):107-108.

标签:;  ;  ;  

企业成本管理理论框架构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