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研究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研究

论文摘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基础,许多专家学者已对其理论和评估方法进行了许多的探讨和研究。本文是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促进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利用及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化管理的目的,以复杂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为原则,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资产价值层次上,把利益相关者理论、参与式理论、自组织理论等引入到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的分类、评估研究以及保护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并对具体区域进行案例研究。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除了政府之外,如果没有社会力量的参与,没有价值观念的滋养,没有社区保护意识的培养,没有与相关利益群体建立内在的有机联系,保护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首先依据资产的确认条件,结合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特征,确立了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资产属性;借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资产价值的层次上,将森林生物多样性与各类主要利益相关者群体的价值理念及其利益趋向结合起来进行价值分类,并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保护机构的角度,把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分为森林生物资产类价值、森林生态资产类价值和森林社会资产类价值;在价值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三个评价标准、13个评价指标、41个动态监测指标及其计量方法的评估指标体系,为进一步的价值评估提供依据。 本文总结了目前世界各国主要采用的三类价值评估方法,即市场价格法、替代市场法和模拟市场法(假想市场法),认为针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不同价值需要采用不同的计量评估方法。为提高评估的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与可信度,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进展的基础上,尝试设计了基于专家知识的智能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专家辅助系统(ESEFBA)。该系统主要包括基于知识的问题处理系统、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以及系统接口等基本模块,可以为用户提供评估指标的基础监测数据和计量方法、完成整个评估过程以及评估结果的分析等方面的专家支持。 在价值分类及相关评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参与式理论、自组织理论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构建一个能兼顾各类利益相关群体利益、合理开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估角度
  • 1.2.2 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分类
  • 1.2.3 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估方法
  • 1.2.4 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
  • 1.2.5 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的主要研究实例
  • 1.2.6 文献综述的启示
  • 1.3 本项目的研究意义
  • 1.3.1 实践意义
  • 1.3.2 理论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特色与创新
  •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
  • 2.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的理论基础
  • 2.1.1 价值理论
  • 2.1.2 确定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的依据
  • 2.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分类的理论基础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2 参与式理论
  • 2.2.3 自组织理论
  • 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属性的确立
  • 3.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 3.1.1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
  • 3.1.2 森林生物多样性
  • 3.2 资源、资产、资源资产的内涵
  • 3.2.1 资源的内涵
  • 3.2.2 资产的内涵
  • 3.2.3 资源资产的内涵
  • 3.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属性
  • 3.3.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属性的确立
  • 3.3.2 确立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属性的其他观点
  • 3.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特点
  • 3.4.1 具有生物转化功能
  • 3.4.2 价值的多元性
  • 3.4.3 资产的整体性
  • 3.4.4 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 3.4.5 产品的公共性和市场的无形性
  • 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角度的选取
  • 4.1 选取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角度的原因分析
  • 4.2 利益相关群体的分类
  • 4.2.1 出资、投资者类群
  • 4.2.2 保护、生产经营者类群
  • 4.2.3 以保护战略为核心的利益者类群
  • 4.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角度的选取
  • 4.3.1 核心利益相关群体的选取
  • 4.3.2 其他利益相关群体的选取
  • 5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的分类
  • 5.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分类应考虑的因素
  • 5.2 按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属性的价值分类
  • 5.2.1 按照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特点进行的分类
  • 5.2.2 按照生命周期进行的分类
  • 5.2.3 按照价值增长的因素分类
  • 5.3 按照评估角度进行的价值分类
  • 5.3.1 从保护区域社区居民角度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分类
  • 5.3.2 从保护区域投资者角度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分类
  • 5.3.3 从消费者的角度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分类
  • 5.4 综合分类方法
  • 5.4.1 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综合分类的两种方法
  • 5.4.2 综合分类的价值级别设置
  • 6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的途径和方法
  • 6.1 现行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方法总结
  • 6.2 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计量方法的影响因素
  • 6.2.1 价格参数的恰当性
  • 6.2.2 计算途径的恰当性
  • 6.2.3 价格参数与计算途径的组合问题
  • 6.2.4 生物多样性价值分量的可计算性
  • 6.2.5 生物多样性价值分量的可加性
  • 6.3 本文拟采用的资产价值评估方法和途径
  • 7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 7.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标准和指标的涵义
  • 7.1.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标准的涵义
  • 7.1.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指标的涵义
  • 7.1.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涵义
  • 7.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7.2.1 森林生物多样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7.2.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指标的设置和选取原则
  • 7.2.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指标的设置和选取方法
  • 7.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7.3.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的标准
  • 7.3.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指标内容及监测计量方法
  • 7.3.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 7.4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8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专家系统设计
  • 8.1 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研究进展
  • 8.1.1 BIS理论研究进展
  • 8.1.2 BIS的实践进展
  • 8.1.3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专家系统研究意义
  • 8.2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专家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开发策略
  • 8.2.1 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 8.2.2 系统的开发策略
  • 8.3 ESEFBA的功能结构设计
  • 8.3.1 ESEFBA的信息需求和业务流程分析
  • 8.3.2 ESEFBA的功能框架设计
  • 8.4 ESEFBA的内部结构设计
  • 8.4.1 ESEFBA的总体结构设计
  • 8.4.2 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 8.4.3 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
  • 8.4.4 方法库及其管理系统
  • 8.4.5 接口设计
  • 8.4.6 基于知识的问题处理子系统
  • 9 森林生物多样性利益相关者协同保护机制
  • 9.1 森林生物多样性利益相关者协同保护机制的内涵
  • 9.2 森林生物多样性利益相关者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
  • 9.3 森林生物多样性利益相关者协同保护机制的目标
  • 9.3.1 构建具有自主调节、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功能的自组织系统
  • 9.3.2 建立一套与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相配套的政策体系机制
  • 9.3.3 符合自然、经济和社会系统所形成的集合体的演化规律
  • 9.3.4 因地制宜,保护区管理机构角色的新定位
  • 9.3.5 符合公平与效率原则
  • 9.4 适合当地实际的协同共管管理体系的构建
  • 9.4.1 建立以自然保护区区域内居民为主体的社区共管体系
  • 9.4.2 由国家和其他出资人共同组成公司制协同共管的管理体系
  • 9.5 生物多样性利益相关者协同共管机制的政策制度构建
  • 9.5.1 管理政策
  • 9.5.2 生物多样性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
  • 9.5.3 社会公众参与政策
  • 9.5.4 理资金投入政策
  • 9.5.5 产业政策
  • 10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
  • 10.1 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
  • 10.1.1 地理位置和范围
  • 10.1.2 地质地貌
  • 10.1.3 气候、水文
  • 10.1.4 土壤
  • 10.2 森林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其特点
  • 10.2.1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概况
  • 10.2.2 森林生物多样性特征
  • 10.3 森林生物多样性生物资产类价值评估
  • 10.3.1 直接实物资源资产类价值评估
  • 10.3.2 直接服务价值评估
  • 10.4 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资产类价值评估
  • 10.4.1 涵养水源价值评估
  • 10.4.2 水土保持价值评估
  • 10.4.3 保护区森林固炭价值评估
  • 10.4.4 保护区森林净化空气价值评估
  • 10.4.5 参与土壤养分循环价值评估
  • 10.5 森林生物多样性社会资产类价值评估
  • 10.5.1 条件价值法的数据采样
  • 10.5.2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10.6 龙栖山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结果和讨论
  • 10.6.1 评估结果及分析
  • 10.6.2 讨论
  • 11 结语与讨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南林业科技 2020(01)
    • [2].日本森林生物多样性体验的发展及启示[J]. 现代日本经济 2018(04)
    • [3].探究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森林的持续发展[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1)
    • [4].洮河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J]. 中国农业信息 2016(18)
    • [5].对森林生态采伐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探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08)
    • [6].薄山林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分析[J]. 河南林业科技 2017(01)
    • [7].森林生态采伐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分析[J]. 现代园艺 2017(18)
    • [8].黑龙江省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03)
    • [9].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选择分析[J]. 森林工程 2015(01)
    • [10].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J]. 现代园艺 2015(09)
    • [11].森林生态采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北京农业 2015(21)
    • [12].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J]. 中国林业产业 2016(08)
    • [13].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途径探讨[J]. 中国城市林业 2016(03)
    • [14].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及其保护研究[J]. 科技与企业 2015(14)
    • [15].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18)
    • [16].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动态价值计量研究[J]. 林业经济 2013(04)
    • [17].森林生物多样性[J]. 环境 2011(04)
    • [18].试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19)
    • [19].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的会计认定及分类的分析[J]. 林业勘查设计 2010(02)
    • [20].试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J]. 林业勘查设计 2009(01)
    • [21].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模型的改进[J]. 林业经济 2008(12)
    • [22].临安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J]. 华东森林经理 2008(03)
    • [23].赣南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探讨[J]. 江西林业科技 2013(06)
    • [24].基于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森林生物多样性评价模型[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3(04)
    • [25].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法规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3)
    • [26].闹枝沟林场人工经营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勘查设计 2019(01)
    • [27].浅谈朝阳沟林场生物多样性现状[J]. 林业勘查设计 2019(02)
    • [28].大兴安岭寒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黑龙江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05)
    • [29].R软件在森林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3(04)
    • [30].森林生态采伐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J]. 花卉 2019(14)

    标签:;  ;  ;  ;  ;  ;  

    森林生物多样性资产价值评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