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贺敏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贺敏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城县供电公司山西省阳城县048100)

摘要:现在国家对农村供电方面已经加大了投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网配电智能化进行改造,提高农网配电的供电水平,保障农村经济生产和居民生活所需的电能供应,降低农村大面积停电和停电频率,因此结合现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农村电网进行升级,改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不足,全面提升农村的供电水平。

关键词: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配电结构;电力系统;电能需求

引言

农村电网的配电智能化改造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造升级具有推动电网智能化的现实意义。农村的配电网络结构较为松散和复杂,智能电网在农村地区甚至可以比在城市发挥出更大的优势。农村配电网的智能化改造,总体来说,首先解决了当下农村发展的电力瓶颈问题,其次提高了电力的使用效率,整合了新型能源,是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

1分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现状

1.1农网配电负荷的问题

通过对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以及相关措施的分析可知,农村电力系统智能化改造的水平需要强力提高。电力配网智能化改造是现在电力系统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网配电的改造是电力企业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在是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的高科技时代,农网配电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农网配电负荷无法准确预测的问题给供电系统供电计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虽然在农网配电负荷预测中有很多预测方法,但是由于一些预测方法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得不到准确的预测结果。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电力弹性系数法,这种方法简单,但是因素也比较多,所以应用该方法对农网负荷进行预测是非常不准确的。

为了提高农网配电的负荷需要加强农网配电智能化的改造,改造中由于农网配电系统的一些设施不完善,智能化系统管理也不严谨,所以使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不能在农网配电中广泛应用,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仍然应用比较陈旧的农网配电技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力企业全面发展的步伐。

1.2配网中供电设备管理的问题

电力系统中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是近来电力企业管理的重点工作,在对电力系统中配网供电可靠性管理过程中,新旧设备的更新换代管理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由于新旧设备的更新管理不到位,新旧设备难以整合,时常有供电信息不对称、网络传输能力差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了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实施和发展,所以在面对配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时,一定要解决好新旧设备的整合问题,以保障电力系统供电的正常运行。

1.3智能化硬件设施的问题

对于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来说,它的改造必然需要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而硬件系统支持薄弱的话,农网配电智能化在发展和改造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阻力,所以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硬件系统支持如果不加强,很难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水平,进而也不能满足电力系统电能供给的要求,在农村电力系统长期的供电过程中,配网智能化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改进,就会降低电力系统配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造成农村停电现象频繁发生。

1.4供电能力的问题

农网配电中存在的供电能力问题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因为在农村各级变电站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并且由于农村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电压等级也不高,随着农村用户家用电器以及一些耗电设备的增加,配网负荷严重不足,较长的输送距离和较低的电压,超负荷使得农网供电能力严重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农村用电时间比较集中,所以在农网供电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经常会发生停电跳闸现象,虽然随着我国各个地区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网配电设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欠缺,影响农村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

1.5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管理水平低

在农网配电智能化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无论是对技术人员的管理还是对农网配电智能化管理都存在一定的欠缺,比如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自己负责的工作也没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使得电力供电企业的服务水平一直都是停步不前。在配网供电设备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够先进,现在是高科技信息网络的时代,对于电力系统中配网供电的管理和设备运行中,必然离不开自动化的控制,如果不将自动化水平进行提高,仍然采用人员操作,那么配网供电的可靠性不会得到明显的改善,毕竟人员操作受到的人为影响比较大,而且操作人员也无法实现与计算机网络的同步,所以为了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就要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水平。

2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采用的相关措施

2.1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

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对农村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针对农村经常会出现大面积停电的状况,可以明显的缓解,降低停电的频率,进一步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电力企业的发展目标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而根据目前农村的用电需求来看,最为主要的就是要减少停电的次数,尤其是在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的状况下。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需要在供电站建设之前,做好对用电负荷的预测,充分考虑到农村用电规律的特殊性,也要考虑在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农村在用电上的负荷逐渐提高的发展趋势,通过这一预测,能确定供电站之间的距离,通过不同的距离分配,进行相应的供电系统建设,保证供电过程中电压的稳定性。农村的用电本身较为规律,在农村用电高蜂期,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和调控工作,这样能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并且平时需要做好用电情况的监测和管理,有助于电力企业进一步的进行农网配电智能化的改造。

2.2完善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设施

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加强对供电系统及用户用电情况的数据分析,获得较为准确的用电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负荷变化情况,同时也给电力市场未来的发展及电能的分配提供了数据理论基础。对于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过程中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要加大投入,对于工作性能落后,操作灵敏度较低的一些设备要及时进行改进和更新。

2.3提高农网配电智能化软件的管理水平

任何技术在运行中都需要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改造,所以为了加强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后的可靠性,应该对该技术进行定期的技术维护和人员管理。比如对配网自动化技术软件进行定期的校正、修改,尤其是在配网供电负荷较大的时候一定要加强配网自动化技术软件的维护,否则会因为配网自动化技术软件受到供电负荷的影响而阻碍一些功能的作用的发挥。对于配网自动化技术也要注重管理,尤其是对技术的更新管理,要时刻让配网自动化技术与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相匹配,以保障供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结束语

总之,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智能化技术在配网运行中的效果达不到足够的保障,所以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严格分析并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村供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春生.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探讨[J].宁夏电力,2016,(3).

[2]朱震武,花郁莹.新型农网智能化建设探讨[J].大众用电,2016,(2).

[3]刘东.智能配电网的特征及实施基础分析[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6,(1).

[4]郑璟侠.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21).

标签:;  ;  ;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贺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