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调控四倍体细胞命运的研究

p53调控四倍体细胞命运的研究

论文摘要

p53异常和非整倍体通常共存于人类肿瘤中,而四倍体则被认为是正常的二倍体细胞转化到非整倍体细胞的中间体,且其也与p53的异常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目的就是研究p53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四倍体向非整倍体的转化。我们利用长时间活细胞实时摄影研究了众多具有不同p53状态的人和小鼠细胞系的四倍体细胞的命运以及分裂行为,并用中心体和纺锤体的免疫荧光研究了四倍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时中心体的行为。我们的结果显示p53显性失活突变,点突变,或者敲除能导致N/TERT1,3T3以及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发生多极分裂的比例上升了2~33,而四倍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和死亡的比例则并没有受到影响。我们发现,p53缺失的的四倍体MEF细胞聚集多余中心体的能力削弱了,从而促进多极分裂的发生,但是失活多余中心体的能力则并没有改变。当使用C3转移酶或H1152特异性地抑制了RhoA或ROCK的活性后,p53缺失的四倍体MEF细胞聚集多余中心体的能力增强,而多极分裂的比例也从38%分别下降到20%和16%。在p53正常的3T3细胞中表达持续活化的RhoA后,其四倍体细胞进行多极分裂的比例从15%增加至35%。因此,我们认为p53的异常会通过RhoA/ROCK的过度活化损害四倍体细胞聚集多余中心体的能力,进而导致多极分裂的发生。本研究为肿瘤发生过程中非整倍体如何发生以及在人类肿瘤中常见的p53异常,多极分裂以及非整倍体的共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非整倍体与肿瘤
  • 1.1.1 非整倍体
  • 1.1.2 染色体不稳定性
  • 1.2 非整倍体的起源
  • 1.2.1 纺锤体检验点异常
  • 1.2.2 着丝粒与微管的错误连接
  • 1.2.3 中心体异常导致的多极有丝分裂
  • 1.3 肿瘤抑制基因与非整倍体的关系
  • 1.3.1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protein (APC)
  • 1.3.2 Retinoblastoma (RB)
  • 1.3.3 RE1-silenc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REST)
  • 1.3.4 Von Hippel-Lindau protein (pVHL)
  • 1.3.5 Tumour suppressor protein p53 (TP53)
  • 1.4 四倍体与非整倍体
  • 1.4.1 四倍体细胞形成的机制
  • 1.4.2 四倍体细胞的与非整倍体之间的关系
  • 1.4.3 四倍体的命运对于非整倍体的影响
  • 1.5 非整倍体细胞的命运
  • 1.6 活细胞实时摄影
  • 1.7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试剂
  • 2.1.2 细胞系
  • 2.1.3 实验动物
  • 2.1.4 主要溶液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细胞传代
  • 2.2.3 细胞冻存和复苏
  • 2.2.4 p53+/+ and p53 / MEF 细胞的获得
  • 2.2.5 MEF 细胞p53 基因型鉴定
  • 2.2.6 活细胞实时摄影
  • 2.2.7 细胞转染
  • 2.2.8 中心体免疫荧光染色
  • 2.2.9 RhoA 活性测量
  • 2.3 数据分析
  • 2.3.1 活细胞实时摄影分析标准
  • 2.3.2 中心体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标准
  • 2.3.3 统计分析
  • 第3章 研究结果和讨论
  • 3.1 背景介绍
  • 3.2 实验结果
  • 3.2.1 p53 异常对于四倍体细胞的命运影响有限
  • 3.2.2 p53 异常促进四倍体细胞的多极分裂
  • 3.2.3 p53 缺失的四倍体细胞聚集多余中心体的能力降低
  • 3.2.4 过度激活的RhoA 促进p53 缺失的四倍体细胞的多极分裂
  • 3.3 实验结果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参加会议情况
  • 附录 2 中英文对照及缩略词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J].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19(03)
    • [2].云南汉族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p53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20(04)
    • [3].p53突变与结肠癌的研究进展[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4].Ki-67、p53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临床意义[J]. 实用癌症杂志 2020(07)
    • [5].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与p53突变相关基因的鉴定[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17)
    • [6].p53和Ki-67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J]. 当代医学 2020(21)
    • [7].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p53及VEGF水平与生存状况的相关性[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15)
    • [8].p53基因家族与甲状腺癌的相关研究进展[J].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9(11)
    • [9].检测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31)
    • [10].p53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6(05)
    • [11].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底物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 肿瘤防治研究 2017(04)
    • [12].子宫内膜癌中P53、Ki-67和CA125的表达[J].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7(01)
    • [13].P53和Ki-67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短期预后的关系[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03)
    • [14].p53在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7(08)
    • [15].p53免疫组化判定肾母细胞瘤预后的研究[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6(02)
    • [16].抑癌基因p53、PTEN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性分析[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2)
    • [17].Bcl-2,Cox-2,HSPs和p53在骨肉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06)
    • [18].VEGF、P53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 河北医药 2017(12)
    • [19].P53在肿瘤微环境、细胞代谢中的调控机制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临床检验杂志 2017(08)
    • [20].p53和鼠双微粒体2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6(02)
    • [21].黄芪多糖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对肺癌患者组织P53及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03)
    • [22].p53和Ki-67表达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05)
    • [2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X线征象与Ki-67、p53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6(04)
    • [24].P53蛋白表达与晚期卵巢浆液性腺癌预后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6(02)
    • [25].p53与胃肠道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6(04)
    • [26].胸腺瘤组织中P53、Ki-67、VEGF表达的相关性[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11)
    • [27].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探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8)
    • [28].P53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J]. 实用癌症杂志 2016(10)
    • [29].PTEN和P53蛋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21)
    • [30].COX-2、P5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34)

    标签:;  ;  ;  

    p53调控四倍体细胞命运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