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超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时间窗的测定

亚低温治疗超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时间窗的测定

论文摘要

目的:应用微透析、脑血流测定、病理、电镜等检测技术探讨不同时程亚低温治疗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对脑代谢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为对照组、常温组、亚低温2小时组、亚低温4小时组、亚低温6小时组,每组10只,采用两次枕大池注血模型,于2次注血后立即用冰袋全身降温治疗亚低温各组。亚低温各组体温控制在31℃~33℃。另两组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用激光多普勒,测定1、3、5天局部SAH大鼠皮层局部脑血流(rCBF)取各组SAH大鼠脑组织和血管进行常规病理和电镜检测,用微透析技术观察SAH大鼠大脑海马区乳酸(Lac)、葡萄糖(Glu)、丙酮酸(Pyru)、乳酸/丙酮酸(L/P)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1、根据蛛网膜下腔血液分布、LDF监测以及大鼠生理指标变化证实动物模型成功。2、微透析各项结果:对照组葡萄糖含量最高,达0.729±0.04mmol/L,常温组含量最低,为0.40±0.012mmol/L,亚低温各组含量在此两数值之间。乳酸含量则为常温组最高,为1.603±0.182mmol/L,亚低温6小时组最低,为0.660±0.021mmol/L,对照组数值高于亚6小时组,但低于亚2和亚4小时组,丙酮酸数值则常温组最低(19.147±1.482ummol/L),对照组最高(34.874±1.362ummol/L),亚2、亚4、亚6小时组数值在此之间依次升高。L/P数值则常温组最高(84.377±13.5),亚6小时组最低(20.767±1.15),Glu和Pyru的变化:对照组>亚6h>亚4h>亚2h和常温组;Lac和L/P值的变化:亚2h和常温组>亚4h>对照组>亚6h;亚低温可降低脑氧耗量,维持正常代谢。亚低温6小时组效果明显。3、脑血流监测结果:常温组2次注血后脑血流量比注血前下降56%;亚低温2小时组2次注血后脑血流量比注血前下降58%;亚低温4小时组2次注血后脑血流量比注血前下降42%;亚低温6小时组2次注血后脑血流量比注血前下降44%;对照组2次注血后脑血流量比注血前升高7%。五组大鼠注血前脑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注血前、2次注血后第一天、第5天之间脑血流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F=34.919。各组处理对脑血流变化的影响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照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差别显著(P<0.05)2次注血后脑血流量大幅度下降,亚低温各组与常温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脑血流变化不明显。4、电镜结果:常温组基底动脉内皮细胞损伤明显,亚低温各组损伤程度不一,以亚6小时组损伤程度最轻。5、病理结果:常温组可见管径变小,内皮细胞损伤明显,血管痉挛严重,炎性细胞浸润。对照组血管损伤较轻,未见明显血管痉挛。亚低温各组损伤较常温组轻,其中以亚低温6小时组损伤最轻。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超急性期不同时间窗亚低温治疗的动物研究表明,2次注血后给予6小时亚低温治疗的大鼠在脑耗氧量,细胞能量代谢以及病理、电镜等方面的指标要优于其余各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发表文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亚低温治疗超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时间窗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