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对立视角下电影《菊豆》与《北京遇上西雅图》结构分析

二元对立视角下电影《菊豆》与《北京遇上西雅图》结构分析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12)

摘要:列维-斯特劳斯是一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在他看来,一个系统中的概念化分类是理解的关键,而理解过程的核心就是“二元对立”的结构。本文选取了两部属于不同时代的同一题材(婚恋题材)的电影《菊豆》(1990年)和《北京遇上西雅图》(2013年),利用列维-斯特劳斯二元对立理论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下男性女性形象差异,进而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的性别角色期待和价值观念。

关键词:二元对立电影结构婚恋题材电影

一、《菊豆》二元对立结构分析

(一)人物性格二元对立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二元对立是一种由两类相互关联的分类所组成的系统,它以最纯粹的形式构成宇宙。在该影片中,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发现二元对立的存在。

菊豆是传统妇女和强烈野心欲望之间的对立,初到杨家作坊任劳任怨,受欺负也默不作声,但后来因杨金山无生育能力,菊豆对侄子大胆偷情;杨天青是传统封建道德和强烈生理欲望间的对立,40多岁无妻,偷看婶子洗澡,并和婶子私情,软弱使他和儿子以兄弟相称;杨金山是专制蛮横和软弱无能间的对立:为传宗接代百般折磨年轻老婆;为利益搜刮侄子钱财;后瘫痪抓住菊豆和天青私情,只对祖宗抱怨;杨天白则是老实木讷和阴险严酷间的对立:一直少言少语,目光呆滞,但他在杨金山掉下染缸时大笑、想杀死街头说菊豆偷情的人,最后也杀死自己的亲爹。

(二)二元对立总体结构模式

影片二元对立结构可分两组。第一组:家庭-个人;男人-女人;其他孩子-杨天白。第二组:物质-精神;传统-激进;道德-欲望;强势-弱势;封建礼教-人性解放。

男人和女人较为具体的对立分析,用来解释封建道德和欲望这一抽象而具文化特性的概念,并使之自然化,这便是斯特劳斯所说的“具体的逻辑”。虽然菊豆和传统女性大相径庭,但正因她的悲剧结尾,更能映衬出强大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让人心凉至极,更能突出男强女弱。

二、《北京遇上西雅图》二元对立结构分析

(一)二元对立总体结构模式

影片二元对立主要分成三组,第一组具体故事元素:家庭-个人、西雅图-北京、男人-女人;第二组是男人和女人性格特征对比:善良-任性、实诚-干练、弱势-强势、传统-激进;而第三组则是抽象的体系:婚姻-爱情、现实-理想、物质-精神、西方-东方。

(二)中西文化二元对立

该影片选择了北京和西雅图,它们不仅是城市,更是中西文化对立的浓缩。

1.风俗习惯的差异

刚来美国的文佳佳盛气凌人,在车上询问弗兰克的年龄婚姻、甚至还拿走他的驾驶证,这是中国人最初交往中习惯性的表现。北京女孩文佳佳发现弗兰克住所后毫不犹豫按响门铃,而已经被西方文化感染多年的弗兰克(西方人通常会提前约定具体的时间)看到文佳佳时却是一脸惊讶,对她的不请自来颇为诧异。

2.婚恋观的差异

文佳佳典型的北京女孩,直爽敢爱敢恨。在中国,“小三”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是拜金、破坏家庭的负面形象。在西方,主要以个人本体为基础,为争取个体婚恋自由可以做出种种的抗争与努力,文佳佳虽是小三,但她有勇气一个人出国待产,在圣诞节期待爱情,而非奢侈品[1]。

三、电影背后时代性分析

电影是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尤其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会记录一个个片段的社会生活,反映种种社会现实[2]。

(一)性别角色期待

心理学家将“性别角色”定义为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3]。通过《菊》和《北》的分析可以得出,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性格角色的期待也有所不同。

90年代对男性的角色期待主要为主动、强势、野心、争强好胜、生硬疏离,女性能干勤劳、三从四德、安于现状、弱势。如杨金山掌握经济,为传宗接代,花钱买媳妇,虐待菊豆;而菊豆被杨金山使唤着工作;菊豆不符合三从四德、的行为,邻里街坊常有闲言碎语,最终悲剧结尾。

近年来对男性的期待为体贴善良、不再有明显优势、理性、懂得照顾别人,如弗兰克帮助破产的文佳佳,在文佳佳生产之后,照顾其坐月子等,而女性独立自主、个性解放、不再有明显弱势,如文佳佳蛮横任性,知道弗兰克住处直接登门拜访;弗兰克前妻从医院辞职到医药公司大区经理,最后升职到美国总部工作。

(二)价值观念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农村婚恋题材电影由于受传统文化、社会环境以及“寻根文学”“伤痕文学”等文学思潮的影响,主要以传统封建婚姻与时代创伤下的破碎家庭为表现内容。在21世纪婚恋题材影片中,由于社会婚恋氛围更加自由,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自主性大大提高[4]。

《菊》是张艺谋创作于“寻根”思潮的电影,集中展现了文化反思与批判。在欲望和伦理间有不可磨合冲突的菊豆和天青,婶侄乱伦生下了天白。三个人物悲剧揭示了那是一个男权社会,封建伦理道德和宗法秩序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

《北》的内容涉及议论性较强的婚外情、国外坐月子等话题,影片只是平静呈现故事内容,让观众自己做出判断。一方面折射出中国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抗争,不愿处于弱势而追求独立自主,另一个方面传达出,在真诚善良慢慢被金钱权力所腐蚀的、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要保持最真实的自己。

四、结论

本文主要通过利用列维-斯特劳斯二元对立理论分析1990年的《菊豆》和2013年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在《菊》和《北》中,都有家庭与个人、男人和女人、思想传统和激进、婚姻和爱情、物质和精神的二元对立结构,但最突出不同在于男人和女人的二元对立上。《菊》反映了男强女弱的观念,而《北》则体现的是女强男弱的思想,同时《北》较之《菊》,男人传统思想的程度大大降低,女人的激进思想程度加深。

这种二元对立结构元素的对调或者改变,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期待。在90年代,男性大多处于主动、强势的地位,争强好胜,充满野心,女性则处于弱势,大多安于现状,遵守三从四德;而随着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选择自主性及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女性渐渐地独立自主、个性解放、不再有明显的弱势,而男性不再有明显的优势,变得较为温柔体贴、懂得照顾别人。通过本文,可以反映出电影是时代思想文化的产物,这也启示我们在制作电影时,要把握住时代的主流精神文化,取材于现实生活,才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参考文献

[1]李冉,李前兵.浅析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劳动保障世界,2017(02):78.

[2]吴琼《中国电影的类型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3]曾海田.论性别角色观念和男女平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93-96

[4]胡菊彬《新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史(1949-1976)》,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标签:;  ;  ;  

二元对立视角下电影《菊豆》与《北京遇上西雅图》结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