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现状浅析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浅析

马士玲刘伟丽(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系,河南新密452370)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194-01

摘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也越来越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以期给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

引言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而后出现了“智慧城市”一词。智慧城市[1]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城市信息通信(ICT)产业发达、RFID相关技术领先、电信业务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优良等优势,通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面向未来构建全新的城市形态。

一、智慧城市建设国内现状

对国内几个主要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无锡、武汉)的智慧城市建设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1.智慧城市的提出。

“智慧地球”传到国内,就出现了“智慧城市”的概念。IBM积极在中国开展“智慧城市”营销活动,拜访了几百位中国市政府领导,举行了一系列会议、演讲、合作签约等活动。之后,国内一些城市纷纷提出要打造“智慧城市”。截至2011年5月底,全国已有20[2]多个城市的市政府在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无锡、深圳、宁波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智慧城市建设国内现状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的首批城市北京较为突出的是2011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总体方案》,积极推进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领域物联网应用建设。与中国移动合作提出无线城市建设。目前,“无线城市”建设涉及的“基础网络、市民主页、物联网六大工程”三大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未来三年的规划,围绕构建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通过政府规划引导,推动相关企业重点实施宽带城市、无线城市、通信枢纽、三网融合、功能设施5个专项,落实完善规划体系、规范建设管理、强化机制建设3项重点任务,全面提升上海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围绕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重点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城市运行安全、智能交通、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四个中心”建设、“两化”深度融合8个专项,促进城市运行管理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围绕构建创新活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以企业为主体,重点实施云计算、物联网、TD-LTE、高端软件、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NGN)、车联网、信息服务8个专项,加强技术研发,推进示范应用,加快产业发展。围绕构建可信、可靠、可控的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组织实施信息安全基础建设、监管服务、产业支撑3个专项,落实信息安全综合监管、完善网络空间治理机制、提高全民信息安全意识3项重点任务,确保信息安全总体可控。

广州到2015年,建成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华南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高地、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亚洲领先的信息化都市和国际先进的区域创新发展引领示范区,成为创新环境友好、创新体系健全、创新效率高、创新效益好、创新辐射范围广、创新引领作用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武汉,经过3年时间,实施八项智慧应用体系,包括智慧低碳环保经济体系、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环境监控体系、智慧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智慧生活服务体系、智慧文化教育体系等,发展七个支撑性智慧产业,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城市管理方式和发展模式上突破,建成高度信息化、全面网络化的智能互联武汉,使武汉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无锡正在积极规划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其中涉及了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感知医疗、感知家居等八个方面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无锡市集成电路、智能计算、无线通信、传感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支撑产业基础较好,初步形成了以新区、滨湖区、南长区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区。

深圳积极实施交通安全及智能交通咨询。智能交通的一个平台,是指综合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共有六大系统,分别为交通综合监测系统、道路整体调控系统、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交通运行指挥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交通管理及应急仿真决策支持系统。

二、智慧城市建设国外现状

1.美国。

奥巴马政府将智能电网项目作为其绿色经济振兴计划的关键性支柱之一。2009年6月,美国商务部和能源部共同发布了第一批智能电网的行业标准,这标志美国智能电网项目正式启动。

2009年9月,美国迪比克市与IBM共同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IBM将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武装的迪比克市,将其完全数字化并将城市的所有资源都连接起来,可以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并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更适合居住和商业的发展。

2.欧盟。

欧盟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一整套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并付诸实施。欧盟的智慧城市评价标准包括智慧经济、智慧移动性、智慧环境、智慧治理等方面。评估结果表明,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以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城市智慧程度较高。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设置了18个路边监测器,利用RFID、激光扫描、自动拍照等技术,自动识别进入市中心的车辆,在周一至周五(节假日除外)6:30到18:30之间进出市中心的车辆收取拥堵税,使交通拥堵水平降低了25%,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了40%。

3.日本。

2009年7月,日本政府IT战略本部制定了《i-Japan2015战略》,旨在到2015年实现以人为本,“安心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让数字信息技术如同空气和水一般融入每一个角落,并由此改革整个经济社会,催生出新的活力,实现积极自主的创新。该战略包括电子政务、医疗和教育三大核心领域。

4.韩国。

2004年3月,韩国政府推出了u-Korea发展战略,希望使韩国提前进入智能社会。u-Korea战略是一种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把韩国的所有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以此促进韩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新的国家战略。建设u-City是u-Korea发展战略在韩国城市的具体实施。u-City是一个可以把市民及其周围环境与无所不在技术(ubiquitoustechnology)集成起来的新的城市发展模式。2007年6月7日,为了U-City工作顺利落实,韩国信息通信部成立了U-City支援中心,首尔、釜山、仁川等6个地区成为u-City示范区。2009年,仁川市提出打造一个绿化的、信息化的、无缝连接的、便捷的生态型智慧城市。通过整合的泛在网络,市民不仅可以方便地享受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税服务,还可以远程控制家电,以降低家庭能耗。

5.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倡导了“信息技术觉醒运动”。1995年底提出建设总面积为750平方公里的多媒体超级走廊(MultimediaSuperCorridor,MSC)。包括7个“旗舰计划”:电子政府、智慧学校、远程医疗、多用途智慧卡、研究与开发中心、无国界行销中心和全球制造网。走廊范围涵盖吉隆坡城市中心、布特拉贾亚(Putrajaya)政府行政中心、电子信息城(Cyberjaya)、高科技技术孵化创新园区和吉隆坡国际机场。整个MSC计划将持续到2020年。建成后MSC将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以吸引世界性的高技术企业前来投资,从而实现马哈蒂尔塑造马来西亚“知识经济”社会的梦想。

三、结束语

通过对部分国内外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成果的分析总结,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智慧城市建设初探[J].烽火科技,2011,152:14-17.

[2]金江军.智慧城市及其发展对策研究[C].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中国智慧城市论坛论文集.

[3]王喜文.韩国物联网城市建设[J].物联网技术,2011,(2):3-5.

作者简介:马士玲(1983-),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应用及图形学。

标签:;  ;  ;  

智慧城市建设现状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