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批评特征论

网络文学批评特征论

论文摘要

在当下文学研究中,网络媒介语境中的文学现场已经是所有研究者不能回避的问题。对网络文学批评的规律与特征加以研究,有助于更准确深入地了解网络文学批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寻找对策及解决途径,促进文学的良性发展。网络文学批评是在网络成为大众化传播媒体,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而产生的。高新技术推动下的信息革命、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发展及传统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现场中的尴尬地位是推动网络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因素。但是学界对于网络文学批评的研究却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很多研究成果都是零散的出现在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中,成体系的专著仅有一部。本文以网络中的文学批评现象为研究对象,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搜集和整理,以文学活动论、马克思的文学生产论和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理论支撑,结合传播学和大众文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着重从网络文学批评的交互式活动特征、网络文学批评主体的复合性特征、网络文学批评文本的多样化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一,网络文学批评的生产、传播和接受都是以网络为平台进行的,网络媒体本身的特性对文学批评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网络文学批评不再仅仅是作为一种批评现象和批评文本的静态存在,更是一个动态的批评过程,这个过程与文学生产过程交互运动,互为媒介。同时网络作为大众化传播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权力场中的强势的行动者,它的商业运作模式打破了文学场原有的关系平衡,使得文学生产带有了现代化流水线式的商品生产的特征,文学从而被拉下了艺术的神坛,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部分。网络文学批评活动就不可避免的被媒介主体所利用具有了性质新闻化和运作市场化的特点。其二,网络的“多媒体”传播技术整合了书写印刷媒介和电子影视媒介的传播优势,网络媒体所建构的虚拟空间又暗合了后现代主义思潮“解构”的核心思想,在网络空间中改变了现实社会里金字塔式的文化身份结构,学术精英、专家学者和普通大众等各种不同文化身份的人在网络虚拟空间参杂在一起,形成了多声部的喧闹的文学批评景观,造成了网络文学批评主体审美取向的去中心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其三,网络文学批评的对象不再是文学经典,通俗文学和网络文学成为其批评的主要对象,并且批评本身往往会超出文学批评的范畴,呈现出文化批评的发展趋势。网络文学批评的语言也不再是体制的、官方的、精英的语言,而是一种口语化、个性化的语言。从形式上来说,网络文学批评采用了“双文本”、“超文本”和“多媒体文本”的新批评形式。数字化的网络媒体克服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弊端,发展出一种“双向对话”、“多人互动”的传播模式,并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丰富了批评的表现形式,增强了感染力。网络文学批评研究是继承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优秀成果和发展文学批评理论的需要,也是理解和规范当代文学发展状况,丰富文学理论的必然要求,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研究中也可以看到,网络文学批评本身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包括专家没有给与网络文学批评足够的重视;专家批评过于重视理论深度而忽视了网络文学批评本身的大众化的特点,即大众媒体、面向大众、服务大众;网络媒介作为市场利益主体对网络文学批评自主性的影响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在网络文学批评今后的发展中加以解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网络文学批评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 1、媒介的变革和电子媒介的发展
  • 2、文学生产及其产业化发展趋势
  • 3、网络文学及其大众化批评兴起
  • 4、科技推动下的信息革命导致信息时代到来
  • 一、网络文学批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
  • (一) 网络文学批评研究现状综述
  • (二) 网络文学批评的基本问题
  • 1、网络文学批评发展及其概念的界定
  • 2、网络文学批评与网络文学的关联
  • 3、网络文学批评的性质
  • 4、网络文学批评的作用及价值
  • (三) 网络文学批评特征研究的价值
  • 二、网络文学批评的交互式活动特征
  • (一) 网络文学批评活动的空间转换特征
  • 1、网络文学批评活动的广场化与新闻化
  • 2、网络文学批评活动的自由性与随意性
  • 3、网络文学批评活动的随机性与策划性
  • (二) 网络文学批评活动资源再生性特征
  • 1、网络文学批评生产与传播的信息化
  • 2、网络文学批评信息与文学资源的循环生产
  • 3、网络文学批评生产与网络文学生产一体化
  • (三) 网络文学批评活动的交互式生产特征
  • 1、网络文学批评的市场化
  • 2、网络文学批评的生产规律和批评规律的双重性
  • 三、网络文学批评主体的复合性特征
  • (一) 网络文学批评主体身份的复合性
  • 1、网络文学批评主体广泛的参与性
  • 2、网络文学批评主体身份的大众化
  • (二) 网络文学批评主体审美取向的去中心化
  • (三) 网络文学批评主体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 1、后现代文化语境隐喻的"解构"逻辑促成了多元化
  • 2、网络媒体影响、改变和重塑着批评主体的价值取向
  • 四、网络文学批评文本的多样化特征
  • (一) 网络文学批评文本构成的多样性
  • 1、双文本与多文本的交互参照
  • 2、网络文学批评对象的扩大化与泛化
  • (二) 网络文学批评文本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 1、网络文学批评文本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 2、点评式、感悟式批评及批评的特殊形式
  • 五、网络文学批评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一) 网络文学批评研究的理论意义
  • 1、促进文学批评理论的转型和更新
  • 2、丰富和完善文学理论
  • (二) 网络文学批评研究的实践意义
  • 1、拓宽文学批评途径
  • 2、批评与文学关系进一步贴近
  • (三) 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1、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
  • 2、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建构、聚合与分流:网络媒介空间对社会思潮的多维影响[J]. 新媒体研究 2019(24)
    • [2].从技术到架构:网络媒介进化对社会平台化的驱动作用[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3].网络媒介监管中的问题[J]. 新闻传播 2020(14)
    • [4].网络媒介行动中的话语权博弈[J]. 新闻传播 2020(19)
    • [5].网络媒介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生日常教育的策略[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 [6].论网络媒介对音乐创新教育的推动价值[J]. 中国报业 2017(22)
    • [7].中国的网络媒介形态演变[J]. 新闻知识 2018(03)
    • [8].网络媒介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经典”的生成[J]. 名作欣赏 2018(27)
    • [9].知识经济风潮中网络媒介的资本转换——以网络社区“知乎”为例[J]. 新闻知识 2017(03)
    • [10].网络媒介自洁的可能性研究[J]. 辽宁经济 2017(04)
    • [11].工具与政治之间:网络媒介意识形态传播的日常生活化转向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2].网络媒介审判:新媒体时期的媒体角色错位和网民非理性参与[J]. 传播力研究 2017(05)
    • [13].长春市农民网络媒介应用现状调查及分析——以新立城村为例[J]. 吉林农业 2017(22)
    • [14].浅析“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成因[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03)
    • [15].移动网络媒介在高校工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 江苏科技信息 2016(26)
    • [16].“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调查分析及防范策略[J]. 视听 2016(10)
    • [17].大学网络媒介素质教育:内容体系与践行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01)
    • [18].网络媒介审判——关于媒介审判的新发展[J].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4)
    • [19].女大学生网络媒介形象分析[J]. 改革与开放 2015(17)
    • [20].提高网络媒介利用能力促进学生成才[J]. 成才之路 2014(05)
    • [21].主持人语[J]. 新文学评论 2017(01)
    • [22].网络媒介下的低年段小学生线条表达的研究[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17(06)
    • [23].基于网络媒介的交互设计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18)
    • [24].传播学视域下我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J]. 魅力中国 2017(07)
    • [25].浅议网络媒介技术与青年政治观的塑成[J]. 青年与社会 2013(01)
    • [26].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的互补与转化[J]. 西江月 2010(17)
    • [27].高校生命教育现状调研报告——以湖南四所高校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18(03)
    • [28].网络媒介视角下共享经济的探析[J]. 今传媒 2018(05)
    • [29].网络媒介审判现象及其防范策略探析[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07)
    • [30].网络媒介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的作用与应用——以微信为例[J]. 学理论 2015(09)

    标签:;  ;  ;  ;  

    网络文学批评特征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