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峙门航道通航能力及饱和度的研究

虾峙门航道通航能力及饱和度的研究

论文摘要

虾峙门航道一直是宁波—舟山港进港门户。近年来宁波—舟山港腹地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宁波、舟山水域的港口码头建设如火如荼,港口吞吐量迅速增长,导致虾峙门航道通航压力日益增大,因此有必要对其通航能力及饱和度进行分析评估,作出科学论证,以便提升宁波—舟山港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带动两地以及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本文在《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和国内外关于航道通航能力及饱和度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运用运筹学、船舶操纵模型、数值分析、交通工程学等理论方法对虾峙门航道通航能力及饱和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航道自身条件的复杂性和众多的外部影响因素,现有航道通过能力及饱和度相关算方法仍不完善,因此本文对现有算法进行综合分析,引入新的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具体工作如下:(1)改进了算法,确定了以船舶长度、航道有效宽度、航道通航水深、乘潮历时及船舶流量等为考虑因素的航道通过能力及饱和度的综合评定模型;(2)基于此评定模型,应用VC++6.0开发了一套“虾峙门航道通航能力及饱和度评定系统”;(3)运用该系统对虾峙门航道船舶的通航能力及饱和度进行了评估,并借鉴道路工程的研究方法,利用航道饱和度对航道的营运等级进行了评价;(4)提出了解决航道饱和的有效方案,其结果对该航道的合理规划和安全管理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虾峙门航道单船通航能力、航道通航容量、船船流量、航道饱和度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解决航道饱和的有效方案;为航道适应港口的发展需要,有步骤、分阶段地对航道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规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思路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思路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基本方法
  • 第2章 航道通航能力及饱和度综述
  • 2.1 概述
  • 2.1.1 航道通航能力概述
  • 2.1.2 航道饱和度概述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方法
  • 2.2.1 理论研究及经验公式
  • 2.2.2 船舶试验
  • 2.2.3 计算机仿真
  • 2.3 航道通过能力计算
  • 2.3.1 理论通过能力
  • 2.3.2 可能通过能力
  • 2.3.3 设计通过能力
  • 2.3.4 综合计算公式
  • 2.4 饱和度的影响因素
  • 2.4.1 船舶流量
  • 2.4.2 航行速度与航行时间
  • 2.4.3 船舶航行时的自由程度
  • 2.4.4 航道受阻或受干扰程度
  • 2.4.5 气候因素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虾峙门航道及附近港口发展现状
  • 3.1 航道及港口现状
  • 3.1.1 航道
  • 3.1.2 宁波港及舟山港港口现状
  • 3.1.3 港口发展规划
  • 3.2 港口吞吐量发展现状及预测
  • 3.2.1 港口吞吐量发展现状
  • 3.2.2 宁波港吞吐量预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虾峙门航道通航能力及饱和度评估分析
  • 4.1 通航要素分析
  • 4.1.1 地理位置
  • 4.1.2 气温
  • 4.1.3 风况
  • 4.1.4 雾况
  • 4.1.5 雷暴
  • 4.1.6 湿度
  • 4.1.7 冰雪
  • 4.1.8 水文
  • 4.1.9 锚地及其接纳能力
  • 4.2 航道通航能力及饱和度评估模型
  • 4.2.1 通航尺度评估模型及评定指标
  • 4.2.2 通航容量评估模型及评定指标
  • 4.2.3 通航能力及饱和度评定系统
  • 4.3 通航能力及饱和度分析
  • 4.3.1 超大型船舶通航能力分析
  • 4.3.2 通航容量分析
  • 4.3.3 航道实际观测流量及预测
  • 4.3.4 船舶流量分析
  • 4.3.5 航道饱和度的计算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虾峙门航道通航饱和解决方案
  • 5.1 船舶交通管理与控制
  • 5.1.1 大型船舶编队通航
  • 5.1.2 增强海事中心交管服务
  • 5.1.3 建立巡航、护航组织
  • 5.2 开发条帚门航道
  • 5.2.1 条帚门航道简介
  • 5.2.2 开通条帚门航道的优点
  • 5.2.3 条帚门航道单向通航方案评估
  • 5.2.4 开通条帚门航道的时机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航道护岸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 中国水运 2019(12)
    • [2].合肥建设通江一级航道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11)
    • [3].长江干线数字航道930实现全面联通运行[J]. 中国水运.航道科技 2019(05)
    • [4].袁河航道管养工作探讨[J]. 珠江水运 2019(23)
    • [5].新冠肺炎疫情给处置航道突发事件的启示[J]. 中国水运.航道科技 2020(02)
    • [6].长洲水利枢纽坝下3000吨级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分析[J]. 西部交通科技 2020(01)
    • [7].航道转弯段设计方法探讨[J]. 港工技术 2020(S1)
    • [8].苏北大丰港海域航道临时抛泥区悬沙扩散影响研究[J]. 海洋工程 2020(04)
    • [9].长江下游航道码头布局优化研究[J]. 中国水运 2020(07)
    • [10].长江口北港航道治理方案评估[J]. 水运工程 2020(08)
    • [11].基于北斗网格码的航道要素编码初探[J]. 中华建设 2020(06)
    • [12].生态航道系统内涵及评价方法[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13].内河航道管理中数字航道技术的应用[J]. 城市建筑 2020(24)
    • [14].狠抓关键因素速改变中小航道航运落后局面[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12)
    • [15].航道护岸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 中国水运 2019(11)
    • [16].关于测量作业船舶横穿航道必要性论证[J]. 航海 2016(06)
    • [17].建议建设广大中小航道航运尽快发挥应有效益[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11)
    • [18].新时期智能航道科技工作思路[J]. 中国水运 2016(12)
    • [19].基于源创新和云计算的新型广东省数字航道体系构架设计[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6(12)
    • [20].谈落实《航道法》依法保护航道资源[J]. 中国海事 2017(01)
    • [21].基于复杂网络的交叉航道拥挤识别方法[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2].航道系统管理和养护体制改革研究[J]. 现代国企研究 2016(24)
    • [23].航道通航尺度与航道保护范围划定的区别及重点[J]. 水运管理 2017(01)
    • [24].内河天然航道模型构建与应用综述[J]. 中国水运.航道科技 2017(01)
    • [25].常熟市航道信息管理研究与应用[J]. 中华建设 2017(02)
    • [26].规范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 切实保护航道及航道资源——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解曼莹解读《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管理办法》[J]. 中国水运 2017(04)
    • [27].船舶进出长江口航道突遇能见度不良的对策[J]. 航海 2017(02)
    • [28].天津港复式航道交通组织模式研究及应用[J]. 天津航海 2017(01)
    • [29].2016—2017届枯水期长江上游泸渝段航道演变情况及维护措施浅析[J]. 中国水运.航道科技 2017(02)
    • [30].建好道德大讲堂 弘扬航道正能量[J]. 建材与装饰 2016(53)

    标签:;  ;  ;  ;  

    虾峙门航道通航能力及饱和度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