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生产力条件下的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网络生产力条件下的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论文摘要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网络经济兴起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立足于生动的现实,以前瞻的眼光,将生产力理论研究推向深入,使之能充分地和社会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指导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网络生产力研究具有现实的迫切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坚持唯物辩证法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网络生产力区别于一般生产力而具有的新质和新的内容的分析与阐述的基础上,导引出网络生产力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初步探讨网络生产力条件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本文的第一部分,首先阐述网络经济的兴起与发展,论述网络生产力构成网络经济的物质基础,成为新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主体,进而通过对网络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层次、渗透因素层次与组合因素层次的深入分析,阐述网络生产力赋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启迪:第二部分,由网络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导引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客观剖析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网络生产力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趋势:第三部分,在以上探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在网络生产力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网络生产力
  • 第一节 网络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 一、网络革命带来了网络经济
  • 二、网络经济的含义及其特征
  • 第二节 网络生产力构成网络经济的物质基础
  • 一、网络生产力的产生
  • 二、网络生产力的内涵
  • 三、网络生产力构成网络经济时代先进生产力的主体
  • 第三节 网络生产力赋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启迪
  • 一、网络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层次
  • (一) 劳动者软劳动要素的突出化
  • (二) 劳动资料的网络化
  • (三) 劳动对象的信息化
  • 二、网络生产力的渗透性因素层次
  • (一) 科技的支撑性作用
  • (二) 教育的基础性功能
  • 三、网络生产力的组合性因素层次
  • (一) 管理的生产力属性
  • (二) “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
  • 第二章 网络生产力条件下应特别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 第一节 网络生产力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
  • 一、网络生产力发展要求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 二、网络生产力条件下的人力资源素质结构
  • 第二节 网络生产力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 一、人力资源开发的定义及特点
  •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性价值
  • 第三节 网络生产力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 一、国民总体文化科技素质较低
  • 二、人才资源数量不足及分布不合理问题突出
  • 三、劳动力结构失衡
  • 四、人力和人才资源开发与使用的有效保障机制缺乏
  • 第四节 网络生产力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趋势
  • 一、人力资源开发升华人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 二、人力资源开发终身化
  • 三、更加注重劳动者情商的开发
  • 四、由单一型人才开发转向复合型人才开发
  • 五、人力资源开发途径与方法的日益网络化
  • 六、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素质各类网络人才成为开发的重点
  • 第三章 网络生产力条件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 第一节 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氛围
  • 一、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 二、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第二节 构筑全程开发人力资源的终身教育体系
  • 一、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
  • 二、用终身教育的理念统筹各级各类教育
  •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远程网络教育
  • 第三节 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结构
  • 一、实现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的多元化
  • 二、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具体化
  • 三、实现人才资源配置格局的市场化
  • 第四节 构建人才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完善机制
  • 一、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
  • 二、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 三、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科技人才创新利益机制
  • 结语
  • 引文注释
  • 主要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论生产力理论的本质意蕴——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理解[J]. 戏剧之家 2020(04)
    • [2].1949年以来我国生产力理论的演进轨迹与创新[J]. 社会科学动态 2020(02)
    • [3].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绿色意蕴[J]. 社科纵横 2019(01)
    • [4].“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文献分析(1980—2016年)[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7(06)
    • [5].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生产力理论的演进轨迹与创新[J].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06)
    • [6].“五大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J]. 经济纵横 2017(07)
    • [7].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J]. 商 2016(02)
    • [8].习近平对党的解放、发展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J]. 探索 2016(03)
    • [9].以马克思唯物史观原理评判李斯特生产力理论[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08)
    • [10].论传统生产力理论的三重危机[J]. 科学经济社会 2014(03)
    • [11].“中国问题”视域下的生产力理论[J]. 学习月刊 2015(06)
    • [12].“人文生产力”: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当代诠释——基于价值的视角[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3].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话语的思考[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5(03)
    • [14].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进路论析[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5(04)
    • [15].生态生产力:马克思生产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 [16].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两个维度:要素生产力和协作生产力[J]. 当代经济研究 2013(12)
    • [17].生产力内涵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J]. 铜仁学院学报 2016(06)
    • [18].生产力理论的辩证认识与现实意义[J]. 经济问题 2017(05)
    • [19].浅议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4(02)
    • [20].论科学发展观对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和发展[J]. 学理论 2014(02)
    • [21].不读原著,不查原文——关于学术界在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学风问题[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22].论《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突破[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 [23].论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生态维度[J]. 生产力研究 2010(04)
    • [24].试析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贡献[J]. 生产力研究 2010(05)
    • [25].生产力理论的演化:评析与预测[J]. 社会科学战线 2010(07)
    • [26].我国生产力理论的探索与创新[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09)
    • [27].提升和创新项目生产力理论[J]. 工程管理学报 2010(06)
    • [28].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贡献[J]. 生产力研究 2009(04)
    • [29].邓小平生产力理论初探[J]. 民营科技 2009(06)
    • [30].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产力理论的探析及其现实意义[J].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09(06)

    标签:;  ;  ;  

    网络生产力条件下的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