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思考——由参加校公开课听课活动所思

对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思考——由参加校公开课听课活动所思

关键词:公开课;成功;反思;问题;方法;导入

作者介绍:颜蜀萍,任教于重庆市巫溪中学。

一、前言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学生情况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设计的课堂学习情境,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快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为后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笔者于2009年4月底,参加了学校公开课听课活动。上课材料为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第二册下Unit17Disabilities的第一课时WarmingupandListening。下面就一位老师课堂导入的成功之处进行描述及反思。

二、公开课导入环节的描述及反思

英语老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了残疾人艺术团体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并同时用英语提问:“What’sthenameoftheperformance?”“Whoisthegirl?”“Aretheynormalpersons?”学生对此很熟悉,所以兴致很高地回答了这几个问题。老师又问:“Howmanydifferentkindsofdisabilitiesdoyouknow?”学生们答道:physicaldisability;mentaldisability;near-sighted;sixfingers等等。老师又问道:“Doyouknowanyfamouspersonswithdisabilities?”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名字。英语老师在同学们回答之后展示了:贝多芬,桑兰,HelenKeller,霍金,张海迪等身有残疾但仍然奋斗不息的著名人物的图片,并同时提问:“Didtheygiveup?Whatdifficultiesandproblemswilltheymeet?”同学们思维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课堂气氛热烈,很快进入了良好的学习状态。

英语老师这节课的课堂导入无疑是成功的。她的成功之处在于准确的找到了切入点。根据Disabilities这一主题,展示的视频给人视觉上、听觉上强烈的冲击,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所提问题由浅及深,层层深入,但又不牵强附会,晦涩难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与此同时又复习了几个很关键的单词:Disable,Disabled,Disability。整个环节自然流畅,使后来的教学进行的非常顺利。

三、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导入所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首先,部分老师不重视导入环节,一上课就直奔主题,殊不知课间活动后,学生的兴奋点还停留在与同学的嬉笑玩耍中。这时马上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效果不会理想。而课堂导入就是要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让他们做好学习准备,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其次,部分老师的导入环节完全流于形式,只是随便说几句。这样的导入就像温开水,寡淡无味。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承上启下的。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应该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点的小小总结,并同时渗透新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充分体现知识的连贯性。所以课堂导入虽然只占几分钟,也需精心准备与设计。

比如高二下册Unit18Inventions,第一课时WarmingupandListening。这一课时主要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口语及其发散思维能力为主。如果老师根据单元标题Inventions直接这样导入:“Therearemanyinventionsintheworld.Whatinventionsdoyouknow?”同学们也能回答许多,并进入下一环节,但它就不具备启发性,没有悬念感,当然也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

试想如果我们结合实际换一种导入方式是否更有实效性呢?

上一单元Unit17Disabilities讲的有关残疾人的有关内容,结合中国汶川地震,是否可以这样设计:

T:InUnit17,wegetsomeknowledgeaboutdisabilities.Tellmewhatkindsofdisabilitiesdoyouknow?

S:Mentaldisability;physicaldisability;blind……

T:AbigearthquakehappenedinWenchuan,manypeoplebecamedisabledinthedisaster.Allofuswanttohelpthem.Ifyougetachancetoinventsomethingtohelpthem,whatwillyouinvent?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过渡到了Unit18Inventions。

还有一种情况,即老师对导入环节非常认真地准备,但由于导入内容与形式不当也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准确分析,定位重点和难点。

另外对学生整体情况的掌握如何也决定了导入环节设计的成败。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如果教师不切实际地按自己的想象来设计导入环节而不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就无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而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就如死水一潭。

因此教师设计导入环节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要了解一个班学生整体的语言水平、知识水平,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四、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

在现代科技水平发达的今天,一堂英语课的导入方法其实很多。比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课堂导入就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网络的现代化设备,从而起到了良好效果。如今网络资源丰富,在教学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例如在高二上册Unit9:Savingtheearth那个单元,教师就可找到黄沙飞舞的大漠,工厂烟囱冒出的黑烟,工厂向河里排污等直观的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环境污染正危及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每个教师手里的录音机也是个又方便又好用的工具。例如高一上册Unit11:Thesoundsoftheworld这个单元。教师的导入就可以先用录音机放一首中外具有典型性的歌曲或乐曲,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片段。这一首乐曲学生非常熟悉。通过问答引出话题:

T:Isitbeautiful?Ss:Yes.

T:What’sthenameofthemusic?Ss:LiangZhu.

T:Whatmusicalinstrumentisit?Ss:violin.

T:Whatmusicalinstrumentsdoyouknowbesidesviolin?

Ss:piano;pipa;guitar;saxophone.

T:Whatkindsofmusicdoyouknow?

Ss:countrymusic;Jazz;Blues;Latinmusic;hip-hop.

五、结束语

导入的方法不能一一列举,正所谓教无定法,导入的设计也无固定模式。但要谨记的是教师要采用直观性,启发性,悬念感较强的导入方式;导入环节要简洁,直接,不可过于花哨;时间也不可过长,那样会喧宾夺主。

导入所占课堂时间不长,但导入设计举足轻重。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是有节奏起伏的,教师可结合教材、学生、时事,灵活多变地设计导入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平时细心观察,多积累,要有敏捷的应变能力,更要有对英语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平常要多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总之,只要教师切中要点地设计课堂导入,就会在上课之初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倪牟双.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J].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溪中学

邮编:405800

ReflectiononClassroomIntroductioninEnglishTeaching

YanShuping

Abstract:Basedonsittinginanopenlessonandanalysisofitssuccessfulpointsininduction,thispaperdiscussesthecognitionofinductionandputsforwardmethodsofwittilydesigninginductions.

Keywords:openlesson;success;reflection;problems;methods;introduction

标签:;  ;  ;  

对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思考——由参加校公开课听课活动所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