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粘膜及淋巴细胞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免疫应答的研究

大菱鲆粘膜及淋巴细胞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免疫应答的研究

论文摘要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珍贵的海洋经济鱼类,目前已经在我国大规模养殖。随着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的迅速发展,诸多疾病相继出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其中,腹水病是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其病原是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目前,对鱼类细菌病的防治方法主要采取频繁使用抗生素及化学药品的方法,其所带来的耐药性、食品及环境安全问题愈加突出。因此,免疫成为防治鱼类细菌性疾病的安全有效方法。本文采用组织制片观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标记、间接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等手段,首先,对不同年龄的养殖大菱鲆粘膜及淋巴细胞进行研究,描述并比较了不同年龄大菱鲆的粘膜及免疫组织的细胞学基础;然后,以置备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和主要OPM为抗原,对大菱鲆进行腹腔注射、直接浸泡和肛门灌注免疫接种,以Ig+细胞相对数量及血清特异抗体凝集效价为指标,对大菱鲆粘膜免疫与系统免疫应答进行评价和比较,阐述了大菱鲆粘膜组织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功能,以及不同抗原的免疫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大菱鲆粘膜及免疫组织的细胞学基础研究。组织切片显微观察发现,大菱鲆皮肤、鳃、后肠、头肾和脾中存在淋巴细胞。利用大菱鲆IgM单抗免疫组化标记发现,除皮肤外,鳃、后肠、头肾和脾中均原位存在Ig+细胞,其中,鳃组织中Ig+细胞存在于鳃小片的上皮与支持细胞之间的间隙中,后肠Ig+细胞存在肠道的固有层和粘膜下层中,外周血Ig+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细胞群中,脾Ig+细胞分布在实质区,且更倾向于分布在脾窦周围,头肾Ig+细胞无规律地散布于肾组织中。采用间接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对受精后2.5和10月龄大菱鲆的皮肤、鳃、后肠、外周血和头肾中Ig+细胞进行检测、分析后发现,同一年龄大菱鲆的不同组织中Ig+细胞的数量不同,同时,不同年龄鱼的同一组织的Ig+细胞数量也有差异。2.5月龄大菱鲆Ig+细胞分布为:皮肤0.00±0.00%、鳃1.58±0.40%、后肠2.53±0.70%、外周血17.0±0.39%和头肾21.0±1.79%;10月龄鱼Ig+细胞分布为:皮肤0.94±0.74%,鳃1.60±0.71%、后肠3.91±1.06%、外周血28.95±0.39%和头肾21.54±0.90%。(2)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抗原的制备。从患腹水病大菱鲆体内分离纯化出主要病原菌株,用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鉴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用0.5%福尔马林灭活法,制备了安全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抗原;用Sarkosyl法,制备了安全的迟缓爱德华氏菌主要OPM抗原。(3)大菱鲆粘膜及淋巴细胞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抗原的免疫应答。直接浸泡后,鳃组织中的Ig+细胞数量的出现峰值时间比外周血、头肾组织提前7天,鳃中的Ig+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未免疫组,而外周血和头肾的Ig+细胞数量与未免疫组大菱鲆差异不显著;腹腔注射后,鳃组织Ig+细胞数量的出峰值时间与外周血、头肾相同,鳃中Ig+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且极显著低于浸泡免疫组,外周血和头肾的Ig+细胞数量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浸泡免疫组。另外,浸泡免疫后,免疫鱼体针对全菌抗原的血清抗体效价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达到峰值的时间与浸泡免疫后鳃组织中Ig+细胞的峰值时间相同,表明浸泡免疫后大菱鲆的血清特异抗体主要来源于鳃组织中Ig+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应答。(4)大菱鲆粘膜及淋巴细胞对不同抗原的免疫应答。用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及主要OPM分别对大菱鲆进行腹腔注射、直接浸泡和肛门灌注免疫后发现,注射OPM的大菱鲆外周血中Ig+细胞数量和血清抗体效价均不显著低于注射迟缓爱德华氏菌灭活全菌大菱鲆;浸泡OPM大菱鲆鳃中Ig+细胞数量和血清抗体效价均不显著高于浸泡灭活全菌的大菱鲆,肛门灌注OPM大菱鲆后肠、外周血中Ig+细胞相对数量和血清抗体效价均不显著高于注射灭活全菌大菱鲆。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粘膜组织具有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组织细胞学基础,对抗原可以产生显著的相对独立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大菱鲆体内存在粘膜免疫和系统免疫,不同免疫途径对不同免疫组织的诱导作用不同,浸泡免疫主要诱导体表粘膜组织的免疫应答,而注射免疫则主要诱导系统组织的免疫应答,肛门灌注则可能对肠粘膜和系统免疫组织的诱导作用相近;另外,大菱鲆的粘膜和系统免疫组织对不同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水平亦不同。本研究结果对鱼类免疫途径的选择及鱼用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鱼类系统免疫概述
  • 1.2 鱼类粘膜免疫研究进展
  • 1.3 鱼类免疫接种方法
  • 1.4 主要鱼用疫苗
  • 1.5 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的研究概况
  • 小结
  • 2 大菱鲆粘膜及免疫组织的细胞学基础研究
  • 2.1 大菱鲆粘膜及免疫组织的显微观察
  • 2.2 大菱鲆粘膜及免疫组织中免疫球蛋白阳性细胞的免疫组化原位标记
  • 2.3 大菱鲆粘膜及免疫组织中 Ig+细胞的数量分布及比较
  • 小结
  • 3 大菱鲆腹水病病原的分离及鉴定
  • 3.1 大菱鲆腹水病病原的分离及回接感染试验
  • 3.2 大菱鲆腹水病病原的生化鉴定
  • 3.3 迟缓爱德华氏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
  • 小结
  • 4 大菱鲆粘膜及淋巴细胞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研究
  • 4.1 迟缓爱德华氏菌抗原的制备
  • 4.2 大菱鲆粘膜及淋巴细胞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研究
  • 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已发表及待发表文章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大菱鲆粘膜及淋巴细胞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免疫应答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