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进入21世纪,在科学技术的引领和推动下,人类正经历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演进。科学技术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财富之源。为此,2006年我国提出了“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复杂产品创新代表了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基础。复杂产品创新具有时间跨度大、用户定制程度高、采用技术先进等特点,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系统工程。在整个创新过程中,创新者必须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项决策,即使出现细微的失误,也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在此背景下,复杂产品的创新风险管理逐渐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所关注的焦点。目前,针对复杂产品创新风险的专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论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针对复杂产品创新的特点,集中研究了复杂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的若干问题,全文共八章:第一章为导论。首先,阐述了复杂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的研究背景,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分析了我国当前复杂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的现状;然后详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对复杂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是后续章节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从理论角度研究了复杂产品的关键风险因素。首先对复杂产品创新的关键风险因素进行了分类,然后指出这些风险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对创新结果的作用形式也各不相同。在此基础上提出复杂产品创新的关键风险因素模型,全面揭示了复杂产品创新风险的动力学特征。第四章是对复杂产品创新的关键风险因素模型的实证检验。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关键风险因素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有关研究发现进行了说明。第五章考察了两种主要的定量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采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系统地梳理了概率风险评估模型和模糊风险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比较了它们的优劣。然后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指出这两种模型均不能满足我国创新企业对风险评估的要求,创新企业迫切需要一种更为合理的综合评估模型。第六章提出了基于HAHP方法的复杂产品创新风险综合评估模型。该模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弥补了传统层次分析法的不足;有效地整合了概率风险评估模型和模糊风险分析模型,符合风险评估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七章讨论了复杂产品创新的组织模式选择及其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该章从资源理论出发,指出了复杂产品合作创新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项目型复杂产品创新的组织结构模型。在该模型中,创新成员分为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成员在创新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本章论证了项目型组织不但能够有效地降低复杂产品的创新风险,而且能够提高创新的效率。第八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全文结合我国复杂产品创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详细地研究了复杂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其研究结论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我国的复杂产品创新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研究背景
  • 1.1.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必要性
  • 1.1.2.复杂产品创新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
  • 1.2.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1.我国复杂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的现状
  • 1.2.2.现有研究对复杂创新风险管理的指导作用不足
  • 1.3.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 1.3.1.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研究的意义
  • 1.4.关键概念与研究范畴
  • 1.4.1.复杂产品系统(CoPS)
  • 1.4.2.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风险
  • 1.5.研究方法
  • 1.6.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 1.7.论文力图作出的创新
  • 1.8 结束语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复杂产品系统
  • 2.1.1.复杂产品概述
  • 2.1.2.复杂产品系统的特点
  • 2.1.3.传统技术创新与复杂产品系统创新
  • 2.2.风险与技术创新风险
  • 2.2.1.风险的定义
  • 2.2.2.技术创新风险的定义
  • 2.2.3.技术创新风险的特点
  • 2.3.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管理框架
  • 2.3.1.连续风险管理模型(CRM)
  • 2.3.2.其他风险管理框架
  • 2.4.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
  • 2.4.1.主要的风险识别方法
  • 2.4.2.对技术创新风险因素的识别研究
  • 2.5.技术创新风险的评估常用方法介绍
  • 2.6.技术创新的风险控制
  • 2.7.关于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三章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关键风险因素模型
  • 3.1.前言
  • 3.2.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绩效研究
  • 3.2.1.对产品创新绩效评估的研究
  • 3.2.2.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绩效的多维指标体系
  • 3.3.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风险因素分析及理论假设
  • 3.3.1.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因素分类
  • 3.3.2.成本因素
  • 3.3.3.时间进度因素
  • 3.3.4.技术因素
  • 3.3.5.组织管理因素
  • 3.3.6.市场因素
  • 3.4.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关键风险因素模型
  • 3.5.结束语
  • 第四章 复杂产品创新关键风险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
  • 4.1.前言
  • 4.2.问卷设计
  • 4.2.1.变量及指标设计
  • 4.2.2.量表的发展与修正
  • 4.3.数据收集与初步处理
  • 4.3.1.研究对象的选择
  • 4.3.2.问卷发放及回收方式
  • 4.3.3.问卷整理
  • 4.4.结构方程模型与拟和指标
  • 4.5.数据分析之一——描述性统计
  • 4.6.数据分析之二——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4.6.1.创新风险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4.6.2.技术因素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4.6.3.市场因素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4.6.4.成本因素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4.6.5.时间进度因素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4.6.6.组织管理因素的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 4.6.7.量表之信度与效度分析小结
  • 4.7.数据分析之三——关键风险因素模型的检验与分析
  • 4.7.1.整体模型检验
  • 4.7.2.模型与假设分析
  • 4.7.3.整体模型检验与分析小结
  • 4.8.对模型及假设的进一步研究
  • 4.9.研究结论与发现
  • 4.10.结束语
  • 第五章 复杂产品创新的定量风险评估模型考察
  • 5.1.前言
  • 5.2.概率风险评估(PRA)
  • 5.2.1.概率风险评估概述
  • 5.2.2.概率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 5.3.模糊风险分析(风险综合评估)
  • 5.3.1.模糊风险分析简介
  • 5.3.2.模糊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
  • 5.4.两种风险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 5.5.结束语
  • 第六章 基于FAHP方法的复杂产品创新风险综合评估模型
  • 6.1.前言
  • 6.2.风险综合评估模型(IRAM)的理论基础
  • 6.2.1.三角形模糊数的定义及性质
  • 6.2.2.模糊矩阵的定义及性质
  • 6.2.3.模糊层次分析法简介
  • 6.3.复杂产品创新的风险综合评估模型
  • 6.4.应用案例分析
  • 6.5.结束语
  • 第七章 复杂产品创新的组织模式选择
  • 7.1.前言
  • 7.2.复杂产品创新项目合作研发的诱因
  • 7.3.复杂产品合作创新的组织模式选择
  • 7.4.复杂产品系统的创新组织
  • 7.4.1.项目型复杂产品创新组织
  • 7.4.2.项目型复杂产品创新组织的结构模型
  • 7.4.3.风险管理与项目型复杂产品创新组织
  • 7.5.结束语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前言
  • 8.2.本文的主要结论与创新
  • 8.3.研究的不足之处
  • 8.4.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金融创新、金融创新风险与金融监管关系的再思辩[J].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20(03)
    • [2].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风险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 管理世界 2015(02)
    • [3].CoPS创新风险生成机理研究:香港高铁项目案例[J]. 浙商管理评论 2016(00)
    • [4].国外企业技术协同创新风险研究综述[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5].现代企业创新风险及其防范[J]. 南都学坛 2010(04)
    • [6].金融创新风险形成的原因与特征[J]. 中国证券期货 2009(06)
    • [7].浅析企业自主创新风险因素[J]. 北方经济 2008(01)
    • [8].企业自主创新风险预控及防范策略[J]. 现代管理科学 2008(02)
    • [9].创意产业集群创新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J]. 经贸实践 2017(03)
    • [10].国内企业技术协同创新风险研究综述[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1].金融创新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应对路径[J]. 企业技术开发 2013(06)
    • [12].合作创新风险识别综述[J]. 现代商业 2008(30)
    • [13].券商创新风险犹存[J]. 资本市场 2013(07)
    • [14].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风险防范的分析与探讨[J]. 时代金融 2012(23)
    • [15].企业关系网络对创新风险的影响[J]. 经济论坛 2008(02)
    • [16].金融创新风险的法律防范[J]. 法制博览 2015(25)
    • [17].略论当前金融创新与金融创新风险防范[J]. 时代金融 2012(15)
    • [18].金融创新风险的分类及其形成[J]. 金融发展研究 2009(07)
    • [19].金融衍生品创新风险对省域金融稳定的启示[J]. 河北金融 2009(03)
    • [20].企业协同创新风险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19)
    • [21].应对金融创新风险的策略思考[J]. 吉林金融研究 2010(03)
    • [22].合作创新风险的测评方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2)
    • [23].基于熵的企业自主创新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J]. 现代管理科学 2008(05)
    • [24].创新金融体制为民营企业分担创新风险[J]. 企业活力 2008(11)
    • [25].企业协同创新风险问题研究——基于委托代理激励理论[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1)
    • [26].试论金融功能有效发挥及其创新风险的防范策略[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10(04)
    • [27].审计视角下金融服务创新风险问题分析[J]. 金融经济 2009(06)
    • [28].我国应以“创新区域化”应对“逆全球化”中的开放创新风险[J]. 科技中国 2020(10)
    • [29].基于模糊德尔菲法的企业知识管理创新风险评价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2)
    • [30].互联网金融创新风险及其入罪标准探析[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标签:;  ;  ;  ;  ;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