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人工养殖新技术

泥鳅人工养殖新技术

一、人工养殖泥鳅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磊,齐庆超,梁少民[1](2020)在《规模化泥鳅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依托河南省沿黄地区2013-2018年有关统计数据,从成本与效益的角度入手,分析了规模化养殖对泥鳅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租赁和生产投入类成本随养殖规模的扩大而明显降低,但人工投入成本却在不断升高;整体而言,现阶段泥鳅养殖总投入随养殖规模的扩大而有所降低,但并未随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持续下降。规模化养殖能够提升泥鳅的产量和产值,并能显着缩短泥鳅的养殖周期;综合考虑泥鳅养殖的成本投入与产出后认为,中等规模养殖模式下养殖户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并且就泥鳅养殖户自身而言,中等规模养殖亦能使其获得更高的综合收益。因此,养殖户在进行泥鳅养殖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养殖规模,以获取更高收益。

刘玉廷[2](2018)在《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肝胰脏脂代谢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Compou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CCM)对泥鳅幼鱼生长性能、肝胰脏脂代谢、抗氧化作用及肠道功能影响,优化最佳添加量,为泥鳅绿色安全养殖提供参考。选取健康泥鳅幼鱼75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C(对照组)、5CCM、10CCM、15CCM、20CCM组(日粮CCM添加量分别为0、5、10、15和20 mg/g),置于120×80×60 cm的水族箱中饲养,饲喂70 d后,取肝胰脏、肠道样本,检测相应指标。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与C组鱼相比:10CCM组鱼特异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均显着提高,饲料系数显着降低(P<0.05);各组鱼存活率及增重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鱼体粗蛋白、粗灰分及水分含量无显着差异,但20CCM组鱼体粗脂肪显着低于C组鱼(P<0.05)。2.与C组鱼相比:各CCM添加组鱼肝胰脏LDL含量均极显着降低(P<0.01),10CCM组肝胰脏鱼TCHO、TG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HDL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15CCM组肝胰脏TCHO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TG含量显着降低(P<0.05)。10CCM组鱼肝胰脏MDA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CAT和GSH-PX活性显着增加(P<0.05);15CCM组肝胰脏MDA、AKP含量极显着降低(P<0.01),GSH-PX活性显着增加(P<0.05);组织学切片油红O染色后观察显示,各组鱼肝胰脏脂滴数量与分布范围随CCM添加量增加明显减小,10CCM、15CCM和20CCM组鱼肝胰脏切片未见明显脂滴,肝索结构逐渐清晰。3.与C组鱼相比:10CCM组鱼肠道胃蛋白酶、淀粉酶活性极显着提高(P<0.01),脂肪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15CCM组鱼肠道胃蛋白酶活性明显提升(P<0.01),淀粉酶和脂肪酶显着提高(P<0.05);5CCM组鱼肠道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P<0.01);10CCM组鱼肠道CAT、GSH-PX活性和AKP含量显着提高,PC和MDA含量显着降低(P<0.05);经16S rD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饲料添加CCM改变了肠道微生物构成,10CCM组鱼肠道有益菌鲸杆菌属比例上升,而条件致病菌群伊丽莎白菌、肠杆菌、不动杆菌、红球菌比例下降。由上述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日粮添加CCM可改善泥鳅生长性能、提高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调节肝胰脏脂代谢;还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构成、促进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和增强肠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推荐最佳添加剂量为10 mg/g。

郭靖[3](2018)在《非专一性天敌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及其互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作为一种世界性有害入侵生物,引入我国已有30余年的历史,现已在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市形成大面积的入侵分布,对这些地区的水稻生产和水生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灾害。目前,对福寿螺的防控以化学手段为主,但化学杀螺剂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产地环境污染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因此,探寻福寿螺的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已是当务之急。众所周知,生物防控不失为替代化学防控一种新的技术途径。然而,国内外除广泛利用稻田养鸭来控制福寿螺外,能够有效控制福寿螺危害的生防资源及相关研究极为缺乏。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本研究首先筛选了防治福寿螺的不同类型生物资源(包括观赏动物、经济动物和生物防治植物),对这些生防物种的控螺效果及其应用潜力进行了研究探讨。同时,从“天敌-猎物”和“草食者-植物”角度,深入研究了天敌或生防植物对福寿螺的控制机制及福寿螺应对天敌的响应机制与策略。主要结果如下:(1)筛选了具有一定控螺效果的3类共6种生物资源,包括观赏动物(绿河鲀(Tetraodon nigroviridis)、海伦闭螺(Clea helena))、经济动物(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巴西红耳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生防植物(浮萍(Lemna minor))。其中,绿河鲀对微咸水生境中福寿螺具有良好的控制潜力;在淡水和微咸水(约4.5 ppt)条件下,绿河鲀(体长约5 cm)与福寿螺(50只,1/5达到性成熟)共处7 d时间后,福寿螺的存活率降到25%以下,且微咸水条件下绿河鲀的控螺效果更为明显。海伦闭螺(0.47 g)与福寿螺(0.66 g)共存7 d时,可导致福寿螺53.3%的死亡率。宽体金线蛭比较适宜控制稻田中福寿螺的危害,稻田生境中20条宽体金线蛭(2–7 g)与福寿螺共存15 d后,超过80%的福寿螺(80只,1/2达到性成熟)死亡,水稻秧苗受损率降低50%以上。泥鳅的控螺效果有限,1尾泥鳅每天约能捕食2只新出生幼螺。巴西红耳龟对不同大小的福寿螺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但在生产应用时,需采取一定的配套措施。浮萍引入稻田后能够减少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在浮萍与水稻(Oryza sativa)共存情况下,无论水稻日龄是15 d,还是23 d和30 d,均有60%以上的福寿螺选择取食浮萍;在模拟稻田生境中,引入浮萍3d后,水稻受福寿螺的啃食危害率降低10%以上。(2)进一步开展了天敌及生防植物对福寿螺的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筛选的几种生防生物可对福寿螺的生长生存和活动行为造成直接的、间接的和多样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捕食致死机制。天敌通过咬食福寿螺(如绿河鲀)或吸食螺软体组织(如宽体金线蛭、海伦闭螺)等方式导致福寿螺死亡;(2)直接致损致残机制:天敌(如绿河鲀、巴西红耳龟)通过破坏壳或咬食螺肉而增大福寿螺死亡的可能性与风险;(3)间接致死机制:福寿螺长时间在一定强度的捕食风险下死亡,如幼龄福寿螺(7–12 mm)在巴西红耳龟制造的捕食风险下25 d后存活率降至26.7%;(4)行为直接干扰机制:天敌通过扰动或咬食福寿螺而降低后者的活动频率,如福寿螺在绿河鲀存在下几乎无法摄食、爬行和交配;(5)行为间接干扰机制:捕食风险能够抑制福寿螺的活动行为,如福寿螺在巴西红耳龟和宽体金线蛭制造的捕食风险下,其摄食量和个体生长均受到抑制;(6)替代控制机制:生防植物(如浮萍)因其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可以诱集福寿螺取食,进而减少福寿螺对水稻等作物的危害。(3)为了进一步摸清天敌对福寿螺的防控有效性及福寿螺成功入侵的机制,本研究又从猎物对天敌的响应与防御角度,即从生存、生长、繁殖、行为、形态、生理等方面系统探究了福寿螺应对天敌的响应机制与策略。结果表明,福寿螺在天敌存在的情景下,也会主动地采取相应的响应与防御策略,主要包括:(1)逃逸避敌策略:福寿螺在感受天敌胁迫下,会快速爬出水面或钻入土中而逃逸躲避,如新出生幼螺在泥鳅和海伦闭螺捕食下爬出水面个体分别占存活个体的25%和40%以上;(2)原位避敌策略:超过95%的福寿螺在绿河鲀存在下紧闭厣甲;(3)生长-繁殖权衡机制:雌性成螺以减少自身生长为代价,在巴西红耳龟制造的捕食风险下雌螺的产卵时间提前,并增加其在繁殖方面的投入;(4)行为-形态防御权衡机制:雄性成螺壳防御能力强于雌螺,但雌螺在捕食风险下逃逸反应更快;(5)繁殖-防御权衡机制:雌性成螺减少自身螺壳钙的投入,以满足卵壳建造和后代孵化前的壳形成的钙需要;雄性成螺繁殖投入相对较低,其壳强度在捕食风险下增长程度要高于雌螺;(6)生理响应机制:幼螺和雄性成螺在捕食风险下抗氧化系统被激活,且遭受捕食风险带来的过氧化损伤,而雌性成螺抗氧化系统未被激活。本论文以筛选的具有一定控螺效果的6种生物为重点,深入探究了生防资源(天敌动物和生防植物)与福寿螺的互作机制,一方面,摸清了天敌和生防植物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及机制,另一方面,揭示了福寿螺应对天敌的系列响应机制与策略。论文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将福寿螺的生物防控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以及对其控螺潜力与可行性评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杨明容[4](2017)在《四大营养素及枯草芽孢杆菌对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文中认为本项研究包括两个试验,试验一研究蛋白质、脂肪、糖和纤维素四大营养素对泥鳅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泥鳅实用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和纤维素的适宜需要量;试验二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添加量。试验一:蛋白质、脂肪、糖及纤维素对泥鳅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制成蛋白质含量为25%、30%、35%,脂肪含量为4%、8%、12%,糖含量20%、25%、30%,纤维素含量1.6%2.0%、2.0%2.4%、2.4%2.8%的9种泥鳅幼鱼配合饲料,进行为期38d的饲养试验,以探讨初始体重为(1.23±0.09)g的泥鳅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和纤维素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各营养素对泥鳅幼鱼WGR、SGR、PER的影响为: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糖;当配合饲料中蛋白质为35%,脂肪为8%,糖为30%,粗纤维为1.6%2.0%时,泥鳅幼鱼的WGR、SGR最大,PER最高,FCR最小,CF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通过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蛋白质为主要营养素(P<0.05),脂肪、纤维素、糖的作用并不明显(P>0.05),泥鳅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和纤维素的适宜含量分别为35%,8%,25%30%,1.6%2.0%。试验二: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0.55±0.16)g的健康泥鳅,随机分为三个组(G1G3),每组三个平行,每个平行50尾泥鳅。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0×107、1.0×108 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进行饲喂。试验时间为38天。试验结束后,测定每组泥鳅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如下:(1)与对照组相比,G2、G3组的WGR、SGR和PER均显着提高(P<0.05),而FCR则显着降低(P<0.05);CF在三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G3组在WGR、SGR、PER、CF和FCR五个指标上均比G2组要理想,但是差异不显着(P>0.05)。(2)与对照组相比,G2、G3组的GSH-Px活性和T-AOC活性显着升高(P<0.05);G3组的T-SOD活性显着升高(P<0.05);G2、G3组的LZM含量提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G2、G3组的MDA含量降低,但差异也不显着(P>0.05)。上述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显着提高泥鳅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的适宜添加量为1.0×108cfu/g。

樊淑婷[5](2015)在《赣榆县泥鳅养殖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当前,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问题直接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并投入应用实践的主体。本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参与式发展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以江苏省赣榆县泥鳅农为研究对象,以泥鳅养殖产业技术的现状水平为基点,通过设计问卷对农户进行系统的访谈调查,深入剖析泥鳅养殖技术采用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揭示了农户接受且采用新技术的内在行为机制,这将对赣榆县泥鳅产业发展带来新认知,也将对农业技术扩散效率的提高有所裨益。在实证分析部分,本论文利用从赣榆县墩尚镇获取的142户有效调研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农户在采用不同养殖技术下的行为,同时探讨影响农户采用泥鳅养殖技术的问题,以及运用相关理论进行因素解析,最后做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因此,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与其他经济主体一样,农户的采用行为是理性反应。第二,农户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水平与农户采用泥鳅养殖技术意愿具有密切联系。第三,养殖技术本身的效果也关系着农户的采用意愿。第四,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对养殖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影响农户采用效果。第五,农业技术推广外部环境因素通过泥鳅农的认知间接影响农户采用行为。

李潜洲[6](2015)在《泥鳅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了温度、盐度、光照对泥鳅生长的影响以及激素对其繁殖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泥鳅的人工养殖及繁殖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泥鳅温度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泥鳅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3~33℃,临界低温为3℃,临界高温为37℃。设置23℃、25℃、27℃、29℃、31℃五个试验组,研究不同温度对泥鳅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饲养50d。结果表明:泥鳅最适生长温度为25℃;各试验组水质变化趋势基本趋于一致,氨氮含量先增高然后降低,稳定一段时间后再升高,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高后降低。2、泥鳅盐度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盐度范围0~13,临界上限盐度为15。设置0、2、4、6四个盐度试验组,研究不同盐度对泥鳅生长的影响,饲养50d。结果表明:泥鳅最适合生长的盐度为0。3、光照对泥鳅生长的影响试验。(1)、设置0~10 lx、10~100 lx、100~1000 lx、1 000~10 000 lx四个试验组,研究光照强度对泥鳅生长及水质的影响,饲养30d。结果表明:泥鳅最适合生长的光照强度为0~101x。(2)、设置4L:20D、8L:16D、12L:12D、16L:8D、20L:4D五个试验组,研究光周期对泥鳅生长的影响,饲养30 d。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中泥鳅的终末体质量、质量相对增加率、成活率、日摄食量、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差异不显着(P>0.05)。(3)、设置黑暗、蓝、白、绿、红光五个试验组,研究泥鳅在不同光谱成分中的趋光率。结果表明:泥鳅在不同光谱成分中的趋光率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黑暗组的趋光率最高(42.26±7.15%),蓝色光组的趋光率最低(10.61士5.46%)。设置绿光、白光、蓝光、红光四个处理组,研究光谱成分对泥鳅生长的影响,饲养30 d。结果表明:白光组泥鳅的日摄食量(1.61±0.07g.d-1)、饲料效率(41.37±2.86%)、特定生长率(1.68±0.11%.d-1)显着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4、通过对体质量为18±3.86g/尾的雌鳅和体质量为11.84±2.09g/尾的雄鳅注射不同剂量的单体激素GnRH-A4和复合激素GnRH-A4+ DOM,研究不同剂量GnRH-A4和GnRH-A4+DOM对泥鳅的催产效果。结果表明:(1)、GnRH-A4用于泥鳅催产的最佳剂量为4.0 μg/尾,产卵量、催产率、受精率分别为1186±74粒/尾、70.00±5.00%、73.21±2.64%。(2)、GnRH-A4+DOM 用于泥鳅催产的最佳剂量为1.0μg+0.5mg/尾,产卵量、催产率、受精率分别为2097±82粒/尾、96.67±2.89%、88.70±3.46%。

夏清文[7](2015)在《泥鳅苗种人工繁育与成鳅土池养殖技术初探》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20132014年在宁化县水参水产养殖场(城郊乡瓦庄村)内开展泥鳅苗种人工繁育与成鳅土池养殖技术初探情况。笔者初步摸索和总结出山区土池养殖泥鳅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有利今后进一步推广,从此优化调整宁化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彭希文[8](2011)在《重庆稻田生态养鳅模式的增收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涉及泥鳅的生物学研究和农业经济研究两个学科领域。在生物学研究领域搞清楚泥鳅在研现状和既得成果;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重庆本地泥鳅品种分布和在养现状,拟定养殖品种,开展泥鳅生态环境调查、泥鳅食性、泥鳅人工催产技术、泥鳅育苗技术、泥鳅稻田养殖技术、泥鳅稻田捕捞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农业经济学领域,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概述与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分析,运用经济学与生态学等原理对重庆地区稻田养鳅进行可行性分析,同时利用重庆地区稻田养鳅实例开展经济学效用分析,最终找到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和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增收的实际效用,并得出最终政策结论。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是建立在农业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改善农民收入的基础上的一种农村产业体系改造措施和增益措施。通过全生态的养殖方式,有效利用稻田资源,减少养鳅投入,使农民在有限的稻田资源上实现水稻不增产而收入增益。它的实现和推广将有效改善诸多三农问题。研究指出,在重庆地区适合发展生态养鳅。生态养鳅使稻田增益,总收入1100-1400元之间,净增收益500-600元;生态养鳅引导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再分配,优化产业结构,社会效益显着;生态养鳅项目的开展使农业耕种模式实现理性回归到生态模式,野生泥鳅的种群数量得到增长,生态效益显着。

苏志坚[9](2011)在《养殖泥鳅不用泥 亩赚3万不稀奇》文中提出泥鳅,顾名思义,就该生长在泥里,如果离开了泥,泥鳅肯定难以成活。可是,在河南省郑州市郊外的黄河滩上,一位名叫王水章的人却研究出了无土养殖泥鳅新技术,泥鳅根本不需要泥土就能存活,更绝的是,别人养的泥鳅都冬眠,他养殖的泥鳅不仅不冬眠,而且冬天长得还挺欢实。技术创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凭借这个独门秘笈,王水章1亩池塘就能年收入3万元。

陈胜,王飞,梁毅[10](2011)在《高效泥鳅养殖研究》文中指出指出了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种环境下生长发育,因为不同的泥鳅养殖模式对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地而异,合理选用合适的泥鳅养殖模式将会对泥鳅规模化养殖起到促进作用,总结出了各种泥鳅养殖的方式、方法,阐明了各种泥鳅养殖模式,重点探讨了池塘围网养殖这一高产的养殖模式。

二、人工养殖泥鳅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养殖泥鳅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规模化泥鳅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分析方法
    1.3 数据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规模下泥鳅养殖成本分析
    2.2 不同规模下泥鳅养殖产出分析
    2.3 不同规模下泥鳅养殖收益分析
3 结论

(2)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肝胰脏脂代谢及肠道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含义及其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1.1 诱食剂
        1.1.2 降低饵料系数
        1.1.3 改善肌肉品质
        1.1.4 改善肠道结构,调节肠道菌群
        1.1.5 增强动物免疫机能,提高动物抗病力
        1.1.6 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保护动物健康
    1.2 我国泥鳅养殖现状
        1.2.1 泥鳅生物学特性
        1.2.2 泥鳅药用与营养价值
        1.2.3 我国泥鳅养殖模式
        1.2.4 人工养殖泥鳅常见疾病
        1.2.5 中草药在泥鳅养殖中的应用
    1.3 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2 试验设计
    2.1 饲料设计与制作
    2.2 试验鱼分组和饲养管理
    2.3 仪器及试剂
    2.4 样品采集及处理
        2.4.1 肝胰脏匀浆液的制备
        2.4.2 冷冻肝胰脏组织切片及油红O染色
        2.4.3 肠道匀浆液的制备
        2.4.4 DNA的提取和16SrDNA测序
3 指标测定
    3.1 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测定
        3.1.1 生长性能的测定
        3.1.2 全鱼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3.2 肝胰脏脂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测定
        3.2.1 匀浆液中总蛋白测定
        3.2.2 肝胰脏脂质代谢指标测定
        3.2.3 冷冻肝胰脏组织切片及油红O染色
        3.2.4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的测定
    3.3 肠道功能指标的测定
        3.3.1 匀浆液中总蛋白测定
        3.3.2 肠道消化酶活性测定
        3.3.3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的测定
        3.3.4 肠道菌群的结果处理
    3.4 数据处理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4.1.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的影响
        4.1.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体成分的影响
    4.2 复方中草药对肝胰脏脂代谢和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
        4.2.1 复方中草药对肝胰脏脂代谢指标的影响
        4.2.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肝胰脏组织脂肪沉积的影响
        4.2.3 复方中草药对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4.3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功能的影响
        4.3.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4.3.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4.3.3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菌群的影响
5 讨论
    5.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5.1.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的影响
        5.1.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体成分的影响
    5.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肝胰脏脂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5.2.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肝胰脏脂代谢的影响
        5.2.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肝胰脏组织脂肪沉积的影响
        5.2.3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肝胰脏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5.3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功能的影响
        5.3.1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5.3.2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5.3.3 复方中草药对泥鳅肠道菌群的影响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非专一性天敌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及其互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福寿螺的天敌资源
        1.1.1 腹足纲
        1.1.2 蛭纲
        1.1.3 昆虫纲
        1.1.4 软甲纲
        1.1.5 硬骨鱼纲
        1.1.6 爬行纲
        1.1.7 鸟纲
        1.1.8 哺乳纲
    1.2 福寿螺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2.1 引入天敌的风险
        1.2.2 天敌生境的局限性
        1.2.3 天敌研发利用的效益常不明显
        1.2.4 天敌对非靶标生物的不利影响
        1.2.5 福寿螺应对天敌的防御策略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2章 观赏动物绿河鲀和海伦闭螺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与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绿河鲀对福寿螺存活和受损的影响研究
        2.2.3 绿河鲀对福寿螺行为节律的影响研究
        2.2.4 海伦闭螺对福寿螺和石田螺存活的影响研究
        2.2.5 海伦闭螺对幼龄福寿螺存活和分布的影响研究
        2.2.6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绿河鲀对不同大小福寿螺的捕食潜力
        2.3.2 绿河鲀对福寿螺行为活动的影响
        2.3.3 绿河鲀对福寿螺摄食的影响
        2.3.4 绿河鲀对成年福寿螺的捕食潜力
        2.3.5 海伦闭螺对福寿螺和石田螺存活的影响
        2.3.6 海伦闭螺对幼龄福寿螺存活和分布的影响
    2.4 讨论
        2.4.1 绿河鲀对福寿螺的捕食效果及其控制机制
        2.4.2 绿河鲀对福寿螺行为节律的影响与控制机制
        2.4.3 海伦闭螺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与机制
    2.5 小结
第3章 经济动物巴西红耳龟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及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巴西红耳龟对福寿螺的直接捕食效应研究
        3.2.3 巴西红耳龟对福寿螺的间接干扰效应研究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巴西红耳龟对福寿螺的直接捕食效应
        3.3.2 巴西红耳龟对福寿螺的间接干扰效应
    3.4 讨论
        3.4.1 巴西红耳龟对福寿螺的直接控制效果与机制
        3.4.2 巴西红耳龟对福寿螺的间接控制效果与机制
        3.4.3 巴西红耳龟控制福寿螺的可行性
    3.5 小结
第4章 经济动物宽体金线蛭和泥鳅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与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宽体金线蛭对福寿螺的直接控制效果研究
        4.2.3 宽体金线蛭对福寿螺的间接控制效果研究
        4.2.4 泥鳅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研究
        4.2.5 福寿螺在泥鳅养殖中的生态学效应研究
        4.2.6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宽体金线蛭对福寿螺和水稻存活的影响
        4.3.2 宽体金线蛭对福寿螺的间接控制
        4.3.3 泥鳅在水族箱生境中对福寿螺存活和分布的影响
        4.3.4 泥鳅在模拟稻田生境中对福寿螺和水稻的影响
        4.3.5 福寿螺在泥鳅养殖中的生态学效应
    4.4 讨论
        4.4.1 宽体金线蛭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与机制
        4.4.2 泥鳅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与机制
        4.4.3 福寿螺在泥鳅养殖中的生态学效应
    4.5 小结
第5章 本地植物浮萍诱集控制福寿螺危害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福寿螺对浮萍和水稻的偏好性研究
        5.2.3 浮萍存在条件下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情况调查
        5.2.4 不同大小福寿螺摄入浮萍量调查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福寿螺对浮萍和水稻的选择偏好性
        5.3.2 浮萍存在条件下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情况
        5.3.3 不同大小福寿螺摄入浮萍量
    5.4 讨论
        5.4.1 利用植物源材料控制福寿螺危害的可行性
        5.4.2 稻田养萍控制福寿螺危害的潜力分析和机制
    5.5 小结
第6章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响应机制与策略—以巴西红耳龟为例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
        6.2.2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生长和繁殖响应研究
        6.2.3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壳形态响应研究
        6.2.4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6.2.5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行为响应
        6.3.2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繁殖响应
        6.3.3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生存和生长响应
        6.3.4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生理响应
    6.4 讨论
        6.4.1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生长响应机制与策略
        6.4.2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繁殖响应机制与策略
        6.4.3 天敌胁迫对福寿螺生存的影响与控制机制
        6.4.4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壳形态响应机制
        6.4.5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6.5 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7.1 结论
        7.1.1 生防资源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与机制
        7.1.2 福寿螺应对天敌胁迫的响应机制与策略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四大营养素及枯草芽孢杆菌对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引言
    1 泥鳅研究现状
        1.1 泥鳅人工养殖技术
        1.2 泥鳅的人工繁殖
        1.3 泥鳅主要疾病及防治
        1.4 泥鳅饵料与营养需求
    2 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应用
        2.1 枯草芽孢杆菌概况
        2.2 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机制
        2.3 枯草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蛋白质、脂肪、糖类及纤维素对泥鳅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及试验条件
        1.2 饲料配制及投喂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营养水平对泥鳅幼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2.2 不同营养水平对泥鳅幼鱼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的影响
        2.3 不同营养水平对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的影响
        2.4 不同营养水平对体长、体重生长比速和体蛋白增重率的影响
        2.5 不同营养水平对泥鳅全鱼鱼体组成的影响
    3 讨论
        3.1 泥鳅四大营养素的需要量
        3.2 四大营养素对泥鳅体组成的影响
    4 结论
第3章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饲养管理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泥鳅幼鱼生长情况
        2.2 肝脏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活性
    3 讨论
        3.1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泥鳅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泥鳅幼鱼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赣榆县泥鳅养殖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特色
    1.4 研究方法
2.相关概念和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农户
        2.1.2 农户采用行为
        2.1.3 泥鳅养殖技术
        2.1.4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2 农户采用技术行为的理论依据
        2.2.1 参与式发展理论
        2.2.2 计划行为理论
        2.2.3 互动仪式链理论
3. 赣榆县泥鳅农户采用养殖技术的行为特征与问题分析
    3.1 样本特征及数据来源
    3.2 赣榆县泥鳅农户采用养殖技术的行为特征
        3.2.1 泥鳅农户的养殖倾向于传统池塘养殖
        3.2.2 泥鳅农户的决策较多听信于亲友邻居
        3.2.3 泥鳅农户采用养殖技术时机早晚不同
        3.2.4 泥鳅农户规模不同导致技术需求不同
    3.3 赣榆县泥鳅农户采用养殖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泥鳅农户采用养殖技术态度保守
        3.3.2 泥鳅养殖技术信息渠道不畅及不对称
        3.3.3 泥鳅养殖面临养殖成本高及风险大
4. 影响赣榆县泥鳅农户采用养殖技术的因素分析
    4.1 泥鳅农户本身的因素
        4.1.1 户主自身特征
        4.1.2 家庭经济因素
        4.1.3 资源禀赋差异
    4.2 泥鳅养殖技术环境的因素
        4.2.1 泥鳅养殖技术受自然环境影响
        4.2.2 泥鳅养殖技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4.2.3 泥鳅养殖技术受市场环境的影响
        4.2.4 泥鳅养殖技术受政策环境的影响
    4.3 泥鳅养殖技术推广的因素
        4.3.1 政府主导的技术供给主体因素
        4.3.2 非政府主导的技术供给主体因素
5.完善赣榆县泥鳅农户采用养殖技术的对策建议
    5.1.完善泥鳅农户的参与机制
        5.1.1 改善泥鳅农户人力资本投资
        5.1.2 积极引导泥鳅农户兼业分化
        5.1.3 加强科技示范户的辐射作用
    5.2 深化泥鳅养殖技术环境
        5.2.1 加大泥鳅养殖科研投入力度
        5.2.2 促进泥鳅养殖产业链的升级
        5.2.3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系统
    5.3 创新泥鳅养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5.3.1 强化政府主导技术供给主体的推广体系
        5.3.2 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技术推广
        5.3.3 进一步拓展泥鳅农户技术信息网络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6)泥鳅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泥鳅生理学特性
        1.2.1 生物学分类及分布
        1.2.2 形态学特征
        1.2.3 生活习性
    1.3 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条件
        1.3.1 温度
        1.3.2 光照
        1.3.3 盐度
        1.3.4 酸碱度
        1.3.5 氨氮和亚硝酸盐
        1.3.6 催产激素
    1.4 我国泥鳅养殖概况
        1.4.1 养殖模式
        1.4.2 养殖现状与前景
    1.5 课题研究意义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6.1 研究内容
        1.6.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温度对泥鳅生长的影响
    2.1 引言
    2.2 温度对泥鳅的耐受性试验
        2.2.1 试验鱼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结果
        2.2.4 讨论
    2.3 温度对泥鳅生长和养殖水质的影响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方法
        2.3.3 试验结果
        2.3.3.1 温度对泥鳅摄食、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
        2.3.3.2 不同温度下水质的变化
        2.3.4 讨论
        2.3.4.1 不同温度与泥鳅生长的关系
        2.3.4.2 不同温度与水质变化的关系
    2.4 小结
第三章 盐度对泥鳅生长的影响
    3.1 引言
    3.2 盐度对泥鳅的耐受性试验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结果
        3.2.4 讨论
    3.3 盐度对泥鳅生长的影响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方法
        3.3.3 试验结果
        3.3.3.1 盐度对泥鳅摄食、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
        3.3.4 讨论
        3.3.4.1 不同盐度与泥鳅生长的关系
    3.4 小结
第四章 光照对泥鳅生长影响
    4.1 引言
    4.2 光照强度对泥鳅生长和水质的影响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试验结果
        4.2.3.1 光照强度对泥鳅摄食、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
        4.2.3.2 不同光照强度下水质的变化
        4.2.4 讨论
        4.2.4.1 不同光照强度区与水质变化的关系
        4.2.4.2 不同光照强度区与泥鳅生长的关系
    4.3 光周期对泥鳅生长影响
        4.3.1 试验材料
        4.3.2 试验方法
        4.3.3 试验结果
        4.3.4 讨论
    4.4 光谱成分对泥鳅生长和活动行为的影响
        4.4.1 试验材料
        4.4.2 试验方法
        4.4.2.1 光谱成分对泥鳅活动行为的影响
        4.4.2.2 光谱成分对泥鳅生长的影响
        4.4.3 试验结果
        4.4.3.1 光谱对泥鳅行为的影响
        4.4.3.2 光谱成分对泥鳅摄食、生长和饲料效率的影响
        4.4.4 讨论
        4.4.4.1 光谱成分对泥鳅行为的影响
        4.4.4.2 光谱成分对泥鳅生长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催产激素对泥鳅繁殖效果的研究
    5.1 引言
    5.2 不同剂量的GnRH-A_4对泥鳅繁殖效果的研究
        5.2.1 试验材料
        5.2.1.1 试验用鱼
        5.2.1.2 药品和试剂
        5.2.2 试验方法
        5.2.2.1 雌雄鉴别
        5.2.2.2 亲本强化培育
        5.2.2.3 激素配制
        5.2.2.4 催产
        5.2.2.5 产后处理
        5.2.2.6 受精卵与非受精卵的鉴别
        5.2.2.7 催产效率评价指标
        5.2.3 结果
        5.2.4 讨论
    5.3 不同剂量的GnRH-A_4+ DOM对泥鳅繁殖效果的研究
        5.3.1 试验材料
        5.3.1.1 试验用鱼
        5.3.1.2 药品和试剂
        5.3.2 试验方法
        5.3.2.1 亲本强化培育
        5.3.2.2 激素的配制
        5.3.3 结果
        5.3.4 讨论
    5.4 成本计算
    5.5 小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泥鳅苗种人工繁育与成鳅土池养殖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开展时间和实施地点
    1.2 主要技术内容
        1.2.1 泥鳅苗种人工繁育
        1.2.2 成鳅养殖
        1.2.2. 1 养殖规模
        1.2.2. 2 主要技术措施
2 结果
    2.1 泥鳅苗种人工繁育
    2.2 成鳅养殖
3 小结与讨论

(8)重庆稻田生态养鳅模式的增收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2 理论基础及分析
    2.1 生态立体农业的综合效应理论分析
        2.1.1 生态立体农业的原理
        2.1.2 生态立体农业的经济效应分析
    2.2 稻田养鳅理论基础及分析
        2.2.1 泥鳅的经济形状
        2.2.2 泥鳅人工养殖的模式
    2.3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增收作用的机理分析
        2.3.1 渗透作用
        2.3.2 技术结构
        2.3.3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渠道
3 重庆稻田生态养鳅技术推广可行性分析
    3.1 重庆稻田生态养鳅社会及经济因素可行性分析
        3.1.1 稻田生态养鳅政策条件可行
        3.1.2 稻田生态养鳅建设过程可行
        3.1.3 稻田生态养鳅组织类型及运行机制可行
    3.2 重庆稻田生态养鳅生产技术可行性分析
        3.2.1 重庆农村耕作习惯适合开展生态养泥鳅
        3.2.2 重庆地区温度条件适合泥鳅快速生长
        3.2.3 稻田生态养泥鳅不影响水稻种植
        3.2.4 泥鳅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解除了稻田养鳅的瓶颈
        3.2.5 大规模开展生态养鳅代表了绿色养殖的新方向
    3.3 重庆稻田生态养鳅可行性分析小结
4 重庆稻田生态养鳅技术推广增收效应实例分析
    4.1 泥鳅养殖品种的选择
    4.2 养殖稻田的选择和处理
        4.2.1 养殖稻田的选择
        4.2.2 养殖稻田的处理
    4.3 养殖地点选择
    4.4 稻田养鳅技术选择与养殖过程
        4.4.1 催产时间的选择
        4.4.2 泥鳅亲本的选择和饲养流程
        4.4.3 稻田生态养鳅投放时机及饲养管理要点
    4.5 稻田生态养鳅实验结果与效益分析
        4.5.1 稻田生态养鳅的养殖结果
        4.5.2 稻田生态养鳅经济效益分析
        4.5.3 稻田生态养鳅社会效益分析
        4.5.4 稻田生态养鳅环境效益分析
    4.6 重庆稻田生态养鳅实例小结
5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增收效应分析政策建议
    5.1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与技术推广力度
    5.2 建立高素质科技推广队伍
    5.3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技术人员培训
    5.4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5.5 营造农业推广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9)养殖泥鳅不用泥 亩赚3万不稀奇(论文提纲范文)

异想天开, 无土养殖泥鳅
一波三折, 无泥养殖成功
再克难关, 泥鳅卖出高价

四、人工养殖泥鳅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规模化泥鳅养殖成本与效益分析[J]. 张小磊,齐庆超,梁少民. 河北渔业, 2020(01)
  • [2]复方中草药对泥鳅生长性能、肝胰脏脂代谢及肠道功能的影响[D]. 刘玉廷.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3]非专一性天敌对福寿螺的控制效果及其互作机制研究[D]. 郭靖.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四大营养素及枯草芽孢杆菌对泥鳅幼鱼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D]. 杨明容. 南昌大学, 2017(05)
  • [5]赣榆县泥鳅养殖户技术采用行为研究[D]. 樊淑婷. 浙江农林大学, 2015(06)
  • [6]泥鳅生长和繁殖的环境条件研究[D]. 李潜洲. 福州大学, 2015(05)
  • [7]泥鳅苗种人工繁育与成鳅土池养殖技术初探[J]. 夏清文. 农业与技术, 2015(06)
  • [8]重庆稻田生态养鳅模式的增收效应分析[D]. 彭希文. 西南大学, 2011(06)
  • [9]养殖泥鳅不用泥 亩赚3万不稀奇[J]. 苏志坚. 科学种养, 2011(10)
  • [10]高效泥鳅养殖研究[J]. 陈胜,王飞,梁毅. 绿色科技, 2011(08)

标签:;  ;  ;  ;  ;  

泥鳅人工养殖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